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教学目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教学目标.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单元教学目标1能根据自己掌握字词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自主识字若干,复习巩固有关的字词。2能联系文章具体内容理解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的含义。3能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读懂文章所要告诉读者的道理,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见解。4能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流畅地、有感情地读出来。课题21 养 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积累词语“大雨倾盆、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有益身心、胜于吃药、秉烛夜游”;能通过查字典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2 能简要概括养花的乐趣有哪些;能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2、的含义。过程与方法:1学习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把作文写得有条理。2熟读课文,概括中心思想,背诵第四至第七自然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舍先生在养花劳动中的苦与乐,体会老舍先生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难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谈养花的乐趣的。教学媒体投影课前学生准备收集老舍的资料。教学流程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师:我们班级中有许多同学都爱养花,称得上是养花小能手。那么,你们谁能说说养花有什么好处? 板书:养花2、生交流。 3、师:原来养花有那么多好处,难怪有那么多人都喜欢养花。今天,让我们看看老舍先生对养花有什么看法?4、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3、二、 自学课文。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2)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划出不理解的词句。(3)边读边思考:老舍先生是怎样看待养花的?(划出文中关键语句)2、交流:(1)读词正音:大雨倾盆 置之不理 三年五载 有益身心 秉烛夜游(2)理解字义:秉烛夜游秉:拿。大雨倾盆倾:倒。置之不理置:搁、放。三年五载载:年。有益身心益:好处。赠给无代价地送给。3、交流。(关键语句:第7自然段)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4、指名读,齐读。5、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老舍对养花的观点是板书: 乐趣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
4、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7、师小结:养花,对老舍来说充满着乐趣,从课文哪些语句中看出作者喜欢爱花,爱养花? 三、阅读课文。1、 师:让我们仔细读读课文16节,去寻找答案。(用划出)2、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3、 学生交流。既须劳动又长见识:第3、4自然段有花有实,有香有色:重点第5自然段 又处处体现:喜和笑忧:第6自然段补充:(随机讲解)(1) 思考:什么叫“奇花异草”?为什么老舍只养好种易活,自己能奋斗的花?(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要自己奋斗。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奋斗的一生。)(2) 为什么养花能得到知识?作者的收获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只有按规律办事,花才能养活。只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摸
5、到门道,增长知识。)(3) 指导背诵第四节。(4) 换一种说法,说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5) 学习第6自然段。(指导朗读,读出伤心的语气)说话练习:妈妈和我最亲,可有时也会有一些小摩擦。 4、 师:“喜悦”是乐趣,那么“忧”也算乐趣吗?(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无忧只有喜,生活平淡无味,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6、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并背诵。7、师:读到这里,你是否已经知道老舍先生为什么养花了?读了养花后,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8、生讨论,交流。 板书:热爱生活 热爱劳动 探求知识 积极奋斗四、知识拓展,能力迁移
6、。1、 师:你们生活的乐趣是什么?我们来交流一下。2、 学生交流。3、 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喜爱的原因。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4、 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板书设计21养花 老舍 乐趣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教学效果反馈围绕养花的乐趣这个中心,分别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层次清晰,学生易于接受。 课题22 信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准“跳跃欢吠、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热情好客、木栅栏”等一些词语的读音。2通过查字典了解“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过程与方法:1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
