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市职教中心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
《高安市职教中心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安市职教中心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安市职教中心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一、 项目背景1、行业背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产业,将成为本世纪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以及许多市场意识敏锐的企业,已把物流作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把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现代物流模式引入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经营与管理之中。但是我国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教育仍十分滞后,造成了现代物流综合性人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技术操作管理人才严重匮乏,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引进和发展现代物流理论
2、和技术,培养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的高级职业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2、社会背景高安是全国汽运大市,汽运产业是高安的支柱产业之一,拥有1个物流管理总集团、3个汽车运输集团,10多家物流公司、汽运子公司达318家,运力已辐射至除港、澳、台以外的全国各地,甚至进行短距离的国际运输。拥有遍布全国的物流、信息服务网点500多家(市内158家,驻外400多家信息网点遍布全国主要物流节点城市),一个以 “高安汽运城”为平台,集物流运输、信息配载、汽车维修、车辆交易及车辆辅助服务等多功能、全方位的汽运综合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依据江西省“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目标是:依照“国道主干线、水运主
3、通道、港站主枢纽”交通支持保障体系,逐步建成贯穿东南西北中的客货运输大通道和快捷、高效、安全、方便并具有竞争力的现代物流综合服务网络体系。为实现高安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宏伟目标,物流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我校必须发挥行业优势及多年开办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经验、师资、实验实训等条件,努力培养优秀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缓解高安对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急剧增长的需求。3、人才需求背景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缺口达60余万。据预测,我国高级物流人才需求量到2010年为50万左右,其中中职高专层次的物流作业管理人才需求约占60%,本科及以上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约占25%,物流规划与决
4、策人才需求约占15%,人才需求结构如图4-13所示。从全国来看,物流职业人才的市场需求每年约递增8000至10000人。目前,物流人才的培养却远远滞后于物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全国有44所学校设有交通运输专业、5所学校设有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6所学校设有集装箱工程专业,与我国现有物流企业40多万家相比,物流人才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高层次物流人才已成为众相争夺的焦点。(数据来源:中远物流、安得物流、大田物流、深圳中海物流调研结构)本科及以上25%中职高专60%其他15%本科及以上中职高专其他 图一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结构分析图二、 现有基础与优势1、办学历史悠久,基础雄厚高安市职教中心创办
5、于1984年,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8年开设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历年来,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为宗旨,及时、深入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和使用状况,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逐步建立了以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核心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并培养了一批深受物流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双方形成良性互动2008年,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成立了由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技术部门负责人、学者和专家为主体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直接参与专业改革、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使本专业人才培养更加贴近行业、企业生产实际。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员组成
6、见表1。表1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员组成机构组成姓 名职务(职称)单 位主 任王华林校长,高级教师高安市职教中心副主任邹文彬总经理,高级经济师高安瑞锦物流集团委 员幸小龙副书记、高级教师高安市职教中心王晓生副校长、高级教师高安市职教中心唐志坚副校长、高级教师高安市职教中心黄更生副校长、高级教师高安市职教中心江良回工会主席、高级教师高安市职教中心聂国军总经理江西新振兴汽车贸易有限公司3、具有与企业共建专业的优势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我校重点建设专业,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本专业已与江西省高安瑞锦物流集团、江西新振兴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签订了
7、联合办学协议,建立了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本专业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多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和肯定。4、较早实施“校内实训与校外兼职”并进的实训教学模式为提升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效果,学校较早实施“校内实训与校外兼职”并进的实训教学模式。学校投资构建校内仿真实训环境,为学生提供物流企业整体运作训练,与此同时,要求学生实训期间,与校外实训基地签约,做兼职业务员(企业较好安排,报酬按业绩提成),从事物流营销活动。5、具有“双师”结构较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7人,其中专任教师9人
8、,专任教师中高级教师3人,中级教师6人。双师”型教师达到83%。外聘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任教2名。形成了一支由专任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相结合的高水平师资团队。6、毕业生综合素质强,就业率高学校以物流行业的岗位设置、人才规格要求为指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较早构建了“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和学生职业能力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7、社会服务能力强学校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实训中心等优势资源,面向物流从业人员,采用短期培训方式,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已面向社会培训从业人员达300余人次。三、 存在的
