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耐腐蚀合金化原理.docx
《金属耐腐蚀合金化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耐腐蚀合金化原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耐腐蚀金属材料5-1 金属耐腐蚀合金化原理工业上所用的金属材料中,纯金属并不多,应用较多的则是铁、铜、镍、钛、铝、镁等各种金属的合金。本节讨论如何通过合金化和热处理等途径,从成分和组织上使合金具有高的耐蚀性,并阐明其作用原理。一、提高金属的热力学稳定性以热力学稳定性高的元素进行合金化,向不耐蚀的合金中加入热力学稳定性高的合金元素进行合金化,可在合金表面形成由贵金属组元组成的连续保护层,提高其耐蚀性。例如,铜中加金,镍中加铜,铬中加镍等。但是其应用是有限的。因为,一方面要耗费大量的贵金属,经济上昂贵;另一方面,由于合金组元在固态中的溶解度是有限的,许多合金要获得具有多组元的单一固溶体是比
2、较困难的。二、降低阴极活性在阴极控制的金属腐蚀中,可用进一步加强阴极极化的办法来降低腐蚀速度。如金属在酸中的活性溶解就可以用降低阴极活性的方法减少腐蚀。具体方法是:1减小金属或合金中的活性阴极面积 金属或合金在酸中腐蚀时,阴极析氢过程优先在氢超电压低的阴极相或夹杂物上进行。如果减少合金中的阴极相或夹杂物,减小了活性阴极面积,增加了阴极极化电流密度,增加阴极极化程度,阻碍阴极过程的进行,提高耐蚀性。例如,当铝中铁含量减少时,其在盐酸中的耐蚀性提高,如P128图1。这是由于铁能形成阴极相。对于阴极控制的腐蚀过程,采用固溶处理获得单相固溶体组织,可提高耐蚀性。反之,退火或时效处理降低其耐蚀性。2加入
3、氢超电压高的元素 加入氢超电压高的元素,可提高阴极析氢超电压,显著降低合金在酸中的腐蚀速度。但它只适用于不产生钝化的析氢腐蚀。如金属在非氧化性或氧化性低的酸中的活性溶解过程。例如,在锌中含有铁、铜等电位较高的金属杂质时,加入氢超电压高的镉、汞,可使锌在酸中腐蚀速度显著降低。又如,在含有较多杂质铁的工业纯镁中,添加0.5-1%锰可大大降低其在氯化物水溶液中的腐蚀速度,这是由于锰比铁高得多的析氢超电压之故。三、降低合金的阳极活性用合金化的方法降低合金的阳极活性,尤其是用提高合金钝性的方法阻碍阳极过程的进行,可提高合金的耐蚀性,它是一种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措施。1. 减小合金表面上阳极部分的面积,在
4、腐蚀过程中,合金基体是阴极,第二相或合金中其它微小区域(如晶界)是阳极,如能减小阳极面积,可加大阳极极化电流密度,增加阳极极化程度,阻滞阳极的进行,提高合金的耐蚀性。例如在海水中,Al-Mg合金中强化相Al2Mg3对其基体而言是阳极,它在腐蚀过程中逐渐被溶解,使合金表面阳极总面积减小,腐蚀速度降低。所以Al-Mg合金耐海水腐蚀性就比第二相是阴极相的Al-Cu合金高。实际上合金中第二相是阳极相的较少,绝大多数合金中第二相是阴极相,这种耐蚀措施的应用受到限制。另外,若晶界区为阳极时,这条途径可有所应用。例如,通过提高金属和合金的纯度或进行适当的热处理使晶界变薄变纯净,可提高耐蚀性。对于具有晶间腐蚀
5、倾向的合金仅从减小晶界阳极区面积,而不消除阳极区的做法,常会加重晶间腐蚀,例如粗晶粒的高铬不锈钢比细晶粒的晶间腐蚀严重。2加入容易钝化的合金元素 工业上常用的合金的基体元素铁、铝、镁、镍等都具有一定的钝化性能,但其钝化性能不够高,特别是铁,只有在氧化性较强的介质中才能钝化,而在一般自然条件下不钝化。为了提高耐蚀性,可往这些基体金属中加入易钝化的合金元素。如往铁中加入1230%Cr,制成不锈钢或耐酸钢;往镍或钛中加入钼,制成镍钼或钛钼合金,耐蚀性有很大的提高。这是一种应用最广的合金化途径。3加入阴极性合金元素促使阳极钝化 对于可钝化的腐蚀体系,在金属或合金中加入阴极性很强的合金元素,可促使合金达
6、到钝化状态,制成耐蚀合金。加入阴极性合金元素促进阳极钝化是有条件的。首先,腐蚀体系是可钝化的,否则在活性溶解区,增加阴极去极化作用只会加速腐蚀。其次,所加阴极性合金元素的活性(包括所加元素的种类与数量)要与基体元素和介质的钝性相适应,活性不足或过强都会加速腐蚀。如P130图5-3,实线为阳极极化曲线。为原阴极极化曲线。若所加阴极元素活性不足,则其极化曲线变为-C2,腐蚀电流IC1增加至IC2。若所加阴极元素活性过强,可能产生新的阴极过程,如阴极极化曲线,它与阳极极化曲线交于过钝化区或点蚀区,相应的腐蚀电流为It、Ibr,产生强烈的过钝化腐蚀或点蚀。在致钝电位Eb与过钝化电位Eop(或小孔形成电
