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最优改制方案.docx
《国有企业最优改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企业最优改制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有企业最优改制方案前言郎咸平之所以提出国有企业无须改制,是因为主流经济学根本无法解释国家所有制企业无法生存的原因,而本人在15年前创立的经济动力学 (网址关键词:利益相关系数、职业利益相关系数、利益向量、自治企业、非自治企业、强迫自治企业、半强迫自治企业、分层自治企业、在职职工分层固定股份导言本文从企业员工的利益追求行为出发,研究了其经济行为与其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的关系,提出自治企业理论,指出国家所有制企业是非自治企业,私有企业是强迫自治企业。从经济动力最大化角度出发,提出按人们的正常的经济行为对企业不同层次的影响力大小分布人们对该层次的利益相关系数,从而得出在职职工分层固定股份所有制产生
2、的分层自治企业是国企改制的最好选择,进而引出了社会所有制的思想。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快地增殖,这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燃料”,好的制度是能够高效率地把它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坏的制度是不能有效地把它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制度就是一个“发动机”,当不能有效转化时,个人利益追求并没消失,它就会寻求其它途径获利,利益侵害就会变得无法控制。那么什么样的发动机好呢?一个人的利益追求的取向和大小取决于对不同方向的利益相关系数的大小,利益相关系数大的方向利益追求也会大。然而,所有人对同一财产的正向的利益相关系数的总和是一个小于1的常数,它是一个稀缺的资源。如何分配人们对经济的利益相关系数就是一个重要而
3、有趣的问题。我们看一下资本家是怎么做的:首先,资本家对自己财产的利益相关系数很高,他会自动追求企业利润,其次,他给管理者高薪和股份,管理者经营好获利很丰,经营不好就会失去工作,利益相关系数较大,其次,对工人实行按劳付酬,提高了他们对本职工作的职业利益相关系数,做的好的工人会升职、加薪,更提高了他们的职业利益相关系数。但是,对整个企业,或本职之外的部份,工人的利益相关系数为0。这就使他们缺乏整体观和能动性。在今天,脑的协作企业里,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占主要成分,这需要多数人要有更多的积极性、能动性和整体协作意识,而在一个人数较多的企业中,哪怕全部股份都分给员工,每人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都会随企业人数
4、增加而反比例地减少。那么如何能更好地分配利益相关系数呢?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正常的经济行为在企业的不同层次上影响力大小是完全不同的,由高到低的梯度分布是:个人本职、本班组、本车间、本分厂、总厂、公司,而不同职务的人的影响力大小也不同,按职务的高低排列。最好的发动机是:按人们正常的经济行为对经济不同层次的影响力的分布状态来分配人们对该层次的利益相关系数。我们看到,资本主义企业还远没达到这点,但它是一个自动机;而国家所有制经济是离这点最远的,它使每个人对企业利益相关系数都变成0,因而无法将个人利益追求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假设:一、每个人都追求自己收入的最大化。 二、每个人创造产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
5、定的。一、职工个人的选择与其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的关系一个人Mi对自己收入的追求可以有很多方向,这种追求是一个有大小、有方向的量,我们用向量来研究它,定义为利益向量,用:表示;个人的利益追求总是要消耗一定的精力、体力、收入等,总的消耗速度用VC表示,称为追求成本,在一方向j上消耗成本VCj ,追求收入获得总收入为:VZj,收入净增殖速度VAj= VZj VCj ,定义为该方向的利益获得率,显然,不同方向的利益获得率是不同的。一个人所能提供的追求成本是有限的,他追求收入的最大化,必然趋向于最大的方向。该方向j的利益向量产生出的总产出速度VZj= VAj + VCj ,令VZj为利益向量在该方向j