7、小狗的活动线索。2简要复述课文。3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感想。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小狗的活动线索。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验说说自己的感想。教学媒体重点句子的出示,投影。课前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读通课文,对课文质疑。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板书:信任()指名读。()“信任”什么意思?(相信而敢于托付)揭示课题:(板书)7、信任齐读课题。3 质疑,可能的提问:(1)课文主要写了谁信任谁? (2)他们是怎样信任?(3)信任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 过渡:那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学习课文。二初
8、读课文,理清脉络。1接龙读课文,随机解决一些问题。2正音: 好(hao)客 欢吠(fei) 栅(zha)栏馋(chan)涎(xian)欲滴 提醒“涎”字的右部。3学生交流,解决问题(1):桃园主人信任客人;客人信任主人,双方互相信任 板书: 信任 桃园主人客人三 深读课文,仔细品味。(一)学习26,理解“主人怎样信任客人”。1默读26节,找出最能体现主人信任客人的一句句子。 (第2节的第3句:屋前有一张木桌祝您愉快!)()指名读句子。()出示填空: 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 搁着 )几只竹篮,篮下(压着 )一张纸条:“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 尽管 )自己采,然后把钱( 放在 )箱子里,
9、祝您愉快!”()说说“尽管自己采”的意思。()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把“我们”当做朋友;让“我们”自己采桃子自己付钱;信任“我们”。) 板书:让客人自己采桃子自己付钱过渡:“我们”一到桃园就感受到了主人对“我们”的信任,偌大一个果园不见主人踪影,是谁(热情好客的小狗)代替主人招呼客人。板书:小狗热情好客2速读27节,划出小狗招呼客人的句子。()交流:我们发现到来。 狗在我们跑去。 我们提着往回走。 与那几条上了车。()师生合作读好这些句子。 理解“吠”的适用范围。()用简练的词组概括小狗是怎样招呼客人的。 板书:等待到来 撒腿领路 带回原路 热情道别()借助词组复述小狗是怎样代主人招
10、呼客人的。 自由准备指名复述过渡:桃园里只有小动物在代替主人招呼客人而忙碌,这是为什么呢?() 交流:体现主人充分相信每一位客人,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举动让人感到充满温暖和人情味。() 将“纸条上的内容”与“小狗的热情好客”连起来复述。指导:把握住体现主人信任客人的句子。(二)以读代讲学习26节,理解“我们信任主人”,体验“桃园主人信任客人”。1师生合作读: (1)师:当我们来到屋前看到主人的纸条,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被信任的愉悦,在被信任的同时,我们也给予了对方信任,我们跟着小狗(生读:钻进果林,只见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涎欲滴。)随机理解“根深叶茂”、“
11、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的意思。(根深叶茂:茂,茂密;根很深,叶子长得很茂密。 沁人心脾:沁,渗入,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者喝了清凉饮料后使人感到舒适。现也用于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馋涎欲滴:涎,口水;馋得口水要流下来。形容十分贪吃,有时也用于比喻。) (2)师:正因为有彼此的信任,“我们”才能感受到亲手摘桃的愉悦(生读:我立即向一棵大桃树跑去,先生跑向另一棵。我们沉浸在亲手摘果实的欢愉中。) (3)师:当我们摘完桃子,不忘纸条上的托付,尽管一旁没人,钱箱旁只躺着(生读:一只大花猫,我们却守信地如数付钱。)看着大花猫,我对丈夫开玩笑说(生读:“你认为它会数钱吗?”)丈夫也
12、淘气地回答(生读:“也许会学会的。”)这种无人在一旁看管的摘桃、付钱方式,让人感到自己得到他人的尊重,心情轻松愉悦,连话语中也多了几分幽默。 板书:“我们”如数付钱2.你从他们的举动中感受到了什么?3.小结: 信任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它是相互的。信任更是建立在诚信 的基础上,只有大家都真诚相待,都信守诚信原则,才能体验到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板书: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被信任的愉悦三 创设情境,复述事情如果“我”和丈夫回到家,会怎样告诉家人由信任带来的有趣的摘桃经历?借助板书复述事情。四、学习第8节。1、齐读。、“我”为什么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注视着那片果林?这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根据提示,联系
