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县亚希至浦西改建拓宽施工图设计咨询初审报告.docx
《苏南县亚希至浦西改建拓宽施工图设计咨询初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南县亚希至浦西改建拓宽施工图设计咨询初审报告.docx(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南县三亚至亚希改建拓宽工程K0+210-K25+780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初审报告xxxxxxxx公司二O一六年九月苏南县三亚至亚希改建拓宽工程K0+210-K25+780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初审报告总经理: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主要初审人员:总体设计:xxx(高级工程师)路 线:x立群(高级工程师)x 辉(高级工程师)路基路面:x山鸿(教授级高工)桥 涵:x建江(高级工程师)路线交叉:x立群(教授级高工)xxxxxxxx公司二O一六年九月目录1. 概述12. 总体评价53. 总体设计124. 路线145. 路基、路面186. 桥梁、涵洞257. 路线交叉688.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709. 其
2、他工程7410. 基础资料75附件1附件2附件3苏南县三亚至亚希改建拓宽工程(K0+210-K25+780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初审报告10.基础资料苏南县三亚至亚希改建拓宽工程K0+210-K25+780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初审报告1. 概述1.1 项目背景三亚至亚希公路(以下简称丁凝公路)位于珠三角平原苏南县,起点位于下海市莲盛镇,与俞蒸公路相接,路线自东向西经三亚镇,穿越著名塘西古镇,经三溪镇,终于苏南县亚希镇与嘉兴市南湖区油车港镇交界处。丁凝公路是苏南公路网“三纵五横九连”布局中的“一横”,建成后将成为苏南县出省入皖的一条快速通道。2016年2月26日,省发改委以“浙发改设计2016123
3、号”文批复了本项目初步设计,明确本工程主线全长约30.9km。全线设大桥4642.66m/14座、中小桥1207.16/29座。本项目采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中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兼顾城市道路功能,设计速度80km/h。利用已建成桥梁维持原技术标准。路基宽度26m。桥涵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级,设计洪水频率1/100,其余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项目核定概算为164698.9万元。本项目业主为苏南县交通运输局。黑龙江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施工图设计文件(K0+210-K25+780段)。2016年8月19日,设计单位提交了施工图设计文件送审稿(共五册)
4、,内容包括:总体设计、路线、路基路面、桥梁涵洞、路线交叉、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其他工程、筑路材料、施工组织计划、基础资料。本次提交审查的施工图设计(K0+210-K25+780段)全长约25.57km,共设大桥4227m/12座,中桥1048.1m/20座,小桥100.8m/4座。本项目采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中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兼顾城市道路功能,设计速度80km/h。利用已建成桥梁维持原技术标准。路基宽度26m。桥涵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级,设计洪水频率1/100。我公司受业主委托,依据部颁编制办法、省发改委初设批复和省厅相关文件,对提交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初审,提
5、交初审报告供行业主管部门、业主和设计单位参考。1.2 审查依据1、交公路发2007358号文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以下简称编制办法);2、国家和交通运输部颁发的现行“强制性条文”、“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等;3、省交通运输厅(浙交2014153号)关于印发黑龙江公路工程设计审查要点的通知以及黑龙江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4、省交通运输厅(浙交2011290号)关于印发的通知;5、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贯彻执行(JTG B01-2014)的实施意见(浙交办2015156号);6、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提高公路工程设计质量的若干意见(浙交2009100号);7、省发改委(浙发
