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问题与教育问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问题与教育问题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一章 社会问题与教育问题第一节 教育问题概述,一、社会问题与教育问题的关系(一)社会问题的含义 社会问题广义上指是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矛盾。狭义上是指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因各种社会关系失调乃至冲突,致使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引起人们普遍注意,并需依靠社会力量予以解决的问题。 社会问题的实质是“社会失调”,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控制、社会功能、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心理、社会观念等各方面的失调。,社会问题和社会危机的差异,(二)社会问题与教育的一般关系,1、分析社会问题对教育的影响社会问题对教育制度的影响极为广泛,可以说一切社会问题均与教育有关。例如:在我国,为
2、什么教育投资比例一直偏低?为什么教师社会地位难以真正提高?为什么“读书无用论”多次抬头?2、教育反作用于社会问题的两重性教书育人是把双刃剑,既能防止社会问题的产生或促进其解决,又可能酿成或加剧社会问题。合理的教育既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又能满足个体发展需求,是合理性与合目的性的发展。,二、教育问题的含义及其特征 广义的教育问题泛指与“教书育人”有关的一切问题。 狭义的教育问题特指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不利于人的培养和发展,不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并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解决的教育中的不协调现象。,构成教育问题的四个要素: (1)必须有一种或数种教育现象出现失调情况; (2)这种失
3、调影响了许多学生的学习生活; (3)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许多人员的注意; (4)这种失调必须动员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教育问题的特征: (1)普遍性;(2)变异性; (3)历史性;(4)反复性; (5)多元性;(6)潜伏性。,三、教育问题的研究视角 1、教育病理学; 2、社会解组论; 3、文化失调说; 4、价值冲突说; 5、失范说; 6、标签说; 7、社会建构说; 8、综合要素说。 文化失调说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遭到破坏的现象。,第二节 社会转型期的教育问题 一、结构性教育问题(非一次性) 1、社会稳定时期的结构性教育问题 2、社会剧变时期的
4、结构性教育问题 二、跨时空性教育问题 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重复出现的教育问题。尽管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存在不同的教育问题,但还有一些教育问题属于社会形态的因素,如因人口结构失衡导致的教育结构失衡、教育浪费问题、教育滞后问题等。,三、伴生性教育问题 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经济发展的差异带来了贫富差距的扩大,从而形成教育机会不均等的新问题;就业制度的改革对原来的专业设置的冲击;改革开放的同时带来的东西文化的碰撞,导致价值观念的紊乱;社会流动的加快带来的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等。例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学生职业择向案例严重失衡、人才流失问题、手机色情游戏等。,四、失范性教育问题 社会的
5、剧变和转型过程都可能带来“失范”现象,在教育领域失范性教育问题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 一是学校中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三乱”是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失范性教育问题。 二是师生的失范行为是另一类严重的失范性教育问题。,案例讨论:“校长下跪” 折射当今教育的无力感,面对着调皮学生无心向学、校风日下的状况,为感化学生,重新唤回学生的向学意识,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中学校长周常德曾经3次跪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上课。更有一次,在全校的早操上,周常德面对千余师生,双手合拢重重跪下,发自肺腑地大声呼喊:“求你们了,不要再玩闹了,好好学习。”有些师生当场落泪。,“校长跪学生”反映出当前老师对学生影响力和控制力的衰弱,
6、尤其是对一些没有“追求”的学生,基本上陷入了规劝无力的困境中。 从古至今,总有学生不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总有学生被血液中骚动的因子诱向他途而耽误学业,但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师道尊严的观念深入人心,老师凭借天然的权威性和循循善诱的说服力,能让很多学生认识到攻读的必要性,从而主动向学。对于冥顽不灵的学生,老师还可以动用早已为家长和社会所认可的惩戒权,恩威并施地迫使学生把心收回来。虽然不能说权威性和惩戒权是无坚不摧的利器,但总归是把很多“脱缰的野马”赶回了正道。,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师道尊严”的口号虽然响亮,却不再是人们铭刻于心、践之于行的金科玉律。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增长,家长对孩子的珍视和娇