13、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出示:“我”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那片果林,想: 。板书设计 22信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被信任的愉悦 信任 桃园主人客人:“我”和丈夫等待到来撒腿领路 让客人自己采桃子自己付钱 带回原路 热情招待如数付钱 热情道别 诚信 教学效果反馈课文内容比较浅显,但蕴含着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彼此信任,才能有好相处,才能得到快乐。学习本文,主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课上完,我似乎觉得孩子们明白了一些东西,虽然还有些模糊。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一定会懂得这个道理的!课题23 享受心安理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理解并积累词语“年愈八旬 、鲜花盛开、美不胜收、毫无愧色、心安理得、雪
14、中送炭”;能借助字典掌握上面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过程与方法:能简要概括文中三件事的主要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和难点能简要概括文中三件事的主要内容。理解句子“在这中间心安理得”、“我觉得我的遗憾”、及题目“享受心安理得”的含义,进而领悟文章的中心“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是文明人应有行为,现代社会呼唤现代文明。教学媒体投影课前学生准备读熟课文,思考课后习题。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八课享受心安理2出示课题 23. 享受心安理得)3释题心安理得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二理清线索,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默读课文,回答问题。1.课文写了几件事?2.简述这
15、几件事。3.填写表格。人们“心安理得”享受第一件事一对老夫妇街坊邻里、过路人第二件事“我”以后的房客第三件事以前的登山者“我”三、学习课文第一件事1.交流填写情况。2.思考:人们为什么能心安理得的享受他人带来的好处?读课文第一、二小节。思考:1人们需要的是什么?2人们这么做得到的又是什么?3.完成词语的认读和理解。四学习课文第二件事1默读第二节。(1)圈圈画画有关句子:这些人怎样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2)“我”的遗憾是什么?“我”是怎样来弥补的?(3)理解句子: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那年暑假留给我的遗憾。2教师小结。齐读第四节,继续学习提出问题。五学习课文第三件事1作者在自己的生活中享受
16、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吗?2他又是怎样做的?六总结延伸,领悟道理。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在现实生活中你碰到过这样的事吗?或者你想对人们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七布置作业。用上“雪中送炭”一词,理解“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板书设计 照顾老人,享用老人的花23 享受心安理得 冰箱里的留给下一位房客 与人方便 登山者手杖留给后人用 与己方便教学效果反馈以理解“心安理得”一词为突破口,用表格形式了解三件事,用小组合作借助表格概括三件事,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对于文中一些句子,学生难理解。 用生活中例子,来理解“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句话的含义,学生写不好,师要指导、归纳。 课题24 宽容教学目标知识
17、与技能:能在理解人物个性的基础上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课后学习小建议的提示独立读懂课文,并能说出自己对“宽容”的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找出能体现宽容的词句。难点:理解什么是宽容,宽容能给人带来什么,并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教学媒体投影 课前学生准备小组集体排练课本剧。教学流程一、一导入(出示拔河照片)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的那场拔河比赛吗?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在我们的队伍中却有两个同学突然为了一件小事争吵起来,一下子分散了队员们的注意力,结果我们输了。当时,很多同学都流泪了。请你们回忆一下当时的感受好吗?师小结:是啊,假如当时那位被踩了一脚的同学能宽容一点,多为大局着
18、想的话,我们就有可能不会输了。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多一些宽容。 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明白道理1、 自由读课文,完成填空:课文主要记叙了:一次妻子陪“我”去医院打点滴,遇到了一位_,她连续_次扎针,都_。妻子因此_,要求叫护士长来.而我却_新护士,终于使新护士_完成了扎针任务。2、 找出描写“我”对新护士宽容的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付出宽容的?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分析,板书。(1)“请留步!”我把她叫住。见她站住了,我语气平和地问道:“你是新来的?”板书:谅解(2)我拿起针具,交到她手中,鼓励她说:“我的血管是细一点,一回生二回熟嘛,来,再扎一次,我相信你会成功
19、的!” 板书:鼓励(3)我轻声指导说:“你左手将我的皮肤绷紧,右手把针头插入血管时要使劲,对,对!” 板书:帮助(4)我含笑回答:“不,应当谢你自己。” 板书:赞扬3、 指导感情朗读。(男女生分角色读)4、 妻子作为病人家属的态度如何?她会使事态如何发展下去?这又可能给新护士造成怎样的影响?学生交流。同桌对读妻子与护士的对话。5、 想象一下假如护士长来了会发生什么?(小品表演)三补充事例,理解宽容含义。示例: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常低着头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呲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要学生课后再加工画得更神似一些。而自此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有画画,后来
