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
《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docx(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目录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的实证分析2第一章 导论2一 选题意义2二 文献综述2三 文章结构7四 本文的创新点及其成果的应用价值9(一)本文的创新点9(二)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10第二章 理论背景10一 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界定及其公司股权结构集中度的标准划分10注:以上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23二 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理论渊源以及股权结构的指标选择23三 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评价标准与指标选择271 公司绩效的含义272 公司绩效的评价标准293 指标选择31四 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
2、结构和公司绩效相关性分析的研究思路31第三章 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32一 研究假设32二 研究变量设计32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变量32 公司绩效变量33 控制变量33三 实证研究341 研究设计与数据描述统计分析342 研究实证分析453 相关性分析的经济含义60第四章 研究结论及其分析60第五章 政策建议63第六章:结束语69(一)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69(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69第七章:参考文献70第八章:后记77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第一章 导论一 选题意义在现代公司中,由于股权广泛分散,具有专业化管理知识的支薪经理实际上已经取
3、代企业的实际所有者(股东)成为企业控制权的拥有者(Berle,Means,1932),但在实践领域,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强大生命力和良好的公司绩效表现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Neil C Churchill和Kenneth J Hatten在1985年也从家族企业管理者的角度阐述了家族企业课题研究的合理性。针对中国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在股权分置、一股独大等诸方面的问题,对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研究对我们资本市场的健全和完善,乃至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二 文献综述在股权结构中,两权分离的论述理由是既然在股权相对分散的情况下,股东出于“理性的无知”而采取
4、“搭便车” 行为。从这一点来看,提高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使股权相对集中,就可以提高股东的监控动力。 从这个角度讲,大股东的存在有利于公司价值的增加 (Shleifer,Vishny,1997)。La porta、Lopez-de-silanes、shleifer和vishny(1998;2000)的研究均表明,公司治理、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Jensen和Meckling(1976)也认为认为公司价值取决于内部股东所占股份的比例,这一比例越大,公司的价值越高。公司绩效随内部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随着管理者所有权要求的减少,股东就缺乏密切监督管理者的足
5、够的热情,管理创新的动力就会减少(Grossman and Hart,1986),公司价值也会相应的下降;当管理者持股比例增加时,他们采取背离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行为的同时,也会使自身股权的价值受到影响。因此,在内部人持有一定股份的情况下,他们的行为会在行使在职消费和最大化公司价值之间取得一个均衡。内部持股实际上在有利于增强股东监控动力的同时,也可能会阻碍公司控制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另外,对接管市场的分析表明,被接管企业的价值一般在被接管后是上升的( Kay,1994)根据Oswald和Jahera(1991)的统计,有些研究(如Vance,1955,1964;Pfeifer,1972;KimLe
6、e&Francis,1988)表明内部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有显著性正相关关系,但同样有另外一些研究(Schmidt,1975; Lloyd,etal.1986;Kesner,1987)表明两者间不存在显著性关系。Demsetz(1983) 认为企业的股权结构是寻求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结果,而且他和Lehn(1985)通过对前5大股东、前10 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代表股权集中度的赫芬德尔指数(HERF,即每个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之和)与会计利润率之间的实证分析,没有发现显著的相关关系。他认为当企业的发展要求进行规模扩张时,就会产生一种压力,要求它的股份资本也要达到一定的规模,为此就要求助于分散的所有权结构
7、,而分散与否将决定于因资本联合而减少的风险成本与由此增加的监督成本之间的平衡。Stulz(1988)则建立了一个模型证明,公司价值最初随内部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而后开始下降。Myeong-Hyeen Cho(1998)采用最小平方回归的方法,对500家制造业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公司价值随内部股东拥有股权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并且认为股权结构是个内生变量。Thomsens.和Pedersent(2000)发现,435家最大型欧洲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联系是非线性的,以致于股权集中度超出某一点后对绩效有相反的影响。 终极控制人(ultimate ownership)是对其股权结构和
8、公司绩效的一个非常优越的理论,其核心内容就是股东拥有选择、更换经营者的权利。La Porta(1999)是第一个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实证分析的学者,研究试图通过所有权的链条找寻谁拥有最高的“投票权”。他和Claessens等(2002)认为,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公司代理问题是控股股东掠夺中小股东的问题,而高管与外部股东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反而居于次要地位。Bebchuk (1994)等认为,当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侵占少数股东利益获取私利时,股权集中将降低公司价值,公司价值的折价正是控股股东对少数股东利益的侵占,这种情况尤其存在于少数股东利益保护薄弱的国家。La Porta et al.(2002)利用模型分
