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年度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
《杭州市年度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年度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1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5)简 本委托单位:杭州市旅游委员会编制单位: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交时间:二零零五年九月前言为促进杭州市旅游产业素质与产业地位的全面提升,提高杭州旅游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力,构筑杭州个性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为杭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预见问题、解决问题和谋求发展”的主要思路,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力求制定科学合理,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一整套战略、策略与技术保障的全面解决方案,并着重提供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营销与管理对策。本规划通过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向全国招标,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和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
2、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课题组中标并共同承担编制。2003年11月19日起,课题组正式进入现场进行考察。2004年2月上旬完成大纲,组织5次会议分别向各界征求意见。2004年3月13日通过由国家旅游局主持的大纲评审。2004年8月24-25日通过由李吉钧院士主持的初稿评审。此后,课题组又多次征求、听取并吸收以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为主的地方历史文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历次座谈会、评审会征集到的各方意见,课题组结合规划任务书要求,进行充分研究和修改,形成本规划的终期送审稿。作为对区域旅游规划成果形式的一种尝试,本次提交的规划文件采用新的形式,即由规划总报告、规划简本、五年行动计划纲要、专题研究/规划报告
3、和一系列基础支持文件等组成。规划总报告力求通过多角度和全方位的分析、论证以提出战略、策略和措施,规划简本体现整个规划最核心、最关键的战略性内容,行动计划侧重于规划近期(2004-2010)应采取的主要行动建议,专题研究/规划报告及一系列基础支持文件等则从多个角度对规划报告中涉及的结论和建议,或专项课题与内容等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阐释。本规划范围包括杭州市市域全境,即城八区:西湖区、拱墅区、下城区、上城区、江干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郊5市县: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规划总面积16596km,其中市区面积为3068km。本规划期限为2004-2025年,其中2004-2010年为规划近期
4、,2011-2015年为规划中期,2016-2025年为规划远期。致谢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正式启动编制工作是在2003年11月19日。在近两年的规划编制期间,我们得到来自各方面、各领域、各阶层的专家、学者、人士和官员等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正是在各方的重视和关心,及各单位和人士的鼎立帮助下,编制工作才得以顺利完成,对此,我们无不怀着崇高的敬意,尤其要感谢以下为总规编制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士和部门,他们是: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杜一力女士与国家旅游局秘书处彭德成博士莅临规划大纲的评审工作会现场,并提出宝贵意见;杭州市委王国平书记在百忙中翻阅了规划大纲,并给予了高屋建瓴的战略性指导;杭州市政府项勤
5、副市长亲自出席规划大纲的评审工作;规划编制期间,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李虹主任和崔凤军副主任领导全局上下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大量物质与人力支持,在出席的项目研讨会、座谈会和评审会上提出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意见;杭州市旅游委员会规划处姚吉锋处长,直接负责本次规划的具体领导工作,多次带领规划组成员进行现场考察,在规划编制的具体组织和协调中提供了许多支持和帮助,并提出宝贵意见。杭州市旅游委员会规划处马佳骏副处长,负责规划编制的具体协调和组织工作,他也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宝贵意见和建议。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市场处、行管处的相关领导也为规划编制工作或帮助或支持或提出建议;另外,兰州大学李吉均教授、中国科学院王铮研
