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竞争力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竞争力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要 本文以企业竟争力基本理论为依据,综合考虑商业民行的特殊。性,认为良行竞争力是一个包含资源要素、能力要素和环境要素的综合系统,并对这三个要素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理论探索,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对江苏各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并提出了提升江苏各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少 本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导论部分。首先,从中国加入 wTO和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背景出发,提出了银行竞争力研究的重大意义,总结了当前研究的状况和存在的缺陷并确立了研究的目的.其次,对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界定。再次,提出了银行研究竞争力的方法和玉本框架。第四,简要概括了
2、本文的主要结论.最后,指出了可能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企业竟争力理论分析,这是全文的理论墓础.从对国内外企业竞争力理论进行系统的回顾出发,论述了企业竞争力基本概念、特性、组成要素、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等等,为进一步构建银行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框架,构建银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作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第三章,银行竞争力理论分析,这是本文的理论中心.运用企业竞争力理论,结合银行业经营的特殊性,概括了银行竞争力的内涵,总结了银行竞争力具有“网络性、外部性”的特征,并构建了包括资源要素、能力要素和环沈要素三个方面的银行竞争力基本理论分析框架。 第四章,银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这是全文的难点和重点
3、。在前面两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并在竞争力评价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架构了银行竟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五章,银行竟争力实证研究,这是本文的实证运用部分.第一,对江苏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各自的竞争力状况作了总体评价,第二,对江苏各家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了深入剖析,找出了影响江苏十四家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健要素. 第六章,提升银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这是本文对实证研究结论的引申。与前文相对应,提升银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必须大力挖掘银行的资源潜力;第二,努力提高银行的综合能力;第三,积极营造良好的银行竞争环境. 在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刻上,本文所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l、银行竞
4、争力的基本涵义是:商业银行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以“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合理充分地运用自身拥有的资源、提供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银行业发展规律的存货款、支付结算、信息咨询等银行产品和服务,使之在市场竟争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的长久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2、银行竞争力是一个包括资源要素、能力要素和环境要素的综合系统,其中,资源要素是银行竟争力系统中的基础,能力要素是银行竞争力系统中的核心,环境要素是银行竞争力系统中的依托,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科学的银行竞争力结构体系.具体来说,银行竞争力的资源要素根据其存在的形态可以分解为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无形
5、资源。其中:物质资源包括银行拥有的资产、存款和电子化水平等几个方面;人力资源包括员工的学历层次结构、员工的职称结构、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员工的和谐程度和领导者的管理水平等;无形资源包括银行的业务创新水平、银行的信息资源拥有水平、银行的营销管理水平等.银行竞争力的能力要素可以分解为盈利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几个方面.其中:盈利能力通过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和利润份额评价等几个指标来衡量;风险管理能力通过不良货款比例、备付金比例和资产流动性比例等来衡量;发展能力通过盈利资产增长率、利润市场份颇增长率、利润增长率来衡童.银行竞争力的环境要素可以分解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可以从经济、法律、
6、文化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微观环境则从客户的需求和变化与同业竞争者两个方面综合评价. 3、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总体得分状况从高到低的排列是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 4、影响江苏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健要素是不良货款比例;影响民生银行、福建兴业银行等刚在江苏开办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健要素是存款份额;影响光大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交通银行银行竞争力的关健要素是不良货款比,例;影响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银行竞争力的关健要素是利润增长率。关键词:商业银行;竞争力;指标体系;分析评价; 第一节研究的意义、现状和目的一、研究的意义 从竞争力的角