6、上分量的大小,即,Mi的利益向量有几个方向的分量,假设j方向的收入增量VAj、追求成本VCj,即:总的追求成本:,总的收入净增殖速度:。利益向量指向VC一定时VA最大的方向,即最大的方向。因而,其中一方向的追求量、追求成本大了,其它方向的就会相应减小。对本企业而言,Mi的利益追求方向有四种:一、对本企业产出增加的追求;二、保护本企业财产不受侵害、损失;三、侵害本企业财产;四、从企业外部追求收入。Mi的选择取决于他从企业产出增加中获利与企业财产损失给他带来的损失、侵害企业财产及从外部获利的难易的比较,即几种方向的利益获得率的比较,其中:分别为追求、保护,侵害企业财产,及从外部获利的利益获得率。当
7、,且时,则必然全力追求企业产出的增加;若或者,则他一般会从侵害企业财产中获利;若,他就会无心工作,从外部获利。企业产出的速度,其中:分别为单位时间消耗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利润、利润率。我定义:为 Mi对企业q的利益相关系数,则为Mi在追求企业产出增加方向上的每单位追求成本增量所带来的企业产出增量,它是一个不依赖于个人主观意愿的客观量,因而,可视为定值,令:为Mi在该企业该岗位上的边际产出率。越大,fi越大,Mi对企业产出的追求越大,对企业财产的保护力量就越大;反之,越小,fi越小,甚至为负,不但不保护企业,反而侵害企业财产。二 、 自治企业与非自治企业在一个企业中,职工与企业的关系有两条:一
8、是通过劳动使企业财富增殖、保护企业财产不受外来侵害,我设之为方向,(为单位利益向量,=1);另一条是从侵害企业财产、倒卖企业原料、设备产品,贪污、受贿、出卖企业利益等,它与方向恰好相反, 为-方向。企业同时要受到职工们的这两种利益向量的作用,一是对企业进行利益侵害的向量,为-方向;另一个是追求企业财产增值并保护企业财产的利益向量,沿方向。假设一个企业共有职工m人,第i人的方向的向量,-方向的利益向量为,则企业中方向的利益向量和:,-方向的利益向量和:,而职工对企业总的利益向量为:()。令f=,则f。显然,职工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越大,对企业财富增殖的追求的动力越大、对企业财产保护力量越大,对企
9、业的瓜分、侵害的利益向量越小,对企业利益侵害获利越难、危险越大,就更小;相反,越小,就越小,人们对企业利益增殖漠不关心、对企业财富的保护力量也越小,人们对企业侵害越容易、越易获利,就越大。因而,越大,f越大、越正;越小,f越小、越负。如图: 当不同之间比例一定时,总存在一个0,0时,f0,f ,企业财产不增不减,恰好平衡。我们假设企业经营、财产支配完全不受外来人为硬性干预,则当0时,f0,f 沿着企业财产增殖、经营发展的方向,我称之为自治企业。在自治企业中,越大,越大、越小,f越大,f 就越大,企业经济发展动力越充沛、经济发展就越快。自治企业可以在没有受到外力约束、自由经营的状况下,自发地降低
10、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积极、主动地推进科技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更新设备、加快折旧,企业自发地走向更经济的状态。自治企业总是追求更好的自治状态,寻求提高f 的途径,f 有自我增殖的趋势。当0时,f0,f 沿-方向,企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原材料、能源浪费、损失严重,成本高昂、居高不下,劳动生产率低下,企业对市场反应迟钝,管理、经营混乱,经营方式百年不变,内部利益侵害严重,消费增长大大超过生产投资,平均主义、大锅饭占据主导地位,对企业财产的掠夺、瓜分使分配制度自发走向混乱;总之,企业自发地走向瓦解,它的行为是不经济的。当企业0时,企业处于非自治状态,0时,若撤除外来干预,它会自发地走向瓦解、自
11、我毁灭,我称这一状态为不治状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除国营企业外,均为自治企业;在国家所有制下,由于人们对国家财产的利益相关系数的平均值为:=(参见本人所著经济动力学第七章 国家所有制经济第一节 国家所有制经济的分配规律),其中,是不计劳动力投入只计生产资料投入的国家所有制的总的“利润率”,KL 是用于分配的国民产值与总的国民产值的比例约为0.6-0.7,n为参与国家所有制经济分配的所有人的人数n是个极其庞大的数字,因而,过份低下,使企业完全呈非自治状态、远离自治状态;有些人只看到政府对企业的干预、以为撤除干预就可进入良性循环;殊不知,企业失去干预后,仍远离自治状态、而成为不治企业,非但不能走向
