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省优教学ppt课件汇总.pptx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省优教学ppt课件汇总.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省优教学ppt课件汇总.pptx(3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超级资源: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省优PPT教学课件汇总,如果暂时不需要,请您将我先收藏起来,因为您再次搜索到我的机会,几乎为零!一时的放手,永远的分离!,一次小下载 安逸一整年,请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目 录,第一节食物的营养成分,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一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六类营养物质,其中水、无机盐属于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都属于有机物。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既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又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糖类,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3.脂肪,4.蛋白质,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
2、点三,延伸拓展 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果糖等都属于糖类。一般成人体内贮存约占人体质量10%20%的脂肪,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当人进食量小、摄入食物的能量不足以支付机体消耗,便通过消耗自身的脂肪来满足机体的需要,此时人就会消瘦。相同质量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中,脂肪含有的能量最多。病人几天吃不下食物,身体明显消瘦了,这是因为贮存在体内的脂肪等营养物质消耗的多而补充的少。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指除淀粉以外较复杂的糖类物质,包括纤维素和果胶等,这些复杂的糖类物质人体是不能消化的。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海藻和粮食等植物性食物中,纤维素等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有利于维护心脑血
3、管的健康,因此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二维生素1.维生素的特点(1)种类很多,是一类比较简单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不能在体内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2)人体对于维生素的需求量很小,但它们对各项生命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它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人体一旦缺乏某种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甚至患病。,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2.维生素的主要种类、食物来源、功能及缺乏症,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易错点拨 植物性食物中不含维生素 A,但蔬菜和水果中所含的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肝脏内转化成维生素 A。脚气病脚气:脚气病是缺少维生素B1
4、引起的,脚气是真菌感染引起的。坏血病败血病,坏血病是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败血病是指细菌进入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严重感染。,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3.探究活动: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1)实验原理:含维生素C的溶液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且维生素C溶液的浓度越高,使等量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用果蔬提取液的滴数越少。(2)实验步骤:,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3)实验现象:维生素C的水溶液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且维生素C溶液越浓,用量就越少,即果蔬提取液的滴数就越少。(4)实验结论: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易错点拨 滴加汁液时应使用同一滴管;使用
5、该滴管滴加第二种汁液前,需要用蒸馏水将滴管洗净,并用吸水纸吸干滴管内外水分。一定要逐滴加入,边滴加边振荡、边观察,避免滴加过多,影响计数的准确性。高锰酸钾溶液浓度过低时,滴加一滴汁液可能早已褪色,影响实验结果。为了避免操作的偶然性,我们可以设置重复组,然后取平均值。,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三水和无机盐1.水分(1)生理作用:人体需要最多的营养物质是水;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2)含量:水占人体体重的60%70%,如果一个人的失水量达到体内总水量的20%以上,就会有生命危险。,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2.无机盐(
6、1)种类:食物中的无机盐含有钙、铁、锌、磷、碘等。(2)作用: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但对人体的作用非常重要。(3)无机盐的缺乏症和食物来源,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一糖类、脂肪、蛋白质【例1】 蛋白质、糖类、脂肪三类营养物质对人体具有的共同作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材料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储备能量A.B.C.D.解析 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或原料);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的构建;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因此
7、蛋白质、糖类、脂肪三类营养物质对人体具有的共同作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材料,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答案 D,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各类无机盐、维生素的来源及缺乏症【例2】 下面所列营养物质与缺乏症,不相符的是 (),解析 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A项正确;缺乏维生素B1会患脚气病和神经炎,B项错误;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患佝偻病,成人患骨质疏松症,C项正确;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D项正确。答案 B,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三探究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实验【例3】 (2014山东济宁中考)维生素C水溶液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某同学把甲、乙、丙、丁、四种果蔬研磨成
8、汁,并用统一规格的滴管将它们分别逐滴滴入2毫升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中,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所用汁液滴数如下表,据此分析果蔬维生素C含量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A.甲丙丁乙B.乙丁丙甲C.丁甲丙乙D.丁丙乙甲,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三,解析 从表格中看出,所滴加果蔬的滴数从多到少依次是甲12滴、丙9滴、丁7滴、乙5滴。因此果蔬维生素C含量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甲丙丁乙。答案 A,教材问题详解教材P3分析讨论1.提示 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营养成分。不同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不同,如面包中含淀粉较多,肥肉中含脂肪较多,奶制品中含蛋白质较多等。2.提示 糖类是最重