7、度来研究银行,还是一个新的领域,本文选择银行竞争力研究是基于: 1、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中国的银行业在国内外市场上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国内方面,除了传统的四大银行以外,我国在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批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重新组建交通银行,成立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组建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有条件的地方还组建了城市商业银行。这些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组建和发展,使中国银行业的竟争度得到了很快的提高。这个结论可由反映市场集中度的赫芬达尔指数(H指数)的变化得出,从对H指数的
8、分析可以发现,1 994年有4.26家资产规模大致相当的银行或5.55家利润额大致相同的银行,而到1998年则分别达到4.85家和9.33家,这说明除原有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外,其他新兴银行的成长非常快,国内银行业竞争加剧。 国际方面,中国加入WTO,开放银行业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焦点。中国加入WTO两年后,将允许外资银行向国内企业开展人民币业务,五年后则允许向国内居民提供人民币业务2。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对来华开展经营活动的外资银行均有严格的限制,因此来华开展经营活动的外资银行在资产规模、资金调配运用、资产种类、成本控制、经营效益等方面都具有雄厚的实力,可以预期,外资银行将凭借其雄厚的实力与国内的商
9、业银行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激烈的竟争3:优秀金融人才的吸纳、黄金客户的争取、国际结算等高收益低风险业务的争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电子商务市场的占领等等。中国银行业面对外资银行的严峻考验,应该如何应对?怎样的要求;促进商业银行构造竞争机制,提高银行业的整体效益;促进银行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商业银行改善经营管理和进行金融创新。 3、商业银行理论建设的需要。 在现代金融组织结构中,商业银行始终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尤其对我国这样一个资本市场发展不足,间接融资仍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而言,银行的地位就更显得举足轻重了,与之相应的对银行的研究成为了我国金融理论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另外,源于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改
10、革的特殊背景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对中国商业银行发展问题的研究就更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因此,有关中国商业银行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是,笔者注意到,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定性、功能;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结构及其相关制度安排: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中国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经营范围,一而有关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的研究则非常缺乏。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加入WTo的临近,这一问题的研究显得非常迫切。基于此,笔者认为,借鉴企业竞争力的一般理论和对其他行业的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成果,结合深入考虑银行业的特殊性,系统研究银行竞争力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对现有商业
11、银行理论研究的必要的补充。另外,对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的研究不仅是在微观层次本身对银行竞争力的探索,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宏观层次上对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研究的支持。二、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缺陷 当前,国内外对银行竞争力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设立的金融体系国际竟争力评价指标及其测评;二是有关英国的银行家、欧洲银行家以及亚洲货币等杂志对世界大银行的排名和比较;二是焦瑾璞所著的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四是在近几年来的期刊杂志中出现的零星的银行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一)由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设立的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评价标准 这套方法主要根据
12、一国金融业对整体经济的作用和影响程度来衡量一国金融业的整休竞争力。按照这一标准,众融业的竞争力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l)反映利率、资本成本、信用等级的资本竞争力。(2)反映贷款、地区资本市场、国外资本市场开发、出日信用代理和风险资本的资本效率的竞争力。(3)反映证券市场资本银行业现状的考核评价,忽视了对发展后劲、发展趋势的考核评价。第二,从研究的方法来看,大多是简单的指标计算比较,没有根据企业竞争力的一般理论,依据银行竞争力构成要素及其平衡关系找出一个科学的评价方法对银行竞争力进行系统评价,这种状况对各银行根据需要选择竞争战略,采取措施提高竞争力是非常不利的。三、研究的目的 1、对银行竞争力的
