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4232_沈金金_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ocx
《XXXX4232_沈金金_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4232_沈金金_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学 生:沈金金学 号:20094232指导教师:金镝 专 业:国际经济与贸易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二O一三年六月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of Chongqing UniversityA Study on Intra-industry Trad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between China and JapanUndergraduate: Shen JinjinSupervisor: Prof. Jin Di Major: International
2、Economics and TradeSchool of Public AffairsChongqing UniversityJune 2013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摘 要机电产品是国际商品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国家都将扩大机电产品出口作为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生产力要素。近年来,我国机电制造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随着国内产品和消费结构的转变,我国的机电产品的品质和档次逐步提升,国内大企业的规模化经营也使得我国机电产品具备了出口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其中,中日两国的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两国的经贸关系。本文以产业内贸易相关理论为基础,选取1992-2011年
3、间中日双边贸易数据,通过两个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和MIIT指数的测算,得出中日两国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概况;并通过GHM测算法对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区分为水平型和垂直型,发现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但是其产业内贸易类型仍是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本文从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对影响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关键影响因素。并基于分析结果,结合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和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关键词:机电产品,进出口,产业内贸易,产业结构,GL指数I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ABSTRACTElectr
4、omechanical produc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ernational merchandise trade,and every country has treated expanding export of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as the main factors of production to achieve economic growth. In recent years, China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made tr
5、emendous development. As the change of domestic product and consumption structure, the quality and grades of Chinas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scale operation in large domestic enterprises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Chinas electromechanical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
6、tition. Among them, intra-industry trade of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has developed rapidly, which affects economics 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them in some degree.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orie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and by calculating the index of GL and MIIT using dat
7、a of sino-japanese bilateral trade from year of 1992 to 2011, it is draw a conclusion of intra-industry trade of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n particular, intra-industry trade is distinguished as either horizontally or vertically differentiated through GHM. It is found that
8、intra-industry trade of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has high levels, but still based on vertically differentiated.Key influence factor of intra-industry trade of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will be found through analyzing factors from National level and
9、industry level. At the meanwhile, customized schedule will be proposed, which is based on analysis results and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of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intra-industry trade of electromechan
10、ical product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Key words: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import and export, intra-industry trade, product structure, the index of GLIV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1绪论1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1研究背景11.1.2研究意义11.2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21.2.1研究思路21.2.2研究方法21.3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32理论综述42.1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42.1.1国外研究现
11、状42.1.2国内文献综述42.2产业内贸易理论基础52.2.1产业内贸易相关理论52.2.2产业内贸易度量方法62.2.3国际商品分类83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与分析103.1中日双边贸易概况103.2中日机电产品贸易分析113.3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133.3.1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总体分析133.3.2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结构153.3.3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特点184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分析204.1国家层面204.1.1国民收入204.1.2国家经济规模204.1.3经济发展水平204.1.4地理因素204.2产业层面204.2.1规模经济204.2.2
12、不完全竞争市场204.2.3产品差异化214.2.4国际直接投资214.3影响因素分析215政策建议235.1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产品的差异化发展235.2引导外资流向,解决加工贸易问题235.3扩大规模经济,资源优化配置245.4缩小贸易逆差,占据贸易主动权256结论26参考文献27致 谢29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1 绪论1 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研究背景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依托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国在全球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升,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被誉为世界工厂1。近些年来,机电产品在我国的贸易出口结构中,一直占据
13、着出口商品第一大类的地位,其出口也占到我国总出口额的将近60%。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12月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36420.6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进出口总值额18387.9亿美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0.5%,同比增长15.4%:其中出口额1085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7.2%,同比增长16.3%;进口额7532.9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43.2%,同比增长14.1%。机电产品贸易顺差达到3322.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6%2。而日本作为与中国毗邻的重要贸易伙伴,中日两国的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根据中国2012年统计年鉴统计,2011年中日进出口总额达到3428亿美元,较前