20、他成为颇有造诣的漫画家。1.学习了课文,听了刚才的故事,谈谈你对宽容的理解。填空:我认为宽容是_。2出示雨果的名句,齐读,感受宽容的深刻含义。四教师总结寄语。结合板书总结: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宽容是一种博大的爱,是化解矛盾的良药,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总会发生矛盾,只要彼此多一点谅解,多一点谦让,就会给大家都能带来快乐,其实宽容并不难。在同学们小学毕业之际,老师送一段话给大家一起共勉!宽容是枝头温暖的阳光,宽容是大海广阔的胸怀,宽容是春天里轻拂的缕缕微风, 宽容是冬夜里跳动的团团火苗。有了宽容就没有了嫉妒,有了宽容就没有了贪婪。宽容是这个世
21、界上一剂最好的药,她能够医好我们心灵久治不愈的创伤;宽容是一幅最迷人的画,她能够给我们带来重振雄风的希望。朋友,让我们一起学会宽容,因为,宽容别人也就是珍爱自己。五布置作业:1课外搜集与宽容有关的格言警句、成语、谚语。2查找几个有关“宽容”的小故事,与同学交流。3读荷裔美籍作家和历史学家亨德里克房龙的代表作:宽容板书设计24 宽容 语气平和 鼓励 指导待人宽容是做人第一要义教学效果反馈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我”、“妻子”、“小护士”的特点的句子,从而体会宽容的意义。举例写一写对“宽容”的理解,学生完成较好,都能从身边的事例写起,说出了对“宽容”的理解。课题25 轻点关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22、.能理解“儒雅、沉吟、举手之劳”的意思;复习巩固已学过的字词“疑惑、前言、歉意、摁响、叩头、鞠躬、感慨、储蓄”。2.能理解“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这句话的含义;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例举1、2件生活中“举手之劳”之举给人们带来方便与欢乐的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理解“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这句话的含义;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媒体投影课前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搜集有关的资料教学流程一.揭题质疑,激发兴趣。1、 出示题目: 25轻
23、点关门 读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为我们讲述一件发生在邻里之间的普通而又感人的小事。2、 质疑课题。(谁要求谁轻点关门?为什么要轻点关门?轻点关门有什么好处?)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过渡:课文以“轻点关门”为题,写了哪几个人物?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受。2出示填空并交流:本文讲述了我们刚搬进新居 ;以后的日子里, ;一年后, 。3听写课文主要内容。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现在就让我们落实到笔头上。请同学们听记课文的主要内容。(听记:我们刚搬进新居,一楼的一对儒雅的中年夫妇便登门请求我们以后出入单元房防盗门时轻点关门,因为他们的父亲心脏不好受不了重响。以后
24、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楼里的人们开关防盗门都是轻手轻脚的,原来大家都受到那对中年夫妇的拜托。一年后,他们的老父亲去世了。这对夫妇又受老父亲临终嘱托挨家挨户给邻居们叩头、鞠躬,以感谢多年来大家对他们父亲的照顾,这让我感慨万分。)4.出示主要内容,生自己核对。5.齐读。三学习课文,品词品句:(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理解“儒雅”(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学习。作者和他的妻子第一天搬入新居,刚刚送走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门铃就响了,而站在门口的是他们素不相识的一对儒雅的夫妇。你能说说对“儒雅”这个词语的理解吗?(2)生交流。(举止优雅,知书达理的样子。)2品读描写夫妇言行的句子,领悟中心。(1)师
25、:儒雅是这对夫妇留给作者的第一印象,而从后文对这对夫妇的描写上来看,他们确实举止优雅,知书达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找出对这对夫妇言行的描写,并结合重点词语,说说他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生交流,随机出示有关句子。a、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静静地看着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很知书达理,耐心地等待着我们的答复;“浓浓的歉意”可以看出他们为自己家的事给邻居增添了麻烦而不安。)b、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爷子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适度的活动
26、。”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从李太太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对长辈的孝敬;“千恩万谢”可以看出他们对邻居的理解和帮助心存感激,一谢再谢,更可见他们的知书达理的为人处事。)(3)指导朗读。A师:同学们都能从这对夫妇说的话中感受到他们知书达理的为人,那么他们在说这些话时语气是怎样的呢?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B指名生挑选一句交流读。C分角色朗读。师:这对儒雅的夫妇不仅给作者,也给我们留下了好印象。我们来分角色读好这部分内容。请男生读李先生说的话,女生读李太太说的话,老师来读作者说的话,旁白一起读。(二)创设情境,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引读课文的四