13、组成要素、要素内容及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理论探索。 2、尝试构建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从根本上讲,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银行竞争力”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索,希望能够通过对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分解,完成对各家银行银行竞争力的现状进行比较彻底的“解剖”,从而为各银行制定未来发展战略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同时本研究主题将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课题。 第二节研究范围的界定 从理论上讲,银行竟争力的研究范围应该是在国内市场上和在国际市场上所有所有权属于中方的银行与所有权不属于中方的外国银行,但是,从实际情况来说,对上述研究范围进行全面分析是一个非常庞杂的工程,不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因此有必要
14、对银行竞争力的研究范围进行界定。从一般意义上来说,银行竟争力分析大体可分为两个层次,一层是国家间的银行国际竞争力分析,即银行总体国际竞争力分析。由于银行总体意义上的竞争对手不明确,因此这一层次分析的主要任务是了解银行业竞争力的总体水平、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另一层次则是银行业内的银行间的竞争力分析,即银行个体竞争力分析。这是针对竞争对手的分析,竞争对手的状况及可能的变化与银行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这两个层次的分析研究目的不同,研究对象不同,因此,研究方法也不同。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是第一层次的研究,其运用的理论、分析方法、评价指标等不能简单套用到第二层次的银行竞争力的研究。本文
15、是第二层次意义上的银行竞争力研究,同时,为了避免研究的漫无边际,使研究的内容相对集中,也为了突出笔者特别关心的问题,有必要在特定的研究主题下,对研究的范围进行必要的界定。本文研究范围的界定如下:一、研究区域的界定 本文研究的是“江苏”银行的竞争力,而不是整个“中国”银行的竞争力。 第一,由于经济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分工在地域上具有明显的非均衡性,使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表现出了很强的区域性特点。银行系统作为国民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的运行和发展也呈现了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这从新兴的股份制银行产生和发展的地区都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可以窥见一般。不同的地区银行业的内部结构不同、银行业在金融市
16、场上所处的地位不同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使得我们难以设计一个放之全国皆准的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第二,笔者身处江苏,客观上搜集本省的数据以及调查都相对方便,因此本文把研究的区域界定为江苏地区。二、研究对象的界定 本文研究的是“商业银行”的竟争力,而不是所有“银行”的竞争力。 中国完整的银行体系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储蓄银行、合作银行等“:中央银行是一国银行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的货币信用政策,实行金融管理和监督,控制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的金融中心机构,承担着特殊的社会责任,具有国家机关的性质;政策性银行是为贯彻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和意图,不以商业性标准为经营原则,而是以
17、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和长远利益为目标,在特定领域内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并为政府所控制的专业性金融机构;中国的储蓄银行目前只有烟台储蓄银行和蚌埠储蓄银行两家,它们是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产物,其与西方储蓄银行相比具有浓厚的政策性,就内在属性而言,是一种半企业、半事业性的金融组织。上述三类银行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企业,所以不存在竞争力研究的需要。 由于本文的研究区域是江苏地区,因此研究的是可以在整个江苏范围内开展业务经营活动的商业银行的银行竞争力,所以城市商业银行和合作性金融机构(中国目前的合作性金融机构不具有真正的合作性,而是商业性的金融机构)不是本文的研究对象。由此,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工商银行、
18、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 综合上述两点,本文的研究对象就是四大国有商业和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江苏省范围内的一级分行。 需要说明的是,现阶段,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管理实行的是统一法人制度,也即总行作为一级法人,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总行承担,以此为基础,各家银行建立了一个以法人授权管理为核心,在法人授权的基础上,总行垂直领导,统一调度资金,统一财务核算,以二级分行为基本经营核算单位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总行给一
19、级分行、直属分行授予了营运资金、贷款、担保、拆借等方面的业务经营权,一级分行向二级分行转授权,两级分行在授权范围内依法从事经营活动”。在这种统一法人制度下,商业银行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一级分行是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这主要体现在:(l)事实上的经营主体。一级分行不论从组织机构、人事管理,还是从经营活动方式、财务核算体系来看,都显示出相对独立的性质。人们与之订立合同、执行合同,几乎不会考虑分行的主题资格问题,不会认为分行不具备主体资格,它们只是在代理总行进行法律意义的行为。(2)法律上的诉讼主体。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当事人。”最高人民法院解释:其他组织包括中国
20、人民银行、各专业银行在各地的分支机构。(3)功能完备的组织主体。各商业银行的一级分行是能够独立完成银行业务的功能完备、机构齐全的组织。它不仅有核定业务范围的各业务部门,而且要通过自身的设施、人员、帐户、现金收付手段完成这些业务,即依靠自身的能力使业务的全过程在组织内得以实现。(4)相对独立行为能力的经营实体。一级分行不同于总行的职能部门,它需要人民银行单独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再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在业务上既接受总行管理,也受当地人民银行、外管局等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在税收上,除所得税由总行统一缴纳以外,其他如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等都向当地部门缴纳。因此,本文把不具有一级