7、纵日甚一日,不但老师体罚学生的行为遭到人人喊打,就连老师正常管教学生的权力也在一次次冲突后,悄悄地缩了水。对于执意不学的孩子,老师还真是没有什么“杀手锏”。在很多情况下,很多老师就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而那些责任心强的老师,就只能苦口婆心或者低声下气地“感化”学生。这种哀求、劝说发展到极致,就是周校长的下跪之举。,表面上看起来,“校长跪学生”使学风明显好转了,但这恐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校长惊世骇俗的一跪后,学生们一时惊呆了,感动了,恻隐了,收敛了,这都是人之常情。但学生们内心是否真的明白了课业的重要性,还打着问号。时间长了会不会故态复萌,也很难说。反过来想一想,如果周校长的举动能够化腐朽
8、为神奇,他可能就不必一跪再跪了。 问题:1“有人说,校长向学生下跪有辱人民教师的尊严”,元芳,你怎么看?2.校长下跪是否有悖常理,讨论:你认为的教师失范行为有哪些?,五、标签性教育问题“80后”被贴上独、浮躁、小资、缺乏责任感等标签;“90后”则被贴上孤僻、颓废、为所欲为等标签。被贴上标签的“80后”。“90后”有时会彰显这些个性,以表明自己就是具有这些特征。教育问题也伴随而来。现在有些学校的教师是“80后”,他们所教的学生是“90后”,教育问题频频发生。,六、过程性教育问题 1.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教育问题,例如文凭危机的出现; 2.一个教育问题一旦出现,会有它自身独特的发展过程
9、。七、失误性教育问题 在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没有及时顺应这种变化,采取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导致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这种教育问题因教育失误所致,故可以称之为“失误性教育问题”。,第三节 教育不平等问题,一、教育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机会均等是指“受教育权”是一项人权,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人人都能受同样的教育,废除种族歧视,人人具有均等地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是实现教育民主化的一个基本前提。,教育机会均等的内容:(1)入学机会均等,或入学不受歧视;(2)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3)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4
10、)获得知识方面和本领方面的机会均等;(5)学校教育、校外教育、成人教育、回归教育等形式中的机会均等。(6)在国际范围内、富国和穷国之间在教育资源分布,教育设施发展,学业成功率和学业证书价值上均等。,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1991年世界平均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5.1,其中发达国家的比例为5.3,发展中国家为4.1,最不发达国家是3.3;1992年美国的比例是5.5;我国90年代的教育经费一直在2.5左右,2003年官方公布比例为3.28%。,教育平等的内容: 1、人是目的。人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的发展,只有尊重每一个体的基本人权与自由发展,才符合教育平等的原则。 2、教育权利平
11、等原则,每个公民受教育权利平等; 3、机会均等原则,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学生成功等均等; 4、差别性对待原则。,二、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机会均等 (一)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主要表现: 1.入学机会上的不均等; 2.学校资源的配置不均等; 3.学业成功的机会不均等; 4.教育机会不均等的新趋势(如贵族学校的出现)。,(二)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的致因1.教育系统的外部原因(1)城乡经济差别及城乡二元结构;(2)“重男轻女”的传统文化;(3)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的差别;2.教育系统内部原因(1)制度化教育;(2)应试教育模式;(3)教育指导思想问题;(4)学业成败的标准。,三、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不是教育平
12、等的另一种表述,是指教育“教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公正性的统一”。 教育制度的合理性,是指一种教育制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虽然社会整体利益的增加为每一个人目的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但它未必是有利于每一个人的。 教育制度的公正性,是指一种教育制度有利于所有人。但是由于利益冲突和价值偏好的存在,所谓“有利于所有人”的检验标准往往不可能是统一的某个标准,或者是由一个权威机构所做的规定。,城乡公平缺失 从2002年全社会5800多亿元的教育投资来看,当年,占全国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了其中的23%,而占人口少数的城市却获得了绝大部分,从这个数字可见一斑。在很多农村、山区,九年制义务教育根本得不到保障
13、,很多适龄孩子没能力和机会入学,辍学率相当高;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师资得不到保证,学生们坐在危房中读书很常见,学校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教师,只能上最基础的几门课。 反观在城市中的学生,却享受着不断升级换代的教育设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课程,在家长的安排下上着各种课外辅导班,接受素质教育。这种公平缺失严重挫伤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对城市,农村的孩子一直接受着劣等的教育,并将农村居民的低素质持续下去,造成长期性的城乡差异。,地区公平缺失 有个对比是典型写照:2003年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宣布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时,称北京市的毛入学率达49%,即为平均数15%的3倍多,而云南省2002/20
