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件.ppt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件.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物理实验 绪 论,大学物理实验 绪 论,实验室纪律,习惯养成不要将书包等与实验无关的东西放在实验台上。实验完成后自己负责实验台的整理,不要遗留杂物在实验台上。请班干部安排每次实验完成后的实验室卫生。请班干部填写实验日志,请老师签字,不要代签。遵守实验报告册上的有关规定。,严禁:进实验室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实验!,严禁:在实验室梦游,游乐!,实验室纪律习惯养成严禁:进实验室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实验!严禁,课堂内容,本课程的要求测量的误差及不确定度有效数字及运算数据处理方法,3,课堂内容本课程的要求3,课 程 安 排,第9周开课,9个实验 第18周操作考试自带方格坐标纸、统计功能计算器、作图工具、
2、文具上课时间 周四 2:00-4:50,4,课 程 安 排第9周开课,9个实验 4,重 要 提 示,物理实验总成绩 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操作+操作考试缺席三次以上实验,实验不及格实验报告册和坐标纸到学校教材科由班长统一购买,1报告册+2坐标纸。,5,重 要 提 示物理实验总成绩5,物理实验的教学要求,预 习 (预习分)实 验 (操作分)报 告 (报告分),6,物理实验的教学要求预 习 (预习分)6,课 前 预 习,重要环节,非预习不可 ! 明白实验原理、方法、做什么设计原始数据记录表格!注意事项和存疑 教师检查预习,不合格者需重新预习,7,课 前 预 习重要环节,非预习不可 ! 7,如 何
3、 写 预 习 报 告,封面信息填写完整姓名、学号、实验名称、指导老师、座位号日期 (年月日 上午/下午/晚上)内容实验目的、实验仪器 (编号)实验中的主要工作(简要的原理+内容)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出 原始数据的表格 !,8,如 何 写 预 习 报 告封面信息填写完整8,实验报告及原始数据记录要求,每个实验都要完成实验报告。(报告的目的,阅读对象)原始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后面的原始数据记录表中!原始数据不能代替实验报告中的数据。实验报告中的数据必须整理成表格形式,并有处理结果。实验报告的完成实验报告的完成分三步走一、实验预报二、采集原始数据三、分析处理数据,实验总结,完成实验结报。,练习科技写作
4、,同行,读者,客户,而不是老师。,9,实验报告及原始数据记录要求每个实验都要完成实验报告。(报告的,实验测量细致耐心,自带必备工具,正确使用仪器观察、分析、思考、主动、质疑记录原始数据 (钢笔或圆珠笔)实验完毕,整理仪器和桌凳 (计入操作分)、教师签字实 事 求 是!杜绝凑数据、造数据,抄袭数据,10,实验测量细致耐心自带必备工具,正确使用仪器10,实验报告完整规范,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数据表格及数据处理:包含原始数据的表格、计算、图表、误差分析等分析讨论 实验结果是否合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意见和建议一周内完成报告,交入实验相应的报告柜!,11,实验报告完整规范
5、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用自己的语言组织)1,课堂内容,本课程的要求测量的误差及不确定度有效数字及运算数据处理方法,12,课堂内容本课程的要求12,真值 被测量的真实大小,是客观存在的数值误差 测量值x与x的真值 a 之间的差别绝对误差 = x-a 可衡量测量值偏离真值多少相对误差r=( x a ) / a,常表示成百分数形式,可衡量测量的质量,13,误差的定义,真值13误差的定义,例: 测量1米的长度时,误差为1毫米;而测量1毫米长度时,误差为0.1毫米。比较二者的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 1=1(mm) , 2=0.1(mm) r1=1mm / 1000mm=0.1%r2=0.1mm / 1mm=
6、10%所以,从绝对误差看后者偏离小;而从相对误差来看,前者测量质量高。,14,例: 测量1米的长度时,误差为1毫米;而测量1毫米长度时,,误差的分类,按误差的来源和特点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过失误差),15,误差的分类按误差的来源和特点 15,系 统 误 差,系统误差: 在相同条件下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保持恒定或以可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系统误差来源:方法误差环境误差人身误差仪器误差,16,系 统 误 差系统误差: 在相同条件下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保持,系 统 误差的分类,按掌握程度分类已定系统误差符号和绝对值可以确定,一般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修正测量数据和采用适当的测量方法(如交换法、补偿
7、法、替换法、异号法等)予以消除未定系统误差其符号和绝对值未能确定,实验中常用估计误差限的方法得出(这与后面引出的B类不确定度有大致的对应关系),17,系 统 误差的分类按掌握程度分类17,系 统 误差的分类,按掌握程度分类已定系统误差符号和绝对值可以确定,一般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修正测量数据和采用适当的测量方法(如交换法、补偿法、替换法、异号法等)予以消除未定系统误差其符号和绝对值未能确定,实验中常用估计误差限的方法得出(这与后面引出的B类不确定度有大致的对应关系),18,系 统 误差的分类按掌握程度分类18,正态分布的特点单峰性对称性有界性抵偿性随着n的减小,误差的分布越来越偏离正态分布,19,