21、法人资格的一级分行作为研究的对象是可行的。 第三节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一、研究方法 特定的研究主题需要有特定的研究方法。基于本文研究对象的具体特点,选用以下几种分析方法: 1、对相关理论借鉴与引申的方法。目前对银行竟争力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完整的分析框架,因而在研究过程中必须采用以借鉴相关的理论作为依托并加以引申的方法。这种方法本身不仅符合研究的规律,而且也是分析新生问题时所必需的。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法相结合的方法。关于银行竞争力的研究,既要回答当前各商业银行的竟争力在整个银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即“是怎样”的问题,又要回答各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的发展“应该怎样”的问题,这就意味着本
22、文必需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关于当前各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的分析和判断涉及较多的是实证分析的方法,而关于提升各商业银行竟争力的对策建议的分析则较多地体现了规范分析的方法。 3、数理分析法。本文将应用AHp法架构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4、比较分析法。国有商业银行与另外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得出了许多具有重要启发意义的结论,并提出提升各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二、本文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导论部分,首先,从中国加入WTO和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背景出发,分析了当前研究这一课题的重要意义、总结了当前研究的状况和存在的缺陷并确立了研究的目的。第
23、二,对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界定。第三,提出了银行竞争力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第四,简要概括了本文的主要结论。最后,指出了可能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企业竞争力理论分析,这是全文的理论基础。从对国内外竞争力理论进行了系统地回顾出发,论述了企业竞争力基本概念、特性、组成要素、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的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等等,为进一步构建银行业竟争力研究的理论框架,构建银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作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第三章,银行竞争力一般理论分析,这是本文的理论中心。运用企业竞争力理论,结合银
24、行业经营的特殊性,概括了银行竞争力的内涵,总结了银行竞争力具有“网络性、外部性”的特征,并构建了包括资源要素、能力要素和环境要素三个方面的银行业竞争力研究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 第四章,银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这是全文的难点和重点。在前面两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在竞争力评价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架构了银行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价指标进行了分解说明。 第五章,银行竞争力实证研究,这是本文的实证运用部分。第一,对江苏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各自的竞争力状况作了总体评价,第二,对江苏各家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了深入剖析,找出了影响江苏十四家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第六章,提升银行竞争力的对策建
25、议,这是本文对实证研究结论的引申。与前文相对应,提升银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必须大力挖掘银行的资源潜力;第二,努力提高银行的综合能力:第三,积极营造良好的银行竞争环境。 第四节本文的主要结论 在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所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银行竞争力的基本涵义是:商业银行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以“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合理充分地运用自身拥有的资源、提供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银行业发展规律的存贷款、支付结算、信息咨询等银行产品和服务,使之在市场竞争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的长久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2银行竞争力是一个包括资源要素、能力要素和环
26、境要素的综合系统,其中,资源要素是银行竞争力系统中的基础,能力要素是银行竞争力系统中的核心,环境要素是银行竞争力系统中的依托,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科学的银行竞争力结构体系。具体来说,银行竞争力的资源要素根据其存在的形态可以分解为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无形资源。其中:物质资源包括银行拥有的资产、存款和电子化水平等几个方面;人力资源包括员工的学历层次结构、员工的职称结构、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员工的和谐程度和领导者的管理水平等;无形资源包括银行的业务创新水平、银行的信息资源拥有水平、银行的营销管理水平等。银行竞争力的能力要素可以分解为盈利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发展能力
