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doc-丽水市工业主导产业发展.docx
《丽水市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doc-丽水市工业主导产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丽水市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doc-丽水市工业主导产业发展.docx(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丽水市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丽水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二一年三月目 录导 言1一、规划编制背景1二、规划编制依据2三、范围期限2第一章 产业发展现状、环境及比选3一、产业发展现状3二、产业发展环境6三、主导产业比选9第二章 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11一、指导思想11二、发展原则11三、发展目标12第三章 主导产业发展思路13一、装备制造业13二、不锈钢产业15三、新材料产业16四、生物医药产业18五、合成革及鞋革羽绒制品产业19六、日用化工产业20七、农林产品加工业21八、文化创意产业22第四章 产业布局23一、丽水市区23二、缙云县24三、青田县24四、松阳县25五、遂昌县25
2、六、龙泉市26七、云和县、庆元县和景宁县26第五章 保障措施28一、完善产业政策导向,建立政策推进机制28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优化整合产业链条29三、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30四、引进培育产业龙头,做精做专中小企业31五、加强发展要素保障,支持主导产业发展32六、构建公共服务平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33七、合理开发生态环境,强化节能减排保障34八、实施人才引培工程,打造高端人才队伍35附件一:丽水市工业主导产业重点投资项目表38附件二:丽水市工业主导产业重点培育企业名单45附件三: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及分析4759丽水市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导 言一、规划编制背景近
3、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小康社会”两大战略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两创”总战略和“三市并举”发展战略,从丽水实际出发,把握好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坚持走具有丽水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工业总产值从2003年的276亿元一跃至2008年的922亿元,年均增长27.3%;规模以上企业2003年521家发展到2008年的1357家;工业结构深入调整,2003年以来全市轻工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重工业加快发展,并成为全市工业的主导力量,2008年规模以上产值中重工业占70.6%,5年间提高了25个百分点;块状经济加快形成,全市产值5亿元以
4、上的块状经济共27个,形成了不锈钢、合成革、汽摩配等一批区域特色产业;借力发展成效显著,5年间全市共引进内资项目1659个,实际利用内资245.2亿元,5年间全市制造业已累计投资232亿元。但是,丽水市的工业经济在近年来快速发长的同时,长期粗放发展所带来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在外部经济环境影响下逐步显现,并直接影响到丽水工业发展的后劲。进入“十二五”时期,是丽水市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关键时期。如何在现实要素禀赋条件下,理清发展目标和思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丽水工业发展的重点,选择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是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关
5、系到全市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工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丽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课题。为此,经研究特制定丽水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以统领丽水未来5-10年的工业发展,通过主导产业的选择,明确未来发展重点,指导全市围绕主导产业,集中优势力量,引导形成具有丽水特色的主导产业体系,切实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实现丽水经济跨跃式发展。二、规划编制依据(一)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二)金衢丽生产力布局与产业带发展规划;(三)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四)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082020);(五)丽水市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六)丽水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
6、展“十一五”规划;(七)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八)丽水市统计年鉴(2006-2009)。三、范围期限本规划涉及丽水市全境,总面积17298平方公里。规划时间:2010年至2015年。规划数据基准年为2008年。第一章 产业发展现状、环境及比选一、产业发展现状撤地设市以来,丽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工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大投入,招商引资,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总量迅速扩大,行业结构深入调整,多种经济成份格局基本形成,园区工业长足发展、行业聚集程度迅速提高,轻重工业比重不断改写,企业经济实力逐年增强,品牌效应明显提升,工业已经成为丽水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一)工
7、业主导地位明显,增长速度保持领先自2000年以来,全市经济结构深入调整,工业在国民经济生产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工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呈明显上升态势,2008年达到41.1%,比2000提高了11.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26.2:39.3:34.5调整为10.9:48.6:40.5, 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始终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详见下表)。工业已经成为丽水经济发展的主体,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成为劳动就业的重要领域。2000-2008年丽水市三次产业比重单位:%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其中:工业第三产业200026.239.329.634.5200123.141.