8、正态分布的特点19误差的概率分布密度随机误差,描述随机误差的两个参数,算术平均值测量结果的最佳估计值可代替测量真值(还应修正系统误差),20,描述随机误差的两个参数算术平均值20,描述随机误差的两个参数,标准偏差S (贝塞尔公式)S表征多次测量值的离散程度S大,测量值分散S小,测量值密集可以用S来估计测量列随机误差的大小,21,描述随机误差的两个参数标准偏差S21,平均值的标准偏差表示测量列算术平均值的随机误差的大小程度。由此可见,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比某个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值,22,平均值的标准偏差22,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23,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23,测量结果的表达形式,测
9、量结果的表达形式W(被测量)= W(测量值) U(总不确定度)对测量误差的一种评定形式,表示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被测量的真值不能确定的程度 具有概率的概念。表示被测量的真值在W-U,W+U的区间内的概率落为P=0.95,24,测量结果的表达形式测量结果的表达形式24,不确定度是一个恒正的量UA ,是根据测量值的统计分布进行估计UB ,根据经验及其他信息估计不确定度具有和测量值相同的单位相对不确定度为:Ur = U / W,用来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用百分数表示U及Ur只取12位有效数。测量值W的末尾数与U的末尾数对齐,25,25,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估计,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是A、B两类
10、分量用方和根合成 A类不确定度分量 UA (统计方法评定),由标准偏差S乘以概率为0.95时的t因子得到,,26,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估计 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是A,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估计,B类不确定度分量 (根据经验和其它信息评估)只考虑测量仪器误差或者测试条件不符合要求而引起的附加误差所带来的B类分量。记为:UB = ins,27,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估计B类不确定度分量 (根据经验和,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估计,(1)、多次测量:不确定度(2)、 条件的限制不能进行多次测量,或仪器精度低,或被测对象不稳定多次测量不能反映结果的随机性 ,只需进行单次测量 。,28,直接测量结果的
11、不确定度估计(1)、多次测量:不确定度28,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估计,(1)、多次测量:不确定度(2)、 条件的限制不能进行多次测量,或仪器精度低,或被测对象不稳定多次测量不能反映结果的随机性 ,只需进行单次测量 。,29,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估计(1)、多次测量:不确定度29,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偏差,30,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偏差30平均值 标准偏差 长度A14.47,计算出不确定度,31,计算出不确定度31UA UB U长度A0.0220.020.,测量结果的最后表示形式,32,测量结果的最后表示形式32被测量= 测量值 总不确定度长,测量结果的最后表示形式,33,测量结果的最后表示形式
12、33被测量= 测量值 总不确定度长,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估计,如果w = f ( x , y , z , ), 而x , y , z , 是彼此独立的直接测量,则总不确定度 和差形式的函数适用此法,34,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估计 如果w = f ( x,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估计,积商形式的函数,计算较方便的方法是先计算其相对总不确定度:,35,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估计积商形式的函数,计算较方便的方法,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估计,积商形式的函数,计算较方便的方法是先计算其相对总不确定度:,36,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估计积商形式的函数,计算较方便的方法,答案:,37,答案:3
13、7,相对不确定度为:,38,相对不确定度为:38,相对不确定度为:,39,相对不确定度为:39,小 结,测量结果表示 w = W U 有效数字对齐直接测量 单次测量 多次测量间接测量计算直接测量量的测量值x , y , z , ,和Ux, Uy , 和差积商,40,W 测量值U UB,W 算术平均值,小 结测量结果表示 w = W U 有效数字对,有效数字的正确使用,一般来说,仪器显示的数字 均为有效数字(包括最小刻度后估读的一位),不能随意增减; 有时当仪器误差较大或测量对象、测量方法比较粗糙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后的一位。2. 测量结果的末位数字(欠准数)与不确定度的
14、数字对齐;不确定度的首数字较小为1,2时,建议取两位有效数字;在运算的中间过程,结果一般可多保留 一位数字,41,有效数字的正确使用一般来说,仪器显示的数字 均为有效数字(包,3. 数字前面的0只是表示小数点的位置,而非有效数字,数字后面的0是有效数字, 表示测量的误差位,不能随意舍去4. 采用科学表达式,有效数字的首位作个位其余数字均处于小数点后,再乘以10n 例如 31.6g=3.1610-2 kg5. 有效数字运算的最后结果只保留一到二位欠准数字,去掉尾数时按四舍六入五凑偶法,42,有效数字的正确使用,3. 数字前面的0只是表示小数点的位置,而非有效数字,数字后,例:试分析下列各组数据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物理 实验 绪论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46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