27、等几个方面。其中:盈利能力通过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和利润份额评价等几个指标来衡量;风险管理能力通过不良贷款比例、备付金比例和资产流动性比例等来衡量;发展能力通过盈利资产增长率、利润市场份额增长率、利润增长率来衡量。银行竞争力的环境要素可以分解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可以从经济、法律、文化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微观环境则从客户的需求和变化与同业竞争者两个方面综合评价。 3、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总体得分状况从高到低的排列是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 4、影响江苏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是不良贷款比例;影响民生银行、福建兴业银行等刚在江苏开办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
28、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是存款份额;影响光大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交通银行银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是不良贷款比例;影响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银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是利润增长率。 第五节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一、本文的创新 1、运用企业竞争力一般理论和工商业企业竟争力的大量理论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综合考虑商业银行的特殊性,构建了银行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框架。这一理论框架揭示了银行业竞争力的内涵、组成要素及其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根据银行竞争力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首次构建了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将之运用于分析江苏地区的4家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状况,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3、通过薄弱环
29、节分析法,找出了影响江苏十四家商业银行银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二、本文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1、本文在建立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时,根据银行竞争力的具体特点选用了AHP法.由于AHP法本身的一些特性,因此,本文建立的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更多的是一种理论上的探讨,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与实际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差距。 2、由于研究所需的数据缺乏和评价要素本身的特殊性,使得评价指标体系中有些三级评价要素的评价指标的选择不全面,例如:衡量人力资源、电子化水平的评价指标的选择等等。 3、本文仅仅对江苏地区的各商业银行进行了分析研究,由于研究区域的特殊性,本文的一些结论不能简单扩展到全
30、国范围。 4、本研究仅仅进行了银行个体竞争力的研究,也即第二层次的银行竟争力研 第二章企业竞争力理论分析 目前对银行竞争力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完整的分析框架,因而本研究以一般企业竞争力理论作为研究银行竞争力的理论起点。 第一节企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的历史及现状一、企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的产生, 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就已经有诸多理论先驱从事企业竞争力理论的研究工作了。企业竟争力的理论渊源来自企业内在成长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持续竞争优势论等不同的理论,企业竞争力理论侧重两个问题:企业竞争力优势存在的原因以及如何保持竟争优势。 1、企业内在成长理论 马歇尔在企业内在成长论中提出了企业知识基
31、础论,他认为专业化分工的不断增强导致了企业内部出现新的协调问题,需要产生新的内部专业职能来进行原有各部门以及新的各种专业职能的协调与整合,企业内部会发生伴随生产进程的知识积累,知识的积累是一个将非公开知识转化为公开的正规知识的过程。同时,不止局限于企业范围内,还会发生在产业以及整个社会中。 50年代,后马歇尔主义者潘罗斯极大的发展了马歇尔“内部经济”的思想,使之更加深入和全面。潘罗斯企业成长论的研究集中于单个企业的成长过程,她认为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内部协调与决策会逐渐由生疏到熟悉,进而可以将其程式化,形成以特定的途径、知识和经验各种解决问题的优势。新知识的积累主要是内部化的结果,是一个将外部正规
32、知识转化为内部非公开和非正规知识的过程,同时,企业成长并不完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60年代,理查德森提出了企业间协调的知识基础论,发展了企业内部成长论,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科斯关于市场与企业等级之间相互替代的交易费用理论。他认为,组织间协调是介于市场于企业之间的第三种协调机制,协调所需的专门努力是通过逐渐学习积累的。它的理论更具有动力机制与过程倾向的特征。的学术研究,形成了企业资源基础论的不同流派。二、企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的现状 进入80年代末,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掀起了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热潮。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长久生存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企业发展战略开始重视企业如何保持长久竞争力。直接推
