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性谈判投标文件.docx
《竞争性谈判投标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竞争性谈判投标文件.docx(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技术部分 正本xxx项目竞争性谈判投标文件技术部分投标方:xxx公司地址:xxx邮编:xxx二年十月目录第1章项目现状及目标- 6 -第2章项目特点- 7 -第3章项目实施难点- 8 -第4章项目测评方案- 10 -4.1网络设备运行环境测评- 10 -4.1.1机房情况- 10 -4.1.2机柜情况- 18 -4.1.3布线情况- 20 -4.2网络设备运行状况测评- 22 -4.2.1设备硬件运行状况测评- 22 -4.2.2设备负载状态测评- 28 -4.2.3设备接口配置测评- 31 -4.2.4设备软件配置测评- 34 -4.3网络健壮性测评- 37 -4.3.1设备级健壮性评测-
2、 37 -4.3.2链路级健壮性测评- 39 -4.3.3网络级健壮性测试- 40 -4.3.4系统级健壮性测评- 42 -4.4网络管理测评- 44 -4.4.1网络拓扑管理测评- 44 -4.4.2网络性能监控测评- 45 -4.4.3网络故障监控测评- 47 -4.4.4网络配置管理测评- 47 -4.5网络拓扑结构测评- 48 -4.5.1网络拓扑存档测评- 48 -4.5.2网络拓扑体系化测评- 49 -4.5.3网络区域划分测评- 50 -4.5.4广域网链路冗余测评- 50 -4.5.5互联网多出口测评- 51 -4.6网络安全测评- 51 -4.6.1网络设备等级保护符合程度测
3、评- 51 -4.6.2网络服务安全测评- 57 -4.6.3路由协议安全测评- 58 -4.6.4设备访问控制测评- 59 -4.7业务应用影响分析- 60 -4.7.1业务应用级别定义- 60 -4.7.2业务应用影响分析- 61 -4.7.3业务应用恢复时间目标- 62 -4.7.4业务应用风险分析- 62 -第5章运维咨询方案- 64 -5.1运维服务术语和定义- 64 -5.2运维服务建设思路- 66 -5.3运维服务建设目标- 66 -5.4IT运维服务内容- 67 -第6章网络优化方案- 69 -6.1信息网络优化- 69 -6.1.1优化设计目标- 69 -6.1.2优化设计原
4、则- 71 -6.1.3SONA架构设计- 73 -6.2网络安全优化- 76 -6.2.1网络安全优化的设计原则- 76 -6.2.2安全技术体系分析模型介绍- 77 -6.2.3安全技术体系的理解及实践- 79 -6.2.4业务应用需求分析- 81 -6.3网络管理优化- 89 -6.3.1网络管理建设目标- 89 -6.3.2总体结构设计- 91 -6.3.3网络故障管理设计原则及设计要点- 95 -6.3.4网络管理系统具体层次和模块设计- 98 -第7章数据收集工具简介- 106 -7.1思科网络评估调研工具介绍- 106 -7.1.1CNC的外观和工作原理- 106 -7.1.2C
5、NC在调控中心网络评估项目中的关键作用- 107 -7.1.3CNC工作所需的网络权限- 107 -7.2NetGain运维管理平台介绍- 107 -7.2.1功能展现- 112 -7.2.2视图管理- 115 -7.2.3信息发布和报表- 117 -7.2.4告警管理- 120 -7.2.5后台定时任务- 127 -7.2.6诊断工具- 127 -7.2.7日志管理- 128 -第8章项目服务方案- 130 -8.1项目质量管理- 130 -8.1.1服务质量投诉监督电话- 130 -8.1.2服务质量监督机制- 130 -8.1.3服务质量的控制方式- 131 -8.1.4服务技术文档管理
6、- 135 -8.2风险控制管理- 136 -8.2.1风险管理目的- 136 -8.2.2风险控制管理- 136 -8.3项目变更管理- 138 -8.4项目服务计划- 139 -8.4.1备品备件- 139 -8.4.2故障维护- 140 -8.4.3技术支持服务- 142 -8.5培训及技术交流服务- 144 -8.5.1概述- 144 -8.5.2培训计划- 144 -8.6保密协议- 146 -第9章相关项目案例- 147 -9.1项目概述- 147 -9.2项目目标- 147 -9.3项目涉及测试评估- 149 -9.3.1设备状态测试- 149 -9.3.2流量测试- 150 -
7、9.3.3网络应用测试- 151 -9.4网络安全评估- 151 -9.4.1安全评估标准- 151 -9.4.2安全评估内容- 152 -9.4.3评估收益- 152 -9.5IT运维体系建设- 154 -9.5.1IT运维架构图- 154 -9.5.2运维收益- 154 -第10章项目实施管理- 155 -10.1项目组织结构- 155 -10.2项目分工界面- 157 -10.2.1网络系统运行状态分析与评估- 157 -10.2.2网络健壮性分析与评估- 161 -10.2.3网络系统管理性评估- 161 -10.2.4未来网络建设方案- 162 -10.2.5网络结构改造和优化方案-
8、 162 -10.2.6网络系统运维咨询- 164 -10.3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165 -10.3.1项目阶段描述- 165 -10.3.2项目实施里程碑- 168 -10.3.3项目进度详细计划- 169 -10.3.4项目人员时间计划- 172 -10.4项目进度保障措施- 174 -10.5服务团队- 175 -10.5.1团队成员组成- 175 -10.5.2团队成员简历- 177 -10.5.3团队成员证书- 182 -第11章报表格式- 190 -11.1网络设备运行环境报表- 190 -11.2设备运行状况报表- 195 -11.3网络健壮性报表- 199 -11.4网络管理报
