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科学专题:土地评价课件.ppt
《土地科学专题:土地评价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科学专题:土地评价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地评价,土地评价,第一节 概述,一.土地评价的目的土地资源调查的基础工作为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服务为土地课税服务为土地市场服务为土地持续利用和土地生态安全服务,第一节 概述一.土地评价的目的,二.基本概念,土地评价:当土地作为特定用途时,对土地的特性进行评估的过程(土地评价纲要,1976);评估土地作为各种用途的潜力的过程(土壤调查和土地评价,1981);对土地质量的综合鉴定,划分出土地质量的等级(倪绍祥,1999)。土地性质:是一种可度量或测定的土地属性。包括气候性质、水文性质、土壤性质、地学性质、生物性质和社会经济性质等。土地质量:以一种特定方式影响特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综合土地特性(FAO
2、)。与农业生产、林业生产、环境保护与管理等各种土地利用的需求相关的土地条件或健康状况(世界银行)。也即土地维持和发挥其功能的能力。,二.基本概念土地评价:当土地作为特定用途时,对土地的特性进行,二.基本概念,土地性质是土地属性在各个方面的直观反映;土地质量是土地综合属性的描述。两者本质上是一样的,即土地具有的属性。土地性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状态,没有好坏、高低之分;土地质量是针对一定用途而言的,表示为对某种用途适宜不适宜、或适宜程度高低。土地性质与土地质量的关系是多对一、一对一的关系。如土壤侵蚀、产量、效益,土壤有效养分、排灌设施、技术水平等。,二.基本概念土地性质是土地属性在各个方面的直观
3、反映;土地质量,二.基本概念,土地质量的等级:土地特性的好坏、适宜程度的高低或限制程度的强弱、生产潜力的大小、价格的高低。农用地:以利用土地自然生产能力为主,以获得生物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养殖水面用地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二.基本概念土地质量的等级:土地特性的好坏、适宜程度的高低或,三.土地评价的分类,按土地评价的目的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生态评价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按土地评价的途径:直接评价,间接评价按土地评价的定量化程度:定性评价(潜力法,适宜法);定量评价(参数法,AEZ法,作物生长模拟法)按土地评价的服务目标:
4、单目标评价,多目标评价,三.土地评价的分类按土地评价的目的,匹配原则 产投比原则 土地利用方式比较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土地可持续利用原则,四.土地评价的原则(FAO, 1976),匹配原则 四.土地评价的原则(FAO, 1976),五.土地评价理论基础,土地生产潜力理论土壤肥力理论地租地价理论(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区位理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生态学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城市地理学,五.土地评价理论基础 土地生产潜力理论,土地生产潜力的影响因素(FAO),土地生产潜力的影响因素(FAO)气候因素气候生产潜力光照条件,土地报酬变化阶段性分析(吴次芳,叶艳妹,1995),xOA,MPP递增至最高点
5、K,TPP递增至拐点F,APP递增;xAB,MPP递减,在B点与APP相等,TPP递增但增速下降;xBC,MPP减至0,TPP增至最高点H,APP开始递减;从实物报酬看,C点为最佳投资点;xC ,MPP为负值,投入不经济。,假设某一变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为x,则:,土地报酬变化阶段性分析(吴次芳,叶艳妹,1995)假设某一变,土地科学专题:土地评价课件,(一)国外研究动态目的:土地赋税(初级阶段)1934年,土地测量师会(英)1877年,道库恰也夫(俄) 1933,斯托利指数分级(storie index rating , SRT)和康乃尔评价系统(cornell system)(美),土地评价
