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串知识大全.doc
《基础心理学串知识大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心理学串知识大全.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础心理学串讲文本1、意识-是心理发展最高层次。2、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人格倾向性-需要和动机;人格个性的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认知-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想象等心理现象。*需要-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反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中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当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这种需要就变成了人的活动动机。*情绪和情感-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
2、关系的反映。*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能力-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性格-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和人格(个性)。3、动物心理的发展:无脊椎动物-感觉;有脊椎动物-知觉;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人-思维和意识4、动物心理包括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过程。5、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6、孟子主张所有人都是性善,荀子主张所有人都是恶性的。7、1879年-冯特-科学心理学之父。(构造) 8、构造
3、心理学-冯特、铁钦纳-内省法;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心理学-魏特海默、克勒和科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达尔文、詹姆士)-主张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意识的作用和功能-适用功能);行为主义-华生、巴弗洛夫、斯金纳、桑代克-刺激和反应的关系(儿童适合行为疗法,不适合认知);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学的第三势力。9、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机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传递信息、整合信息。10、外周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11、自主神经-A植物神经,B分交感和副交感,C一般不受意识
4、支配,D与清楚有密切关系。*交感作用唤醒有机体(紧张),副交感作用维持安静状态(放松)。12、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脑-脑干、间脑、小脑、端脑。13、脑干-延脑、桥脑和中脑。脑干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14、脑干网状结构调节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是睡眠和觉醒的神经结构。15、间脑-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丘脑-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下丘脑-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底丘脑-调节肌张力,使运动能够正常进行。16、大脑皮层又叫大脑灰质或大脑皮质。17、大脑半球分四叶:额(躯体运动-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顶
5、(躯体感觉-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枕(视)、颞(听)。18、大脑两半球结构对称,功能不对称-单侧化。19、1860年布洛卡-左半球主管言语的区域叫做布洛卡中枢-言语运动中枢-表达性失语症。20、斯佩里做了“割裂脑”,证明右利手,左半球言语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21、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A兴奋和B抑制。22、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狗;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工具条件)-老鼠;桑代克-猫。23、条件发射:望梅止渴-第一信号系统;谈虎色变-第二信号系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第一信号系统。24、巴甫洛夫四个高级活动的基本规律:A条件反射的抑制、B扩散和集中、C相互诱导
6、、D动力定型。25、动力定型-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26、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7、感受性-感觉器官是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两者成反比。28、皮肤感觉包括:A触觉、B温觉、C冷觉和D痛觉;内部感觉:A运动觉、B平衡觉和C肌体觉(内脏感觉)29、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降低和提高-暗适应)红光保护暗适应。30、感觉后像-指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31、灯灭后留下的形象还是亮的灯,叫正后象;等灭了留下一个黑色灯泡的形象叫负后象;红色负后象是篮绿色,黄
7、色的负后象是蓝色。32、视觉适宜刺激是波长:380nm780nm。(光波)33、视细胞层上有:A锥体细胞(中央窝-明视觉器官)和B杆体细胞(视网膜边缘-暗视觉器官)。34、(1)入芝兰之室(2)暗适应-进入电影院-感觉适应(3)红花绿叶配-感觉对比(4)红颜色想到温暖-联觉35、颜色混合包括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色光混合是相加的混合、颜料混合是相减的混合;红光蓝绿光灰光、黄光蓝光灰光、红光黄光橙光;黄颜料蓝颜料绿颜料、红颜料+黄颜料橘红颜料36、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有色觉缺陷的人靠(明度)差别分辨颜色的。37、听觉的适宜刺激是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声波)38、老年人听觉
8、感受性特点:首先丧失的是高频声音的听觉。39、声音有A音调(声波的频率决定)、B响度(声波的振幅决定)和C音色(声波的波形决定)三种性质。40、痛觉器官遍布在全身的所有组织中,痛觉对有机体具有保护的作用;痛觉最难适应;皮肤痛与内脏痛的区别在于:内脏痛的性质不清、定位不准、具有放射现像。痛觉具有生物学意义。41、知觉-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42、知觉特性: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43、知觉的整体性-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整体的这种特性。44、空间知觉包括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知觉。*距离知觉产生的双眼线索有:双眼视轴辐合和双眼视差(双
9、眼视差-形成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线索。)45、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46、生物钟-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所引起的外部行为的节律性变化。*生物钟:A调节人的生理活动、B给人们估计时间提供了依据。47、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似动现象-物体在空间中没有发生位移,却能被知觉为运动。(电影、霓虹灯、动画)48、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49、记忆-A对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B过去的经验都可以储存在大脑中,需要的时候又可以把它们从大脑中提取出来。50、记忆按内容分为:形象、情景、情绪、语义、动作记忆。51、记忆的过程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回忆
10、(再现或者再认)。52、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做记忆材料,画出了遗忘曲线,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53、表象-A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B在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54、表象的特征:A直观形象性、B片断不稳定、C可操作性、D概括性。55、记忆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56、斯波林将刚看完卡片能保持很短时间的记忆叫瞬时记忆;瞬时记忆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视觉的瞬时记忆叫图象记忆;听觉的瞬时记忆叫声像记忆。57、瞬时记忆的特点:(1)、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A外界刺激物的形象B以感觉后象的形式再感觉通道内登记,因此具有鲜明的形象性;(2)、瞬时记忆的容量很大9-20比特;(3)
11、、注意到的瞬时记忆中的信息,被转入短时记忆,没有被注意的信息过1秒钟便会消失。(4)图象记忆保持时间0.25-1秒,声像记忆保持时间1秒,不长于4秒。58、短时记忆的特点:(1)、容量有限7-2;(2)、语言文字材料多为听觉编码;(3)、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以被意识到的。(4)、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机械或者精细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系统。(5)保持时间1分钟内。59、长时记忆的特点:(1)、容量无限(2)、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两类(3)、不会意识到(4)、遗忘:A自然衰退,B干扰。干扰:A前摄抑制和B倒摄抑制两种。60、系列位置效应-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
12、效率发生的影响;系列开头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首因效应;系列末尾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又叫近因效应。61、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A间接的B概括的反映。62、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A分析与综合、B抽象与概括63、思维形态分: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64、思维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分:A辅合思维和B发散思维。65、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概念内涵-概念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外延-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概念包含的范围。*概念内涵和外延是相反的关系。66、人工概念是人工制造的,对自然概念的模拟,与实际有很
