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可靠性)要点课件.ppt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可靠性)要点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可靠性)要点课件.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第十章 可靠性设计与分析,1、了解可靠性的基础知识2、熟悉可靠性特量 3、掌握可靠性设计手法,本章重点,本章内容,一、可靠性的发展,可靠性设计与分析,1.可靠性基础,始于20世纪30-40年代 ,当时飞机、舰艇等武器装备,常因电子设备发生故障失去了应有的战斗能力,而贻 误战机。人们开始注意这些“意外”事故并研究其发生的规律,这就是可靠性问题的提出。可靠性发展的标志 1952年美国国防部成立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组。1957年发表了军用电子设备可靠性报告。可信性工程发展为包括维修性工程、测试性工程、保障性工程在内的可信性工程。,二、可靠性的定义(一)狭义定义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
2、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二)广义可靠性 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完成规定功能的可能性。,a.故障(失效)的定义,故障:产品或产品的一部分不能或将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事件或状态。,失效:产品终止规定功能。,对可修复产品而言,对不可修复产品而言,例:投影仪与灯泡,故障的表现形式称为故障(失效)模式。例:投影仪不出影象。 引起故障的原因称为故障(失效)机理。 例:1、灯泡故障;2、电源变压器故障;3、主电路板故障等,故障通常是产品失效后的状态,但也可能失效前就存在。,b.故障模式、故障机理的定义,1.可靠性基础,1、按出现故障的规律分:偶然故障和耗损故障 2、按故障的结果分:致命性故
3、障和非致命性故障 3、按故障的统计特性分:独立故障和从属故障,偶然故障: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故障。偶然故障是随机的,无法控制,只能通过概率统计方法来预测。 耗损故障:是由于产品的规定性能随时间增加而逐渐衰退引起的。耗损故障可以统计监测,可以通过预防维修,延长使用寿命。,c.故障的分类依据:,d.不同故障的基本概念,注意:浴盆曲线揭示了产品的早期、偶然以及耗损故障期。其中早期故障指由于设计和制造过程(人为)的缺陷引起的故障,可以通过设计与过程质量改进加以消除,通常不作为出现故障的规律来划分。,1.可靠性基础,致命性故障:完全丧失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并可能造成人或物的重大损失。 非致命性故障:不影响
4、任务的完成,但会导致非计划的维修。,独立故障:由产品本身原因引起而又不能成为引起其它器件故障原因的故障。 从属故障:其它产品故障引起的故障。,在评价产品可靠性时只统计独立故障。,d.评价可靠性的故障统计原则,习题:关于故障(失效),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 A.故障指产品或产品的一部分不能完成规定功能的事件或状态 B.失效是指产品终止或丧失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C.故障在产品失效后才表现出来 D.故障也可能在失效前就存在,A.C,a.维修性定义,维修性的定义: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保持和恢复执行规定状态的能力。,维修含义包括维护和修理两个方面:1)维护:也称预防性维修
5、,是根据产品功能随时间的衰减特性以及对已掌握的故障规律采取的预防性措施,以延长产品寿命的过程。2)修理是产品发生故障后,使其尽可能恢复故障前的状态。 维修性概念不能等同于维修活动,前者是在产品设计中赋予产品可接受维修并便于维修的能力,是产品本身所具备的固有属性。后者是针对可维修产品具备的维修特性必要时所采取的活动。,三、维修性,1.可靠性基础,b.维修性的性质,维修性是产品质量的一种特性,即由产品设计赋予其维修简便、迅速和经济的固有特性。,产品可靠性与维修性密切相关,都是产品的重要设计特性。在产品的论证阶段就应对可靠性和维修性提出要求,并通过设计、分析、试验、评定等活动将要求落实到产品的设计中