12、更经济状态、反而加速走向瓦解,如南斯拉夫在实行“企业自治、下放权力之后,出现了工资大幅度增长的倾向,企业也发现自己陷入流动资金不够的困境,因为在确定工人工效纯收入中所占比例时没有充分注意企业的财务情况(事实上是根本不关心!),结果在一九六二年再次实行个人收入与其它用途之间分配纯收入的控制指标,这一控制指标旨在阻止对个人收入的支付超过规定的最低水平,采用的办法是强制性上缴大笔纯收入。上缴者的计算方法如下:从纯收入中扣除社会规定的最低个人收入剩余收入按累进制上缴。上缴之后,留给企业处置的少量资金可以加到社会规定的最低工资额中或用于其它用途。实行这一制度的主要弊病是企业对降低成本一事不感兴趣,因为降
13、低成本而增加的纯收入只是增大了上缴数目的基数,于个人切身利益关系甚微。一九六四年废除了上缴做法,于是企业终于取得了对其纯收入较大的控制权”,然而,由于没有根除国家所有制,消费仍增长过快,“据说在自治制度下企业投资的积极性较低,因为工人个人收入的那部分节余归工人所有,而再投资于企业的资金归社会所有。但实际上企业的再投资率一直很高,这部分原因是在经济扩展的情况下实行利率很低,鼓励了企业借钱投资;另一个原因是投资给工人带来的风险并不大。投资决策权的下放并未造成投资风险的下放,作出错误投资决定的企业和工人不必承担相应的财政损失,因为国家保险个人收入的最低水平”(外国经济体制概论何大隆编译),企业只有亏
14、损、没有破产。国家所有制经济使南斯拉夫长期积累外债、通货膨胀无法控制。 三、职工股份制企业的自治状态设一企业总资产共折N股,全体职工人数为m人,共占n股,则企业内职工所拥有的股份占全部股份的总股权为:,企业产值Vmzq,利润P,每股股息、红利共为G ,则,为一常数,NG=P。一职工Mj手中股份nj,则他所得股息、红利总额为Vj1 =nj G=,而, Vj1 =,他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Cjq,而企业中全体职工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Cjq的平均值为:,又知:全部职工拥有的股权总额为:n=,因而。显然,职工拥有的总股权愈大、他们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愈大,但最大为1,即企业所有财产归全体员工所有。超过临
15、界利益相关系数时,企业可实现自治。例如:我们取 =10%,=0.7 ,而 =1,m=100 ,则=0.00064 ;比起国家所有制下,利益相关系数有了极大地提高,经济发展动力也极大提高。设Q为企业职工的人均股权,则Q,要使企业经济动力稳定,必须使稳定,就要使Q稳定;职工脱离本企业或退休时,会带走一部分股份,必然使n减少、减少,从而Q减少,削弱企业的经营动力;职工若将股份转让或卖掉,必然使n减小,Q减小。因而必须规定:这部份股份不得转让或买卖,只要职工进入企业,他就拥有这一股份,离开企业,这份股份自行消失,我称之为“职工固定股份”。企业之外对企业股份的占有,会使减小,Q减小,应限制企业外对企业股
16、份的占有,以稳定Q值。四、强迫自治企业与完全自治企业假设一个企业的经营完全不受外来人为强制力量干预,则它实现自治的条件仅仅是超出其临界利益相关系数的利益相关系数,即。而事实上,临界利益相关系数的大小随着企业中经营者、工人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的分布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在企业中,=1、是单位利益向量,指向企业经济发展的方向,而f是的函数,f随的增加而增加,随减小而减小;f越大,企业经济动力越强大、自治状况越好;反之,f越小,企业经济动力越微弱、自治状况越差,f0,企业就会陷入不治状态。假设一企业中共有职工m人,职工Mj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为Cjq,全体职工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的总和为,1,显然利益相