9、析也得出了:在中小股东利益保护薄弱的国家,少数股东利益将受到控股股东的侵占。Claessens,Djankov和Lang(1999)延续了终极控制人的实证研究:绝对控制是导致许多东亚国家企业生产能力过剩和资本使用效率低下的根源,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绩效。 Faccio和Lang(2002)则是对西欧国家的终极控制人进行实证研究:家族企业一般掌控的是较小的公司和非金融企业,较大的上市公司股权是比较分散的,两权分离与金字塔型的构架可以更好的控制大股东行为。可在西欧国家,除了英国外,几乎所有欧洲大陆国家都体现出明显的股权高度集中,而家族公司在德国等大陆国家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Vladimir Ata
10、nasov(2005)考察了保加利亚私有化过程中大股东攫取公司利益的现象,其间,约有80的企业售卖了51以上的股份,而大股东则将85的公司价值转化为控制权的私人收益,并导致后期交易的股票往往出现4060的折价。Jan Hanousek等(2004)研究了捷克私有化过程中不同类别的股份受让人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发现,外资股份在公司中的逐渐集中有利于提高公司业绩,而内资股的逐渐集中对于公司业绩有着显著的负面效应。Gorton和Schmid(1996)证明持有大宗股票的银行改善了德国公司的业绩,并且,银行和非银行大股东都对业绩的改善发挥了作用。Frank和Mayers(1994)发现德国大股东的存在提
11、高了董事替换频率。Claessens,Djankov和Lang(1999)对九个东亚国家中2980个上市公司的进行的研究延续了终极控制人的实证价值,研究表明:东亚除去日本、韩国和台湾以外,其他国家的家族公司都拥有极大的力量,国家的财富以及对GDP的贡献也主要来自于这些家族。文章中证明了这些这些公司的管理结构是明显的金字塔结构,大股东掌握了太绝对的权力,同时绝对控制是导致许多东亚国家企业生产能力过剩和资本使用效率低下的根源,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绩效。家族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越来越高时,控制人就可以用较少的现金流来实现对上市公司的实质性控制,其对中小股东的剥削程度也越高,因此带来的代理冲突也越来
12、越严重,进而家族企业的价值也随之减少。(Claessens et al.1999)在东亚,公司治理的最主要问题是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不被剥夺,限制大股东的权利通过此可以提高公司价值。这是未来东亚国家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的重要议题。(Claessens and Fan,2003)。国内的学者也在这方面有一些相关的研究。何浚(1998)曾对我国上市公司最大股东比例在不同区间上的公司数量进行了统计,首开对中国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状况的实证研究分析。刘芍佳、孙霈和刘乃全(2003)对中国2001的上市公司的控股主体重新进行分类研究和最终控制人的界定,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84%的控股主体是国家,因此目前上
13、市公司的股本结构仍然是国家主导型的。这当然是说明民营企业的研究价值很低,毕竟国家主导不会存在家族的控股。杜亚军、周亚平(2004)将这个研究方向放在了国有持股和民营公司样本上,并得出:民营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国有持股公司的两要素间没有线形关系。施东辉(2000)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绩效,发现法人控股公司的绩效劣于以社会法人为主要股东的分散持有型公司,而好于国有控股的公司。苏启林、朱文(2003)则使用家族上市公司样本对家族公司所导致的代理问题,即重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上的问题展开实证研究。重点将家族公司中两种代理关系对公司价值造成的影响展开了论证。许小年和王燕
14、(1999)对19931995年300多家上市公司的分析表明, 法人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而且前5大股东和前10大股东持股比例也与公司绩效(市值与账面值的比值、权益报酬率和总资产报酬率)正相关, 但国家股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孙永祥、黄祖辉(1999)则通过对股权结构影响公司治理机制,进而影响公司绩效的分析,认为有一定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并且有其他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总体上最有利于公司治理机制的发挥,因而该种股权结构的公司绩效也趋于最大。从他们的研究看,并没有十分显著的实证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 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相关关系。Pagano和Roell(1998)证明了多
15、个大股东的同时存在能够有效抑制控股股东对少数股东利益的侵占,从而有效降低控股股东所产生的代理成本。徐二明、王智慧(2000)在对1998年的105 家上市公司的分析认为,大股东的存在有利于公司相对价值和价值创造能力的提高,股权的集中与公司的价值成正相关。股权集中度、内部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均呈显著性倒U型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高明华,杨静(2002)对 2001年的327家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着股东数的增加,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负面影响逐渐降低;而国家股比例、法人股比例、流通股比例和职工股比例四个指标与公司绩效指标变量净资产收益率之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宾国强
16、和舒元利(2003)用大样本的面板数据, 也发现非流通股比例(中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大多数属于政府直接或者间接控制)与公司业绩成U 型关系。陈晓、江东(2000)认为,不同类型的股东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的作用是状态依存的,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对公司业绩的正面影响取决于行业的竞争性。徐晓东、陈小悦(2003)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为非国家股股东的公司有着更高的企业价值和更强的盈利能力,第一大股东的变更更有利于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公司规模的扩大和管理的更加专业化。刘丹(2005)给出了公司价值与控股比例之间的大致关系,结果表明控制权在某些情况下随着股权的上升出现公司价值溢价,而某些情况下又下降。