9、表- 199 -11.4.1网络拓扑管理- 199 -11.4.2网络性能监控- 200 -11.4.3网络故障监控- 201 -11.4.4网络配置管理- 201 -第12章技术偏离表- 203 -第1章 项目现状及目标第2章 项目特点zxxxzxxx-zxxx项目涉及到了设备运行环境数据收集,分析及评估、设备运行状况数据收集,分析与评估、拓扑结构分析与评估、网络安全数据收集,分析与评估、业务应用分析与评估,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分析与评估提出各优化方案等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服务要求,我公司结合自身多年从事运维保障服务项目的经验,综合分析本zxxx项目的特点如下:1、 设备类型广泛在本项目中,涉及
10、的设备种类众多,涵盖了Cisco、Juniper、H3C等国内外知名厂商的几乎所有的网络及安全设备;不同的设备之间差异较大,需要不同的技术能力,这对服务提供商的技术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 服务要求多样化在本项目中,服务要求不仅包括不同厂商、数量众多设备的环境、运行状况等数据收集、分析工作,同时根据这些数据分析提出评估意见,网络优化方案,还包括工程实施服务、备件服务、IT资产管理、设备配置管理、设备容量管理、问题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服务提供商具有良好的项目团队组织和服务流程管理能力;3、 专业的维护服务跟踪和工作界面在本项目中,服务供应商作为数据收集、分析、评估、提出优化方案的总责任方
11、,除了利用自身资源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外,对于一些外部技术资源还需要做好管理督促工作,保证统一的服务质量和工作界面。第3章 项目实施难点针对如上所述的项目特点,我方深刻理解此项目的实施难度和其中所涉及的难点:1、需要良好的项目管理本服务项目涉及的不同的设备种类和服务要求,需要具有不同技术能力的人员分别实施;如何组织好这些人员去完成服务响应,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率的项目团队去组织和调度;北京zxxx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从事了多年IT硬件设备的集成和维护服务工作,项目团队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2、需要良好的流程管理本服务项目的实施,涉及到众多人员和设备厂商,组织和管理这些人员和服务事件,需要良好的
12、流程作为支撑,通过服务流程来跟踪和管理服务响应,通过服务流程来保障服务质量,而不是依赖于个人;zxxx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多年从事IT服务,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IT服务流程,流程主要分两个分支,一个服务支持流程,一个服务实施流程,涉及IT服务的多个方面。3、需要强大的技术团队由于本项目中涉及不同设备类型,需要服务商的技术支持队伍具有多种设备支持经验和服务技能,并有良好的专业维护知识;zxxx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长期面向电力行业客户进行IT硬件系统的集成工作,涉及硬件设备种类众多,技术队伍具有多种设备的系统实施经验和技术认证;4、需要完备的备件管理在本项目中,需要根据所维护设备的种类和数量,精心
13、准备和组织备件资源,通过对现有系统的分析了解,明确系统的故障风险点,通过对系统的优化和冗余设计,以及现场备件、公司自有备件、厂商备件等多个备件渠道的统一管理,充分保障备件供应。5、需要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在本项目中,需要通过完善的技术体系,以保障最终的服务质量;zxxx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一线工程师、二线技术专家和原厂商支持三级支持体系。提高问题的定位和解决能力,确保服务质量;6、需要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维护服务不光是技术能力的体现,也是一种用户体验;维护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用户IT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有效的质量监督可以弥补流程的不足,保证客户的服务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从而最终确
14、保服务质量的落实;保证客户的每一个投诉建议都能及时的传达到相关领导、部门,系统的每一个故障都严格按照制定的故障处理机制、响应级别去实施。第4章 项目测评方案4.1 网络设备运行环境测评4.1.1 机房情况4.1.1.1 物理访问控制1、 测评项 机房出入口配置电子门禁系统,由专人值守,鉴别进入的人员身份并登记在案; 应批准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置物理隔离装置,在重要区域前设置交付或安装等过度区域; 应对重要区域配置第二道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身份并监控其活动。2、 测评工具和方式 访谈 检查3、 测评实施 应访谈
15、物理安全负责人,了解具有哪些控制机房进出的能力;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如果业务或安全管理需要,是否对机房进行了划分区域管理,是否对各个区域都有专门的管理要求;是否严格控制来访人员进入或一般不允许来访人员进入; 应访谈机房值守人员,询问是否认真执行有关机房出入的管理制度,是否对进入机房的人员记录在案; 应检查机房安全管理制度,查看是否有关于机房出入方面的规定; 应检查机房出入口是否有专人值守,是否有值守记录,以及进出机房的人员登记记录;检查机房是否存在电子门禁系统控制之外的出入口; 应检查机房,是否有进入机房的人员身份鉴别措施,如戴有可见的身份辨识标识; 应检查是否有来访人员进入机房的审批记录
