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磨铁路施工图审核投标-技术文件4(审后)标-XXXX924.docx
《玉磨铁路施工图审核投标-技术文件4(审后)标-XXXX9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磨铁路施工图审核投标-技术文件4(审后)标-XXXX924.docx(2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建玉溪至磨憨铁路施工图审核四标 投标文件6. 施工图审核大纲目 录新建玉溪至磨憨铁路地理位置示意图线路平、纵断面示意图6.1 概 述10一、工程概况10二、主要技术标准32三、前期工作进展33四、施工图审核总体工作思路586.2 施工图审核范围60一、新建(改建)铁路起讫点及起讫里程,设计正线长度60二、相关配套工程606.3 施工图审核依据616.4 施工图审核组织机构、职责及人员配置67一、组织机构67二、部门分工与职责68三、岗位职责70四、人员配置736.5 施工图审核重点及内容81一、施工图审核重点81二、施工图审核内容876.6 施工图审核流程146一、施工图审核工作流程146二
2、、各级签署流程1596.7 施工图审核时限1616.8 审核单位的职责、工作要点及关键环节162一、审核单位的职责、工作要点162二、审核工作的关键环节1636.9 施工图审核成果177一、审核大纲177二、现场核对报告177三、施工图审核月报177四、阶段性报告,包括审核意见汇编178五、数量审核报告178六、结构检算报告178七、施工图审核总报告178八、重大问题报告179九、其他专题报告179十、竣工验收期间的审核工作总结179十一、工程总结179十二、各项审核成果报告的提交1806.1 概 述一、工程概况(一)线路的地理位置和径路及其在路网和国民经济中的意义和作用1. 线路的地理位置和
3、径路玉磨铁路施工图审核四标段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区,起点为曼么一号隧道出口(DK405+396),经曼么二号隧道(9507m)后跨越南班河,跨梭罗河、穿曼木树隧道(11635m)后设关累站,过勐远站、曼勒站,穿勐腊隧道(13016m)后过勐腊县至上龙茵设勐腊站、大龙哈站、磨憨北站,后至磨憨设口岸站至中(国)老(挝)国境线(友谊隧道国境分界点DK513+095.407),长度107.108正线公里。 玉磨铁路向北通过昆玉线进入昆明枢纽连接昆明,向南通过拟建中老铁路经琅勃拉邦至万象,继续南下经曼谷至新加坡,构成泛亚铁路的中通道。昆明至万象1055km,昆明至新加坡3640km。2. 在路网和国民经济中
4、的意义和作用(1)项目在铁路网中的意义和作用本线由昆玉铁路的玉溪西站起,经峨山、元江、普洱、景洪止于勐腊边境磨憨口岸,出境后在老挝境内经琅勃拉邦接通老挝首都万象,通过万象-曼谷铁路连接泰国铁路网,并通过泰国铁路与马来西亚、新加坡相通,形成拟议中泛亚铁路中通道。玉溪-磨憨铁路是泛亚铁路中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对于充分发挥云南毗邻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完善云南铁路网布局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2)项目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和作用本项目直接吸引玉溪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沿线水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以铁矿、钾盐矿等为主,其中,峨山化念铁矿保有可采储量2000104t,江城钾盐储量1600104t。但由于交
5、通条件限制,均未大规模开发。随着“桥头堡”战略的推进,云南将加快实施互联互通的通道路网建设、加快通关便利、综合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等,本项目直通中老口岸边境磨憨,是落实云南桥头堡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昆明、玉溪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属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普洱、西双版纳是滇西南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属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并且西双版纳州与越、老、缅三国毗邻,分布有众多对外开放口岸。本线的建设对加快沿线旅游业、城镇化发展,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沿线人民生活水平,加强民族团结,落实云南桥头堡战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二)沿线自然特征1.