17、关系数的总和是一个小于1的有限量。因而,在一个企业中职工对整个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是一种有限资源,其总和是小于1的常数。我们研究一下职工Mj的行为在这里,我们假设职工Mj的行为是在没有受到其他人的制约的情况下,其产生方向的利益向量=fj,则fj为Cjq的增函数,Cjq越大,fj就越大;反之,Cjq越小,fj就越小;Cjq ,则fj0。但是,由于一个人力量有限,随着Cjq的增加,fj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增加;同样,随着Cjq的减小,fj减小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减小,同时,Cjq 时, fj随Cjq的增加会越来越慢;另一方面,每个人由于在企业中地位不同、能力不同,所能产生的影响力差别很大,设1,fjm
18、ax 是Mj所能产生的最大的、正向的fj的值, 对每个员工而言,应当为大致差不多的曲线, 时,(曲线图见下两页)fj = fjmax fjmax,fjmax 的大小取决于利益人Mj在企业中影响力的大小,Mj影响力越大,fjmax越大,反之Mj影响力越小,fjmax就越小。假设不变、且每一个Cjq恒定,而职工Mj的fj = fjmax ,另一个职工Mk的fk= fkmax ,CjqCkq =,Mj 的影响力超过Mk的影响力,即fjmax fkmax ,他们的实际影响力的总和为fj + fk = fjmax + fkmax ,在二者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的总和Cjq + Ckq=2不变的情况下,他们
19、的影响力总和何时达最大值呢?fjkfj + fk = fjmax + fkmax ,在CjqCkq=附近时,我们考察一下他们的影响力总和fjk随着利益相关系数Cjq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0,令,则可得fjkfj + fk = fjmax + fkmax 最大值的条件:,而 时,故:总之,在总的利益相关系数和不变的情况下,影响力大的职工Mj对企业利益相关系数Cjq增加一定量D,而影响力小的Mk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Ckq 减小一定量D,总的经济动力fjk增量为DfjkD0,反而使经济动力总量增大。因而,按人们在企业中影响力fjmax 的大小分布他们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Cjq会大大提高企业经济动力
20、,并能降低企业自治所需的。为什么呢?我们假设,而对同一个,有f1() f2(),则当f10时,f20,显然,的临界利益相关系数小于的临界利益相关系数。由于人们在企业中影响力的大小,按职位高低呈金字塔状分布,因而利益相关系数Cjq的分布也应按金字塔状分布,使自治所需的临界利益相关系数大大降低、企业更易于实现自治、企业自治状况得到改善、经济动力大大提高。在一个企业中,若,则该企业处于自治状态,假设取消任一部分人对企业行为的硬性干预权,但不取消他们的建议、指导、服务,若仍能实现自治,则称之为“完全自治企业”;若不能总是实现自治,则称为“不完全自治企业”。显然,利益相关系数Cjq分布极不均匀的企业几乎
21、都是不完全自治企业,而不完全自治企业一定是分布极不均匀的。资本主义企业就是一种不完全自治企业,它的所有者、经营者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C经q 、C资q很高,工人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C工q却小得很,一旦所有者、经营者的决策、经营权被剥夺,又无人接替,企业立即陷入不治状态。极少数人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大大超过临界利益相关系数:C经q 、C资q ,而占绝大多数的工人对企业的利益相关系数远远小于临界利益相关系数:C工q ,我称这种状态为“强迫自治状态”。因为这完全是在所有者和经营者强意志压力下实现的自治。显然,“强迫自治”企业中利益相关系数Cjq分布最不均匀,它所需的临界利益相关系数却很小、因而易于实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有企业 最优 改制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55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