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实验室检查及诊断课件.ppt
《常用实验室检查及诊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实验室检查及诊断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用实验室检查及诊断,常用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概要,尿液,血液,粪便,常规检查、隐血试验,一般检查、其它常用检查,性状检查、化学检查,概要尿液血液粪便常规检查、隐血试验一般检查、其它常用检查性状,血常规化验,血常规化验,一、血液检查,红细胞(RBC)男性:4.0-5.5 女性:3.5-5.0白细胞(WBC)4-10血红蛋白(HGb)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一、血液检查红细胞(RBC)男性:4.0-5.5 女性:3.,红细胞,红细胞也称红血球,在常规化验英文常缩写成RBC,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同时还具有免
2、疫功能。成熟的红细胞是无核的,这意味着它们失去了DNA。红细胞也没有线粒体,它们通过葡萄糖合成能量。,红细胞红细胞也称红血球,在常规化验英文常缩写成RBC,是血液,红细胞的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 红细胞生成减少 ,见于白血病等病: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 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红细胞的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 红细胞生成减少 ,见于白血病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存在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存在于,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
3、免疫细胞。临床意义:曾感染或感染期出现的标志。梅毒SYPHILIS检测嗜碱性粒细胞中有嗜碱性颗粒,内含组织胺、肝素与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抗原抗体反应时释放出来。当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减少时,机体发生感染的机会明显增高。【正常性状】正常大便呈软泥样柱状(即成形便),婴儿的大便往往为不成形的糊状。血红蛋白(HGb)男性:120-160g/l淋巴细胞占20%40%乙肝表抗HBSAG检测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的早期; 4)第一,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2绝对性增多: 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绝对值增多,多与机体循环及组织缺氧、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正常颜色】
4、正常成人粪便呈黄色或棕黄色;当核心抗原裂解时,可溶性蛋白部分(即e抗原)就溶于血清中,存在于血液循环中,若取血化验就可查出来。本模板作品由PowerBar模板组成员创作,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即通知,立刻处理4、留取尿液应使用清洁干燥的容器,即医院提供的一次性尿杯和尿试管。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临床意义: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俗称“大三阳”,这种情况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 6)第一,四,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嗜碱性粒细胞中有嗜碱性颗粒,内含组织胺、肝素与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抗原抗体反应时释放出来
5、。3、e抗原(HBeAg):一般通称e抗原。,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1相对性增多: 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绝对性增多: 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绝对值增多,多与机体循环及组织缺氧、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1相对性增多,减少: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称为贫血。红细胞大量被破坏可引起溶血性黄疸。,减少: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
6、,称为贫血。红细,白细胞,白细胞旧称白血球。血液中的一类细胞。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因此,白细胞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白细胞白细胞旧称白血球。血液中的一类细胞。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临床意义,(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 ) 减少:镇痛药、磺胺类药的服用;病毒感染;免疫系统衰弱;放化疗的影响。,临床意义(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白细胞分类计数,嗜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
7、粒细胞占1%5%嗜碱性粒细胞不超过1%,白细胞分类计数嗜中性粒细胞占50%70%,中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活动的能力,是机体对抗入侵病菌,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的最重要的防卫系统。当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减少时,机体发生感染的机会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活动的能力,是机体对抗入侵病菌,,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嗜酸性粒细胞具有趋化性,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减轻其对机体的损害,并能对抗组织胺等致炎因子的作用。嗜碱性粒细胞中有嗜碱性颗粒,内含组织胺、肝素与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抗原抗体反应时释放出来。,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
8、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和酸性,嗜碱性粒细胞中有嗜碱性颗粒,内含组织胺、肝素与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抗原抗体反应时释放出来。,嗜碱性粒细胞中有嗜碱性颗粒,内含组织胺、肝素与5-羟色胺等生,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细胞。目前认为它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具有明显的变形运动,能吞噬、清除受伤、衰老的细胞及其碎片。单核细胞还参与免疫反应,在吞噬抗原后将所携带的抗原决定簇转交给淋巴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单核细胞也是对付细胞内致病细菌和寄生虫的主要细胞防卫系统,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细胞。目前认为它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具,淋巴细胞则为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
