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学.docx
《物流管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学.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流管理学分为三个部分即竟将部分、习题部分、模拟部分重点 : 一、五、六、七、十 占 50%次重点; 二、四、八、九 占 33%第一章 概论第一节 物流的概念和基本职能、分类一、物流的概念(一)概念物流,是物资有形或无形地从供应者向需求者进行的物资物质实体的流动。具体的物流活动包括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和信息等诸项活动。通过物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资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流通加工活动还可能创造物资的形质效用。(二)定义中的要点1.“有形”、“物资物质实体”,强调实体流动;2.“从供应者向需求者”,强调是分销领域,亦即流通领域;3.“有形或无形”,有形指物质实体,无形指信息;4.“流动”,
2、而不是“流通”;5.“具体的物流活动”包括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和信息等诸项活动;6.物流的功能包括“可以创造物资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形质效用”。(三)物流的特点第一,突出了流通,即把物流看成是流通的一部分。因为,它强调了“从供应者到需求者”,强调了“流通加工”等;第二,突出了专业物流活动,强调了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信息等几项专业活动;第三,突出了物流的功能:“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形质效用”。二、现代物流的概念(一)概念所谓物流,是指一切旨在创造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的物资物质实体的流动。(二)概念中包含的特征内容1.突出地强调了物流概念的本质内容是
3、两个:一是物资实体的流动;二是物流的职能,即三个效用。2.在具体的物流活动中,作了三点改进。3.强调了物流管理。三、物流的基本职能1.克服供需之间物资的空间距离,创造物资的空间效用;2.克服供需之间物资的时间距离,创造物资的时间效用;3.克服供需之间物资形态性质的距离,创造物资的形质效用。四、物流的分类(一)按物流研究范围的大小分类物流宏观物流微观物流中观物流社会物流企业物流1.宏观物流宏观物流是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是从经济社会整体上认识和研究物流。2.中观物流中观物流是区域性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区域性物流,它是从区域上的经济社会来认识和研究物流。3.微观物流微观物流带有局部性,一个生产者企业
4、、物流的某一具体职能、某一具体物流实务、某一种物质资料的物流问题等,都属于微观物流。微观物流的最大特点表现为具体性、实务性和局部性的特征。(二)按物流业务活动的性质分类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1.供应物流供应物流是指企业(包括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物质资料从生产者或中间商的供应开始,到购进来投入生产前的物流活动。2.生产物流生产物流是指物质资料从投人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开始,到半成品、成品或可出售制品入库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物流活动,也包括流通过程带有生产性的劳务所产生的物流活动,如包装、流通加工等的物流活动。3.销售物流销售物流是指从企业成品库、流通仓库,或工厂分发销售过程中所产
5、生的物流活动,包括生产厂商的直接销售和流通企业的销售。4.回收物流回收物流是指生产消费过程和生活消费过程的可再利用物品在回收过程中所产生的物流活动。5.废弃物物流在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旧物,一部分是可再利用,通过回收形成一种新的资源;而把另一部分不可再利用的废旧物,称之为废弃物。对这些废弃物处理过程所发生的物流活动,当属废弃物物流之范围。第二节 关于物流管理学一、物流管理学的概念和内容(一)概念所谓物流管理,就是对物流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二)物流管理学的主要内容1.计划,就是规划、策划。2.组织实施:进行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二、物流管理学的特点1.系统性。从
6、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各种物流活动。2.综合性。它是由多个学科综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3.工程性。物流管理的对象,都是由多个因素构成的系统,而且管理本身也是一个系统,也是由多个因素构成的。4.应用性。结合具体的应用对象来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三、物流管理学在企业和社会经济管理中的任务和作用物流管理最根本的任务:对物流活动进行规划和策划,组织实施,协调、指挥和控制,保证物流活动正常有效地进行。所谓正常有效,有以下几层含义:1.保障供应,保证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2.做好保障服务工作,保证生产或生活的正常顺利进行。3.节省费用,降低成本。4.保障社会效益。四、物流管理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物流管理学与分销