9、要的供能物质;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等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脂肪是储备能源物质;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有机物;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不仅是细胞的组成成分,而且参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教材P5探究活动1.提示 除了研钵研磨外,获取果蔬提取液还可以使用榨汁机榨取或用刀将果蔬切碎后,用纱布包起来挤压。2.提示 (1)高锰酸钾溶液用量是否准确。(2)是否用同一滴管滴果蔬汁。(3)使用滴管滴加第二种汁液前,有没有用清水将滴管洗净,并用吸水纸吸干滴管内外的水分。(4)果蔬汁是否新鲜。(5)是否边滴加边振荡边观察,褪色后立即停止滴加。教材课后巩固
10、提高详解1.提示 (1)4名矿工在井下被困125个小时,依靠水来维持生命。(2)4名矿工获救时,身体应该非常虚弱,毫无力气。(3)通过4名矿工奇迹般生还的现象,我们得到的启示至少有两点:生存的信念是支撑一个人活下来的精神支柱;水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2.提示 船员长期生活在海上,吃不到新鲜的水果。因为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一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由消化系统完成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人体消化系统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如下表和下图所示。,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
11、归纳总结 人体内各种消化腺、消化液与消化酶的综合比较,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二食物的消化1.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1)消化的概念: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2)消化方式:食物在消化道里有两种消化方式,即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是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肠的蠕动和胆汁的乳化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的过程。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中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被细胞吸收的营养物质。,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巧学妙记 食物的消化图示图示解读a.物理性消化的特点:食物的体积大小发生了变化,食物的化学成分没有发生变化。b.化
12、学性消化的特点:食物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c.物理性消化促进食物的化学性消化。,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2.探究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变蓝。(2)实验设计:,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3)实验变量:有无唾液。(4)实验现象与结论,易错提醒 保温:用37 (接近人体的体温)的温水为试管保温510分钟,确保唾液淀粉酶具有较强的活性。取唾液前,要用清水漱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3.食物在胃内的消化(1)胃的特点:胃位于腹腔的左上部,上端连食道,下端连小肠,呈囊状,具有较大的伸展性,有暂时贮存食物的功能。胃壁内有很多胃腺,胃腺可以分泌大量胃液。(
13、2)胃内的消化:胃液呈强酸性,其中的胃蛋白酶对蛋白质具有初步的化学性消化作用。胃壁有发达的肌肉层,收缩时能引起胃的蠕动,可以研磨和搅拌食物,进行物理性消化形成食糜后被分批送入小肠。,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4.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1)小肠与消化适应的特点小肠盘绕在人体的腹腔内,长 6 米左右,是消化道最长的一段,增大了消化的面积。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都经导管流入小肠,分布在肠壁内的肠腺能分泌肠液。小肠内有胆汁、胰液和肠液三种消化液和多种消化酶,它们共同作用将食物进一步消化。,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2)演示实验:观察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实验设计:编号滴注(2 毫升植物
14、油+6滴胆汁、2毫升植物油+清水)振荡观察结果实验结论:胆汁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大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拓展延伸 当出现肝功能障碍时,胆汁分泌减少,就会发生脂肪消化不良,所以肝病患者要少吃富含脂肪的食物。,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3)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延伸拓展 生活中许多药物用胶囊包裹,胶囊的成分是淀粉,用淀粉做胶囊的原因:淀粉在胃里不消化,这样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或被胃所消化分解,使药物可顺利经胃进入小肠。胰液和肠液是两种最主要的消化液,食物的消化离不开这两种消化液。,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三营养物质的吸收1.概念: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
15、入循环系统的过程。知识拓展 维生素虽然是有机物,但与水和无机盐一样,不需要消化可直接被人体吸收。淀粉、蛋白质、脂肪必须经过消化分解成为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2.分组实验:观察小肠的结构(1)实验步骤:剪取小肠清水冲洗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2)注意问题:实验用的小肠必须新鲜,纵向剖开小肠后要彻底冲洗干净,防止有食物残渣影响实验,观察时所用放大镜的倍数要高,以便更清楚地观察到小肠绒毛。本实验不用显微镜和生理盐水。,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3.小肠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1)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吸收面积增加。(2)小肠绒毛的壁很薄,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3)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对
16、比,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4.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口腔、咽和食道基本没有吸收功能,胃、小肠和大肠的吸收功能有较大差异。,注:“”表示能吸收的成分。,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一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各结构的功能【例1】 (2017四川内江中考)右图为人体部分器官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消化脂肪的酶B.在开始消化淀粉C.既能分泌消化液,又能分泌激素D.是吸收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主要场所解析 是肝脏,分泌胆汁流入小肠后,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胆汁不含消化酶,A项错误;是胃,胃中的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不能消化淀粉,
