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落地工程(DOC44页).docx
《企业文化落地工程(DOC4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文化落地工程(DOC44页).docx(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华夏基石方法企业文化落地本土实践王祥伍 谭俊峰 著电子工业出版社推荐序企业文化的力量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随时发生质变与充满不确定性的混沌时代:灰度色调、网状结构、多元文化、中间状态、虚拟世界、云数据平台这些令人眩晕的新词汇使中国企业进入了新的价值迷惘期、内外矛盾纠结期及发展方向两难选择期。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灰度世界,中国企业要想走出混沌,要想持续创造高绩效并打造全球竞争力,必须重回文化的基本面:即重新思考企业的使命、定位与核心价值观;企业的产品与服务要回归客户价值,回归人文关怀。通过对企业文化进行整合与管理,企业形成共享的愿景、目标与核心价值体系,指引员工在混沌中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并通过企
2、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落地,推动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战略目标。笔者认为,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软实力的源泉,作为企业持续健康成长的内生力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文化是一种信念,它让组织迸发激情。信仰激发的内在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人如果为理想和信念而工作,将发生核裂变,产生核能量。追求使命,让人有激情,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力,使人做事奋不顾身,勇于奉献。卓越的组织一定是由共同信仰者组成的。 (2)文化是一种立场,它让组织理性。文化是一种是非判断标准与价值立场,是企业处理内外矛盾关系的终极判断标准与准则。坚守价值观可以使人的欲望与激情得到释放,让人在各种诱惑面前有理性、有原则、有底线;让人对制度
3、与规则有敬畏感;使人做事执着且不犯湖涂。(3)文化是一种假设,它是引领组织走向正确道路的牵引力量。文化是隐含在价值观背后的基本假设,企业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需要对未来做出基本假设,如企业对未来经营环境的假设、对相关利益关系的假设、对战略目标与核心能力的假设等。正确的经营假设可以使企业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就是企业的发展之路。(4)文化是一种共识,它让组织形成凝聚力与协同力。文化是组织成员达成的共识,这种共识使组织成员目标一致,拧成一股绳,从而形成组织的凝聚力。文化是组织共同的语言传递系统,共识可以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共识让组织增强信心;共识产生协同力;共识让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单
4、纯,让管理变得简单。(5)文化是一种习惯,它让组织具有独特的核心能力与惯性的力量。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独特的核心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是企业最有价值的宝贵财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组织成长的路径。(6)文化是一种契约,它让组织产生承诺与道德的力量。文化是一种心理契约,促使组织成员产生内在的心理约束与组织承诺;这种道德与信任承诺的力量,提升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人变得简单并具有自我约束力。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的持续健康成长能否真正产生上述六种正能量,关键在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落地。企业文化如何践行与落地是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公认的难题,管理者