6、改设计201613号)省发改委关于苏南县三亚至亚希改建拓宽工程初步设计批复的函(以下简称初设批复);8、省建设厅苏南县三亚至亚希公路改建拓宽工程建设项目选址审查意见(浙规选字第2011101号)。9、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苏南县三亚至亚希公路改建拓宽工程建设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浙土资预2012177号)。10、上海省环保厅关于苏南三亚至亚希公路改建拓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浙环建201158号)。11、黑龙江省水利厅关于苏南县三亚至亚希公路改建拓宽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浙水许201069号)。1.3 审查要求设计审查在详读设计文件的基础上,本着科学、客观、公正和负责的态度,按照省交通运输厅
7、“浙交2014153号”文和“浙交2011290号”文中有关施工图设计的审查要点,通过必要的现场踏勘和设计沟通,对全套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系统的审查后,提出明确的审查意见和优化建议方案。1、设计文件深度及内容应符合编制办法规定;2、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和建设规模应符合初设批复;3、勘察设计文件应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各项技术规范的规定;4、工程详勘报告应达到规范要求的内容和深度,基础资料应全面、可靠,并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5、设计文件应贯彻“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设计方案应符合“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的原则;6、桥梁等主要结构物的计算结果应满足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计算过程符合有关规范的
8、规定;7、工程实施方案应最大限度维护社会公众利益;8、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审查的其他内容。1.4 审查内容本次审查内容包括:总体设计、路线、路基路面、桥梁涵洞、路线交叉、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其他工程、筑路材料、施工组织计划、基础资料。由于设计单位未提交施工图预算,因此本次审查未包含上述内容。2. 总体评价黑龙江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交的本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送审稿)内容基本齐全,图表清晰,基本符合部颁编制办法的要求。施工图设计基本执行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各项现行技术规范的规定。总体设计原则的把握合理;路基路面设计内容基本齐全,参数取值基本恰当,符合
9、规范要求;桥涵构造物布置基本合理,上、下部结构型式、尺寸基本适当;路线交叉设计内容基本齐全,其中五路交叉平交口建议进一步优化方案。施工图设计基础资料暂缺,需尽快补充以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初设批复未提出分期设计,设计提供的施工图送审稿为K0+210-K25+780段,需要进一步提供分期设计的原因、依据及后续路段计划安排说明,并做好设计界面划分。2.1 符合性审查本项目初步设计已获批复,施工图设计中路线主要控制点、主要技术标准基本符合初设批复的要求。设计提供的施工图送审稿为K0+210-K25+780段,需要进一步提供分期设计的原因、依据及后续路段计划安排说明,并做好设计界面划分。设计单位承担的
10、工程在资质等级和业务许可范围内。施工图设计基本执行了项目选址、用地、环保等相关部门审查批复意见。2.2 总体及路线1、设计对项目进行了分期设计,提供的施工图送审稿为K0+210-K25+780段,而初设批复未提及分期设计。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中应对本项目施工图阶段采用分期实施的设计补充必要的说明及相关依据,并在施工图预算中提供拆分后的初设概算进行对比。2、总体设计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存在表中的数据前后不一致等情况。建议进一步作核查修改,并补充预算指标及每公里造价、路线交点个数等指标项。3、基本赞同平面线形设计,其中起点为顺接上海市蒸俞公路受限JD3圆曲线半径采用了极限值,初审建议尽可能采用
