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投融资管理学习报告范本.docx
《香港投融资管理学习报告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港投融资管理学习报告范本.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香港投融资管理学习报告证券法律部 王军涛二九年四月五日香港投融资管理学习报告证券法律部 王军涛香港投融资管理学习报告2009年3月16日至3月24日,本人受公司委派参加了长江电力组织的第二期香港投融资管理培训。本次培训的承办方是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建银国际是中国建设银行全资拥有的投资银行机构。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香港经济发展及资本市场概况、香港首次公开发行和买壳简介、直接投资等。现将学习情况报告如下:一、香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概况(一)香港经济现状香港土地面积1103.97平方公里,可概括为四大区域、内陆地区,以及260多个离岛。截至2008年底,香港总人口达700.9万人,较2007年
2、增加56100人;其中常住人口较前年升0.9%至679万人,流动居民则减3.1%至21.9万人。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数据,2008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GDP)为16785.14亿港元,按1美元兑7.8港元折合为2151.94亿美元,同比增长2.5%;人均GDP达30892美元;2008年底香港外汇储备总金额达1848亿美元;者价格指数()上升了4.3%。20042008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年份GDP(亿港元)汇率GDP(亿美元)增长率200412919.237.78801658.868.5%200513825.907.77731777.727.1%200614753.577.7678189
3、9.327.0%200716150.167.80202070.006.4%200816785.147.80002151.942.5%2008年,香港贸易总额为7499亿美元,其中进口3878亿美元。内地与香港贸易额达2036.7亿美元,同比上升3.3%。其中,内地对香港出口1907.4亿美元,同比上升3.4%;自香港进口129.2亿美元,同比上升0.9%。香港是内地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 (二)香港的两次经济转型作为一个地域狭小、资源和市场都十分有限的“飞地”型城市,香港创造了世界经济历史上的一个奇迹。现代意义上的香港经济,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且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经济转型。第一次经
4、济转型前,香港已经利用自身优势条件,从以渔农为主转变为以转口贸易为主的地区。香港位于世界航道要冲,同时背靠中国大陆,面向东南亚,区位条件得天独厚;香港还拥有世界三大深水良港之一的维多利亚港,具有开展转口贸易的天然优势。依托这些有利条件,转口贸易很快发展成为香港的支柱产业。转口贸易的发展虽然一定程度促成了香港的繁荣,但是由于产业带动效应微弱等原因,转口贸易本身很难带动香港经济的全面腾飞,香港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选择。1、第一次经济转型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决议对朝中两国实行禁运,香港赖以生存的转口贸易衰落,香港被迫走上了发展工业的道路,这是香港经济的第一次转型。香港的工业模式
5、是“两头在外、出口导向”,通过海港从外地运来原料、材料、半成品、能源、设备,依靠从大陆迁移过来的大量劳动人口,发展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生产日用消费品,远销东南亚和世界各地。而解放前夕从上海、广东等地来的工商业者为此时香港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60年代末,香港制造工业产值已占本地生产总值的30%,成衣、手表、时钟、玩具等十种产品的出口名列世界首位。香港产品出口的比重则由50年代初的10%左右增加到80%左右,这标志着香港经济结构已由转口贸易为主转变为以轻工业制造业为主,轻工业已经成为香港经济的支柱产业。到了70年代,香港工业生产从开始过去的低档、“劳动密集型”向高档、“技术密集型”转变。五
6、六十年代香港工业的“重臣”纺织业和制衣业在出口总值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让位于机械、电子、玩具等工业,并向现代化生产经营方向发展。香港的工业化过程改变了香港经济发展轨迹,香港实现了经济起飞。自1950年至1970年的20年时间内,香港经济飞速发展,从一个转口贸易为主的自由港转变为以香港产品出口为主的自由贸易港,成为以轻纺工业为龙头的出口加工业基地。2、第二次经济转型第二次转型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制造业迁移内地,为香港发展以房地产和金融业为主的服务业让出了空间。70年代后期,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于香港经济转型起了巨大推动的作用。一方面,内地对香港提出各方面经济合作要求,内地与香港经贸关系
7、的不断发展,大大促进了香港向服务业为主的经济转变。内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促使香港将生产线内迁,“前店后场”方式既扩大了港商的工业生产规模,又促进了香港服务业发展。另一方面,世界各地和地区要进入改革开放的中国,也要利用和借助香港,因此大大促进了香港服务业的发展。随著香港制造业向内地转移,规模不断扩大,香港的公司逐步演变成负责集资、采购、设计、推销、货物中转的生产控制中心和服务中心,香港服务业逐渐由为本地制造业服务转而为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服务。服务业在本地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由1980年的67%上升至2008年的92.3%。香港的服务业包括批发零售、对外贸易、饮食及酒店业、运输及通讯业、