27、、五节师:正是因为这对夫妇对老人的一片孝心感动了这个单元住着的所有人,所以大伙儿(生读)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天晚上(生读)我急忙扶起询问(生读)前些时候,他对儿子交代过(生读)我用眼睛偷偷一扫(生读)夫妇俩根据李老爷子临终前的交代,挨家挨户地向邻居们致谢。让我们再来读读李老爷子的临终遗言(生读)2创设情境,小组排演课本剧(1)师:根据李老爷子的话,老师要请你们想象一下,当夫妇俩来到了王大爷的家,他们会怎么做?怎么说?王大爷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四人小组合作,先编辑台词,再分角色排演一下。(2)小组表演课本剧(引导学生关注表演者有没有把握住李先生夫妇是对“儒雅”的中年夫妇的特点,以及他
28、们刚失去亲人的心情。)四总结延伸,领悟道理1引读最后一节师:李先生夫妻的致谢令作者感慨万分(生读)作者也由此想到(生读)出示: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2理解中心句师:你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为别人行善”文中具体指的就是“出入单元门轻点关门”,而这“举手之劳”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文中具体是指李先生夫妇对我们感激不尽。)3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进一步领悟(1)师:就是这样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让作者领悟到(生再读中心句)请你联系你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想想可以做哪些“举手之劳”的事既“为别人行善”又“为自己储蓄幸福”。(2)生交流。板书设计 25、轻
29、点关门我们刚搬进新居以后的日子里一年后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 教学效果反馈课文内容简单,学生一读就懂,不必做过多讲解,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在讨论中领悟文章内涵,对学生会终身有益的!课题综合练习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读准有些汉字在叠词中的变化,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知识。过程与方法:根据具体语境,辨析意思相近词的差异,为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能运用合适的象声词练习把句子写具体。能独立阅读短文完成相关练习,训练阅读理解、阅读想象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比喻义。难点:能准确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区分比喻和拟人手法的不同。教学媒体课前学生准备预习
30、综合练习5教学流程一读一读,注意带点字声调的变化。让学生回忆一下,再写几个。如:绿油油、白茫茫、金灿灿等。注意:后两个都读第一声。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二选词填空。训练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1应填“怒气冲冲、抓、滑”。2应填“关心、继承”。三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句子,选一个象声词模仿写句。辨析象声词。定义象声词。1要求学生选择用恰当的象声词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例:汪汪汪,我家来了客人,小狗就叫个不停。2学生自己造。3集体交流。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认真默读,完成练习。(学生交流后可作演示)1第一次:漫不经心 第二次:和颜悦色2说话人不耐烦; 这个孩子真有礼貌。五语言实践活动。1
31、在超市购物:轻拿轻放;把不要的东西放回原处2过马路时:走横道线;搀扶老人3在图书馆:安静地看书;爱护书4在公园里:不乱摘花草;不乱扔垃圾六熟记名言。1集体读。2说说对每一句的理解。3试着背诵。强调破折号的书写是占二格位置。七写字1读读名言。想想名言的意思。2背诵名言。教学效果反馈1象声词的用法,好多学生都知道,但写不出这个词;2虽然打电话,学生平时都会;但要有礼貌,做到得不多,这在他们表演时流露出来的。3不同的地方,要做到什么样的文明,看似容易,学生却写不出的多。4名言的背诵和默写较好。第六单元教学目标1 能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识字,读准字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的含义,并主动积累。
32、2 边读边思,在阅读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课文,背诵高山流水以及自己喜欢的部分小节或段落。3 能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读写训练。4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感受浓浓的师生情、朋友谊,体会这些朴素自然的情感的美好,学做真人。课题26 高山流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借助注释、对照译文,读懂课文内容。2.明白“高山流水”的含义。过程与方法: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知音是很难得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结合本文中的相关词句,
33、体会钟子期和伯牙的友情。难点: 理解伯牙遇到知音的感动和失去知音的悲痛。教学媒体音乐高山流水课前学生准备熟读课文教学流程一揭题1听音乐高山流水2简单地说说:听了音乐,你联想到了什么?3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叫高山流水,它是我国古代的十大古典名曲之一。(板书:高山流水)二初读课文,初步感受古文的节奏感。1关于高山流水这首乐曲还有一个凄美的故事呢?请大家打开书本,大声地读这篇课文(生放声读)师:这是一篇文言文,平常我们很少读古文,希望大家能通过学习古文感受我们的古文化的魅力。老师也想来读读。2师范读3古文朗读讲究节奏美。请你再读一读,试着读出节奏来。(有节奏) 4抽读。已经有一些同学读出古文的