11、较大的半径,提升行驶安全性与舒适性。4、纵断面设计中K3+850K4+045、K4+045K4+220、K5+090K5+280等路段坡长小于200m(设计时速80km/h的最小坡长),不能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8.3.1的规定,建议优化设计。5、本项目87个竖曲线中,仅有19个竖曲线长度满足一般值170m,其余68个竖曲线长度均位于一般最小值与极限最小值70m之间。为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建议尽量采用满足竖曲线长度的一般最小值,或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条文说明,“采用一般值的1.52.0倍或更大值” 以保证舒适性 。 6、K5+700 五路交叉口信号灯等设置情况难以达到
12、安全快捷通行车辆与非机动车行人的要求,建议根据平面交叉初审意见对平交口方案进行归并优化后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设计。2.3 路基、路面1、本项目软土埋深较浅,绝大部分搅拌桩桩长不超过10m,采用双向搅拌桩成桩工艺属于专利技术,造价较普通单向搅拌成桩工艺高。为节省造价,建议搅拌桩成桩工艺由双向改为单向。设计文件中对填土高度大于1.6m的桥头路段和填高大于3m的一般路段均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软基处理过于笼统,建议进一步优化软基处理设计方案,可视情况采用水泥搅拌桩方案、堆载预压、基础换填或轻质路堤等方案。2、挡墙设计中缺少挡墙工点设计图。建议补充并明确挡墙基础埋深及墙底地质情况,便于检查挡墙基底承载力
13、及挡墙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设计文件中挡墙基底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均采用水泥搅拌桩+砼垫层进行处理欠合理。建议进一步优化挡墙基底加固方案,可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方案、基础换填、扩大基础等方案。3、缺少老路拼宽利用路段老路现状的使用情况、排水实施现状情况与路面状况的相关介绍。建议结合路面病害调查及路面检测结果补充完善老路现状情况说明。4、本项目新建路面结构与老路路面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建议补充新老路面衔接设计图。5、基本赞同设计文件采用的排水方案,建议补充完善排水系统布置图。2.4 桥梁、涵洞1、本项目芦塘桥和祥荡桥主桥均为变截面连续箱梁,跨径分别为55+90+55m和50+80+50m,红旗塘桥为
14、45+80+45m桁架梁,跨径均较大,设计提出采用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欠妥,建议按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进行设计计算。2、设计20m及以下桥梁均采用空心板,如红旗塘桥引桥采用20m跨空心板,该结构后期较易出现病害,建议调整采用矮T梁。3、芦塘桥和祥荡桥主桥承台及0号块尺寸较大,为大体积混凝土,为减少水化热影响,建议增设冷却管,避免混凝土表面开裂。4、本项目桥梁桩基采用C25混凝土,不满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第3.4.4条要求,对I类混环境,应调整采用C30混凝土。5、关于预应力1)设计预应力钢束张拉持荷时间为2min,不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持荷5min
15、的要求,请核查修改。2)设计对钢束张拉时混凝土的强度、龄期要求各不相同,如说明中小箱梁混凝土的最小龄期要求为10天,而设计图中为14天,变截面连续箱梁也存在类似问题,建议统一。6、建议加大盖梁侧面水平钢筋端部弯钩长度,并在盖梁端面焊接,防止盖梁端面出现竖向裂缝;建议在高低帽盖梁的柱顶位置设置断缝,避免该位置受力开裂。7、部分水中设墩的跨航道桥中设置有防撞墩,如跨级航道的塘港桥、陆家港桥等,但三亚桥(跨级航道)、红旗塘桥(跨级航道)等未设置,欠合理,建议补充船舶撞击力要求,并结合防撞计算说明是否需设置防撞墩。8、施工图在垫石、挡块等附属设施设计中,存在较多不一致,如同为30m小箱梁,三亚桥垫石+
16、支座高度为30cm,挡块高60cm,顶宽30cm,芦塘引桥垫石+支座高度为20cm,挡块高50cm,顶宽25cm,建议统一,以方便施工。2.5 路线交叉1、K0+285.076交叉口形式应属Y形交叉形式,通视条件不好,对交通不利。建议如下图在交叉口内设置导流岛组织交通,形成分道转弯式三路交叉。2、K3+108.234与规划道路十字交叉,交角75,为便于车辆充分加速,建议主线右转加速车道长度设置为120m,规划道路加速车道长度设置为80m。3、对K5+715.913平面交叉设计进行了五路交叉和镇南路改造后十字交叉的方案进行比选,推荐采用五路交叉方案。初审认为方案比选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完成,施工图阶