5、对之一筹莫展,管理理论研究者视之为畏途,以至于中国企业进行了30多年的文化建设实践,在企业文化如何落地方面,仍然处于混沌之中。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的一些卓越企业:华为、联想、海尔、美的、东阿阿胶、奇正藏药、中国移动等,依靠管理者的智慧洞察和大胆实践,在企业文化如何落地方面,逐渐沉淀和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以这些经验为基础进行系统地思考,一条企业文化落地的路径在混沌中似乎隐约可见。华夏基石作为一家以文化和人力资源见长的咨询公司,有幸在多年的咨询实践中,接触到这些卓越的企业,并有幸参与了这些卓越企业的文化建设实践,亲历了他们企业文化落地的整个过程,积累了大量一手的最佳实践案例与资料。作为企业咨询从业者
6、,华夏基石的文化咨询团队深感这些经验和资料的宝贵,同时也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我们认识到,有责任把中国卓越企业群体的企业文化落地经验进行总结,并且有责任以自己的专业视角,对企业文化落地工作进行系统思考,形成基于中国管理实践的企业文化落地理论与方法。华夏基石企业文化咨询公司第一任总经理王祥伍先生编撰的这本书就是华夏基石文化咨询团队对中国多家卓越企业的文化落地实践进行系统思考的成果之一。本书在两个方面弥补了国内同类图书中的不足:(1)思考的独创性与系统性。作者以其对企业文化落地的独特见解与丰富的实战经验,系统阐述了企业文化落地的理论和方法,清晰地展示了企业文化落地的路径,毫无保留地奉献了华夏基石同仁
7、及作者本人在咨询实践中独创的企业文化落地的工具方法,使阅读此书的人可以快速获得企业文化落地的整体思路并找到系统解决方案与实操方法。(2)案例的丰富性与可靠性。本书在文化落地的每一个环节都例举了大量翔实和针对性的案例,读者即使不理解相关的理论,也可以对照着标杆企业的案例进行模仿,极大地提高了现实的可操作性。而且,书中大部分案例来自于华夏基石直接服务过的客户,属于文化落地实践的最为宝贵的一手资料,其真实可靠性和可借鉴性非常强,这一点尤为可贵。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企业文化层面的竞争,中国的企业要想走向世界,成为基业长青的卓越企业,必须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迈过文化落地这道坎。华夏基石愿意和企业界以及
8、理论界的朋友继续探索、完善文化落地的理论和方法。是为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总裁 彭剑锋2013年3月19日 前言一本写给什么人的书本书主要写给以下几类人。企业领导人。企业文化与领导力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无论多大的企业,企业领导始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但领导如何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如何将领导力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相信大多数企业家并不清楚。本书在领导者如何发挥作用方面,给出了可以操作的框架性建议,相信会给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带来启发。企业中从事文化建设相关工作的人。企业中的党群部、战略发展部、人力资源部、综合办公室、文化品牌部等部门,或多或少都会承担一
9、定的文化建设工作。由于一直缺乏系统的、可操作性的文化落地指导,很多从事文化建设的企业工作者常年处于迷茫和困惑之中,想有所作为,但不知从何做起。相对于业务部门的工作而言,文化管理工作实在是太抽象了。市面上大多数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图书太空、太理论化了,看后令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本书从实践出发,系统总结了企业文化落地工作的方法,而且每种方法都附有案例以供读者借鉴。相信对大多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者而言,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用工作指南。企业文化咨询师。在众多的咨询板块中,企业文化咨询是最让咨询师头疼的板块,没有系统的理论、没有通用的方法、没有现成的工具,文化咨询让很多年轻的咨询师望而却步。本书提供的理
10、论框架和操作方法相信会是有意从事文化咨询工作或正在从事文化咨询工作的咨询师的“得力助手”,他们在现实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本书都有解决方案。企业文化理论研究者。本书虽然不是为理论工作者写的,但书中精选的案例大多来自国内外企业的管理实践,有相当一部分案例资料直接来自华夏基石的咨询案例库。这些宝贵的一线实践资料对文化理论研究者而言,平常是很难得到的,书中经典的案例、独特的视角相信会给理论研究者带来一定的帮助。同时,本书的理论框架也是华夏基石多年的实践总结,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最后,简单地介绍一下本书的基本结构:本书共分为九章,第一章系统地讲述了当前中国企业在文化建设中普遍遇到的困境及原因,并给出了