13、大的距离。67、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迁移(正、负)(2)、原型启发(3)、定势68、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69、语言和言语的区别:A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心理现象;B语言的交际的工具,言语交际的过程;C语言是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表达心理的符号系统。言语的缺陷不是语言的毛病70、表达性失语症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中枢接受性失语症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中枢失读症视觉性言语中枢失写症书写性言语中枢71、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的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72、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有意想象。73、有意想象分:A创造想象、B再造想象、C幻想、D理想。74、意识-在觉醒状态
14、下的觉知(外界、内部)。75、梦出现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梦的特点:不连续性、不协调性、认知的不确定性。76、注意-心里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心理状态,不是心理过程。77、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78、注意广度又叫注意范围-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79、注意转移-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80、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81、熟练工种、自拉自唱、边听边写属于注意分配;一手画圆一手画方不属于注意分配。82、需要-A有机体内部的一种
15、不平衡状态,B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C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从需要产生的角度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83、动机-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内在心里活动或内部动力。84、可以激发动机的因素是:需要、内驱力、情绪、诱因85、动机的种类:A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按需要产生根源分(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情趣爱好都是动机)、B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按能否意识到分、C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按内外在需要分86、马斯洛需要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较低层次又叫缺失性需要,较高层次又叫生长需要。87、情绪和情感-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
16、和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和主题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88、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情绪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人和动物都有;情感代表感情的内容,人仅有。情感通过情绪表现,有更大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89、情绪情感的功能:A适应、B动机、C组织、D信号功能90、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情绪与有机体变化的关系中,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所以又被称作外中理论。91、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认为:A认知、B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肌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C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激情爱-二因素论)92、情绪情感的变化的四维度:动
17、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每一种特征都有两极对立的特性,这就是情绪情感的两极性。93、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复合情绪:由愤怒、厌恶、和轻蔑组合为敌意;由恐惧、内疚、痛苦和愤怒组合为焦虑。94、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联系应激相关障碍和心境障碍)95、情感具有道德感、美感、理智感96、动机冲突:双趋式两个动机强烈-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双避式两个目标都想避开-腹背受敌趋避式想获得一个目标,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两全其害取其轻双重趋避式冲突多个目标,每个目标都有利有弊97、意志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98、人格-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99、人格的特性: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
18、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100、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A人格的倾向性B人格的心理特征101、能力-顺利、有效地完成某中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102、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A水平差异、B类型差异、C早晚差异103、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遗传的因素、环境和教育的因素。104、气质-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105、气质类型学说:EPQ抑郁质、黏液质、多血质、胆汁质106、巴甫洛夫运用动物条件反射实验的方法,建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强-平衡-灵活-多血质;强-平衡-不灵活-黏液质107、性格-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
19、特征。 108、性格的静态特征:从组成性格的各个方面来分析,性格分解为态度特征(是核心)、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109、性格的动态结构:静态特征的几个方面并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的。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性格的核心,抓住他的性格的主要特征,由此可预见到他的其他的性格特征。性格的各种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常常在不同的场合会显露出一个人的性格的不同侧面。110、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结构的类型理论-容格内外向类型理论,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和人格五因素理论社会心理学串讲文本1、F.H.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
20、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2、G.W.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受他人的影响。(现实的,想像的,隐含的)3、侧重于社会学的代表人物:艾尔乌德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勒温B=f(P,E)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4.社会心理研究分为: A在个体层面、B在人际层面、C在群体层面、D在社会层面5、霍兰德将社会心理学划分为哲学思辨(19世纪上半叶)、经验描述(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和实证分析(20世纪20年代)三
21、个阶段6、价值中立原则:研究者要采取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和臆测.*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7、主要流派是:A社会学习论,B社会交换论,C符号互动论,D精神分析。8、社会化-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再社会化-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劳动改造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9、个体社会化的载体:A家庭、B学校、C大众传媒、D参照群体10、社会化的分类:A语言、B性别角色、C道德、D政治社会化。11、语言社会化: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性别角色社会化:男女差异表现为性、性别、性别
22、角色;性别表示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性别角色表示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12、社会角色-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装态。13、社会角色的分类:A按角色获得方式: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B按角色行为规范化:规定型和开放型、C按角色功能分为:功利型和表现型、D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自觉和不自觉14、角色失调有4种:A角色冲突,B角色不清,C角色中断,D角色失败15、教师,既需要权威者的角色,又需要和学生做朋友,这两种角色优势难以协调,为角色间的冲突;教师的社会角色,国家期望教师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下功夫,家长和管理部门要求提高升学率,为角色内冲突。16、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础 心理学 知识 大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56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