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ppt课件 【新教材】统编版.pptx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ppt课件 【新教材】统编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ppt课件 【新教材】统编版.ppt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拿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类似新现象,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图为耕织图耙耨部分,耕织图是清康熙时命人在南宋同名图画基础上改绘而成的,描绘了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耕织图耙耨,一、经济的发展与局限,1.明清经济的发展,农业,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高产粮食作物
2、的引进,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手工业,出现手工工场,明朝后期,南方,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清朝继续有所发展,时间,地点,行业,特点,趋势,手工工场的出现标志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历史纵横 述 17 世纪初苏州丝织业中的自由雇佣劳动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卷361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
3、为饔飧(yng sn)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xio),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 以 化 西 台 漫记卷4 有学者认为,这种生产方式近似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早期形态,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商业,明清商业进入新的繁荣期,盛世滋生图(局部) 此图为清人徐扬所绘,反映了清朝中期苏州商业的繁荣景象。,时间,表现,自明朝中期起,2.经济发展的局限,(1)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2)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小结: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明清政策阻碍社会进步转型,政治,经济,外交,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政府推
4、行“重农抑商”政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实行“闭关锁国”(当时西方国家大步迈入近代工业文明),文化,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严重阻碍中国科技进步,1.明清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2.明清政策阻碍社会进步转型,1.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心”是万物的本源,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 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明清思想:,思想界出现提倡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穷理不必向外探索,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1.陆王心学,王守仁,(1)代表人物:王守仁(2)思想主张: 提出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 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强调“知行合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ppt课件 【新教材】统编版 15 明至清 中叶 经济 文化 ppt 课件 统编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72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