9、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反应而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反应。,淋巴细胞则为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生化类检查,肝功乙肝两对半大生化其它,生化类检查肝功,肝功两对半检查,肝功两对半检查,1、HBsAg-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临床意义: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强弱。,1、HBsAg-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2、HBsAb-表面抗体:一般简称表面抗体。当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分泌出
10、一种特异的免疫球蛋白G。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异地结合,在体内与人体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把病毒清除掉,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病毒感染,故称表面抗体为保护性抗体。 临床意义: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2、HBsAb-表面抗体:一般简称表面抗体。当乙型肝炎病毒侵,慢性肝炎GT持续不降常提示病变活动。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试验:检测肝脏对某些内源性(胆红素、胆汁酸等)或外源性(染料、药物等)高摄取物排泄清除能力,临床的检测胆红素定量的常用,总胆红素大于17.(3)柏油状便:各种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嗜酸性粒细胞占1%5%2、一般
11、要求女性留取尿标本时应避开经期,以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尿液中,影响检查结果。(5)绿色:常见于乳儿消化不良、摄人大量绿色蔬菜。本模板作品由PowerBar模板组成员创作,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即通知,立刻处理红细胞减少 红细胞生成减少 ,见于白血病等病: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 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粪便隐血试验(OBT或OB)(5)绿色:常见于乳儿消化不良、摄人大量绿色蔬菜。说明是乙型肝炎的恢复期,已有免疫力;(2 ) 减少:镇痛药、磺胺类药的服用;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反映肝脏间质变化的试验
12、:血清蛋白电泳已基本取代了絮浊反应,-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评价慢性肝病的演变和预后,提示枯否氏细胞功能减退,不能清除血循环中内源性或肠源性抗原物质。说明是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后期;或者是机体携带乙肝病毒; 2)第五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异地结合,在体内与人体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把病毒清除掉,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病毒感染,故称表面抗体为保护性抗体。临床意义:曾感染或感染期出现的标志。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试验:检测肝脏对某些内源性(胆红素、胆汁酸等)或外源性(染料、药物等)高摄取物排泄清除能力,临床的检测胆红素定量的常用,总胆红素大于17.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反应而B
13、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反应。4、HBeAb-e抗体:e抗体是乙型肝炎e抗体的简称(抗-HBe),它是由e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出来的特异性抗体,这种特异性e抗体能够和e抗原结合。,3、e抗原(HBeAg):一般通称e抗原。它源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是核心抗原的亚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后的产物,有多少核心抗原就有多少e抗原。e抗原是可溶性蛋白。当核心抗原裂解时,可溶性蛋白部分(即e抗原)就溶于血清中,存在于血液循环中,若取血化验就可查出来。 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在检查乙肝五项时,核心抗原检测不到,通过e抗原的检测同样可以了解体内的病毒情况。,慢性肝炎GT持
14、续不降常提示病变活动。3、e抗原(HBeA,4、HBeAb-e抗体:e抗体是乙型肝炎e抗体的简称(抗-HBe),它是由e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出来的特异性抗体,这种特异性e抗体能够和e抗原结合。 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抗-HBe和抗-HBs不同,e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不代表患者有了免疫力。,4、HBeAb-e抗体:e抗体是乙型肝炎e抗体的简称(抗-H,5、HBcAb-核心抗体:核心抗原虽然在血清中查不出来(它在血中很快被裂解),但是它具有抗原性,能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出特性抗体,即核心抗体,故检测抗-HBc可以了解人体是否有过核心抗原的刺激,也就是说是否
15、有过乙肝病毒的感染。所以抗-HBc是一项病毒感染的标志。 临床意义:曾感染或感染期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5、HBcAb-核心抗体:核心抗原虽然在血清中查不出来(它,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分析,通常常见两对半组合有: 1)第一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后期;或者是机体携带乙肝病毒; 2)第五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乙肝病毒的隐性携带者或处于感染的窗口期,也说明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 3)第一,三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的早期; 4)第一,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
16、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 5)第一,三,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大三阳”,这种情况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 6)第一,四,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小三阳”,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 7)第四,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恢复期,或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 8)第二,四,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说明是乙型肝炎的恢复期,已有免疫力;,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分析,通常常见两对半组合有: 1)第,反映肝细胞损伤的试验:包括血清酶类及血清铁等,以血清酶检测常用,如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T)等等。临床表明,各种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用 实验室 检查 诊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55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