8、533.535.4200220.342.734.337.0200317.744.235.038.1200415.546.935.737.6200514.045.135.640.9200612.845.736.741.5200711.747.539.240.8200810.948.641.140.52000-2008年丽水市生产总值发展速度(上年为100)年份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2000116.94102.10136.14126.80110.052001117.27104.80121.60115.10119.642002114.10105.70115.05115.90117.4
9、02003111.45101.90111.54123.90115.902004113.67103.00118.63117.80112.472005115.40101.80117.62117.90116.902006116.90103.30117.50118.90119.302007115.60106.90115.10117.10117.702008111.80104.70115.50119.80109.50(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撤地设市以来,工业总量快速扩张,全部工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171.40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920.29亿元,年均增长21.3%,比1978年-20
10、00年的年均增长速度又提高了2.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从2000年295家增加到1357家,产值从74.77亿元增加到791.62亿元,年均增长30.4%。(三)工业结构逐步调整,主导产业初见雏形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等为重点的重工业高速发展,从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看,丽水市统计的制造业28个行业中,产值超10亿元的行业由2000年的1个行业发展到2008年的16个行业,16个行业共实现产值682.9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6.3%。2000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发展情况单位:亿元、%行 业2008年2000年2000-2008年均增
11、速产值比重产值比重规模以上工业合计791.62100.074.77100.030.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52.2719.20.680.996.7金属制品业89.4311.35.867.840.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74.089.420.0526.817.7通用设备制造业61.657.83.034.140.3塑料制品业56.787.21.031.465.1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41.285.22.883.939.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0.223.83.905.229.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0.203.83.154.232.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5.903.30.761.0
12、55.4纺织业25.473.20.991.350.1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4.993.26.468.618.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9.382.43.364.524.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6.512.11.071.440.8专用设备制造业13.531.72.964.020.9造纸及纸制品业10.941.42.823.818.5农副食品加工业10.251.30.560.843.8(四)产业集群加快形成,特色优势逐步显现到2008年,丽水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已经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产业集群,并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优势。各县(市、区)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快速形成了各自不同特色的产业集群
13、,产业特色优势逐步显现,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据统计,2008年全市产值规模在5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共27个,不锈钢、合成革、汽摩配、泵阀、建筑五金、羽绒制品和竹木制品等一批块状产业加快形成,并成为我市工业的主导力量。经过多年的发展,丽水市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从宏观角度看,丽水市工业总量仍然偏小,工业化程度仍然偏低,目前全国、全省均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而丽水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从微观角度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近几年来随着一些新建项目的陆续投产,部分行业供大于求的矛盾开始显现,重工化趋势明显,节能降耗及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增大,工业“散、小、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
14、变;在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和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二、产业发展环境丽水市将来的产业发展导向和重点,必须要依托丽水本身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条件,并纳入到全球和全国的视野,融入到“长三角”、“海西”两大经济区,以及立足金衢丽融入温台发达产业带中进行总体分析判断,从产业的外部环境角度为主导产业选择提供依据。(一)国际产业转移加速进行进入新世纪以来,发达国家以全球化战略为出发点,大大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国际转移日益深度化和广度化,转移已由原来单个项目、单个企业、单个产业的转移转向产业链式转移;产业转移
15、呈现出明显的重化工特征,重点为较复杂的成熟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工序及非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与配套产品。这一特征为丽水市加快发展工业提供了有利的国际背景。(二)国家出台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为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国务院及时制订并颁布了纺织业、钢铁业、汽车业、船舶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轻工业、石化产业、物流业、有色金属业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同时,在后危机时代,新兴战略性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这些产业主要包括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健康科技和生物医药产业、信息网络产业和空
