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用)课件.ppt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用)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精选课件,1精选课件,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2,精选课件,得道多助, 2精选课件,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背景:孟子生活在战争激烈的 战国中期,诸侯混战,民不聊生。他主张实行仁政,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也有积极的影响。,3,精选课件,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幼 吾 幼 以 及
2、人 之 幼。,富 贵 不 能 淫,贫 贱 不 能 移, 威 武 不 能 屈, 此 之 谓 大 丈 夫。,孟子名言名句,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4,精选课件,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幼 吾 幼 以 及 人,下列加线字的读音你能读准吗?,gu,s,q,pn,1、七里之郭 2、米粟非不多也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亲戚畔之5、夫环而攻之6、得道 者多助,失道 者寡助。,y,gu,f,5,精选课件,下列加线字的读音你能读准吗?gusqpn1、七里之郭,听文朗读注意节奏,6,精选课件,听文朗读注意节奏6精选课件,2、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3、城 非 不 高 也 。,
3、4、故 君 子 有 不 战 ,战 必 胜 矣 。,/,/,/,/,/,1、环 而 攻 之 而 不 胜 。,你能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吗?,/,7,精选课件,2、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3、城 非 不 高 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的天气、时令,有利的地理形势,人心所向,上下(内部)团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施行,仁政,少,8,精选课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的天气、时令有利的地理形势人,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内城,
4、外城,围,语气词,盔甲,兵器,指武器装备,米,谷,泛指粮食,放弃,离开,护城河,这,9,精选课件,内城外城围语气词盔甲,兵器,指武器装备米,谷,泛指粮食放弃离,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限制,巩固,威慑,通“叛”,背叛,到,归顺,或者,10,精选课件,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限制巩,特殊句式,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判断句,11,精选课件,特殊句式城非不高也,池非不
5、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的地理形势,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是占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啊。 所以说:限制百姓定居某一区域,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
6、,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用天下人都归顺他的人去攻打连亲属都背叛他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12,精选课件,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思考下列问题:,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孟子认 为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是什么?2、孟子是如何论述“人和”的重要 性的?(试分析文章结构)3、“人和与下文所说的“道”是什么关系?第四段的论述有何作用?,13,精选课件,思考下列问题: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孟子认 为战争取,提出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据一: 天时不如地利 (从进攻一方而言),论
7、据二: 地利不如人和 (从防御一方而言),得出结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从战争到治国),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举例论证论,14,精选课件,提出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一: 天时不,(3)“人和与下文所说的“道”是什么关系?第四段的论述有何作用?,(明确)“道”即指仁政。“得道”就是施行仁政。施行仁政则 “多助”,“多助”则“天下顺之”,这就是“人和”,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第段的作用是在前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 总结全文,深化论点。,15,精选课件,(3)“人和与下
8、文所说的“道”是什么关系?第四段的论述有何,赏析本文的语言:,议论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如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双重否定式排比),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16,精选课件,赏析本文的语言:议论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在英中贸易协会欢迎午宴上的演讲(摘要) 李瑞环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了“和”字。西周时期,周太史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更
9、是经常运用“和”的概念来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管子提出“畜之以道,则民和”;老子提出“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孔子的论语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提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中庸提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不是盲从附和,不是不分是非,不是无原则的苟同,而是“和而不同”。 “和”的思想,强调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体中,不同方面、不同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异相合、相反相成。由于“和”的思想反映了事物的普遍规律,因而它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内容。 现在,我们所说的“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有用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55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