6、究员、清华大学杨锐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魏小安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周尚意教授、浙江大学邹益民教授、浙江大学陈纲教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方民生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汪宇明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王大悟教授、浙江省经济规划院朱李鸣教授、浙江省旅游局肖歌处长、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陈南江主任、复旦大学杨正泰教授、东南大学喻学才教授等参与规划编制的大纲或专项规划的评审或意见征求会工作,并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的林正秋教授、方起东副教授、陈明钊副院长、吕洪年教授、周复多教授、吴仙松主编、周生春教授、陈仙波教授、徐云松副教授、仲向平副教授、张幼泉秘书长、戎玉中秘书长、俞宸亭副秘书长及左亚琳副编
7、审不仅在规划修改稿座谈会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而且在规划再修改稿征求意见时提供了非常详尽的书面修改建议;杭州市规划局、建委、计委、文物园林局、文化局、国土资源局、水利局、环保局、林业局,以及杭州市西湖区、拱墅区、下城区、上城区、江干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临安市、富阳市、桐庐县、建德县、淳安县等党委、政府和旅游局及相关部门为规划编制提供指导意见,或提供物质资料和数据支持等。杭州市春秋旅行社杭州分社、杭州美景旅行社、杭州园林旅行社、千岛湖旅游管理局、浙江大峡谷、双溪竹海漂流、宋城旅游管理分公司、桐庐女儿村、杭州龙井山园旅游区、杭州乐园、杭州大明山风景旅游有限公司等负责人或管理人员也为规
8、划编制提出了建议或意见。寸牍难尽所有为本次规划编制做出贡献的人士。在规划编制工作即将告竣之时,回首近两年的编制工作,是在与众多专家、知名人士和地方领导不断地沟通协作下进行的。同时,杭州作为国内外知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也使我们编制组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们相信,在杭州人民和各级政府的殷切期望下,杭州旅游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而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将推动这一历史进程,使杭州旅游业扬帆启航乘风破浪。谨此,规划组再次对以上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机构、单位或个人表示由衷的感谢。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编制组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目 录第一章
9、情景分析1一、宏观背景1(一)世界旅游业:趋势与亚太地位的提升1(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与居民消费转型2(三)中国旅游业的飞跃与转型3(四)长三角“无障碍”: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4(五)杭州: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长三角副中心城市6(一)接待事业期(1949-1977)7(二)稳步发展期(1978-1988)8(三)调整巩固期(1989- 1998)8(四)国际化与转型期(1999- )8(五)发展经验小结9三、新阶段的机遇与挑战10(一)机遇11(二)挑战14第二章 旅游资源评价16一、资源普查综述16(一)概述16(二)资源密集区分布18二、旅游资源总体特点19(一)种类齐全19(二)质量高1
10、9(三)大分散小集中20(四)观光旅游资源蕴藏丰厚20(五)休闲旅游资源优势明显20(六)会展旅游资源有待提升21第三章 目标市场界定22一、趋势分析22二、市场界定23(一)三大入境市场板块23(二)三大首要国内市场圈24第四章 目标与战略26一、旅游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定位分析26(一)市委市政府战略思路述评26(二)城市总体规划27(三)旅游城市定位的对比分析28(四)小结29二、总体定位30(一)目标定位30(二)目标定位关键词解析31(三)功能定位36三、总体战略36(一)个性国际化战略37(二)区域旅游中心地战略38(三)旅游西进战略39(四)城市文化旅游一体化战略39四、战略目标40
11、(一)总体目标40(二)阶段发展目标40(三)战略指标体系41第五章 旅游城市品牌建设与管理42一、城市品牌设计42(一)文案或口号设计42(二)品牌标识42二、城市品牌建设和管理45(一)产品体系建设45(二)近期:全力打造“东方休闲之都”45(三)中远期:建设“幸福天堂”46(四)物质与文化景观提升计划47(五)城市品牌传播47第六章 旅游空间结构49一、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49(一)长三角旅游一体化49(二)城市东扩对城市旅游空间格局的影响49(三)旅游西进对城市旅游空间格局的影响50二、杭州市旅游空间结构51(一)一心(旅游增长与创新中心)51(二)一轴(旅游发展轴)51(三)六区(