16、间、海洋产业等领域,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未来将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规划和发展趋势为丽水市发展工业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三)长三角经济区产业高端化长三角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工业化发展的先行区域,经过多年的建设,其工业发展过程逐渐呈现出重化工业化、高加工度化及技术密集化的总体特征。作为长三角产业体系的组成部分,丽水市要依托产业配套能力和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为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配套的协作型产业和以绿色食品、生物医药为代表的特色健康产业。同时,依托长三角丰富的人才和资本资源,加大招商引智力度,不断提升丽水产业
17、层次和竞争力。此外,长三角地区作为国内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将带动丽水市工业品和日常消费品的发展,要紧紧抓住市场需求,积极开发新产品以适应市场竞争。(四)海西区成为产业对接新领域海峡西岸经济区定位为“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福建省提出并实施项目、品牌、创新、服务四个带动,从国家层面上对我国东部沿海进行新的战略分工。丽水市作为海西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要在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建设海西经济区的大好形势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融入和参与海西经济区的建设。在政策层面上,国家将陆续制定出台两岸经济合作、大型基础设施建设
18、等相关专项政策措施,为丽水经济的发展赢来广阔的政策空间;在产业层面上,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石油化工产业作为海峡西岸制造业主体的三大产业,近年来保持了高速发展的趋势。同时海西区作为对接台湾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丽水在承接台湾产业转移时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五)立足金衢丽融入温台发达区从丽水市的周边地区看,金衢丽产业带形成及其相邻的温台产业带加快发展,为丽水工业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金衢丽作为全省三大产业带之一,通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浙江省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新兴的特色制造业基地。同时,温台沿海发达产业带产业规模日益扩大、产业溢出进程明显加快。金华市现已形成汽车及配件、工量具、生物医药、电子信息、
19、食品、纺织等主要产业;台州市已形成汽车摩托车及配件、医疗化工、模具塑料、家用电器、服装机械、水泵阀门等产业集群;温州市更有“中国鞋都”、“中国汽摩配之都”、“中国泵阀之乡”、“中国锁都”、“中国电子元件产业基地”等28个国家特色生产基地。随着温州、金华、台州等地的产业发展和扩张,未来丽水也将成为区域招商引资和吸纳产业转移的重点。(六)生态及资源优势逐步显现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践行,对高品质生态环境和可利用资源的需求快速增长,绿色消费日益成为社会消费的主流,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浙江绿谷”丽水,资源和环境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目前,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在全国领先,待开发的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森林覆盖
20、率高达79.1%,森林蓄积量占到全省的33%;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是全省的3倍多;叶蜡石、高岭土、珍珠岩、建筑凝灰岩等非金属矿产储量较大。丽水所拥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资源禀赋,具有发展生态经济和吸引外来投资的较大潜力,具有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现实可能。三、主导产业比选通过运用主导产业理论、增长极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对适合丽水发展的产业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后,得出以下比选结果(具体分析过程详见附件三):在现有的28个制造业行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塑料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皮革、毛皮、
21、羽绒及其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等行业综合评价居前十位。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上述产业在我市仍然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是工业扩量的基础。同时,通过定性分析,丽水具备大力发展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的资源禀赋和市场机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以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对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农林产品加工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属于丽水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是切实发挥资源、环境和历史文化优势,打造丽水特色的主要载体。根据主导产业的比选分析结论,规划确定未来丽水重点培育“两大”、“两新”、“两优”、“两特”共八个主导产业。2008年,我市上述八个产业工
22、业总产值约6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65%。“两大”机械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等行业)和不锈钢产业,“两大”将确定为未来千亿级产业来培育。“两新”新材料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两新”产业将作为丽水未来高技术产业和新增长点来培育。“两优”日用化工产业和合成革及鞋革羽绒制品产业,“两优”产业将进一步突出丽水产业优势,形成高度集聚发展的重点产业。“两特”农林产品加工业(包括:竹木加工、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包括:木制玩具、青瓷宝剑、石雕等行业),“两特”产业将进一步体现丽水区域特色,重点打造丽水的金色名片。第二章 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
23、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小康社会”两大战略目标,深入实施“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工业领域集聚发展、借力发展、错位发展和创新发展,围绕“两大”、“两新”、“两优”、“两特”,突出做大主导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把丽水建设成主导产业突出、区域带动能力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制造业基地,促进形成“长三角”和“海西”区产业融合的纽带、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集聚区,生态工业重要发展区。二、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和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朝着有利于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丽水市 工业 主导产业 发展规划 doc 发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76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