17、本文还验证了不同类别股权比例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左高右低的U型(政府股权)或者横S型(家族股权)曲线关系。三 文章结构本文通过建立股权结构、治理结构和经营绩效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以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探讨三者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优化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对策建议。本文将控制权安排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来研究企业控制权掌握在不同的企业成员手中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选择的形成机理,并探讨在既定的治理结构模式下股权结构的选择对公司绩效影响问题。最后,研究如何调整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配置状态、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来提高家族控股上市公司
18、的公司绩效,以提高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最终提高整个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运营水平。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下图:理论分析框架其他情况下的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研究股权相对分散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研究股权集中的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其对公司绩效影响研究调整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家族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绩效提高的对策建议对于中间的股权集中,股权分散,股权相对集中的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的研究按照以下的逻辑框架进行论述:股权结构分类掌握终极控制权的企业成员的动机做出行为选择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在有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后,按照理论分析框架对我国家
19、族控股上市公司在控制权配置的不同状态下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和产生的结果方式展开研究:具体来讲,本文将如下展开研究:在本实验设计的第一部分,首先归纳出影响企业公司绩效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建立一个企业绩效考核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构建理论分析框架时,着重研究终极控制权配置在不同企业成员手中时,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行为选择的形成机理,最后指出基于终极控制权分配的公司股权结构是影响上市公司公司绩效的内在动因。在本实验设计的第二部分,分析大股东控制下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形成机理和相应的公司绩效的影响问题。在这部分中首先对大股东控制下的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特征进行归纳;然后对
20、大股东控制下的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经营行为及其结果进行实证分析;接着创新性的计量出大股东的经营成本和大股东的控制权收益,通过对大股东在股权结构中的代理成本和控制权收益大小的比较来得出大股东控制下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绩效的形成机理;最后,对大股东控制模式下股权结构选择以及对公司绩效的影响问题进行研究。在本实验设计的第三部分,分析股权分散的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选择的形成机理和相应的公司绩效的影响问题。在这部分内容中,首先对股权分散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征进行归纳;然后从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的关系对公司经营绩效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对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选择的公司绩效影响的问题进行
21、研究。在本实验设计的第四部分,分析股权相对集中的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选择的形成机理和相应的公司绩效的影响问题。分析股权相对集中的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控制模式下,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选择的形成机理和相应的公司绩效问题。在本实验设计的第五部分,通过对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大量调研,讨论其股权或控制权配置现状与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调整我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或控制权配置状态、优化我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来提高我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以提高家族控股上市的企业价值。该部分着重从优化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机构和改善公司绩效两方面来展开论述。四 本文的创新点及其成果的应用价值(
22、一)本文的创新点1、 从我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特定的研究主体出发,从掌握控制权的企业成员的动机和效用的角度系统研究我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绩效问题,这样可以一针见血的抓住问题的本质,在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的转轨经济背景下,研究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2、 本课题在研究范式上,将进行大量的实证研究。在分析大股东控制的时候,将运用数据库进行样本的筛选和结合我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计算2002年到2005年部分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可望得出家族控股上市公司选择股权结构选择及公司绩效影响因素的一系列研究结论。3、 创新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家族 控股 上市公司 股权结构 公司 绩效 影响 实证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57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