9、主要问题在专业建设和发展中,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专业建设与新时期中职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个方面:1)校企合作的力度及深度有待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2)现有的实训场地和设备数量尚不能完全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实训需要。3)双师”型教师及兼职教师数量有待增加,教师职业教育能力有待提升。4)教学模式改革力度还不够,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和改革步伐有待加快。5)产教结合模式尚不成熟,全方位服务社会的信息网络平台尚未建成。四、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工学交替、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0、改革为切入点,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建设“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以“工作驱动”教学模式为突破口,改革课程设置体系、教学方法,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致力打造江西物流专业中职教育品牌,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在区域和行业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2、具体建设目标1)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具有本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工学交替、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作驱动”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2)重构课程体系。依据现代典型物流
11、企业运营业务内容,以物流管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本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具体任务、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工作对象、使用工具及所需知识、能力、职业素养等,归类整合职业行动能力,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职业行动领域,融合物流职业资格标准,按照实际工作行动的逻辑过程编排学习内容。 3)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到2014年,专业教师数达到22名,其中专任教师达到 11人,外聘行业企业技术专家3人, “双师型”教师达到84%以上。4)完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改善实验实训条件。推行“校企一体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专业教学情景化、生产化,真正实现产学合一、校企一体。同时遵
12、循“实用+先进、权威+示范、综合+拓展”的原则,建设生产性、开放性的“多环节、多岗位、多流程”校内实训基地。拥有集专门化、现代化、多功能,集运作、信息管理、管理决策于一体的综合性校内模拟仿真实训室。建设适应校内生产性实训的物流服务与管理实训基地。5)突出示范性,加强辐射能力和服务能力建设。为区域和行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技能型企业中层业务管理和基层业务操作技术人才;以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龙头进行重点建设,带动其相关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五、 建设内容1、明确专业定位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牢固掌握以运输为主干,集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保险、报关、电子数据处理
13、为一体的物流管理技术;同时要求掌握电子计算机技术及电子商务知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平台提供物流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面向大中型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物流公司、国际货运代理公司,从事一线物流运作管理。具体业务岗位有:物流企业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海关报关、国际货运代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等。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定位,详见下表2。表2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定位服务面向物流企业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海关报关、国际货运代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就业去向大中型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物流公司、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就业岗位初次就业岗位:仓储管理员、运输调度员、国际货运代理员等目标岗位:物流企业管理、物流系统规
14、划设计等岗位证书职业资格证:物流师中级从业资格证等专 业 群报关与国际货运、商务管理、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会计电算化、连锁经营管理、商务英语、涉外旅游2、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模式1)建设思路依托与省内大型物流企业的良好合作优势,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下的“工作驱动”的教学模式,与企业共同分析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依据标准确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学生在企业实训的方式,校企双方共同考核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素质与企业人才需求对接。该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得校企合作更加紧密,工学结合更加有效。教学过程中,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课内与课
15、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建设内容依托校企合作机制,积极探索和实践 “工学结合-工作驱动”的教学模式,如图二所示。改革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生产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提高。遵循物流管理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采用“工作驱动”的教学模式。具体建设内容包括专业设置与调整、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分析、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教学实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培训质量校企共同考核机制建立、专业培训方案企业反馈修订机制,学生就业指导跟踪机制建立等方面。3)建设措施成立教务处主任、教研室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