12、优先发展区)52(四)五翼(旅游合作翼)54三、旅游中心地体系56(一)一级旅游中心地56(二)二级旅游中心地57(三)三级旅游中心地57四、分区(市/县)旅游发展建议58(一)西湖区58(二)拱墅区58(三)下城区59(四)上城区59(五)江干区59(六)滨江区60(七)萧山区60(八)余杭区60(九)临安市61(十)富阳市61(十一)桐庐县61(十二)建德市62(十三)淳安县62第七章 旅游产品转型与再开发63一、产品现状63二、产品转型及再开发63(一)目标63(二)发展思路64三、三大主导产品65(一)观光旅游产品65(二)会展旅游产品68(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69四、多元化支撑产
13、品73(一)南宋古都文化旅游73(二)博物馆旅游73(三)吴越文化旅游74(四)宗教旅游74(五)森林与生态旅游74(六)乡村农业旅游74(七)修学旅游74(八)红色旅游74(九)民间文化艺术旅游75(十)婚庆与蜜月旅游75五、重点线路设计75(一)广域旅游线路组织76(二)“长三角”区域旅游线路组织76(三)依托于杭州的浙江省内旅游线路组织76(四)市域旅游线路体系开发77第八章 近期重点产品建设计划78一、品牌产品建设78(一)大西湖78(二)京杭运河(杭州段)85(三)湘湖87(四)千岛湖88(五)天目山89(六)钱江潮89(七)西博会90(八)休博会90二、潜力品牌产品建设91(一)之
14、江国家旅游度假区91(二)新安江富春江风景道91(三)良渚文化遗址公园91(四)南宋皇城遗址公园92(五)旅游特色街92(六)西溪湿地92第九章 目的地营销计划93一、目的地营销总目标93二、营销组合方案93(一)形象塑造93(二)需求导向的主题产品组合94(三)促销策略94(四)促销方式94(五)分销渠道95(六)节事活动96三、营销行动计划96(一)行动计划96(二)经费预算97四、营销绩效管理97五、分目标市场国际营销98(一)日本市场98(二)韩国市场99(三)港澳台、东南亚市场100(四)欧美市场102六、分目标市场国内营销103(一)北京都市圈104(二)上海都市圈105(三)广州
15、都市圈106第十章 城市服务与旅游企业建设规划108一、政府策略与计划108二、接待设施与服务规划109(一)酒店业提升规划109(二)旅行社及其服务规划110(三)旅游区服务规划111(四)餐饮服务规划112三、旅游商贸服务规划112(一)目标与重点领域112(二)旅游商品发展对策113(三)特色旅游街区建设113(四)发展特色购物游计划114四、国际会展设施建设115第十一章 作为目的地的城市规划响应117一、土地利用布局的优化117(一)城市各类土地利用的原则117(二)风景旅游用地的要求118(三)围绕西湖的圈层结构与放射结构119(四)城区内部空间结构119二、风景城市的景观建设12
16、0(一)城市总体景观建设120(二)城市景观组合对城市规划布局的要求121三、目的地城市的公共设施建设123(一)城市旅游服务体系123(二)城市公共标识系统123第十二章 交通设施及其服务规划124一、航空交通规划124二、铁路交通规划125三、水路航运交通规划125四、市域交通规划126(一)近期建成“一小时半”交通圈的交通骨架126(二)建立完善的交通服务体系126五、重点旅游景区交通规划127第十三章 规划实施的政策支持与保障条件128一、加快立法进程,依法治旅128二、服务大旅游,健全管理体制129三、消除壁垒,积极推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130四、引导民营资本,健康发展旅游130五、优
17、化人才结构,调整培训方式131(一)引进或培养紧缺人才131(二)加强企业、行业与学院联合培训132六、可持续旅游133(一)遗产保护与旧城更新133(二)自然旅游资源保护135(三)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136(四)旅游危机管理136图件编号1 区位分析图2 市域旅游资源分布图3 市区旅游资源分布图4 交通现状图5 规划总图6 客源市场分析图7 空间结构规划图8 旅游中心地体系规划图9 优先建设项目布局图10 交通规划图第一章 情景分析一、宏观背景(一)世界旅游业:趋势与亚太地位的提升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旅游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稳步增长,标志着旅游已经成为上世纪最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现象之一。在1
18、975-2000年间世界旅游业一直保持4.7%的平均增长速度,而同期全球GDP的增长速度为3.5%。也就是说,世界旅游业增长速度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1.3倍。目前,旅游已为世界范围的商品和服务的贸易出口贡献了大约7%的比例,位列全球第四大出口产业。在21世纪初,世界旅游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时期。以2003年和2004年世界旅游组织(WTO)的统计为依据,2004年全球国际旅游者达到了7.6亿人,同比增长了10%,这是近20年来世界旅游业首次以如此大的幅度增长,同样的增长幅度上一次则出现在1984年。图1-1 世界旅游业发展态势(1950-2004)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格局的另一显著特征是,亚
