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发展建设规划.docx
《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发展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发展建设规划.docx(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发展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二九年六月目 录1项目背景12沿线资源环境概况13规划概述与分析114规划的协调性分析195规划的资源影响分析266规划的主要环境影响分析287规划对运河文物保护的影响分析538环境风险分析599规划的环境合理性分析6110规划的环境保护方案6411公众参与7212评价结论与建议76401项目背景京杭运河是我国南北向运输最繁忙、最重要的水运大通道,通航历史悠久。在跨地区能源运输、沿河产业布局、流域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7年国务院通过的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将京杭运河(东平杭州)列入“两横一纵
2、两网十八线”国家高等级航道之一。同年4月,温家宝总理又对于京杭运河航运发展问题做出专门批示,要求“把京杭运河综合治理,特别是航道、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列入议事议程,会同交通、水利、环保等部门以及有关地方,充分论证,抓紧制定规划,并按程序报批,以进一步发挥京杭运河的水运作用”。根据总理批示精神,国家发改委委托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会同沿河省市有关部门,编制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发展建设规划,对京杭运河航运发展做出统筹安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各级政府部门编制的各种经济发展规划都应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因此,在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发展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也同步开展了规划环评工作。2 沿线资源环境
3、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地理位置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全长1794千米。目前,京杭运河通航河段北端始于济宁市,向南经南四湖至微山县二级坝后,分东西两线继续南行,至徐州市大王庙会合,在扬州六圩过长江,从镇江谏壁船闸继续南行,至杭州三堡船闸沟通钱塘江,总通航里程952.9公里,流经山东、江苏、浙江三省,有梯级17座。2.1.2沿河地势与水文条件京杭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部分河段是原来天然的河流和湖泊,部分河段是人工开挖的
4、,它的水量大部分从沟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补给,因此各段的流向很不一致。大运河各段之间高差悬殊,全线地势“三起三落”,其中济宁北部的南旺地势最高,号称水脊。引汶河之水在此分流,向北过黄河至临清入南运河(即卫河),流向天津;向南经徐州流向清江。临清与徐州之间高差最大,且水源不足,水深较浅,航行困难,为此设置38个水闸,分段拦水,保持水量,便于通航。长江南岸的丹徒一带地势较高,是大运河的第二个分流点,向北经长江至清江,向南流至杭州。2.2社会经济概况京杭运河通航段自北向南流经山东、江苏、浙江三省,沿线土地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人口6597万人,分别占山东、江苏、浙江三省总和的27.7%和30.7%。本
5、次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规划的直接腹地为沿线13个地市,即山东省的济宁市、枣庄市,江苏省的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的嘉兴市、湖州市、杭州市。京杭运河沿线腹地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区域内资源富集、工农业发达,工业建立了由化工、机械、冶金、建材等重工业、食品、纺织、造纸等传统轻工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生产体系,农业形成了粮、棉、水产养殖和各种特色农业为主的生产体系。2000年2006年间,京杭运河沿线13个地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从5897亿元增长到22109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3%,占三省GDP总量的3
6、7.3%;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11:54:35调整为2006年的6:58:36;人均GDP达到33516元,为三省平均水平的122%;外贸进出口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达到2924亿美元和167亿美元,分别占三省的56.4%和39.8%。2.3沿线资源开发利用概况2.3.1土地资源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京杭运河沿线原有的动植物的生长和活动自然环境,已多数被人工植被取代。由于沿河地区人工活动频繁,农耕历史久远,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农业生态类型。(1)山东、苏北京杭运河段山东、苏北京杭运河段周边区域5km沿线的土地利用类型中,农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67.77。林地主要分布于洪泽湖的南侧、南四