14、03学年初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显示,该省2002年的毛入学率仅8.64%。两个数字一对比,发现两个地区的入学率相差5倍还多。以矛盾的焦点高校来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校的数目、质量远远大于一般的省市、自治区,这些高校的经费很大程度地依靠的是当地政府的支持,作为回报,在招生政策上表现为向本地区倾斜,划分出很大部分的名额给当地,有些高校甚至大部分在当地招生。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很多高校较少的省市、自治区的学生的升学,为了考上大学,只有拼努力、毅力、体力、精力,严重地影响了这些学生的正常发展。 此外,在长期倾斜性的经济政策支撑下,造成了我国较大的地区发展差异,地区间居民的收入差异很大,而我们看到在高等教
15、育阶段,教育资源的分配是按照收入来进行的,你要享受高等教育,你必须支付高额的费用(而且这个费用依然在上升),这种状况造成了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国家政策失误的后果让一部分老百姓去承担,显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教学条件的不同,阶层公平缺失 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以后,我国的一个现实是消灭了剥削阶级,阶级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了。但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后,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现实是劳动人民内部出现了分化,很多阶层分化出来。阶层除了所从事工作性质的差异外,另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收入差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收入差异逐渐演变为身份差异。 收入越高的人,如私营企业主、民营外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16、、自由职业者、各种技术人才在社会中享受更高的身份;而收入越低的人,如进城务工者、个体小商贩、下岗失业人员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逐渐降低,失去了在文明进程中的话语权,沦为弱势群体。由于这些新的变化,新的教育公平问题也应运而生,就是阶层公平缺失。这一点,人人都有切身感受,最明显地体现在合法化的择校费之类“钱学交易”和暗行、半遮半掩、甚至公开的“权学交易”中。有了钱,就能进入比较好的学校就读,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踏入一条宽阔的教育和职业路径;有了权,就能通过权力的运作,让自己和后代享受优秀的教育,甚至是“名义”上的教育,从而更利于权力的扩大。,从我国国情出发,当前教育公平研究的若干课题主要有:(1)
17、教育制度的合理性问题,包括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怎样保证“效率优先,兼顾平等”的原则。(2)教育制度的公正性问题,包括当前的教育制度是否有利于所有人,是否得到所有人的一致赞成,比如考试制度。(3)教育平等问题研究,我们能否保证受教育权利的平等,我们能否保证受教育机会的均等。,第四节 学习压力问题,学习压力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承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紧张刺激,以及学生在生理和社会行为上可测定、可评估的异常反应。其包括三个层面的因素:一是来自环境的紧张刺激,如工作、人际、学习、生活等;二是个体内部的紧张状态。如焦虑、紧张、挫折等;三是个体的反应。,学习压力对心理影响
18、的表现: 1、“恐学症”、“恐考症”并发,导致学生厌学、逃学和辍学现象不但发生,将严重影响我国劳动者和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进而阻碍社会目标的实现。 2、心理疾患发生居高不下,学习压力过大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一是适应环境不良、人际关系不好、常有不安全感;二是情绪轻度抑郁;三是人格障碍,如孤僻多疑,以自我为中心。若心理疾患得不到治疗,就会导致学生厌学、逃夜、辍学、学业失败,犯罪甚至自杀,并使班级、家庭事端丛生。,学习压力的形成机制:(一)分流教育制度在我国,分流点主要有两个: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二)应试教育 名师为了提高效率,是学生适应升学考试的一套规则,特别强调如何应付考试的方式方法,
19、于是为应付考试而编的参考书取代了教科书。(三)家长期望值过高是最重要的间接原因。,第五节 教育问题与教育改革一、国外的教育问题与教育改革 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最关注的领域,美国对教育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教育质量问题上。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对许多教育革新曾报高期望,但并非所有的教育个性都取得了成功。 从世界范围来看,最近的教育革新来自电脑。,第五节 教育问题与教育改革二、教育问题的综合治理(一)最重要的是观念变革,变传统教育为现代教育观念。变革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二)必须走综合治理的道路,教育问题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教育要改革,社会也要改革。(三)需要走系统变革的道路,教育问题的解决之道有赖于社会整体系统的变革,有赖于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变革。,思考题,1、述评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问题的几种研究视角2、简述社会转型的教育问题3、怎样理解“教育公平”问题4、案例分析:社会转型期的教育问题5、讨论:学习压力问题6、讨论:当前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72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