8、金融保险业、地产业,以及法律财会等专业服务行业。在各服务行业中,金融保险、地产和商用服务业所占比重最大,占当地生产总值的29.1%;其次是批发零售及进出口贸易、饮食及酒店业,占26.9%;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占17.1%;而运输仓储及通讯业则占9.1%。香港越来越成为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服务中心。香港作为国际贸易、轻工业、金融、运输、信息中心和主要旅游地区的地位不断提高和加强,香港经济逐步由以制造业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香港经济实现了第二次转型,即从以香港产品出口为主的自由贸易港转变为以服务业经济为主的自由港。(三)香港的宏观经济政策1、香港经济政策理念香港是一个高度开放、高度自由的经济体
9、,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与之适应的经济自由理念和经济自由政策。香港经济从一开始就是依托国际市场而发展起来的,如何保持香港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如何维护其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地位,关系到香港经济的兴衰存亡。正是基于对香港经济的这种认识,香港政府实际上选择了一个外部均衡优先于内部均衡、并以经济自由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国际资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政府的经济政策理念是让主导经济,避免操控或指导市场发展。政府廉洁高效、商业规管精简、税制简单、税率低、法制健全、产权观念牢固、货币稳定等因素,令香港经济成为自由放任经济的典范。2、联系汇率制度作为小型开放经济,香港政府显然无法直接控制时常光顾的外来
10、冲击,以利率或货币供给量等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同样也是不切实际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其开放型经济的优势,减少外来冲击的影响并塑造相对稳定的营商环境,将汇率这一最敏感、最缺乏稳定性的金融指标稳定下来,就成为香港货币政策目标的唯一选择。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香港于1983年开始实行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并逐渐成为香港整个金融体系运行的核心。香港联系汇率制本身是一个发行制,在发行一定数额的港币时,要有同等价值美元的支持。它既不同于“盯住制”,也不同于固定汇率制。联系汇率制规定的1美元兑7.8港元的固定汇率只适用于发钞行与外汇基金之间的发钞准备规定,以及发钞行与非发钞行之间港元与美元交易。
11、在香港外汇市场上的港元与美元的交易并不受此约束,汇价由市场的供求力量决定。至此,香港实际上存在两种汇率,一种是固定的发钞行与外汇基金之间的发行汇率,另一种是自由浮动的市场汇率。(1)联系汇率制度的积极作用香港联系汇率制自1983年实施至今,为维持港元币值的稳定,促进香港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有效控制了港元货币供应的增长,保持了港元币值的基本稳定。由于联系汇率制在发钞程序上必须以等值的美元向外汇基金换取负债证明书,从而完全排除了港元发行体制滥发的可能性,每一种形式的港币发行均有100%的外汇储备支持。发钞的多少不须再依赖发钞银行的合作和各方面人为的判断,而是取决于
12、经济体系赚取外汇的能力,赚取外汇越多,发钞能力就越强。货币发行量和货币增长率最终由国际收支状况决定,这样就为货币发行和货币量的增长提供一个约束机制,避免了浮动汇率制时期存在的随意性和任意性,使得通货膨胀率明显低于浮动汇率制时期,因而大大减轻了港元贬值的压力,有利于港元币值的稳定。第二,提高了香港金融体系承受政治经济振荡和国际金融冲击的能力。联系汇率制自实施以来,经历了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谈判,1984-1987年间5次大的港元投机风潮,1987年的全球股灾,1989年的政治性挤提,1990年的海湾战争,1995年墨西哥货币危机以及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对香港的冲击。在数次港元风
13、潮中,港元兑美元的最低价仅为7.950,最高价为7.714,波幅未超过2%,而平均偏离幅度仅约0.3%。整体金融体系未因震荡而出现混乱情况,显示了该制度的有效性。第三,减少了经济活动中的不稳定性,降低了香港贸易、投资等各种经济活动的风险和交易成本,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在很长一段时期,美国曾一直是香港最大出口市场,而中国内地经港转口贸易亦以美元计价,其中以美元计价部分占香港对外贸易约70%左右。因此,港元与美元挂钩,为香港的对外贸易、投资等活动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成本统计、报价结算和盈利评估的计价基础。尤其是1985年以来,美元持续贬值,促进了香港对外贸易的发展。第四,联系汇率制同
14、其他汇率制度相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更易于实现稳定汇率的货币政策目标,促进香港经济的稳定繁荣。确定了港元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后,当局就不需要再通过调整汇率来反映本币的真实价值;联系汇率制没有规定市场汇率波动的上下限,对市场投机活动有相当的抑制作用,并给予当局稳定汇率的充分余地;联系汇率制简便易懂、透明度高,易被社会普遍接受。自从实施联系汇率制以来,香港的金融体系稳定性大大增强,加强了公众信心。(2)联系汇率制度的主要缺陷香港联系汇率制无疑是一种处在接受市场检验阶段且发挥了很大功效的汇率制度创新,具有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双重功效,但随着香港与大陆经济关系的日趋紧密和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频繁变化,