19、太地区的发展势头强劲。1950年亚太地区的旅游收入只有4000万美元,仅仅高于中东地区的旅游收入。1981年亚太地区的旅游收入已经升至世界旅游收入的11.26%,2001年这一指标攀升至19.15%。2004年在全球旅游人数普遍增长的情况下,亚洲地区的增长在世界居首位,达到了29%,这是在弥补了由非典等原因所导致的2003年入境旅游者减少份额的基础上,比2002年同期增加了17%。据WTO预计,到2020年国际入境旅游者将超过15.6亿人次,其中有大约4亿人次的长途旅游者。亚太地区作为第二大旅游接待地,届时将接待大约3.97亿人次的游客。预测还显示亚太地区旅游年增长率将达到5%,超过世界4.1
20、%的平均增长水平。可以预计,未来的世界旅游业仍将是世界经济的一大热点,而未来亚太地区则将成为新崛起的世界旅游业核心竞争地带,同时也将是最有活力的世界旅游产业和旅游经济的中心之一。(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与居民消费转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人均GDP不断增加,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反映了国内居民消费结构开始发生结构性新变化。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居民消费结构将从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居民用于住、行和文化娱乐等的消费支出比例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同时,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促进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转变:包括城市化进程提速、中产阶层逐步形成。就中国而言,其特殊性还在于,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一代构成消费
21、主力军。因此,以城市居民、中产阶层、独生子女新生代等为主的新锐消费人群正在快速成长中。同时,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和社会健康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性话题。其标志性年份是2001年,入世、奥运会、世博会等标志性事件的发生及其后续积极影响,不仅将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带来更为广泛的世界吸引力,也有利于加速推动国际范围内的商务、会议和观光等活动在中国的发生及其相关消费的持续增长。(三)中国旅游业的飞跃与转型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旅游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兴起的新型“朝阳产业”。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98年间,在邓小平理论及其旅游经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亚洲旅游大国的
22、历史性跨越。第二阶段是从1999年开始,预计将持续到2020年前后,我国将由亚洲旅游大国跃升为世界旅游强国,这一阶段可称为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化与支柱产业阶段。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在第二阶段初期,国家一系列鼓励或支持旅游业的政策与措施出台,推动了中国旅游业在过去几年(1999-2004)的健康发展,也为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和走向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适应了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结构以及居民消费结构转型,有力地释放了居民消费需求,推动中国旅游业整体发展转型。概括起来,转型期中国旅游业的总体特征如下:l 国际化时代;l 旅游
23、业营销时代;l 休闲度假时代;l 个性化或主题旅游时代;l 文化与怀旧时代;l 大旅游时代;l 城市目的地时代;l 质量效益型时代。以上背景,是中国旅游业整体发展的大背景。同时,杭州及其所在的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旅游业发展也很大程度上记录、代表着中国旅游发展的大背景和大趋势。或者说,长三角(包括杭州)的旅游业发展,已率先迈入上述转型时代,并在很多方面可以作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典范。(四)长三角“无障碍”: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经济圈的形成,以及在此基础上长三角大都市圈的崛起,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经济界最令人瞩目的事件。她对于整个中国的经济布局,乃至中国在整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杭州市 年度 旅游 发展 总体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61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