7、物流学之间的关系:1.分销物流学孕育了物流管理学,物流管理学起源于分销物流学。2.物流管理学与分销物流学有深刻联系。3.物流管理学与分销物流学也有很大的不同。第三节 物流合理化的基本原则在物流系统工程中,在处理物流优化的问题时,有两个最基本的原则:1.输送配送体制原则:在处理运输问题时,把输送和配送结合起来运用。2.商务分离原则:在物资流通过程中将商流和物流活动分别开来进行。第四节 物流系统和物流系统工程一、物流系统的概念及其特点(一)概念所谓物流系统,是由多个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单元结合起来,以物资为工作对象,以完成物资物质实体流动为目的的有机结合体。最基本的物流系统由包装、装卸、运输、储
8、存、加工及信息处理等子系统中的一个或几个有机地结合而成;每个子系统又可以往下分成更小的子系统;物流系统本身又处在更大的系统之中。这个概念可理解为:1.“多个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单元”,即有多个单元,它们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这是构成系统的基本的和必要的条件。这里所谓单元,可以是单位组织,可以是空间,可以是职能,功能,可以是时间,也可以是其他因素。2.“以物资为工作对象,以完成物资物质实体流动为目的”,这是物流系统的功能或目的。这个特定功能强调两层意思:一是以物资作为工作对象,因为物流就是处理物资的。二是强调物资物质实体流动,这是物流的本质意义,是一切物流活动所共同具有的本质特征。3.“有机结合
9、体”这也是一般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条件,物流系统也具有这个基本特征和基本条件。4.“最基本的物流系统由包装、装卸、运输、储存、加工及信息处理等子系统中的一个或几个有机地结合而成”,这是物流系统的子系统的构成。子系统可以按照空间、时间、功能、职能,或其他因素进行划分。包装、装卸、运输、储存、加工及信息处理这些子系统是必须要有的,这是物流系统最基本的条件。同时,必须是“有机地”结合而成,凑合不行,一般组合也不行,一定要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有机结合体”,才能够算是一个“系统”。5.“每个子系统又可以往下分成更小的子系统”。这是说明物流系统的子系统可以往下再分,构成一个等级层次结构。这也是一般系统的基本
10、特征和条件。6.“物流系统本身又处在更大的系统之中”。这是说明物流系统往上可以再合,可以和同等级的其他系统再结合成一个更大的系统。这也是一般系统的基本特征和条件。(二)特点物流系统区别于一般系统的特点,是它的特定功能或系统的目的,即以物资为工作对象,以完成物资物质实体流动为目的。任何一个系统,只要它是以物资为工作对象,以完成物资实体流动为目的,则都是一个物流系统。二、物流系统的环境、输入、输出、约束和模式(一)物流系统环境物流系统的环境,是指物流系统所处的更大的系统。它是物流系统处理的外部条件,是物流系统情愿或不情愿都必须接受的条件。物流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物流系统的输入、输出
11、、约束和干扰。(二)物流系统输入物流系统的输入,是指环境对物流系统的输入,它是环境对系统的直接的输入,是作为物流系统处理的对象而输入物流系统的。输入的具体内容,一是物资,二是信息。(三)物流系统输出物流系统的输出,是指物流系统对环境的输出,它是物流系统对环境的直接输出,是物流系统处理的结果的输出。输出的具体内容,也是物资和信息,但是输出的物资是加进了物流服务的物资。(四)物流系统的约束物流系统的约束,是指环境对物流系统的输入,它是一种间接的输入,是物流系统处理的外部条件和约束条件。包括物资、信息、能源和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气候等软件、硬件条件,它们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些物资和信息,但是这些物
12、资是一些其他物资,不是输入和输出的那些物资。干扰则是一种偶然的约束,是突然发生的、意料之外的事故、灾害、特殊情况等,是一种意外的约束而已。系统处理、输入、输出和约束,又称系统运行的四要素。三、物流系统的目标(一)服务好这里服务好包括了很广泛的内容。物流系统本身,全部都是服务。物流系统就是一个服务系统,它的所有活动都是服务活动,为生产服务、为流通服务、为客户服务。而这种服务的核心,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而满足客户的需求表现在各个方面:最主要的是满足客户对于所需物资的需求,不缺货。还要保质、保量、及时送货,安全可靠地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做到物流成本低、服务态度好,为客户提供信息支持、技术咨询、技