15、使这一体制在运行中表现出了不可克服的诸多缺陷并面临较大的挑战。第一,货币政策受制于美国,丧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指出,国际货币体系中存在“三元悖论”,即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旨在达到三个目标: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在这三个目标中,选择其中任意一个,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其他两个目标中的一个。三选二是国际货币体系三元悖论的根本特性。就香港而言,选择了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流动性,联系汇率制就要求港元利率随美元的变动而变动,从而加深了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性,就必然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即香港没有执行宏观稳定政策进行反周期调节的能力,不能通过利率和汇率自主调节经济,只
16、能被迫追随美国的货币政策。当香港经济发展与美国经济节奏相反时,例如20世纪90年代,香港经济过热本应该提高利率,却为保持联系汇率而跟随美国利率政策,使香港付出了很大牺牲,过早进入不该进入的调整时期。第二,港元汇率并不能代表香港经济发展的均衡汇率,不能反映香港经济发展的变化。美元兑港元1:7.8的固定汇率不能反映香港的真实经济状况,不代表港元的均衡汇率水平,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是联系汇率制面临的一大挑战。东南亚金融危机时,区域内各个国家的货币相对美元不断贬值,而港元与美元之间汇率固定。香港与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的经济结构又类似,出口产品替代率高,香港产品的出口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经济的竞争力大大削弱
17、。同时,要维持联系汇率制必须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规模的增大使得管理成本和风险也相应增加,港币发行量加大,逐渐形成与商品供给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极易引发通货膨胀。第三,货币政策有效性和自主性的丧失,使其无法调节国际收支。联系汇率制的最大代价在于它失去了利率及货币量两大货币政策工具,不能通过控制利率和货币供应增长率来达到调节香港经济的目的。联系汇率制使得香港进出口在很大程度上被动接受美元汇价的变化,不能通过本币汇率的调整来缓解国际收支失衡,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目前香港特区凭借其国际贸易、金融、航运及服务中心的地位,以巨额的劳务贸易顺差弥补贸易的入超。但如果香港的有形贸易赤字得不到改善,
18、影响到国际收支状况,将会威胁到港元汇率的稳定。特别是东南亚国家货币汇率下降,而港元维持联汇制使港元汇率保持强势,形成高估,使香港出口、旅游和零售等行业受到影响,经济增长下降。第四,先天性缺乏弹性的港元联系汇率制,容易遭受短期国际资本的冲击。固定汇率缺乏弹性,极易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利。应该指出,在香港这样的发行制下,虽然基础货币是以100%的国际储备货币作为保证,但是基础货币一旦进入银行,便派生出存款货币。在现实经济中即使是狭义的货币供给量如Ml也只有低比率的国际储备货币作为保证。因此,当本币币值出现高估时,机构投资者在货币市场上借入本币然后在外汇市场上抛售本币,
19、很有可能冲垮钉住汇率制度而酿成金融危机。在投机和反投机中,谁的美元资金充足,谁就有可能获得成功。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资产趋于虚拟化,机构投资者利用资金杠杆掀起投机风潮具有越来越大的冲击力。如果不放弃联系汇率制,它会不断成为机构投资者发起投机性冲击的目标。第五,基本失去了对经济的调节功能,严重损害了本地产业的良性发展。汇率这一重要的金融变量呈现刚性就使得经济内部的压力全部转移到房地产、股市、工资及商品等价格方面,许多矛盾就会在联系汇率制度下不断积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危机发生国的各国货币对美元平均贬值幅度达50%以上,并长期在低位运行,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的其他东亚国家和
20、地区的各种货币对美元同样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或疲软,而实行联汇制的港币却被迫随美元对东亚各国或地区的货币升值,由此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一是东亚区域内货币贬值的经济体竞争能力相对提高;二是实行联系汇率制的港币币值不变,再加上工资等成本的刚性作用,必然带来香港本地产业整体竞争力的下降。联系汇率制已不能适应变化的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失去了汇率对经济的调节功能,一定程度上已经严重阻碍了本地产业的发展空间。第六,港元成了美元的代表,却不能国际化。一方面,为了有效地维持联系汇率制的稳定,金融管理局不希望大量的港元由外国机构所持有,否则,汇价将难于控制;另一方面,20多年来对港元汇率的定价是一种主观行政的定
21、价,港元汇率的调整是很艰难的,这势必使港元无法国际化,从而影响到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及商业中心的地位。可见,联系汇率制在稳定港元汇率、稳定金融体系的同时,港元的不能国际化成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难以逾越的障碍。(四)香港的金融监管机构香港的金融监督管理机构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成立于1994年4月,其政策目标是:在联系制度下,通过稳健管理外汇基金、执行货币政策及其他适当措施,维持货币稳定;通过规管业务和接受存款业务,以及监管认可机构,确保银行体系安全和稳定;促进金融体系(尤其是支付和结算安排)发展,并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稳健程度。金管局以总裁为首,其下设有一些副总裁。金管局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香港 融资 管理 学习 报告 范本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71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