11、解决企业文化落地难题的基本思路,即企业文化落地的“知信行”模型;第二、三章讲述了企业文化落地“知信行”模型中的“知”如何把企业家个人的理念变成全体员工的理念(企业的理念);第四、五、六章讲述了 “知信行”模型中的“信”如何把企业的理念变成企业的信念,从“知道”到“相信”;第七、八、九章讲述了 “知信行”模型中的“行”如何把企业的信念变成员工的行为习惯,从“相信”到“行为本能”。目录第一章 复杂的文化转基因工程9第一节 企业文化建设的普遍尴尬9花钱买折腾9知行难合一9第二节 问题的关键在于理念落不了地11绕不开的三条河:理念、信念和习惯11翻不过的三座山:触动利益、焦虑不适和短期效益下降11第三
12、节 华夏基石的文化落地三部曲:知信行13知:把老板理念变成企业理念14信:把企业理念变成企业信念15行:把企业信念变成员工习惯16第一篇 知从“企业家”的理念到“大家”的理念18第二章 如何让理念不胫而走正式传播与非正式传播18第一节 正式传播18利用会议公文系统传播19通过培训过程传播20充分调动内部媒体资源21书籍也是一种好的媒体23第二节 非正式传播24外婆、文人和和尚的力量24企业中看不见的人际网络25比超级病毒还活跃的故事26如何整理自己的文化故事29第三章 如何让理念变成氛围建筑与标识32第一节 理念与建筑32用建筑风格表达理念32在空间布局中嵌入文化34中国企业的文化盲区36第二
13、节 理念与标识37LOGO本身就是媒体37传递文化是LOGO之责39如何让LOGO承载文化41第二篇 信从大家的“理念”到大家的“信念”43第四章 如何让企业家发挥作用言语与行动43第一节 企业家“言”的影响43企业家就是文化牧师43文化牧师的典范任正非45第二节 企业家“行”的影响50深思熟虑的行为榜样示范51经常关注、要求和控制的方面55分配稀缺资源所遵从的标准56分配报酬地位所遵从的标准57对紧急事件和危机做出的反应58人事任免进出所遵从的标准62第五章 如何让理念变得有力政策与制度64第一节 理念和制度的冲突与制度审计64理念借助制度获得力量64警惕制度与理念的对抗67通过制度审计理顺
14、关系69第二节 基于理念的制度设计与创新71制度设计需要大智慧71制度设计要靠自己人72第三节 业务政策制度的设计与创新73供应政策制度的设计与创新73研发制度流程的设计与创新74生产制度标准的设计与创新75销售与售后政策制度的设计与创新78第四节 组织和财务政策制度的设计与创新80财务政策制度的设计与创新80组织制度的设计与创新81第五节 人力资源制度的设计与创新85招聘标准的设计与创新86评价标准的设计与创新88分配制度政策的设计与创新90培训制度政策的设计与创新91第六章 如何让理念变得生动仪式与活动93第一节 仪式与文化93作为治国要点的仪式93仪式是表演价值观的戏剧95第二节 仪式的
15、特点98仪式活动具有非日常性98程式是仪式的表现手法98象征意义是仪式的精髓99第三节 仪式的种类101社交中的仪式101工作中的仪式103管理中的仪式103表彰时的仪式105第四节 仪式的设计106紧扣企业自身的文化理念106结合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106程序设计是仪式设计的关键107第五节 企业文化活动107娱乐性文化活动108主题性文化活动108文化活动的策划109第三篇 行从大家的“信念”到大家的“行动”112第七章 如何实现理念向行动的突破英雄与经验112第一节 英雄人物的作用112使成功可望而且可及113提供成功的样板角色114作为企业对外的象征115保持企业的核心特色116设定日常
16、工作的标准116激励员工的有效手段117第二节 企业英雄的分类118自然形成的英雄118人为造就的英雄124第三节 英雄人物的塑造原则和雷区126按照企业文化要求选择人127与企业的奖项设计相结合127与核心岗位的设定相结合128第四节 英雄人物的事迹传播与经验推广128英雄事迹的传播129英雄经验的推广129第八章 如何让理念变得可操作行为与规范131第一节 关于员工行为规范的研究131行为规范是做人做事的规范131对行为进行规范是合作的前提131行为规范的分类132第二节 行为规范制定的两种常规方法139价值观加场景的系统演绎法139针对现实问题的重点归纳法141详细规范与粗略规范142第
17、三节 管理者行为规范143第九章 如何避免独角戏和烂尾楼规划、组织与评估146第一节 企业文化落地的规划与部署146选定适合自己的落地策略146保持工作的持续性和渐进性147第二节 企业文化落地的组织与分工148企业文化建设组织体系148各层级工作职责分工149落地主要工作管理流程150第三节 企业文化落地的评估与改进151过程性评估的指标库152结果性评估的指标库153企业文化评估的应用15442第一章 复杂的文化转基因工程第一节 企业文化建设的普遍尴尬花钱买折腾中国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关注企业文化问题,大量有关企业文化的书籍被引进中国,例如威廉大内的Z理论、帕斯卡尔的日本企业管理
