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襄阳市蔬菜产销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
《针对襄阳市蔬菜产销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对襄阳市蔬菜产销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襄阳市蔬菜产销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来源:襄阳市商务局 x市场运行科 发布时间:2011-03-10 一五:22:11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市蔬菜生产与市场销售情况,2月下旬,按照市政府领导的要求,我们走访了市农委(蔬菜办公室)、市区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示范园、批发市场和各大超市、菜市场,就我市蔬菜的生产、流通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蔬菜生产情况2010年,我市蔬菜复播面积178万亩,总产量321万吨,总产值47.1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8%、基本持平、增长11.4%。西甜瓜面积25.5万亩,总产量54万吨,总产值2.6亿元,分别比上年持平和减2.2%、增0.7%。食
2、用菌总产量1.65万吨,总产值6.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6.5%。魔芋种植面积3.3万亩,总产量7.5万吨,总产值1.0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4%和3%。菜、菌、芋、西甜瓜总产值57.34亿元,同比增加2.39亿元。(一)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市已形成了“两区一带”的产业格局,即以襄城、樊城近郊乡镇为主体的城郊精细蔬菜生产区;以保康龙坪为核心的西部山区高山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生产区;以谷城、老河口、襄州、宜城等汉江沿岸县市乡镇为主的百里汉江优质蔬菜瓜果带。“十一五”末,已发展专业化基地面积23.5万亩,占全市蔬菜复播面积的11.5%,形成了山药、胡萝卜、大白菜、土豆等十大优质蔬菜
3、生产板块基地。(二)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全市共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一五个,建成市县两级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站)7个。制定推广了结球甘蓝、豇豆、山药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等25项襄阳市地方标准,全市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40万亩,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认证68个,其中无公害食品19个,绿色食品49个。2010年我市启动了农产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坚持对市区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近郊蔬菜基地生产、销售的时令蔬菜进行抽检,全市蔬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比2005年提高14个百分点。(三)种菜效益不断提升积极发展保护地尤其是大棚设施蔬菜栽培、越夏延秋高效栽培、高山蔬菜生产等,使许多蔬菜实现了周年生产、周年上
4、市的目标。全市设施蔬菜面积达到7万亩,其中市郊区1万亩。通过采取“春提早、夏遮阳、秋延后、冬覆盖”的技术措施,提升科技种菜含量水平,不仅满足了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还为菜农增加了收入。每亩露地菜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设施蔬菜达到7000元以上。 (四)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从多方面引导企业走标准化发展之路,引导企业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和生物有机肥料,提高蔬菜产品品质和安全质量标准。帮助企业建立产品品牌意识,坚持按照“树一个品牌、保一方产地、活一方经济”的战略发展蔬菜产业。通过培育和引进外资,我市出现了一大批优秀蔬菜龙头企业,如枣阳福建超大现代农业公司;襄州乾兴公司、和利农业有限公司、李行农业公司;樊
5、城聚龙山公司、汉江源农业有限公司、农信达公司、鑫顺天公司、湖洋农产品有限公司;襄城沃地农业有限公司;宜城万景实业有限公司、大山公司、中泰德胜公司;南漳水镜山野菜公司;保康龙兴公司、八斗食品公司等。目前,全市已有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8家,产值过亿的企业有8家,主要从事蔬菜的生产、加工、销售,这些企业年生产加工销售量达到85.7万吨,是蔬菜总产量的21.4%;产值27.6亿元,占蔬菜产业综合总产值的16.8%;出口创汇7878万美元。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拥有基地面积4.6万亩,占常年菜地面积的9%。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带动了农民增收。(五)食用菌
6、生产方兴未艾坚持木腐菌在山区、草腐菌在岗地平原的发展战略格局,支持、引进有实力有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扩建基地或创办基地。如宜城市大山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分别在保康建基地办厂,在宜城楚都工业园区划地300亩,扩建生产基地和大型交易批发市场,今年该公司预计加工出口香菇、木耳5000吨,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产量同比增10%以上、创汇增70%以上;引进中泰德胜食用菌公司在鄢城办事处周岗村新建490亩基地,进行现代化的食用菌开发生产等等。二、蔬菜销售情况去年,我市蔬菜行业以农业增效菜农增收为目的,突出地方特色,在市场销售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一)市场优势和特色逐步显现全市蔬菜企业在参与大流通中取得了较强
7、的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了襄州大头菜、食用菌、汉江流域山药、双沟和张家集土豆、宜城孔湾大白菜、南漳金皇冠辣椒等具有浓厚区域特色的蔬菜品牌。其中襄州大头菜生产面积1.2万亩,已成为全省知名品牌;襄樊和利农业发展公司、襄阳乾兴农业公司向香港出口蔬菜333万美元,襄樊大山公司食用菌远销日本、韩国和欧美,出口量达到4500吨,创汇额2630万美元,成为湖北食用菌出口大户之一;汉江流域山药生产面积11万亩,产量55.8万吨,亩平产值2万元以上。(二)市场销售渠道不断创新在鼓励、支持农超对接的同时,一种新型经营方式脱颖而出,就是蔬菜企业自办超市进社区,代表企业有樊城区鑫顺天农业发展公司、襄樊新田园蔬菜专业合作
8、社等。其中樊城区鑫顺天农业发展公司(蔬菜合作社),自有基地500亩,产品进入沃尔玛、武商量贩、仟吉、雅斯等超市,今年转变经营方式,自办蔬菜超市进社区,目前已开办5家,计划三年内开到50家,自己基地的蔬菜不够销,又联络农户50余户实行订单销售,日销售蔬菜2000公斤以上。这种形式不仅便民利民、而且价格实惠,深受市民的欢迎。(三)市场营销体系日臻完善全市已建有产地批发市场一三个,农贸市场一八1个,专业性批发市场3个,年蔬菜交易量达到330万吨。其中襄阳市农产品交易中心年交易量突破75万吨,为我市最大农贸批发市场。目前,全市马路市场交易量一五1.8万吨,占蔬菜交易总量的46%;集贸市场交易量141.