33、动企业竞争力理论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知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得到强调,经济理论研究取得了新进展,使得企业竞争力理论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兴趣;二是国际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竟争战略的变化等等使得管理实践开始转向侧重于环境因素的企业竞争力国际比较和侧重企业内部的企业竞争力问题。 l、企业国际竞争力 80年代初世界经济论坛在反托拉斯问题的讨论中引出了企业国际竟争力研究,在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通力合作下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竞争力分析理论原则和方法体系,并引起了各国政府、企业家的重视。他们认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或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竞争对手更多财富
34、的能力。在决定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中,除了企业内部效率形成的竞争力以外,外部环境或经济体制对一国企业形成国际竞争力的作用也成为国际比较的重点。他们最初将企业竞争力等同于国际竞争力,后来视企业竞争力为一国国际竟争力的基础,并逐渐发展为对一国整体竞争力的研究。1995年,两个机构各自独立研究后,世界经济论坛依据最新的信贷经济增长理,将技术进步内生化,通过几个构成指标来反映一国或地区综合的国际竞争力水平、经济增长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市场化增长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以及微观经济及其增长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2、企业核心竞争力 1990年,C .K潘汉尔德和哈默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掀起了围绕“企业核心竞争
35、力”的研究热潮。在产品和市场策略力勺生命越来越短暂的同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被视为企业持久的特殊本质。竞争的成功不再被看作是产品和经营策略的结果,而被看作是企业深层次的、以企业竞争力形式存在的,能促进企业生产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的智力资本的结果。在企业取得和维持竞争优势的过程中,企业内部能力的培养和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是最关键的因素。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企业竟争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义;企业成功与竞争优势的关系;成功的关键因素与企业长期收益间的关系;创新、保持、不断更新核心竞争力的原因等。 企业竞争力理论研
36、究目前仍旧处于形成发展阶段,不仅仅是理论体系尚不完善,就是一些基本概念都还有待明晰和统一,例如到底何为“企业竟争力”、“企业核心竟争力”。另外,企业竞争力的组成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相互的关系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四、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统计研究方法 l、国外 国外企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是为制定企业竞争战略服务的。己经出现了一些制定竞争战略的实际分析工具,研究中对统计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数据的采集、处理、结果的反映方面。多种抽样调查是数据的主要获取方式,软数据在分析中运用较多;数据的处理较多的采用了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方法,例如平均指标、加权平均指标;数据结果的显示有资产负债表法、排序评价法、矩阵法、
37、蛛网图等。 2、国内 国内企业竞争力在行业层次上的研究从开始就比较重视统计评价和整体竞争力的比较,数据以现有的各类统计数据为主,硬数据较多,软数据在分析中运用较少,并且还没有基于企业竞争力理论指导而专门搜集数据的研究;数据处理中加权平均的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的运用应用较多:分析结果多以综合评价排序为主,进一步深入的分析组成企业竟争力的各因素间的关系,企业竞争力成长模式等的统计分析较少。由于对统计分析的理论研究不足,相应的对企业竞争力分析工具、方法的研究就比较少见,加之缺乏较好的数据基础,国内企业竟争力的统计研究对中国企业竞争力战略的制定还没有产生实质性影响。 第二节企业竞争力的一般理论分析一、企业
38、竞争力的基本涵义 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尽管“企业竞争力”己被广泛运用,但至今其定义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者的需求,也是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增长后劲以及资产增值和效益提高的能力。 许前认为:企业竞争力指对竞争态势的洞察能力,也即对竞争动态信号的感应能力,对竞争态势的分析、判断、并提出对策的决策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创造、改善、发挥自身竞争优势以形成企业独特性的能力。 丁开盛”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 王永长.认为:企业竟争力是企业多方面技能和企业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是不同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及技能的有机结合,是企业在特定经营环境中
39、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合力。 从上述的有关竞争力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构成企业竞争力的要素是一个庞大的簇,企业之间竞争力的差异,既源于企业掌握的竞争所需的资源和能力的异质性,也受到外部市场、政治经济体制、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能够长久存活且不断壮大的企业一定比生存期短、能力弱的企业在满足市场需求所需的一些关键资源、能力、环境因素等方面有优势,这些优势最终体现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上。二、企业竞争力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含义的概念,不仅仅是静态的能力,更是动态的进化的发展能力。静态能力是反映企业迄今为止己经形成的能力,动态的能力是企业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的能力.三、目前对于“企