18、艺术、汤姆彼得斯的追求卓越、约翰科特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埃德加沙因的企业文化与领导力企业文化生存指南、阿伦肯尼迪的企业文化、吉姆柯林斯的基业长青等,国内学者也开始根据自己的理解出版了各种各样的企业文化理论与建设实践方面的书籍。与此同时,从事企业文化培训和咨询的个人和公司开始大量涌现,广播、电视、网络上企业文化培训的相关内容比比皆是,从事企业文化咨询的公司多达上万家。各种各样的企业文化研究机构,例如企业文化研究会、企业文化促进会纷纷出现,文化论坛、文化会议、文化报刊和杂志等更是层出不穷。经过将近三十年的学习与传播、探索与实践,企业文化在中国的管理学界和企业界都已经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企业家谈起
19、企业文化来都头头是道、口若悬河;很多企业、政府单位,包括很多城市都提出了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精神等文化理念。对比一下中国企业(包括其他组织)所提的文化理念,绝对不比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的企业的文化理念差,单纯从文字上看,甚至比他们的更好、更成体系、更有文采。华为基本法华侨城宪章新奥纲领白沙文化法典等,不胜枚举,仅听听这些称谓就感觉很有文化。这些理念出台后往往被寄予厚望,希望能够由此走向卓越和基业长青之路。但是,几年过去了,除了口头上的文化词汇与世界接轨越来越快以外,一切照旧,“山还是那座山,牛还是那头牛,人还是那群人”。环境没变、语言没变、行为没变、氛围没变、服务没变、产品没变、业绩没变,
20、当然命运也没有改变,大部分企业是“银子花了,眼界开了,企业折腾了,一切还是老样子”。知行难合一几年前,我们在给一个电信类企业进行文化诊断时,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该企业所属的几十个省级公司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念先行,行为滞后”的情况。我们进行了四组配对研究,每一组都包括互相对应的理念题和行为题。判定为理念的问题提法是“您认为应该是什么”,判定为行为的问题提法是“在您的企业中,实际是怎样做的”。统计规律发现对理念的认同远高于对行为的评价。如表1-1所示。表1-1 “理念先行,行为滞后”的统计支持理念(认同度)行为(评价)公司竞争优势取决于人才优势(83%)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做的很好(24%)处理冲
21、突,公开机制比私下处理更有效(66%)公司已建立了公开处理冲突的机制(18%)让顾客满意,应优化服务交付过程(65%)目前的服务交付过程让客户满意(47%)营销人员收入应取决于业绩(89%)营销人员业绩目标和奖励标准科学(13%) 根据对理念和行为的评价差异度的比较分析,有超过88%的被调查者理念与行为差异度大于零,有50%的人差异度大于17,30%的人差异度大于24,10%的人差异度大于36,表明理念先于行为的差异程度比较大。 如图1-1所示。图1-1 理念和行为的评价差异度通过近些年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近距离的观察,“理念先行,行为滞后”“知行不合一”,或者用中国人民大学彭剑锋教授的话讲“理
22、念在天上飘,行为在地上爬”的现象,在中国企业中大量存在,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普遍现象。而且,正是这种现象的广泛存在,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的屡屡失败,导致中国企业处于上文所提及的“尴尬”状态。因为一种先进的文化理念,若想发挥作用,并最终提升绩效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文化理念必须转化成行为习惯。因为即使是再强大的思想,不通过行动,也不会有任何力量。第二节 问题的关键在于理念落不了地企业文化建设,为什么陷入尴尬境地,关键原因在于新理念落不了地。绕不开的三条河:理念、信念和习惯企业文化落地本质上是将企业家所倡导的理念转变成企业员工的共同信念和习惯的过程,这中间需要经历几个必须的过程。第一,从
23、企业家所倡导的理念到企业全体员工所理解的理念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传播、培训、沟通工作。在很多企业,企业家所倡导的理念和企业员工所实际理解的理念并不一致,这是企业文化落地需开展的第一个环节。第二,从“理念”到“信念”转化的过程。“理念”和“信念”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存在着相当远的距离:“理念”是通过理性思考认可的一种观念,是人们经过长期慎重的思考并认为正确的观念;而“信念”则是融入了人的情感、深入到了人的内心,甚至变成一种无意识状态、被人完全接受了的观念。很多企业家和员工共同拥有的是一种共同理念,而不是一种共同信念,由理念到信念的转化是企业文化落地的第二个环节。第三,从企业员工共同的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文化 落地 工程 DOC44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52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