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二课礼仪与教化.docx
《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二课礼仪与教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二课礼仪与教化.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教学目的:1、 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教学重点: 理解美术创作受到“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的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讲课类型:欣赏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1、 导入教学:教师展示秦始皇兵马俑和古埃及的金字塔,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两件作品产生的时代和背景,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尝试练习(一)思考并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作品名称 秦始皇兵马俑 古埃及的金字塔 作品形式 大规
2、模的雕塑群,排列成军队状 大型建筑,像纪念碑一样 作品的功能 守卫秦始皇的陵墓 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服务的对象 皇帝 法老 共同点 为统治者个人服务 2、 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向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同时,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 3、 教师提问: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怎样? 4、 学生思考并回答。 5、 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 6、
3、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7、 教师总结。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接下来分析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三)古代青铜器艺术1、商朝青铜器艺术的讲解(展示司母戊方鼎)中国商代青铜器纹饰、器形是权力的象征,用威严、恐怖的形象起到震慑的作用。青铜鼎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并且是上层贵族生活和祭祀活动不可缺少的礼器。司母戊方鼎就是商文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特意制作的。2、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艺术的讲解(展示莲鹤方壶)深入研究与思考: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为什么会
4、发生变化?进一步研究教材所给定的材料。尝试练习(二)观察课本P19页,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它们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四)古代雕塑艺术秦代、汉代的雕塑艺术的讲解(展示图片)1、 秦代雕塑写实性较强、整体排山倒海,排列有序权力的象征,用威严的形象起到震慑作用。守卫陵墓用写实性的雕塑取代真人陪葬这一古老的习俗,给人一种真实感。(如兵马俑)2、 汉代雕塑 循石造像 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儒家思想中的忠。 通过对霍去病功绩的表彰来树立榜样,间接的要求人们为统治者服务。利用石头的动态塑造形象。如立马(西汉)尝试练习(三)展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浮雕,学生根据书本的介绍进行辨认。(五)古代中国画欣
5、赏与讲解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的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对古代女子道德训诫的图解。洛神赋图则表现了曹植与洛神之间若即柔离的爱情。(六)小结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在这个阶段,美术开始成为统治者服务,成为权力的象征或宣扬特定的法律与道德观念的一种形式。 版本二: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教学目标:1、了解并感知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代表古埃及美术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2、初步了解美术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能用所学的知识鉴赏古埃及的美术。
6、3、能了解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深刻理解早期美术的服务对象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功用。教学重点: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与观念,以及其服务对象及作用,了解沿用千年的风格程式。教学难点:埃及流传千年的风格程式需要在审美方式上树立正确的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教学手段:资料图片展示,相关资料影像播放,师生讨论分析。教学过程:1、导入 a、谜语: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b、这个谜语的来源?请简单介绍c、世界上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现在那里?距今多少年?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板书课题)2、授课(1)提问思考 a、法老修建狮身人面像的目的?为什么要把法老的身体做成狮子的形象?b、狮身人面像旁边的建筑是
7、什么?c、金字塔的原始作用?讨论:金字塔从外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朗读游记)金字塔除了作为陵墓,法老还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目的把它修建的如此高大?(2)壁画影像播放,壁画图片展示a、讨论总结古埃及壁画中人物各个部位的角度变化,讨论原因。b、埃及绘画即定程式总结,影像播放绘画非常装饰,但是雕塑非常写实。(3)结合欣赏雕塑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 展示欣赏图坦卡蒙王陵出土的法老黄金面具。(4)对比涅菲尔蒂王后像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 西方美术史家认为雕塑史上的两件最美的女子雕像讨论思考:喜欢哪一个?说出理由3、总结: 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为法老和他的统治服务。 片段影像总结 版本三:分析教材分
8、析教学目标了解在美术史上“礼仪与教化”这一要求的出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了解围绕这一主题在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以及这些作品产生的具体社会背景。学习活动分析本课共安排了三个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思考与交流灵活的安排。这三个活动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特别要让他们理解这种要求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也就是说,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阶级之后,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规定了一系列的道德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些要求也必然反映在
9、美术创作中,因为美术作品中所出现的直观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思想,甚至它比抽象的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所以中国人提出了美术作品要“成教化,助人伦”这一观点。第一个活动主要是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让学生了解社会政治与文化观念的变化对青铜器的影响,让学生打破原有的比较粗略的观察美术品的方法,学会较为细致的分析作品的变化。这个活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表面上看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实际上如果很好的结合教材并加以适当引导的话,他们也可以很好地完成。关键是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将观察与分析科学化、系统化,并且与教材中所列举的同时代的作品进行比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建议这个活动采用“比较鉴
10、赏法”与表格的形式,将观察内容一一地加以列举并比较,并运用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表格内容可以先由学生讨论,教师加以总结。其内容大致可以包括:观察内容: 器物名称:时代:器形:四足的形状:花纹:铭文: 社会观念: 第二个活动主要是通过对作品的比较,让学生明确“礼仪与教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很具体的社会要求,它渗透在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人群的生活中。比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为了规劝女性要遵守女性应有的道德,而南北朝时期的孝子棺线刻所宣扬的“孝子故事”是强调对父母乃至祖先的恭敬,这在当时已经被社会大多数人所接纳等等。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可以结合教材所讲的内容,让学生按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单元 辉煌 美术 历程 礼仪 教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68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