7、湖南侧和东平湖东北部。草地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的阳坡、输水河道周边及湖泊的河滩地。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池塘及小水库,主要为京杭运河及与其交叉平行河流;湖泊为高邮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等。居住地包括城镇和农村居民用地,城镇用地较少,农村居民用地占绝大多数。区域土地利用率较高,未利用土地仅总面积的0.05。(2)苏南京杭运河段苏南段京杭运河主要经过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市,地处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苏南运河沿线区域同样是农业用地所占比例较大,占总面积的62.76,主要类型为农田,主要耕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其次为建设用地,主要为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用地。未利用土地面积较小,仅占0.4
8、2。(3)浙江段京杭运河浙江段新规划航段所经地段绝大多数都是农业用地,其次为城镇建设用地和水域。2.3.2旅游资源京杭运河流经的3省13地市,是我国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我国东部地区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均分布于这一区域中。京杭运河联接五大水系,沟通微山湖、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太湖等风景湖泊,形成水网纵横、湖河密布的自然风光;沿线许多名城古镇均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数千年来,人文荟萃,商肆繁荣,留下了极其深厚的历史遗存。运河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融一体,互为依补,构成了具有鲜明的水乡风貌以及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的旅游资源特色。沿线地区中,由于京杭大运河而产生的旅游资源是沿
9、线各地市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运河沿线城市的崛起、兴衰枯荣无不与运河密切相关,在历经千百年的历史变迁和演化之后,京杭运河及其沿河地带形成了特有的地理景观,留下了众多史迹遗存、名胜佳景、人文风情和社会风貌,成为沿线城市十分宝贵的旅游资源,是发展文化、旅游事业的重要载体。2.4主要环境敏感区分布情况2.4.1重要自然保护区运河沿线的自然保护区包括洪泽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东平湖、骆马湖和高邮湖县级自然保护区。这些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都是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其中洪泽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不在本次规划涉及范围之内,而另外四个湖泊都有所涉及。2.4.2重要文物古迹分布京杭运河于2006年被
10、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录。关于运河沿线的文物保护,近年来社会各界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国家文物局目前启动了“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工作,部分运河文物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成果正在陆续形成。截至2006年的调查资料表明,京杭运河沿线(全线)已经公布和调查注册了文物保护单位共有654处,其中109处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9座城市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天津、济宁、徐州、扬州、苏州、淮安、镇江、杭州)。此后,运河沿线各省均开始进行京杭运河沿线文物的全面调查工作。调查结果表明,京杭运河沿线现存的文物古迹主要可分为航道建筑、水源调节、漕运设施、交通工程、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
11、、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建筑等9大类别。2.4.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概况京杭运河沿线最为重要的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为输水主干线和分干线逐级提水北送,并连通作为调蓄水库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在位山附近通过隧洞穿过黄河后可以自流,进入京杭运河的卫运河、南运河到天津。输水主干线长1150km,输水渠道的90可利用现有河道和湖泊。另外从东平湖建山东西水东调工程,送水到山东半岛的烟台、威海。西水东调工程西段(240 km)由东平湖经济南至引黄济青干渠,中段(138 km)利用现有引黄济青工程的干渠,东段(318 km)从引黄济青干