34、那种节奏感了,让我们一起再来有节奏地读读这篇古文吧。5师生齐读。同学们都很厉害,在读了几次课文之后就能读出五分古文的味道了,你满足五分吗?是啊,知足常乐,知不足更可乐啊,在学习上,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做一个知不足常乐的人啊,你们有信心吗?希望同学们能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读出十二分的节奏美。三再读文本,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1读了几次课文,课文已经读的有点摸样,那你读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了吗?请你默读课文,结合书本中的注释和后面的译文理解一下故事的意思。2交流:借助插图说说课文写了件什么事。(1)图上画的哪个是伯牙?哪个是钟子期?他们在干什么?(2)书本中的哪句话写出了图的意思?(3)出示句子:伯牙鼓琴
35、,钟子期听之。释“鼓”、“之”(4)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事?师指出:“之”指代伯牙弹琴,钟子期在听这件事。你看多简约的古文,一个“之”字就代表了一件事,是的,同学们,这就是古文的魅力啊!(5)齐读这句话。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听他弹,听出什么了呢?请大家读读这句话: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反复诵读)四细读文本,感悟知音之美。1自读句子。2想想句子说的是什么意思?哪个词最让你感到难以理解?3重点释“志”、“若”4指出古文中的语气词:善哉乎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6小结:同学们,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
36、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板书:志在高山 若泰山)7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句。(小结板书:志在流水 若江河)是啊,钟子期真可谓是伯牙的知音(板书)啊!钟子期仅仅是听懂了伯牙的琴声吗?是啊,他听懂的不仅仅是琴声,更是朋友的那份心思啊?(板书:知音 知心)那么他们到底是如何成为知音的呢?插入故事:话说俞伯牙在蓬莱仙岛上学到高超琴艺后,被周天子拜为司乐太师之职。他奉命修乐谱,专程去楚地采风。一天,俞伯牙带着琴来到长江口,适逢天气突变,待风停雨住,站在船头看风景,不禁触动乐思,犯了琴瘾。他便回舱取琴,对着明月和浩荡的江水弹拨起来。他一曲尚未弹完,突然琴弦断了一根,船夫和琴僮从沉醉中惊醒,突见一个樵夫也立在船
37、头听琴,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于是伯牙和钟子期就开始在长江论琴。伯牙每问一个问题,钟子期都能对答如流,伯牙暗想:“老夫琴艺,天下第一。只要弹出蓬莱自创的琴曲无人可识,现即兴弹出,谅他绞尽脑汁也猜不出!于是,他就问钟子期:“你能根据我的琴声,猜出我心中所想吗?”钟子期笑道:“在下不才,然而只要听到琴音便知大意。”俞伯牙十指跳跃,使出浑身解数,弹了一曲又一曲,都被钟子期一一言中。俞伯牙一听,惊喜万分。他急忙推琴而起,拱手作礼道:“真是荒山藏美玉,黄土埋明珠!老夫遍游五湖四海,今天终于找到知音了!”钟子期听到这前所未闻的琴音,知道这老大人来历不俗,拜问后,知是大名鼎鼎的当今司乐太师,顿生敬意,便相邀到
38、自己茅舍叙谈。临走之际,钟子期把自己平时收集的乐谱送给伯牙,两人还面对青山结拜为兄弟,并相约来年春暖花开之际在此聚会,以叙衷肠。五创设情境,感悟破琴绝弦之凄美1创设情境:在第二年的春暖花开之时,伯牙应约前往,但是出现在伯牙面前的是钟子期的墓碑。伯牙悲恸欲绝。在钟子期的墓前含泪为他弹了一首曲子,然后破琴绝弦,以谢知音。2出示句子: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说说你的理解。3重点释词“足”、“复”。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在钟子期的墓前,伯牙为知音吟唱了这样一首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
39、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5师配乐读6生读。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们可以有感动,但不能有感伤。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也许你想劝劝他,也许你想安慰他,也许你还想赞美他,请将你的想法写下来。(写话练习:伯牙,我想对你说)六品读文本,引发对人生的思考1自由写话2现场交流3总结:子期虽死,但伯牙子期的动人故事却是千年传诵。朋友是一个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思考和品位的字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后让我们在这高山流水的音乐声中再次品味这份传承千年的友情吧!板书设计26、高山流水俞伯牙 钟子期伯牙鼓琴遇知音 志在高山 巍巍乎若泰山 志在流水 洋洋乎若江河伯牙破琴谢知音 破琴绝弦 以谢知音教学效果反馈这是一篇古文,也是学生比较接触少的文章。在教学时,重点落实到对字词的理解上,借助注释来理解大概内容,并进一理解文章的内涵:即知音难觅,人生得一知己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课题27 鲍叔牙真心待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和积累“形影不离”等形容朋友之间关系密切的词语。2. 能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展开一定的想象进行复述。3. 能快速默读课文,并通过追加小标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68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