6、地形地貌橄榄坝至磨憨,研究区翻越低中山,由东向西倾斜。山川河流呈北西-南东向排列帚状分布,多为构造侵蚀低中山、中山地貌。山峰高程一般为6001425m,最高峰为哀牢山主峰大雪锅山,海拔3137m,最低点为南昏江与元江交汇处,海拔328m,相对高差4001500m,最大达2810m。区内属红河、澜沧江两大水系,主要河流由北西向南东奔流,纵穿全境。沿线植被发育,林木覆盖较好,区内主要有 “植物王国”之称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风景名胜。橄榄坝大龙哈段(DK405+396D1K487+400),中山地貌,地面出露标高5071425m。大龙哈磨憨段(D1K487+400D1K513+095.407
7、),低中山地貌间夹尚岗、尚勇盆地地貌,地面出露标高7151255m。 2. 气象特征本线所经地区属温度带为亚热带和热带,受季风、地形、低纬的影响,形成复杂多变的气候特征。年内温度变化不大,冬夏短而春秋长。北回归线穿过普洱市境内,具有热带、亚热带气候特征,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受低纬、地形、季风影响,形成垂直气候、低纬气候、季风气候三大气候特征。沿线主要城镇气象要素见1-1-1:主要地区气象参数表内 容景 洪气温( )历年年平均气温22.0极端最高气温35.4极端最低气温11.4降雨量(mm)多年平均降雨量1161.2年最大降雨量月最大降雨量220.2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霜全年无霜期日数
8、日照年日照时数2127.93.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基本烈度)划分如下:全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段表方案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基本烈度正线景洪0.20g正线勐腊0.15g4. 工程地质特征(1)地层岩性1)橄榄坝大龙哈段(DK396+000D1K487+400),中低山地貌,测区上覆第四系冲洪积层、坡洪积层、坡残积层、崩坡积层等;下伏第三系石英砂岩、砂岩、泥岩、泥质砂岩夹岩盐,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砂岩、页岩、泥岩、英安岩、灰岩、凝灰岩,局部夹黑色炭质页岩及煤线。 2)大龙哈磨憨段(D1K48
9、7+400D1K513+095.407),低中山地貌间夹尚岗、尚勇盆地地貌,覆盖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下伏地层为下第三系小丫口组砂岩夹泥岩、勐野井组砂泥岩夹岩盐、石膏;白垩系曼岗组泥岩、砂岩。(2)地质构造本线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缝合带附近之扬子亚板块,滇缅泰亚板块,三大亚板块,以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和澜沧江深大断裂为分界线路跨扬子亚板块至康滇古隆起,印支亚板块兰坪-思茅坳陷与哀牢山褶皱带,滇缅泰亚板块宝山褶皱带。本区域新构造运动强烈,区域涉及到扬子准地台、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铁路线位于扬子准地台和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是大地构造不稳定地段。
10、区域地处云贵高原的西南部,山麓陡峭,河谷纵横。主要为高原丘陵地貌。区内新构造运动总体表现为大面积、间歇性抬升运动,并具继承性、新生性、差异性和自西向东,由北向南的掀斜运动及以近南北向、北东向断裂左旋位移、北西向断裂为右旋位移为代表的断裂活动。区域断裂构造发育,以近南北向、北西西向为主,次为北北东北东向。近南北向小江断裂带,北东向的打洛断裂,北西向曲江断裂带、石屏建水断裂带、澜沧勐遮断裂和红河断裂西北段全新世活动强烈。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断裂主要有近南北向元谋绿汁江断裂中、北段,北西向楚雄南华断裂带,红河断裂东南段,黑河断裂。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有元谋绿汁江断裂南段,普渡河断裂中、北段,汤郎易门断裂,
