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危险性评价培训课件.ppt
《急性心肌梗死后危险性评价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心肌梗死后危险性评价培训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急性心肌梗死后危险性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危险性评价,概 述,急性心肌梗死的现代分类: STEMI NSTEMI,急性心肌梗死后危险性评价,2,概 述 急性心肌梗死的现代分类:急性心肌梗死后危险性,STEMI的再灌注治疗: 及早、充分、持续 绿色通道 静脉溶栓: Door to needle30min 直接PCI:Door to balloon 90min,概 述,急性心肌梗死后危险性评价,3,STEMI的再灌注治疗:概 述急性心肌梗死后危险性,概 述,症状发作12h者: 临床评价 高危患者 临床状况稳定 心导管检查 收住CCU: 辅助治疗 必要时血运重建 系列血清标志物检测 PCI 系列ECG
2、监测 CABG 影像学检查(无创),急性心肌梗死后危险性评价,4,概 述 症状发作12h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危险性评价4,STEMI患者: 临床情况不同危险性差异 危险分层与评估 减少漏诊与误诊 预后预测,指导治疗 高危患者:积极监护及紧急处理 低危患者:减少入住CCU的天数, 加强周转,节省费用,概 述,急性心肌梗死后危险性评价,5,STEMI患者:概 述急性心肌梗死后危险性评价,AMI后的危险性分层,GUSTO试验 41000例STEMI行静脉溶栓患者 分析临床变量对30天死亡率的影响: 各种溶栓剂之间差别甚微 某些临床变量有独立预测性,急性心肌梗死后危险性评价,6,AMI后的危险性分层 G
3、USTO试验急性心肌梗死后危险性评,表1 STEMI患者临床变量因素对溶栓后30天死亡率的影响*,*注:Lee KL总结的41000例STEMI患者资料,AMI后的危险性分层,急性心肌梗死后危险性评价,7,表1 STEMI患者临床变量因素对溶栓后30天死亡率的,STEMI伴下列情况者属于高危人群: 既往心肌梗死病史 持续性胸痛 广泛ECG改变 心力衰竭 低血压 严重心脏传导阻滞或血流动力学有改变 的室性心律失常 反之则为低危AMI患者。 低危患者:入住CCU 24-36小时后可安全转出,AMI后的危险性分层,急性心肌梗死后危险性评价,8,STEMI伴下列情况者属于高危人群:AMI后,表2 ST
4、EMI患者预测30天死亡率的TIMI危险评分,危险评分 0-14分,AMI后的危险性分层,急性心肌梗死后危险性评价,9,表2 STEMI患者预测30天死亡率的TIMI危险评分,TIMI危险评分与30天死亡危险显著相关 8分/0分者:30天死亡危险递增40倍 同为STEMI,但低危与高危者之间: 临床预后明显不同 需分别予以评价、预测,合理治疗,AMI后的危险性分层,急性心肌梗死后危险性评价,10,TIMI危险评分与30天死亡危险显著相关 A,急性心肌梗死后危险性评价培训课件,低危AMI病人的危险性评价(一)心肌缺血的评价,2. 动态ECG(Holter)监测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MI)后Hol
5、ter检查发现有缺血 存在,则提示心血管事件增加,预后不良。 但Holter检查在所有MI患者的预后评价中 的价值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急性心肌梗死后危险性评价,12,低危AMI病人的危险性评价(一)心肌缺血的评价 2. 动,低危AMI病人的危险性评价(一)心肌缺血的评价,3. 心肌缺血或梗死范围的测量: 临床研究显示最终MI范围的大小是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 201TI或99mTC心肌灌注显像可用以评价梗死范围的大小,这对MI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急性心肌梗死后危险性评价,13,低危AMI病人的危险性评价(一)心肌缺血的评价急,低危AMI病人的危险性评价(一)心肌缺血的评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急性 心肌梗死 危险性 评价 培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72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