40、业竞争力”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权威的统一的界定,根据研究的需要,从不同的研究角度,从不同的研究侧面产生了多种不同的“企业竞争力”的定义。然而,对于“企业竞争力”概念的不同理解将可能影响对整个问题的探讨,从理论原则、要素归纳到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测算方法的选择等等。 根据本文研究的范围和需要,我们把企业竞争力定义为:在一定的环境中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充分地运用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提供市场和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建立竞争优势,并支撑企业长久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二、企业竞争力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为了揭示企业竞争力的特征,把握其运行规律,需要分解企业竞争力系统中的诸要素并研究其结构。科
41、学的分解企业竞争力的各组成要素并研究其结构还是构造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选择评价指标的基础。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有代表性的有: 以说,资源要素是在基础层次上,影响着企业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是竞争力的量,而能力要素是竞争力的质,没有能力要素企业聚集的资源不可能有效的转化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其次,资源和能力可以相互转换.资源实力雄厚,会对企业的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企业能力强大,又有助于企业获得和创建更丰富的资源。第三,企业拥有再好的资源、能力,离开赖以生存的环境也不可能实现长期生存和发展的目标。一般来讲,资源要素和能力要素对某一家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是
42、较为直接和迅速的,而环境的变化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对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三、企业竞争力的基本特征适应性、有价值性、异质性、动态性、整体性23 企业竞争力是企业拥有的各种要素在技术领域、管理领域、市场领域中发生交互作用的结果,其具有鲜明的特性: 1、适应性。企业竞争力是企业拥有资源、具备能力、适应环境等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对多变的经营环境的适应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的新业务的开展,新兴领域的进入,技术、制度和组织的创新等活动无一例外都是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适应的结果。 2、有价值性。企业竞争力应具有消费者看重的价值,能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并能够在给消费者带来价值的过程中,为企业的股东
43、创造更多的价值。 3、异质性。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其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并积累而成,它不仅与企业独特的技能和诀窍等技术特性高度相关,还深深地印上企业内部控制、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特殊烙印,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产物,企业竞争力很难被竞争对手完全了解和复制。企业竞争力的这种异质性决定了企业的效率差异和收益的差别。 4、动态性。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并因此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是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所具备的能力以及外部的各类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这些要素发生变化时,企业竞争力随之发生的动态发展演变也是必然的。 5、整体性。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是
44、企业各类资源、能力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以及因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某类资源、能力和环境因素的个别力 第三章银行竞争力理论分析 第一节银行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一、商业银行进行企业竞争力的分析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 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进行企业竞争力的分析具有一般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判断一个经济组织是否属于企业范畴,一般要看其是否同时具有以下六个要素特征;是否为依法设立的法人单位;是用财政预算还是用自己的收入支付各项支出;是否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担风险;有无从事生产经营所需的自有资本;生产经营目标是否为追求赢利最大化;是否照章纳税。显然商业银行同时具备了以上六项标准,是属
45、于企业范畴的一种经济组织,是处于社会再生产、分配和交换领域的金融经济组织。因此,商业银行同其他企业一样,具有分析上的一般性,也同样适用于企业竞争力理论分析。 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进行企业竞争力的分析具有特殊性。与一般生产经营企业相比,商业银行又具有其明显的特殊性。首先,商业银行的特殊性特征。1、经营商品的特殊性,工商业企业经营的是普通的物质商品,商业银行经营的是特殊的货币商品;2、经营资本的特殊性,一般来讲,工商企业的资本主要滞留在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上,它们是工商企业获取利润的主要手段和生产要素,因而是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而在商业银行,其资本有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构成,其中货币资本是银行创造利润的现实“生产要素”,实物资本是实现利润的物质基础,货币资本是商业银行经营的重点;3、经营方式的特殊性,工商企业主要以买卖方式进行经营,商业银行主要以借贷方式进行经营;4、经营业务的特殊性,工商企业主要从事物质商品的进、销、调、存等业务。商业银行主要从事汇兑、兑换、结算等货币业务,存款、贷款等信用业务,以及信息咨询、服务等信息业务:5、资本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70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