12、渠的家庄建分水闸,需建34级泵站扬水至烟台、威海。东线主体工程由输水工程、蓄水工程、供电工程等部分组成。输水工程包括输水河道工程、泵站枢纽工程、穿黄河工程。输水河道主干线全长1150km,其中黄河以南651km,穿黄河段9km,黄河以北490km。分干线总长740km,其中黄河以南665km。输水河道90%利用现有河道。京杭运河为输水主干线,部分输水河段增设分干线。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除调水北送外,还兼有航运、防洪、除涝及改善水环境等综合效益。国务院已于2002年批准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有关部门也于2004年,2005年,2006年先后完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
13、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06年底,国家环保总局审查并批复了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5运河沿线环境质量概况2.5.1水环境现状京杭运河目前通航河段流经13个地市,其水质状况总体上是自北向南污染逐渐加重,其中长江以北段经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截污导流项目之后,水质状况明显好转,而长江以南段则由于沿线人口密集、产业发达,污染较为严重,多为类和劣类水质。根据有关单位近年的水质监测结果。在京杭运河的40个断面中,达标断面只有4个,超标率90%,V类和劣V类占65%,主要污染物以氨氮、总氮、COD等有机污染为主,在浙江段石油类也是主要污染物之一。2.5.2生态环
14、境现状(一)陆域动植物情况京杭运河沿河区域均是人口密集,农业经济发达,生态环境受人为影响较大。陆域植被主要为农作物,适合一年二熟作物,主要为水稻、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为棉花,林地也主要为人工绿化林带。沿线大部分地区为平原地区,狩猎品种很少,饲养牲畜主要为牛、羊、猪、狗、猫、兔等。除湖区外,其他地段均无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二)水域生态情况京杭运河为人工河流,由于沿线村镇的生产生活污水长期以来一直排入运河,因此水域污染较为严重,其内生物相对贫乏。根据有关监测数据,京杭运河河流内的生物多样性评价等级均在一般和贫乏之间,河流内水生生物量较低,主要为浮游动植物及底栖动物,区域内无保护动植物物种。但京杭
15、运河联通的四大湖泊,水域生态环境较为丰富,其内分布着较多水生生物。京杭运河所经湖泊皆为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湿地,对于维护区域生态环境稳定具有显著作用。东平湖属于潜水草甸型湖泊,富含有机质,整个湖泊呈现为中富营养型状态,水生生物比较丰富。东平湖分新、老两个湖区,老湖区接纳大汶河来水常年有水,并有水产之利;新湖区平常耕种,黄河遇非常洪水时承担分洪滞洪任务。南四湖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湖泊湿地和水禽栖息地,系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的总称,是山东省省级自然保护区。以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范围包括南四湖上级湖和下级湖整个湖区。保护区面积127546.7hm2,其中核心区面积5
16、3899.2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2.3%;缓冲区面积38591.9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0.2%;实验区面积35055.6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7.5%。骆马湖的水域基本上分为敞水区和浅水区,湖的中部和东南部为敞水区,这部分湖区水深,风浪大,水生植物较稀少;湖西和西北部沿岸带水较浅,分布着大面积的芦苇草滩和大小不一的滩墩,生长着各类水生植物。高邮湖属营养型湖泊,水质较好,水产资源丰富,计有鱼类资源16科62种,水生、湿生植物53科131种,浮游动物45种158属,浮游植物35科172属。湖中盛产鳊、白鲫、鳗等20多种鱼类和螃蟹、大虾、甲鱼等水产品。水中有芦蒲、荻茹、菱角等丰富的植
17、物。野生陆生动物有野猫、东方白鹳、丹顶鹤、野鸭、鸳鸯。大雁、大鸨、红嘴鸥等,其中东方白鹳、丹顶鹤、大鸨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高邮湖湿地核心区总面积1.8万亩,缓冲区总面积12万亩,其他为实验区。(四)水土流失情况京杭运河经过区段主要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栽培植被微度水蚀区、黄淮海平原栽培植被微度水蚀区。根据现场调研情况,京杭运河浙江段、江苏段两旁护岸相对较好,水土流失影响较小。京杭运河山东段主要采用自然护岸,由于航道水流冲刷和沿线雨水灌溉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2.6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发展趋势(1)运河水体污染严重根据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对东线工程黄河以南段输水干线水质进行的常年水质