17、段不宜进行方案比选。如果施工图阶段对初步设计拟定的方案进行了优化和调整,需要充分补充说明调整的理由。对于设计采用的五路平交方案,平交口与交通安全设施设计难以满足通行要求,各路之间交通转换不畅。因此初审建议采用T形和十字形的组合交叉口设计。2.6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1、施工图设计缺少环境保护设计相关内容,建议按环评批复、水保批复要求补充完善。2、景观设计中个别乔木如香樟采用20cm胸径尺寸。初审认为规格偏大,单价偏高。同时如金森女贞、红叶石楠、海桐散本等灌木种植密度偏大,种植密度25株/平米,超过了每平方能实际种植的最大数量。建议调整。2.7 其他内容1、改路设计中有7处改路工程平面位置与公路平
18、面总体设计图中的位置不对应,建议核查修改。2、改路工程有12个路段需下穿本项目主线桥,建议在路线纵断面图中标注相应的净空高度,以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与安全。经计算(主线设计标高-梁高-路拱-改路设计标高),总计 10处桥下改路工程净空不能满足公路建筑限界要求。建议根据实地调查,重新进行改路工程的设计。2.8 基础资料1、项目起点至里程桩号K14+000段的各拟建桥梁,布置的勘探孔数量基本符合要求。但在实际勘察过程中,由于政策处理等原因,多座桥梁在施工图阶段所布置的勘探孔尚未完成,出具的成果资料仍以初勘阶段的勘探孔为主,对于这部分桥梁而言,尤其是大桥,尚不能达到施工图勘察阶段勘察要求,应在政策允许
19、的情况下及时补勘,完成该部分勘察内容,出具满足施工图阶段的勘察报告。2、本次勘察桥梁孔深基本在6070m左右,最深可达90m,对于拟建的中小桥梁而言,孔深基本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但由于桥址范围内所揭露的地层以淤泥质土及软塑软可塑状的软弱土层为主,当采用以这些土层为桩端持力层时,如此长的桩所能提供的承载力可满足设计的要求。但由于软弱土层性质差,沉降量难以控制,易造成后期桥梁桩基沉降大导致桥梁开裂等现象,所以当采用这些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时,务必对桩端下卧层进行沉降验算。3. 总体设计总体设计包括路线地理位置图、说明书、平纵面缩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附件以及公路总体设计图等内容,其内容、图表基本齐全
20、,基本符合编制办法的要求。3.1 项目地理位置图项目地理位置图底图分辨率低下,建议在嘉兴市域交通图中标示本项目地理位置,显示本项目所在区域总体路网情况。3.2 说明书1、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对任务依据作了说明,建议按编制办法的要求,对测设经过和完成的主要工程量作出说明。2、技术标准1)建议补充说明本项目的道路功能是干线公路还是集散公路。2)建议补充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3)建议按土建工程、路面工程、安全设施、绿化工程等补充合同段划分。3、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本项目路线主要控制点、主要技术标准基本符合初设批复的要求, 但设计提供的施工图送审稿为K0+210-K25+780段,其起点、终点
21、、路线长度及建设规模与初设批复不一致。建议补充分期修建工程分期实施设计的说明及依据,并补充对应拆分后的初设核定概算与施工图预算进行对比。4、按照编制办法的要求,建议补充各项工程施工的总体实施步骤的建议及有关工序衔接等技术问题的说明以及有关注意事项。3.3 路线平、纵面缩图路线平、纵面缩图建议在1:50000或1:100000的地形图上标示,同时补充标示平纵比例尺、控制点、主要城镇、与其他交通路线的关系以及县以上境界、主要路线交叉、主要沿线设施等相关内容。3.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中,拆迁房屋数量与拆迁建筑物表中的数量不一致,建议核查修改;2、表中缺少预算指标及每公里造价
22、、路线交点个数、平曲线占路线比例、直线最大长度、同向曲线间短直线长度、反向曲线间最短直线长度、竖曲线占路线总长、断链桩等指标项,请补充完善。3.5 公路总体设计图基本赞同施工图设计的公路平面总体设计图。3.6 附件附件内容基本齐全。建议进一步补充测设合同的必要内容,有关协议和纪要等复印件。4. 路线施工图设计文件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对本项目的平、纵面指标作了进一步优化,路线的主要控制点和走向基本符合初设批复精神。路线平、纵面设计采用的各项技术指标基本符合现行部颁标准。本次提交审查的K0+210-K25+780段主线全长25.57km,共设21个交点,平曲线最小半径为250m,最长直线长度20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南 县亚希至浦西 改建 拓宽 施工图 设计 咨询 初审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69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