11、无量山断裂带北段。 5. 水文地质特征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断裂带水及岩溶水。(1)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河流沿岸阶地及山间盆地内,如峨山、普洱、勐腊、阿墨江、把边江等地。主要含水岩组为第四系冲、洪积的砂、砂砾石层。含水层厚度一般为550m 不等,埋深一般1.53.5m。富水性受岩性、地貌及补给条件控制,变化较大,一般可达1001000m3/d。地下水化学类型多为HCO3-Ca2+Mg2+型或HCO3-Ca2+Na+型,PH值为5.57.6,一般可作为生活饮用水。(2)基岩裂隙水沿线基岩裂隙水包括碎屑岩裂隙水和岩浆岩裂隙水,一般不甚丰富,且受地质构造、岩
12、性组合与地形地貌的控制,使各含水岩组的富水性差异较大。碎屑岩类大面积分布,其中又以“红层”为主,其5060%为具隔水性的泥岩。根据水文地质资料与现场调查,沿线地层的富水性大致为:1)强富水性地层:包括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志留系中的以砂岩为主的富水岩段,泉流量一般为0.51.0L/s;地下径流模数一般为15L/skm2。钻孔涌水量3001000m3/d。2)中等富水性地层:上述地层中砂泥岩互层段,前寒武系变质岩地段, 泉流量一般为0.1 0.5L/s ; 地下径流模数一般为0.5 1.0L/skm2。钻孔涌水量100300m3/d。3)弱富水性地层:泥岩、页岩段,泉流量一般小于0.1
13、L/s;地下径流模数一般为0.10.5L/skm2。钻孔涌水量小于100m3/d。基岩裂隙水多为HCO3-Ca2+Mg2+型及HCO3-Ca2+型,PH 值为6.57.5,水质大多良好。对砼一般无侵蚀性。根据区域地质资料,上第三系(N)、下第三系勐野井组(E1m)、白垩系上统勐野井组(K2m)、曼宽河组(K2m)、下统曼岗组(K1m)、景星组(K1j)、侏罗系上统景星组(J3j)、坝注路组(J3b)、中统和平乡组(J2h)、雅期组(J2y)、张河组(J2z)、三叠系上统干海子组(T3g)、火把冲组(T3h)、普家村组(T3p)、二叠系龙潭组(P2l)、泥盆系上统南光组(D3n)、志留系(S)等
14、分别含石膏、盐岩及煤层、煤线,个别地层甚至出露盐泉。上述地层中的岩石与基岩裂隙水一般对混凝土结构具硫酸盐侵蚀,局部同时具氯盐侵蚀,环境作用等级分别可达到为H1H2、L1L3。(3)断裂构造裂隙水本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且规模大,延伸远,形成特有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沿断裂带分布,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各段不一,发育于脆性岩石的张性、张扭性断裂及其交汇带富水性较强,补给源面积大、水量丰富,泉点发育。沿北西向张扭性深大断裂带与北东向压扭性断裂交汇部位多有温(热)泉出露,对长大隧道有不利影响,特别是越岭深埋隧道通过时可能遇涌热水或热害。(4)岩溶水区内碳酸盐岩呈条带状小范围分布,富水性中等强,主要集中分布
15、在三叠系、二叠系、震旦系、前震旦系(昆阳群)纯碳酸盐岩中,岩溶化程度高,暗河、溶洞中等强烈发育,最大泉流量(暗河)可达500L/S;地下径流模数一般为515L/skm2。钻孔涌水量1001200m3/d 不等。 6. 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因受印度板块向北偏东的强烈推挤和川滇菱形块体向南南东滑移的强力楔入叠加作用,导致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活动剧烈。现今构造地震活动与水热活动强烈、地震频繁且震级大,元江、墨江、把边江、澜沧江等强烈快速下切,山高谷深,岩体破碎,斜坡与围岩稳定性差,山地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加之降雨量丰富,是我国活动构造、地震和大(巨)型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最为频发的地区之一,
16、控制着线路方案走向与重点工程设置的可行性。工程地质条件与在建的大瑞铁路极为相似,具三高(高地热、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四活跃(活跃的新构造运动、活跃的地热水环境、活跃的外动力地质条件、活跃的岸坡浅表改造过程)的特征。(1)活动断裂区域内断裂构造发育,均属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断裂体系。主要为北西-北北西向、近南北向、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断裂。其中许多断裂规模巨大,切割深,发展历史复杂。由于所处大地构造、新构造部位的不同,它们的活动方式、活动时间、活动强度具有明显差异。最醒目是近南北向小江断裂带、普渡河断裂带,北西向的红河断裂带、澜沧江断裂带,它们规模大、切割深,晚第四纪以来活动强烈,是大震发生的断裂