13、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等,几乎遍及物流活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因此,要服务好,实际上就是需要物流系统全面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二)费用省费用省是指物流的总费用最省。要做到物流总费用最小,则要求整个物流系统要优化,各个单元也要优化,要尽量利用各种物流优化技术,充分利用和努力节约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要做到物流总费用最小,还要求整个物流系统各个单元、各个环节都要协调配合,协调出生产力,协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能够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样就可以实现总费用最省。但是在物流系统的实际运行中,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互相矛盾的:服务水平越高,物流成本也就越高,服务水平高出一定程度以后,随着服务水
14、平继续提高,则会造成物流成本的急剧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则要注意学会协调和折中,选取一个既能使总费用较小、又能使服务水平较满意的方案。四、物流系统工程(一)物流系统工程的概念所谓物流系统工程,就是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设计制造或改造运行物流系统的综合性工程体系。这个概念可理解如下:1.“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是系统工程不同于传统工程的地方。传统工程涉及的知识领域比较少、比较专、比较窄,而系统工程涉及的知识领域比较多、比较宽,这是因为系统工程一般是一个人机工程,需要处理人的因素,所以不但需要自然科学知识,而且需要社会科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心理学、法律学等知识,也就是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2.“设计制
15、造或改造运行物流系统”,这里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物流系统工程工作的对象,是物流系统。二是工作的内容,是设计、制造、改造、运行。这些都是传统的工程方法。3.“综合性的工程体系”,强调了综合性,即传统工程手段的综合;强调了是工程体系,这是物流系统工程的工程学性质。(二)物流系统工程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思想方法1.基本观点系统的观点、整体最优的观点、发展变化的观点、协调配合的观点、适应环境的观点、控制的观点、人是系统主体的观点。2.基本思想物流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方法,也就是一般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方法。对于一般的物流系统工程,可以运用七个步骤的思想方法,即:摆明问题、指标设计、系统综合、系统分析、系统优化、
16、择优决策、计划实施。即对于任何一个物流系统工程问题,总是先弄清问题,查清原因;然后确定目标,看问题要解决到什么程度;然后为达到这些目标,搜集各种可行方案;然后对这些可行方案进行分析,分别进行调试、完善、优化;最后在优化后的可行方案中挑选最优的方案付诸实施,制定实施计划、步骤、方针政策。对于比较复杂的大型物流系统,则可以用三维结构的思想方法。把整个系统工程分成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即把整个工程过程分成七个时间阶段,即:规划阶段;拟订方案;分析阶段;实验阶段;调试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每个阶段都实行上述的七个步骤,每个阶段的每个步骤都综合运用相应的知识,这样一个阶段,一个一个步骤进行,直到最
17、后完成。第五节 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一、扩大化传统的物流规模往往落后于生产发展规模,而现代流通规模,如从业人数、商业店铺、仓库设施、运输工具、货物流量等方面的发展速度都超出了各种生产要素的发展速度。二、一体化现代流通呈现出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一体化趋势。一方面,生产专业化的发展,使原来完整的生产过程逐步分化为许多个紧密相关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甚至在发达国家某些大型企业内部,不同车间之间也形成了带有商品交换性质的物资流转,从而使流通逐步渗透到生产过程中去,形成流通与生产的一体化;另一方面,流通加工这一新兴行业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则是生产过程渗透到流通过程中的一种典型的经济形式。三
18、、社会化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必然要求社会流通化,而流通社会化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同时,流通社会化又提高了自身的流通效率,从而适应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近20年来,物流即使用价值流的社会化更加引人注目,原来由企业自己进行的运输、包装、储存、装卸等物流活动,都逐步走向社会化。随着物流社会化的发展,联合的趋势也在发展,在高度社会化基础上呈现出物流功能综合化的趋势。在工业发达地带,形成了由经营购销、储存、配送、加工、信息等业务的各种流通企业集成的“流通中心”。这种流通中心的兴起,对于实现流通组织结构合理化和保证生产的连续均衡运行,减少社会库存,促进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都发挥了积极