18、监测结果,输水干线(京杭运河苏北、山东段)达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水质目标的断面不足30%,主要超标项目是总氮、总磷、CODcr。其中总氮超标率超过2/3,总磷超标率也超过1/3。而江南运河的水质污染就更为严重,运河浙江段几乎全部为V类和劣V类水质,苏南段也多为IV类以下水质。运河全线水质状况都较差,水体功能得不到有效保障。 目前,国家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十分重视,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沿线共安排治污、截污及导流工程22项,部分工程已经逐步建成并开始投入运营,上述措施必将大幅削减排入京杭运河的水污染物总量,改善运河水质。(2)航道两侧受船舶噪声和废气影响由于受经济发展
19、水平限制,长期以来,航行于京杭运河及周边河流航道的船舶标准化程度较低,船舶平均吨位小,船型杂乱。挂桨机船甚至水泥质船都占据相当比例。在严重影响通航效率和通航安全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在运河江南段,由于城市化程度高,船舶密度大且航道较窄。挂桨机船的噪声和空气污染,已经影响到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在苏州、无锡、杭州、嘉兴等城市河段实测结果表明,两岸噪声都在80分贝以上。随着京杭运河船舶标准化进程的推进,水泥质船已经逐渐退出运输市场,挂桨机船也于2007年在京杭运河实施全面禁航,京杭运河部分河段噪声和大气污染影响突出的现象已经出现较大改善。(3)环保基础设施缺乏,污染物直排现象普遍京杭运河沿线
20、大多为农村地区,其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很多村镇的生活污水和一些企业的生产污水都直排入河,甚至将生活垃圾沿河堆放。京杭运河沿线码头目前较为分散,多数码头规模小,生产工艺相对落后,管理水平也不高。其相应的堆场降尘、污水处理等措施都不完善。而船舶流动污染的监控和处理现状也不容乐观,由于沿线船舶油污水和船舶垃圾集中接收处理设施数量不足,运行机制也不顺畅,导致污染物直排入河现象较为普遍,而船舶生活污水更是大多数没有经过处理排入运河。预计随着未来沿线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船舶标准化进程都将进一步加快,污染物直排如河的问题将得到改善。(4)沿线人口密集,产业发达,生态建
21、设滞后京杭运河流经地区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运河山东段和苏北段沿线矿产资源丰富,农业发达。运河苏南段和浙江段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程度高,产业密布。运河沿线两岸地区目前已基本全部被人类开发利用,除几个湖泊外已基本没有天然或半天然生态系统,几乎全部为农田和城镇等人工生态系统,尤其是运河苏南段,城镇、工厂、码头已经连接成片。受地区人口密度不断加大和经济高速增长等因素影响,京杭运河沿线地区的开发强度势必持续加大,加之沿线土地资源缺乏,预计这一问题可能还会日渐加剧。3规划概述与分析3.1规划概述3.1.1规划范围与水平年规划的研究范围是京杭运河东平湖至杭州段,研究内容包括航道、港口、运
22、输船舶和水运支持保障系统等航运自身环节的发展问题,以及与水运发展密切相关的外部环境协调发展和综合治理问题。规划的现状基础年为2006年,规划水平年为2010年、2015年、2020年。3.1.2规划目标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东平至杭州之间的二、三级航道;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专业高效的港口体系;建设技术先进、地区协同、反应敏捷的支持保障系统;实现运输船舶标准化和系列化;进一步增强航运发展与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的协调性;使京杭运河成为一条安全、畅通、高效、环保的现代化内河水运大通道。在总体目标框架下,规划还提出了相应的分项目标:(1)航道建设:按照“延伸山东段,扩能苏北
23、段,提高江南段”的目标推进航道建设。到2015年,建成东平至济宁、镇江至杭州段三级航道,济宁至扬州二级航道,大部分河段达到三线航道宽度要求。(2)港口发展:按照“提升公用港区,规范业主码头,促进港口与城市及航道协调发展”的思路推进港口建设。到2020年,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专业高效的港口体系,建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港口物流功能的公用集约化港区。(3)运输船舶:按照“标准化、系列化、大型化”的思路促进运输船舶发展。到2020年,船型标准化率达到100%,通航船舶平均吨位达到2006年的2倍左右(长江以北段950吨,苏南段700吨,浙江段520吨)。(4)支持保障:按照“监管效能化、管理信
24、息化、反应快速化”方向,以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水运管理信息系统、船闸统一调度和收费系统、水上服务区、船舶油污水和生活垃圾回收处理系统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和监管手段,到2020年,使水上交通安全保障和应急能力、船舶油污水和生活垃圾回收及处理能力、水运便民服务能力全面提升。(5)航运相关水资源综合利用:按照“全过程、多层次协调,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并举,联合治水、共同发展”的思路,统筹兼顾水运与水利事业发展。到2015年,完成东平湖至济宁段航运结合调水工程并建立非调水期航运用水保障机制;落实汛期和调水期通航安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在调水工程基础上,为京杭运河苏北徐扬段复线通道建设预留基础条件。(6)航运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河 航运 综合治理 发展 建设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76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