6、法(德),农地评价条例(法),六.土地评价研究进展,(一)国外研究动态六.土地评价研究进展,目的:合理利用与规划土地,1936年,土地潜力分类系统(美)1961年,美国完善的“土地潜力评价”1976年,FAO“土地评价纲要”(发展阶段)1981年,美国“土地评价和立地评价”(LESA) 1984-1986年,FAO旱地农业土地、雨耕农业、林业、牧业土地评价指南1993年,FAO“土地可持续性利用评价框架” 1993年,世界银行、FAO的LQIs研究1996年,Willam Rees Wackernagel,生态足迹,目的:合理利用与规划土地1936年,土地潜力分类系统(美),总结:,评价目的:
7、为土地赋税提供依据为土地利用和土地规划提供依据。评价主体:为大农业服务的综合评价农、林、牧评价,甚至单项作物的评价;农业土地评价城市用地等非农业用地评价;评价指标:偏重于自然条件的一般分等研究自然与经济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农用地和城市用地);评价深度:土地分等(即潜力分级、适宜性分等)土地生产能力估算(土地承载力研究);,总结:评价目的:为土地赋税提供依据为土地利用和土地规划提供,古代研究:禹贡管子地员篇财政部(1951年):查田定产20世纪60-70年代:综考会宜农荒地评价(潜力评价),宜林地评价(橡胶适宜性) 80年代初,地理学界从土地适宜性角度进行土地质量评价;农经学界从土地产量/经济产出
8、角度进行的土地经济评价或土地分等定级1982年,综考会1:100万土地资源图分类系统,(二)国内研究动态,古代研究:禹贡管子地员篇(二)国内研究动态,6.国土资源大调查(第一次,第二次),农牧渔业部土地管理局的县级土地评价技术规程(1986年):水、热、土因素,划分自然生产潜力的级别;原国家土地管理局的农用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征求意见稿)(1989年);国土资源部的农用土地分等定级规程(讨论稿)(1998年);三个行业规程(2003年);三个国标(2012),6.国土资源大调查(第一次,第二次)农牧渔业部土地管理局的县,土地科学专题:土地评价课件,第二节 土地潜力评价,一.基本概念土地潜力(la
9、nd capability):土地在用于农林牧业或其他方面的潜在能力,是土地自然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土地潜力评价:依据土地自然性质及其对于土地某种持久能力的限制程度,就土地在该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所做的等级划分。针对大农业方向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利用程度评价,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第二节 土地潜力评价一.基本概念,二.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RPP:Radiation production potential,TPP:Thermal production potential,CPP:Climatic production potential,LPP:Land producti
10、on potential,二.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光合生产潜力太阳辐射光温生产潜力,土地生产潜力金字塔,利用潜力指数D =(光温潜力-实际产量)/光温潜力,土地生产潜力金字塔利用潜力指数D =(光温潜力-实际产量)/,1.格思纳-莱斯模型,Gessner-Lieth Model(1959, F. Gessner 1962, 1965, H. Lieth)P-生物生产量(g/m2.a),S-光合作用季节的日数2.迈阿密模型Miami Model(1971, H. Lieth )Y-生物生产量(g/m2.a),t-年平均温度,p-年均降水量3.桑斯维特纪念模型Thornthwaite-Memo
11、rial Model(1972, H. LiethE. Box)P-生物生产量(g/m2.a),E-年实际蒸散量,1.格思纳-莱斯模型Gessner-Lieth Model(,4.瓦赫宁根模型(Wageningen),通过模拟作物的光合、呼吸作用,叶和根生长量等因子的日变化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过程,模拟在水分和营养充足条件下的作物光温生产力。计算标准作物干物质产量Y0-标准作物干物质产量F-白天的阴天部分(云覆盖度),Rs-实测入射短波辐射(cal/cm2日)Rse-晴天最大入射有效短波辐射(cal/cm2日)y0 -生育期间完全阴天时的标准作物干物质产量(kg/(hm2日)yc -生育期间完
12、全晴天时的标准作物干物质产量(kg/hm2日),4.瓦赫宁根模型(Wageningen)通过模拟作物的光合、,计算光温生产潜力(kg/hm2),按气候影响进行订正(蒸散量),作物种类订正(K),温度订正(CT)经济系数订正(CH),G-总生长期(日)FAO法:叶面积订正(CL),净干物质产量订正(CN),计算光温生产潜力(kg/hm2),5.农业生态区模型,把植物、气候、土壤视为一个整体系统,考虑其中各部分的相互作用和诸因子各自及共同对作物生产力形成的影响。C-光能转换系数;E-光能利用率;Qi-太阳辐射;i-作物生长时段序号;Kti-各生长时段温度订正系数;Kwi-各生长时段水分订正系数;K