16、,进出机房的有关记录是否保存足够的时间; 应检查机房区域划分是否合理,是否在机房重要区域前设置交付或安装等过度区域;是否对不同区域设置不同机房或者同一机房的不同区域之间设置有效的物理隔离装置(如隔墙等); 应检查机房或重要区域配置的电子门禁系统是否有验收文档或产品安全认证资质; 应检查每道电子门禁系统是否都能正常工作;查看每道电子门禁系统运行、维护记录;查看监控进入机房的电子门禁系统记录,是否能够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身份; 应检查视频监控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是否能够监视和记录进入的人员活动情况,查看运行和维护记录,监视记录是否保存足够的时间。4、 评估判定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则符合本单元测评
17、项要求。5、 优化建议 制订合理完善机房出入管理制度 指定专人值守机房 对进入机房人员登记在案 配置电子门禁系统 配置视频监控设备4.1.1.2 防雷接地系统1、 测评项 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应设置防雷保安器,防止感应雷; 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2、 测评工具和方式 访谈 检查3、 测评实施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询问为防止雷击事件导致重要设备被破坏采取了哪些防护措施,机房建筑是否设置了避雷装置;询问机房计算机系统接地是否设置了专用地线;是否在电源和信号线增加有资质的避雷装置,以避免感应雷击; 应访谈机房维护人员,询问机房建筑避雷装置是否有人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应检查机房是否有建筑防雷设
18、计/验收文档,机房接地设计/验收文档,查看是否有地线连接要求的描述,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 应检查机房是否在电源和信号线增加有资质的避雷装置,以避免感应雷击; 应测试机房安全保护地、防雷保护地、交流工作地的接地电阻,是否达标。4、 评估判定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5、 优化建议防雷接地可单独接地或同大楼共用接地体。接地要求每个配线柜都应单独引线至接地体,保护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单独设置接地体时,不应大于2欧姆;采用同大楼共用接地体时,不应大于1欧姆。4.1.1.3 防火系统1、 测评项 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 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
19、房,其建筑材料应具有耐火等级; 机房采取区域隔离防火措施,将重要设备与其他设备隔离开。2、 测评工具和方式 访谈 检查3、 测评实施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询问机房是否设置了灭火设备,是否设置了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的自动消防系统,是否有专人负责维护该系统的运行,是否制订了有关机房消防的管理制度和消防预案; 应访谈机房值守人员,询问对机房出现的消防安全隐患是否能够及时报告并得到排除;是否参加过机房灭火设备的使用培训,是否能够正确使用灭火设备和自动消防系统(喷水不适用于机房);是否能够做到随时注意防止和消灭火灾隐患; 应检查机房是否设置了自动检测火情(如使用温感、烟感探测器)、自动报警
20、、自动灭火的自动消防系统,摆放位置是否合理,有效期是否合格;应检查自动消防系统是否正常工作,查看运行记录、报警记录、定期检查和维修记录; 应检查是否有机房消防方面的管理制度文档; 检查是否有机房防火设计/验收文档;检查是否有机房自动消防系统的设计/验收文档,文档是否与现有消防配置状况一致;检查是否有机房及相关房间的建筑材料、区域隔离防火措施的验收文档或消防检查验收文档; 应检查机房是否采取区域隔离防火措施,将重要设备与其他设备隔离开。4、 评估判定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5、 优化建议 建立合理完善的消防制度 机房装修采用防火材料 部署自动防火系统 强电线与弱电线不能同
21、槽或交叉铺设4.1.1.4 防水防潮系统1、 测评项 应对穿过墙壁和楼板的水管增加必要的保护措施,如设置套管;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屋顶和墙壁渗透;2、 测评工具和方式 访谈 检查3、 测评实施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询问机房建设是否有防水防潮措施;如果机房内有上下水管安装,是否穿过屋顶和活动地板下,穿过墙壁和楼板的水管是否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如设置套管;在湿度较高地区或季节是否有人负责机房防水防潮事宜,配备除湿装置; 应访谈机房维护人员,询问机房是否出现过漏水和返潮事件;如果机房内有上下水管安装,是否经常检查是否有漏水情况;在湿度较高地区或季节是否有人负责机房防水防潮事宜,使用除湿装置除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竞争性 谈判 投标 文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40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