17、B项错误;是胰腺,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质;还能分泌激素,胰腺上有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C项正确;是大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D项错误。答案 C,考点四,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二三大有机物的消化【例2】 (2017江苏苏州中考)如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和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B.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C.内含有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D.X是大肠,是吸收a、b、c的主要场所,考点二,考点一
18、,考点三,考点四,解析 胰液和肠液都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对三大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它们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小肠,A项正确;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B项不正确;是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促进脂肪的消化,C项不正确;X表示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D项不正确。答案 A,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三小肠的结构与功能【例3】 (2017江苏苏州中考)某兴趣小组欲“观察猪的小肠绒毛”,正确的操作方法是()A.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横剖开,放在生理盐水中观察B.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纵剖开,放在清水中观察C.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横剖开,放在清水中观察D.将四
19、厘米长的小肠段纵剖开,放在浓盐水中观察解析 在观察前,必须先将小肠段纵剖开,这样可以比较仔细地观察小肠绒毛的结构,如果横剖开,还是看不到小肠绒毛的结构。放在清水中的原因是小肠黏膜的表面有很多环形的皱襞,着生绒毛;用生理盐水虽然能够保持该部分组织的原始特征,但不易看清绒毛特征。浓盐水的浓度比生理盐水的浓度要大得多,细胞皱缩,更不易看清楚小肠绒毛的特征。而采用清水的话,可由于渗透压的存在造成小肠黏膜吸水膨胀,这样绒毛就能看清了。答案 B,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三,考点四,考点四与消化吸收有关的探究实验【例4】 (2017海南中考)如图为
20、“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 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与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B.滴加碘液后,试管变蓝色、试管不变蓝色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D.与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三,考点四,解析 与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因此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A项正确。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未与馒头中的淀粉充分混合,唾液淀粉酶没有将淀粉全部分解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B项错误。与
21、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与对照,唯一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C项错误。与有三个变量即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因此不能形成对照,D项错误。答案 A,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三,考点四,【例5】 分别向盛有2 mL植物油的甲、乙两个相同试管中各滴加等量的胆汁和清水,静置一段时间后,甲试管的植物油明显变少。原因是()A.胆汁将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B.胆汁使植物油挥发性增强C.胆汁将脂肪大颗粒乳化成小颗粒D.胆汁与脂肪发生化学反应解析 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不能分解脂肪,但是胆汁能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使脂肪变成悬浮状的小油滴,增加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清水则不具有乳化作
22、用,植物油会漂浮在水面上。答案 C,教材问题详解教材P8观察思考1.提示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2.提示 胃位于腹腔左上部,小肠盘曲在腹腔内,肝脏位于腹腔右上部。3.提示 消化道最膨大的部位是胃,最长的部位是小肠。教材P9探究活动1.提示 37 接近人的口腔温度,接近酶的最适宜温度。2.提示 1号试管无颜色变化,2号试管变蓝色。实验结果是1号试管内无淀粉,说明了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教材P11分析讨论提示 食物在胃里不仅有物理性消化胃磨碎食物,还有化学性消化胃能把肉块分解。,教材P12演示实验讨论提示 胆汁可以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从而增加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
23、化。教材P13分组实验讨论提示 用肉眼可以看到小肠壁的内表面有大量环形皱襞,用放大镜可以看到在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这样可以大大地增加小肠的吸收面积。,教材课后巩固提高详解1.提示 她滴注的营养液的主要成分应该有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无机盐、维生素等。理由:这些营养成分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而吸收这些营养成分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她没有小肠,只能靠静脉滴注这些营养成分。2.(1)提示 曲线。在A处,曲线下行的趋势表示该物质被消化,而口腔只能将淀粉进行化学性消化。故由图可知,曲线代表淀粉的消化过程。(2)提示 C;胃。(3)提示 D是小肠,小肠中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
24、液。(4)提示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在D(小肠)区域被吸收得最多。3.提示 因为肝脏能分泌胆汁,可以对脂肪进行乳化,有利于脂肪的进一步化学性消化。而肝病患者胆汁分泌量较少,不能消化脂肪,因此不宜多吃油腻食物。,第三节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一合理膳食1.概念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多也不少,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2.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1)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国的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五类,并形象地设计成“平衡膳食宝塔”,提倡城乡居民每天均衡地吃这五类食物,以
25、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2)“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大致比例,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示出来,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一层为谷物类,主要提供能量;二层为瓜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三层为动物性食品,四层为奶制品、豆制品,三、四层主要提供蛋白质;五层为油脂类。,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一,知识点二,(3)中国居民“平衡膳食”的十条基本原则,知识点一,知识点二,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与合理均衡的营养能够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使我们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保持身心健康。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济南 年级 生物 下册 省优 教学 ppt 课件 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73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