13、s-土壤订正系数,5.农业生态区模型把植物、气候、土壤视为一个整体系统,考虑其,农业生产潜力(许学工,1998),农业生产潜力(许学工,1998),三.以土壤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1.土壤生产力指数模型(FAO,1971)IP-土壤生产力指数;H-土壤水分;D-排水状况;P-有效土层厚度;T-土壤结构; N-盐基饱和度(S-可溶盐含量); O-有机质含量;A-粘土矿物特性;M-矿物质含量关键是建立每一要素评分标准,比较要素特征和评分标准,得出分数值,计算土壤生产力指数。,三.以土壤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1.土壤生产力指数模型(FAO,2.土壤潜力率(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1974),SPI-土壤单元
14、潜力指数;P-根据当地管理水平确定的有关产量的费用指数;CM-克服或改良土壤限制因素的费用指数;CL-持续影响的限制性因素造成的费用指数计算出每一土壤单元的土壤潜力指数后,将其按大小排列,并换算成土壤潜力率的比分从0到100,用于评价土壤质量,最好的土地是100分。,2.土壤潜力率(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1974),四.土地潜力综合评价,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1961)土地潜力级(限制程度:8级)土地潜力亚级(限制因子:侵蚀e、过湿w、根系s、气候c)土地潜力单元(经营管理方式和水平、实际生产力等),四.土地潜力综合评价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1961),土地潜力评价方案的土地潜力级
15、划分,不同土地潜力级下的农业类型和管理措施,土地潜力评价方案的土地潜力级划分不同土地潜力级下的农业类型和,2.土地评价与立地评价(1981),土地评价子系统土地潜力分级:潜力级、潜力亚级重要农田鉴定:农牧业适宜性评价土壤生产力评价:土壤潜力率立地评价子系统:地理位置、市场距离、邻近土地利用、农业区划、其他决定土地适宜性因素等综合:土地评价分值 + 2/10立地评价分值,2.土地评价与立地评价(1981)土地评价子系统伊利诺安州迪,3.莫斯土地潜力评价模型(1982),以加拿大土地生态区为评价单元,考虑年蒸散量和土壤类型,将气候生产潜力和土壤生产潜力结合起来,构建模型。,3.莫斯土地潜力评价模型
16、(1982)以加拿大土地生态区为评价,中国不同投入水平和营养水平下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谢俊奇,1997),中国不同投入水平和营养水平下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谢俊奇,1,低投入水平下土地生产率增长大的省区,中投入水平下土地生产率增长大的省区,高投入水平下土地生产率增长大的省区,中投入水平下土地超载的省区分布,低投入水平下土地生产率增长大的省区中投入水平下土地生产率增长,五.总结,自然评价:“气候-植被-土壤”系统,不作经济效益分析,且假定在“中等管理水平”评价单元、评价系统、指标分级、评定等级定性或定量主观性给出可能的利用方式和潜力,而不是最佳利用方式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研究(FAO),五.总结自然评
17、价:“气候-植被-土壤”系统,不作经济效益分析,土地科学专题:土地评价课件,第三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一.基本概念土地适宜性(Land suitability):某种土地类型满足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要求的程度。土地限制性:在一定条件下,构成土地质量的某种因素的优、劣、多、少,从而限制土地的某种用途或适宜程度。土地适宜性评价:依据土地对不同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所进行的土地质量等级划分。,第三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一.基本概念,二.FAO评价系统,土地评价纲要中规定的土地评价系统采用逐级递降的四级分类法:纲级亚级单元适宜性纲:适宜性类别(单宜);S、N适宜性级:纲内的适宜程度;S1、S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 科学 专题 评价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39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