9、9万吨,占蔬菜交易总量的43%;超市蔬菜交易量29.7万吨,占蔬菜交易总量的9%。净菜配送入户和蔬菜超市日益兴起。武商量贩作为重要的蔬菜零售超市,在我市有七个店面,其采用了先进的零库存模式,绕开批发市场等环节,转向种植基地定向采购货源,建立与优化自己的供应链,统一配送。在减少流通环节与运输时间,降低成本与提高新鲜度的同时,也确保了农产品品质。(四)市场比较效益逐年提高2005年到2010年,露地蔬菜年亩收入由0.3万元左右提高到0.45万元左右,增幅40%,年增长10%;设施大棚蔬菜年亩收入由0.5万元左右增加到0.7万元左右,增幅42%,年增长8%;山药高效模式栽培年亩收入由1.4万元左右增
10、加到2万元以上,增幅42.9%,年增长8.6%。目前,种菜年均亩收入是“稻麦”模式、“稻油”模式、“麦棉”模式的5-7倍。三、主要问题襄阳地区土地、气候等条件都非常适合蔬菜种植,但鲜有全国著名的精品菜,引起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和群众的高度关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基础设施不配套,抗灾能力弱一是蔬菜基地排灌设施投入少,年久失修,大部分设施老化或废弃;二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大量蔬菜基地被侵占或破坏,面积萎缩;三是农区发展的新菜地缺乏资金投入,排灌设施不配套,抗御灾害性天气的能力差,产量和质量不稳定,冬春季蔬菜供应受制于外部供应环境,价格波动较大,每次重大气候灾害、汽
11、柴油调价、蔬菜主产地产量变化,都会严重影响我市蔬菜价格。(二)设施蔬菜发展滞后,影响两淡季节供应全市蔬菜设施面积7万亩,占基地面积的一三.7%。春季设施栽培以大棚蔬菜生产为主,在3月下旬-4月下旬春淡时期,大棚主要用于大春播育苗,仅有30%的大棚面积直接用于商品蔬菜生产,生产量6万吨左右。秋季设施栽培以夏季遮阳栽培为主,在7月下旬-8月底的秋淡时期,夏季遮阳栽培面积仅1.1万亩,产量2.2万吨。全市设施蔬菜基地规模对春秋两淡的调节能力十分有限。据对超市、蔬菜集贸市场的调查,我市在冬、春季蔬菜产量减少,外购蔬菜达70%,主要到甘肃、内蒙古、山西等省采购土豆、葱头,到山东采购黄瓜、西红柿等反季节蔬
12、菜;我市夏、秋蔬菜大量上市,主要有莴苣、花菜、小油菜、大白菜、土豆等,能满足本市居民的消费需求,还大量外销,但基本上是大路菜,缺乏精品菜。(三)市场主体不发达,带动能力不强目前,全市订单蔬菜面积只占蔬菜面积的9%,仍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自产自销,还没有功能齐全的综合大型批发市场,现有产地批发市场数量少、规模不大,交易能力有限。贮运冷链系统建设滞后,冷库设施不配套,全市蔬菜冷藏保鲜能力只有一五00吨左右,应急风险的能力不强。(四)质量检测网络不健全,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目前,全市蔬菜产地检测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农贸市场的检测处于试点阶段,大型批发市场和超市检测刚刚起步。目前,蔬菜农药残留监控面不到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针对 襄阳 蔬菜 产销 情况 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43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