6、,使要求在产品生产、使用和维护阶段的全寿命过程得到充分体现。,习题:以下说法错误是( ) A.维修性是产品的固有特性 B.维修性是可以使产品达到使用前状态的特性 C.产品的维修性就是指产品出现故障后进行维修 D.产品的维修性与可靠性密切相关,都是产品重要的设计特性,B.C,1.可靠性基础,(一)可靠度,假定产品规定的时间为t,随机变量X的分布函数为: F(t)=PXt,t0 F(t)是产品失效的概率函数,称为故障分布函数,也称故障概率。产品在规定时间t内不发生故障的概率为: PXt=1-F(t)=F (t) 通常称其为无故障概率,或称可靠度函数,简称可靠度,记为R(t),即R(t)=1-F(t
7、)= (t) 可靠度和故障分布函数之和恒等于1 R(t)F(t) 1,可靠性设计与分析,2.可靠性特征量,一、可靠性的概率度量,(一)可靠度,可靠度R(t)与故障分布函数F(t)具有以下性质: 1、R(0)=1, F(0)0,这表示产品在开始时处于良好的状态; 2、R(t)是非负的递减函数,F(t) 是非负的递增函数,说明随着时间的增加产品发生故障或失效的可能性增大,可靠度变小; 3、R()0,F()1这表示只要时间充分长,产品终究都会失效; 4、0R(t)1,0F(t)1,即可靠度和 故障分布函数之值介于0和1之间。可靠度R(t)、故障分布函数 F(t)与时间t的关系,F(t),t,F(t)
8、,R(t),0,图 F(t)、R(t)与t的关系,2.可靠性特征量,(二)故障分布密度函数,时刻t后单位时间发生故障的概率,并称其为故障分布密度函数如果已知故障数据,且产品数N相当大,则可求出每个时间间隔t内的故障数r(t),从而得到平均经验故障密度,2.可靠性特征量,(三)f(t)、R(t)及F(t)之间的关系,R(t),F(t),f(t),0,t,f(t),图 f(t)与R(t)、F(t)的关系,2.可靠性特征量,(一)失效率函数,失效率是产品正常工作t时刻后,单位时间失效的概率失效率通常的单位是:“10-3/h”、“10-5/h”。例 假设产品寿命服从指数分布,试求其失效率。解 产品寿命
9、的分布函数为 其可靠度函数为 由式,其失效率为,寿命为指数分布的产品其失效率与时间无关,说明指数分布具有无记忆性,或称为无后效性。,二、失效率,2.可靠性特征量,(二)失效率函数与可靠度的关系,因为,所以,于是有,2.可靠性特征量,(三)失效率函数曲线,耗损失效期,偶然失效期,使用寿命,早期失效期,规定的失效率,时间t,(t),图 失效率曲线,2.可靠性特征量,产品典型的故障率曲线,(t),使用寿命,规定的故障率,维护后故障率下降,偶然故障期,t,耗损故障期,早 期故障期,A,B,1、早期故障降至最低,产品耗损期到来之前,是产品的主要使用期。2、故障率基本平稳,可近似看作一个常数。3、由偶然因
10、素引起的。4、可以通过统计方法来预测。,1、产品使用很长时间以后。2、故障迅速上升,直至极度。3、主要由老化,废劳、磨损、腐蚀引起。4、可通过试验数据分析确定耗损起始点,并通过预防维修延长产品的寿命。,产品的使用寿命与产品规定条件和规定的可接受故障有关。 规定的允许故障率越高,产品使用寿命越长,反之寿命越短。,1、产品使用初期,故障容易暴露出来。2、故障率较高,且呈迅速下降趋势。3、由设计和制造缺陷引起。如设计不当、材料缺陷、加工缺陷、安装调整不当等。 4、可以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及采取环境应力筛选加以减少。,高质量电子产品其故障率曲线在其寿命内基本是一条平稳的直线。 质量低劣产品要么存在大量早期
11、故障要么很快进入耗损故障阶段。,(四)失效率的基本形式,2.可靠性特征量,(一)平均寿命,“平均寿命”是产品寿命的平均值,或寿命的数学期望(通常记为E(t)),是产品从投入运行到发生失效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对于不可修复产品,产品的平均寿命是指产品失效前正常运行时间的平均值,也称为产品失效前的平均时间,记为MTTF(Mean time to failure)。对于可修复产品,产品的平均寿命是指产品两次故障间隔的平均时间,也称产品平均失效间隔,记为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对于N较大,可用分组处理,平均寿命数据愈多,分组愈多,平均寿命,三、寿命,2.可靠性
12、特征量,1.可靠寿命,可靠度是时间的函数,若已知可靠度函数R(t)的表达式,则当给定一个可靠度r,即可通过解方程 R(tr)=r 求出与之对应的工作时间称为产品的可靠寿命。只要给定产品的使用时间ttr,则产品的可靠度就不会低于预先给定可靠度r。若预先给定可靠度r值越大, 则与之相应的时间tr就越短, 见图12-2-7。,(二)可靠寿命,2.可靠性特征量,例,已知某产品的寿命服从指数分布,其故障率5104/h,试求可靠度为r=90,95,99时的可靠寿命。解 因为可靠度为指数分布 ,代入有 则有r=90%,95%,99%时的可靠寿命分别为,2.可靠性特征量,2.中位寿命,与R(t)=0.5相应的
13、可靠寿命t0.5称为产品的中位寿命。指数分布的中位寿命为威布尔(Weibull)分布的中位寿命为,2.可靠性特征量,3.更换寿命,因失效率与可靠度、故障密度函数间有如下关系: 若给定的值,即可由上式求出与之相应的时间t之值,称之为更换寿命,记为t。威布尔分布的更换寿命为,或,2.可靠性特征量,四 可靠性常用分布,一、指数分布 二、正态分布 三、威布尔分布,2.可靠性特征量,一、指数分布,若产品的寿命(或某特性值)X的失效密度为指数,即,失效函数为:,可靠度函数为:,失效率函数为:,t,t,b,图 指数分布的f(t),F(t),R(t),(t)曲线,指数分布具有无记忆性,二、正态分布,若产品的寿