7、位Ebr)间电位范围内,增大阴极效率使腐蚀速度减小。例如阴极过程从C2转变为C3,合金将由活化状态转变为稳定的钝化状态,一般稳定钝化区的电流要比活性溶解时的电流小几个数量级,因此,加入阴极性合金元素可显著提高可钝化体系的合金的耐蚀性。为了使系统转变为钝态,必须尽量提高阴极效率(应避免发生点蚀和落入过钝化区)。合金在阴极性合金化时获得良好效果的基本条件必须使他在该腐蚀条件下的电位转移到稳定钝化区,即在完全钝化电位Ep和过钝化电位Eop(或小孔电位Ebr)之间的区域内。为了实现合金的自钝化,在致电位Eb时,这个系统可能发生的阴极电流Ic3必须超过致钝电流Ib,即Ic3Ib。为此,可使用各种正电性金
8、属(如Pd、Pt、Ru及其他铂族金属),有时也可用电位不太正的金属(如Re,Cu、Ni、Mo、W等)。阴极性合金元素的稳态电位越正,阴极极化率越小,它促进基体金属的钝化作用就越有效。 关于阴极性元素促进阳极化的耐蚀合金化原理,近年来取得较大发展,已在不锈钢和钛合金生产上有所应用。所加的阴极性合金元素常用的钯、铂,也有用银、金、铑、铜的,用量一般为0.2-0.5%。加入阴极活性元素促进阳极钝化的方法,是很有发展前途的耐蚀合金化途径。四、使合金表面形成电阻大的腐蚀产物膜对于电阻较大的腐蚀体系,若用合金化方法在合金表面形成致密的腐蚀产物膜,可进一步加大体系电阻,使腐蚀速度降低。例如在钢中加入铜与磷,
9、能在钢表面形成致密的非晶态的羟基氧化铁FeOx(OH)3-2x,使钢耐大气腐蚀。此方法的特点是,消耗耐蚀元素少,经济,适合大量应用。上面叙述了耐蚀合金化的七条途径,其中最有实际意义的是降低阴极活性,降低阳极活性,提高合金钝性及在合金表面形成电阻大的腐蚀产物的方法,特别重要的是降低阳极活性及使合金钝化的方法。对于研制耐强腐蚀的不锈合金而言,易钝化元素合金化是根本性的措施,而用阴极性合金元素促使合金钝化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尽管如此,耐蚀合金化途径的选择,应由合金所处的介质特性来决定。例如,若基体金属在使用条件下不能钝化,而是在活性状态下产生析氢腐蚀,则应采用减少阴极活性的途径,而不能采用增加阴极活性
10、的途径;如介质能使金属钝化,则采用减少阳极活性和用阴极性合金元素使合金钝化的方法将获得最好的效果。5-2 铁基耐蚀合金铁基耐蚀合金即通常所说的不锈钢。在空气中耐蚀的钢称为不锈钢,在各种侵蚀性较强的介质中耐蚀的钢称为耐酸钢。可以按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和用途分类。按化学成分:铬钢、铬钼钢、铬镍钢、铬锰钢、铬锰氮钢、铬锰镍钢等。按显微组织分类,不锈钢可分为: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复相钢(A-F复相钢、F-M复相钢)等。按用途可分:耐海水腐蚀不锈钢、耐点蚀不锈钢、耐应力腐蚀不锈钢、耐浓硝酸腐蚀不锈钢、耐硫酸不锈钢等。一、奥氏体不锈钢显然这种不锈钢的室温组织为奥氏体。这类不锈钢是以18-
11、8型铬镍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如1Cr18Ni9Ti。应用最广,约占奥氏体不锈钢耐酸钢的70%,占全部不锈耐酸钢的50%。为了提高耐蚀性,18-8型钢中常加入Ti、Nb、Mo、Si等铁素体形成元素,并提高铬含量,降低碳含量。但这些元素都能缩小相区,因此为了使Cr-Ni钢保持奥氏体组织,钢中含Ni量应不少于下面经验公式所确定的数值:Ni1.1(CrMo1.5Si1.5Nb)0.5Mn30C8.2式中元素符号表示相应元素在钢中的含量(%)。当钢中含Ni量小于此式的计算值时,钢的组织中会出现铁素体。铬镍奥氏体钢中的Ni,可用Mn、N部分代替或全部代替。N的Ni当量与C一样都是30。奥氏体不锈钢具有优良
12、的综合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耐蚀性也优于其它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耐全面腐蚀性能,主要取决于钢中的Cr、Ni、Mo、Si等合金元素的含量。一般不锈钢只耐稀的和中等浓度的硝酸腐蚀,而不耐浓硝酸腐蚀。这是因为在浓硝酸中,钢处于过钝化状态,发生过钝化溶解。在这种强氧化性介质中,能提高钢的耐蚀性的合金元素是Si。各种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Si,都能使钢的腐蚀速度随硅含量的增加而急剧下降。如我国研制的0Cr20Ni24Si4Ti钢,日本的00Cr18Ni14Si4钢、前苏联的00Cr8Ni20Si6钢等,都能耐浓硝酸腐蚀。一般不锈钢只能耐稀硫酸腐蚀,钢中加入Mo、Cu、Si可以降低腐蚀速度。性能较好的耐硫酸腐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属 腐蚀 合金 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70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