14、一年增长15.1%,占当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的9.4%。日本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另据日本海关方面统计,2011年日本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达到3461.1亿美元,增长14.2%。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1620.4亿美元,增长8.3%;自中国进口1840.6亿美元,增长20%。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220.2亿美元。中国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随着中日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工业制成品一直在双边贸易中占据着重要的一部分,而这其中,又以机电产品为主要贸易商品。2011年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就是机电产品,出口额达到724.6亿美元,增长10.3%,占日本对
15、中国出口总额的44.7%。日本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也为机电产品,2011年进口额为747.5亿美元,增长15.2%,占日本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0.6%。中日之间的机电产品贸易在两国双边贸易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1.1.2 研究意义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机电制造产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产品结构和民众消费结构的逐步转变,我国的机电产品的品质和档次逐步提升,国内大企业的逐步开始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我国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打下了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基础。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机电产品拥有众多竞争对手,同其他国家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其中以中日两国机
16、电产品的相互竞争最为激烈3。日本的制造产业十分发达,曾经,日本依靠汽车、家电等典型民用机电产品的优势地位,占领着全球的机电产品市场,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但是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日本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逐步减弱,整体开始走下坡路,而中国在廉价劳动力资源上的优势迅速显现,在制造业的加工组装领域的优势地位愈发明显,同时由于技术扩散的影响,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贸易结构也在逐步优化,我国在机电产品的贸易上已经初步具备了与日本开展水平分工的基础4。但是由于我国仍是以加工贸易为主,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我国出口的机电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在高端机电产品上仍就缺乏国际竞争力。结合产业内贸易相关理论,对中日两国
17、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代双边贸易中,相比于产业间贸易,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要重要的多。自从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对外贸易中将会遭遇到更多非关税壁垒。通过积极发展产业内贸易,不仅可以避免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制约,同时还能促进机电产业的技术进步,提升产品差异化,并且通过企业的规模化经营获取更多的贸易利润。因此,深入研究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极其贸易结构能够进一步改善我国机电产业的结构,促进我国机电产品乃至整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2.1 研究思路本文将SITC第7类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认定为机电产品,计算过去10-15年间
18、的中日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通过对GL指数、修正GL指数等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分析、归纳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特征,通过GHM法得出中日两国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结构。并对有可能影响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最后针对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1.2.2 研究方法为了完整系统的分析中日双边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情况,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为能够针对中日贸易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本课题将采用如下的研究方法:基本理论分析法。充分应用产业内贸易相关理论,并贯穿到整个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分析体系中去。数量分析法。在对中日双边机电产品贸易以及产业内贸易
19、的总体分析中,选取适当的样本对相关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测算并得出分析结果。对于中日两国贸易数据的来源,可采用联合国统计署的贸易数据库(UNCOMTRADE)。根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中的SITC分类,将SITC 第7类商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定义为机电产品,从数据库中提取该类数据并进行计算分析。规范分析法。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研究基础上,找寻影响中日双边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基本因素,分析我国在与日本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中的基本情况,然后进一步结合当今中日双边贸易的发展现状和特征,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相关对策。1.3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一,研究内容的深入、细化。多数中日产业内贸易的研
20、究文献集中在整体产业或者说制造业,较少涉及到机电产品这一特定范畴。本文则深入、细致研究了中日SITC第7类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并选取贸易程度最高的20种SITC四位数产品进行详细分析。第二,选取多种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衡量,包括静态的GL指数,以及MIIT指数。全面的分析两国机电产品贸易状况。第三,尝试新的分析方法。运用GHM测算法对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形式进行了判定。该方法目前在国内的应用还不太多见。该方法能够进一步将产业内贸易区分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因此能够更好地反映中日双边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特点。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数据的获取上。本文数据
21、主要来源为联合国统计署的贸易数据库(UNCOMTRADE)、中国海关、商务部和中国统计年鉴,主要都是中国方面的数据,对于日本方面的数据不易得到。此外,在涉及产业内贸易结构相关计算时,进出口商品的单位价值需要用到进出口商品的数量或者重量,但是由于一些统计上的原因,某些年份的数量或者重量数据缺失,因此本文忽略了这些部分的数据,这对于论文的严谨性有所影响。29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2 理论综述2 理论综述2.1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2.1.1 国外研究现状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许多西方学者便开始了对产业内贸易最初的研究。在1961年,林德首先提出偏好相似理论,指出消费者偏好具有多样性,在
22、消费层次结构上也存在着重叠现象,一国出口某种产品同时又进口同种产品是很正常的现象5。并且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越是相似,则它们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程度也就越高。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赫尔普曼、克鲁格曼等一大批经济学家开始探究产业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他们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提出了一种不同与传统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的全新视角来解释产业内贸易6。1975年,格鲁贝尔和劳埃德提出了GL指数,该指数迄今为止仍是最广泛使用的产业内贸易度量方法,他们提出规模经济、产品异质性以及需求偏好相似是产业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 1979年,克鲁格曼提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模型,并且在1981年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进一步证实了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XX4232_ 沈金金 中日 机电产品 产业 贸易 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74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