16、师、外聘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专业建设的全面管理、协调与规划工作,完成专业建设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培养教材、教学评价标准、教学管理、质量保证等各项工作的规划与指导。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常规化的可操作运行机制。保障培养目标制订合理,培养方案能有效实施。成立由物流行业专家、教学一线骨干人员在内的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完成专业课模式改革、辅修专业课模式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做好产学研模式的改革与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训练方案的制订、实施与研究。7 图二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工作驱动”的教学模式校企共同考核校企共同编制核心课程教材资料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训专业基
17、础知识校内、外实训行业人才结构质量要求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国外同类专业借鉴业借鉴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岗位职业考核标准专业培养方案运输管理职业能力仓储管理职业能力配送中心管理能力物流服务营销能力国际货运代理能力通用职业能力教师团队校企共同创建专业带头人专职骨干教师外聘企业实操专家校企共同组织实施考核学校学校企业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实训基础技能实训物流管理职业能力4、“工作导向”课程体系建设1)建设思路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型的课程体系,围绕职业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或项目组成教学模块,构建基于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集素质养成、技术基础知识学习、专业能力训练,融证书课程、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构建基于
18、“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课件、仿真实训软件、教材、教学素材库等内容建设,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享型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2)建设目标针对高安及周边县市物流企业职业岗位特性,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嵌入物流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融入物流企业先进文化,与企业合作开发2部校本教材。构建完善的企业全程参与的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3)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和实施流程职业能力分析通过对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调查和行业人才需求资料分析,按照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我们将其职业能力分为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
19、力三个方面。专业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核心能力。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系统分析如图三所示。开发和实施流程专业建设项目组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组织专业教学团队,对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并详细分析物流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业务工作过程、工作内容,据此设置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确定教学目标,建立控制与测评机制,为课程开发奠定基础。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和实施流程如图四所示。4、课程建设内容与措施重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体系设置,按照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和实施流程,开发专业课程。同时将企业认证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改变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框架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课程设
20、置依据典型物流企业业务流图三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系统分析图专专业业指建导设委项员目会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师团队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过程分析工作过程、内容描述学习领域学习情境控制与测评培养目标物流服务营销职业能力物流服务营销职业能力图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能力结构示意图图四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和实施流程示意图程,划分为五大工作岗位,针对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能力要求,设置相应课程与实训。物流信息技术贯穿物流生产活动全过程,物流信息教学内容针对每个岗位对信息技术应用要求不同,把相关内容纳入到课程教学当中去。如图五所示。10物流信息订单管理、商务管理仓储管理软件使用
21、、ERP、条形码等运输管理软件使用配送线路安排、车辆调度软件使用客户信息统计、分析,办公自动化的使用物流客户需求物流服务营销工作考核与评价掌握物流营销的基本技能,物流营销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有一定市场调研能力组织市场需求调查与分析,并制定物流营销计划. 负责市场开拓和渠道推广,提高市场占有率物流营销、商务谈判模拟实训仓储管理实务掌握仓储管理方法,能进行包装、存储、搬运等作业,对各类仓储设施设备使用了解仓储管理一般业务和流程,对货物进行入库、存储、分拣、包装、出库等作业,合理保管货物仓储管理实务、仓储管理实训运输管理实务选择运输方式与运输工具,优化运输作业线路,运输生产调度根据资源状况和客户要求,
22、针对具体运输要求制定合理的运输计划。车辆调度, 合理调配订单综合运输,运输组织、运输管理模拟实训配送管理实务掌握配送管理方法,合理进行货物的装载,具有装卸、搬运、包装等协调管理客户订单处理、货物分拣、包装等;车辆调度、送货等运输与配送、运输管理实训客户服务管理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管理能力;有一定统计分析、心理咨询等相关知识收集客户信息,与之进行联络与沟通;对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对客户投诉进行受理和解决客户关系管理、物流营销、商务谈判工作过程工作过程内容能力要求课程与实训图五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基于“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基本内容精品课程与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课程建设过程中,聘请有企业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安市 职教 中心 物流 管理 专业 建设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44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