17、构造带。直接控制着线路方案及工程类别的选择。普渡河断裂、曲江断裂、石屏建水断裂、杨武化念断裂、红河断裂、哀牢山断裂、阿墨江断裂、把边江断裂、无量山断裂带、黑河断裂、勐龙断裂等。(2)高地温新建玉磨铁路位于地中海 -南亚地热异常带,区内新构造运动频繁、强烈,为构造强化区,主干断裂规模大,新建玉磨铁路位于地中海-南亚地热异常带,区内新构造运动频繁、强烈,为构造强化区,主干断裂规模大,系地壳断裂和基底断裂,形成了区内较为丰富的地热资源。热水点大多受构造控制,特别是张扭性与压扭性断裂带复合部位,属于断裂型深循环热水,即在补给区大气降水入渗,沿北西向张扭性深大断裂带向南东向深部热源作“U”形径流,经深循
18、环进行热交换升温后,继续径流时受到北东向(近南北向)压扭性断裂阻隔而向上径流出露地表,形成温(热)泉的各自相对独立的补、径、排系统。根据既有地热资料和现场调查统计,区内有60%以上的温(热)泉直接出露于断层带及其旁侧。测区西至凤庆双江澜沧,东至抚仙湖建水元阳的近矩形区域内出露温泉群137个,水温25100.7,其中低温热泉(2545)78个,中高温热泉(4595)56 个,沸泉(95)3个。测区泉华种类齐全、发育普遍,水热活动显示,除一般单相显示的温、热泉水,也有两相显示的天然喷汽孔、冒汽孔、沸泉和沸喷泉,表明部分地区地下浅部有高能位热流体存在,并与深大断裂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对工程影响最大
19、的热泉点当属:瓦纳温泉(92C)、杨武龙女温泉(43C)、通关热水塘(6266C)、官厅温泉群(2655C)等。 瓦纳温泉(92C) 官厅温泉群(26-55C) 1)水热活动分区区内温泉沿构造带展布,其出露除受构造控制外,还受地形地貌条件的制约。从东向西集中分布于元江、李仙江、澜沧江沿岸及所属主要支流的河谷、山间盆地边缘及沟谷地带。按照温泉(水热区)分布规律与构造带的关系由东向西划分为如下四个水热活动带:玉溪新平中低温水热活动带()、哀牢山中温水热活动带()、普洱勐腊中温水热活动带()、澜沧勐海高温水热活动带()。2)地热水成因在较高热流背景的地质构造环境下,丰富的大气降水沿断裂渗透,进行深循
20、环,随地温的增加而升温,并从围岩中吸取热量,形成热水,这就是本区地下热水的基本成因。3)地下热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地下水热区,在一般情况下各自有独立的补给区、径流区和排泄区。补给区位于地理位置较高的基岩山区,断裂、裂隙较发育,岩石渗透性好,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沿断裂径流。在补给区地下水以垂向的下渗运动为主,吸收围岩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深部;径流区地下水沿断裂以水平运动为主,并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吸收围岩的热量,将热量带至排泄区。排泄区多位于河谷、溪沟、山间凹地或断裂交汇部位。补给区和排泄区的水压力差和冷、热水的密度差是地下热水运动的主要驱动力。排泄区地下水以垂向的上升运动为主,被加热的地下水将深部
21、的热量传递至浅部,储集在渗透性良好的岩层中形成热储,溢出地表形成温泉。从玉溪至磨憨,为避免地热危害最优选工程形式是路基和桥梁。但受地形起伏影响,全线隧道占80%以上,难以以路基和桥梁形式通过所有地热危害区,深长隧道也难以完全避开热害,即使可以避开地表的热泉显示异常区,但却无法绕避导热断裂。导热断裂的导热性及水热活动特征、对线路的工程有影响。(3)滑坡沿线深大活动断裂发育、地震活动频繁、岩质软弱、岩体破碎、河谷深切、降雨充沛而且集中,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重力不良地质在越岭地段集中发育,尤其以大开门河、元江、阿墨江、把边江两岸为甚。由于线路附近滑坡、溜坍分布众多,大部分规模大
22、、工程难以处理的滑坡基本已绕避,少部分经过滑坡的线路地段,需进行工程整治处理。目前滑坡大部分整体稳定,少量处在蠕动变形阶段,雨季有部分边坡发生小规模坍滑,工程建设可能会引起滑坡体再次滑动,应先进行滑坡整治后再进行路基及桥梁施工;隧道下穿滑坡地段,应注意施工方法,减少对滑坡的扰动,避免隧道施工洞内坍塌引发滑坡复活。滑坡(4)岩堆本线多位于高地震区,构造运动强烈,断裂及构造节理发育,陡峻的斜坡地形,岩体被构造节理切割,使部分岩体形成危岩,在外营力作用下发生落石,堆积于陡崖坡脚,逐步形成岩堆。(5)崩塌与危岩区内崩塌与危岩落石集中发育于大开门河、元江、澜沧江及其支流的峡谷区域。目前推荐方案已绕避各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铁路 施工图 审核 投标 技术 文件 XXXX924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67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