14、命的失效密度函数为,产品的可靠度函数为,产品的效率函数为,三、威布尔分布,若产品的寿命的分布函数为,若产品的寿命的分布密度函数为,若产品的寿命的失效率函数为,若产品的可靠度函数为,三、威布尔分布,m( 0),r0( t),是威布尔分布的三个参数。 m是三参数中最重要的参数,它决定威布尔分布曲线的形状,故称为形状参数。,图 r0=0,=1时不同m的威布尔分布的fw(t)、R(t)及(t)曲线,fW(t),R(t),(t),习题:某产品使用了1810h,其间发生三次故障,第一次维修时间 为3h,第二次为8h,第三次为2h,则:04年考题 1、产品平均修复时间为( ) A.4.33h B.4.75h
15、 C.4.00h D.5.50h 2、产品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 A.600h B.603.3h C.595h D.599h 3、假定产品故障服从指数分布,则故障率( ) A.1/600h B.1/603.3h C.1/595h D.1/599h 4、若已知使用寿命是平均寿命的2倍,则可靠度( ) A. e B. e-1 C. e-2 D. e2,A,D,D,C,案例计算,其他案例计算:(P378),第一 可靠性设计概述,一、影响产品可靠性的因素及其比率分配二、系统可靠性设计方法 三、产品可靠性设计一般程序 四、现代可靠性设计的主要体现,可靠性设计与分析,3.可靠性设计,一、影响产品可靠性的因
16、素及其比率分配,3.可靠性设计,二、系统可靠性设计的方法,可靠性预测:按照已知零部件或各单元的可靠性数据,计算系统的可靠性指标,以得到比较满意的系统设计方案。 可靠性分配:按照已给定的系统可靠性指标,对组成系统的单元进行可靠性分配。并在多种设计方案中比较、选优。,三、可靠性设计的一般程序,确定产品可靠性是指: 收集零部件、元器件的失效数据,考虑环境及负荷,确定失效率; 确定产品的寿命剖面、任务剖面及使用环境; 根据零部件、元器件、组件之间的功能关系,建立可靠性模型; 进行产品可靠性指标初次分配和预测;根据给出的失效率指标,选择零部件、元器件的类型,以及额定值和降额应力比,确定产品的环境; 根据
17、初选的零部件、元器件,以及所选的模型,用较精确的方法预测可靠性,并重新进行可靠性分配; 进行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FMECA)或故障树分析(FTA);改进设计;进行电磁兼容设计、热设计、降额、耐环境、安全性、容差、加固、人-机系统和维修设计等。,四、现在可靠性设计的主要体现,更严格的简化及降额设计。采用计算机辅助可靠性设计。 非电子设备的可靠性设计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 软件可靠性已成为一个新的可靠性分支,并得到迅速发展 。为尽早发现并剔除引起早期失效的薄弱元器件及工艺缺陷,采用组合环境应力试验和加强环境应力筛选试验。 进行可靠性增长试验,即预先进行的鉴定试验 。,串联系统的可靠性框图
18、串联系统的可靠度Rs(t): 假设n单元的可靠度为Rn(t),则串联系统的可靠度串联系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TFs):,一、串联系统,第二 系统可靠性模型,例,一个电子放大器由152个独立元件串联组成,各元件均服从指数分布,其失效率如表13.2.2所示。试求放大器正常工作100小时的可靠度及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解 =50 .6+100.8+150.4+300.2+400.5+520.1 =0.0048/小时,,,例,串联系统由n个可靠性Ri相等的单元构成,试求n=1,5,10,15,20,25,30,35,40,45时,Ri为1,0.99,0.98,0.97,0.96,0.95的系统可靠
19、度。解 因为 ,计算与不同n相应的系统可靠度,结果如表。,Ri,图13-2-3 Ri关系曲线,R=1,R=0.99,R=0.98,R=0.97,R=0.96,R=0.95,二、并联系统,并联系统可靠性框图并联系统可靠度系统的平均寿命,例,若系统由n个寿命服从指数分布、失效率相同的单元并联组成,试求n=1,3,5,8,10时,失效率=0.01,0.05,0.1,0.2,0.3,0.5,0.6,0.8时系统的可靠度R,平均无故障时间。,解 因本题系统各单元的失效率相同,且寿命服从指数分布,由,计算不同单元数n的可靠度,结果如下表。对应不同失效率、单元个数n与系统可靠度R的关系如图所示。,表 不同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质量管理 可靠性 要点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72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