19、作用。介于货主与传统物流业之间的第三方物流的出现,则是物流社会化的必然结果。四、系统化从宏观角度看,系统科学的应用,在流通部门要比生产部门有着更大的优越性和更为广阔的领域。物流过程的系统化管理,其基本标志就是打破了传统物流分散进行的状况,而对整个物流过程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进行合理组织和有效经营。五、现代化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使流通的方式和条件发生了改变,从而带来了流通生产力的重大革命,使物流及其管理走向现代化。(一)自动化信息处理系统带来了流通管理技术的革命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生产和流通部门有可能建立起完整的情报信息系统。电子计算机在物流的许多环节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二)自动销售机的应用和
20、普及是销售革命的首要标志销售业务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订货、供货效率,电子计算机在销售业务中的应用,显示了现代化商业的极大优越性。同时,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电视的普及,使得函购订货、电话订货、电视订货也迅速发展起来。(三)集装箱带来了包装和运输技术的革命集装箱运输本身就能保管货物,它使过去那种包装、装卸、保管、运送分割的状态,趋向综合化,发挥了流通的综合功能。(四)自动化立体仓库六、合理化近年来,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利用先进技术改造流通领域,并根据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不仅在个别企业、个别行业内部推动物流合理化,而且还致力于整个社会的物流合理化。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物流设施合理化物
21、流设施一般设置在工业生产发达的城市,或铁路、水路、公路、空运等交通枢纽要道和货物中转集散地,便于物流畅通,加速流转。(二)商品流向合理化物流企业坚持及时、准确、高效率、低费用的原则,把商品运达消费地或用户,重视时间管理,合理使用车辆,防止迂回相向运输,降低流通费用。(三)包装规格化、系列化以运输工具为基础,利用分割系列的办法,建立了运输包装系统的标准规格,扭转了过去只从生产系统确定包装尺寸的状况,确定了国际通用的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以及与集装模数尺寸的配合关系,从而将陆、水、空运用同一基础模数统一起来。(四)运输网络化为了使物流渠道畅通,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各物流企业和专业运输公司合理设置网点,
22、使运输网络化。例如,在商业批发环节上,有的大型批发商店设有物流中心,与之相适应配套地设有配送中心。这些运输公司由于运输网点遍布全国各地,与铁路、港口、航空衔接,因而形成了一线相连、长短途结合、点面结合的全国商品综合运输体系,使商品运输合理化、网络化。(五)物流机构和环节合理化物流机构的设置根据生产力布局、流通分工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例如,在产地和销地建立以储存产品为主的物流中心。不同商品的物流环节有所不同。【复习思考题】1、物流有哪些分类?2、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有哪些交换关系?试举例说明。3、物流未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为什么?第二章 运输管理第一节 概述一、运输的概念及其地位(一)运输的概念运
23、输是人和物的载运及输送。它是在不同地域范围间(如两个城市、两个工厂之间,或一个大企业内相距较远的两车间之间),以改变对象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对对象进行空间位移。(二)运输的地位1.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运输承担了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任务,运输是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手段,运输再配以搬运、配送等活动,就能圆满完成改变空间状态的全部任务。2.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行。马克思将运输称之为“第四个物质生产部门”是将运输看成是生产过程的继续,这个继续虽然以生产过程为前提,但如果没有这个继续,生产过程则不能最后完成,所以将其看成一种物质生产部门。3.运输可以创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流 管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39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