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PPT课件.ppt
《方剂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PPT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方剂学,供7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 (讲授与见习结合班 ) 使用 成都中医药大学 教授 博导 周训伦 2006.11,总论,序言,一、方剂学定义、性质、任务,方剂学是研究并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方剂。治法。学科性质:1、二级基础学科;2、从基础学科到临床学科的桥梁学科。3、相关学科众多的学科。目标任务:掌握治法与方剂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运用常用方药的基本技能。突出掌握方剂配伍原理和配伍规律。掌握级方100,熟悉级方50,了解级方32;首要是组成、功用、主治、配伍,其次是加减和用法。大纲注 之方必须背方写方。为学习临床学科和临床工作奠定基础。,二、有助于学好方剂课的要领,1
2、、根据大纲;2、突出重点;3、熟记歌括;4、紧扣理法;5、比较异同;6、善于运用。,三、方剂学形成发展概要,1、方剂数量的积累与由博返约。,0,283,323,5300,2200,6800,96592,362,古,今,2、方剂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剂局方伤寒明理论医方考医方集解统编中医药高校教材方剂学17中医方剂现代研究,3、方剂分类的进步a按病罗列b辩病证罗列c按源流归类 d按功用分类e以证类方 f以法类方 g同病异治按病证类方h综合类方,4、方剂学科的现代科技研究,上篇 治法论,一、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治法与治则的区别 治则是指导防治疾病的一般性大体原则。治法是指导防治
3、具体病证的确切原则。二者在针对病因、位、性、势上的突出区别在于确切与宽泛。实例判断: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辛温解表,清肺化痰,温肾利水,滋阴补肾。2、治法与辩证的关系 a、临床过程中:通过辩证,确立治法。 b、理论体系中:各种辩证方法派生对应的各类治法。,问题与讨论,1、确立治法必须对应辩证所得那几个要素?指正下述两例中的错误或不足。2、各种辩证方法派生有那些种类的治法?不要遗漏当代名家创制的新种类,并举例说明。,辩证施治中,证与治相对应的要素,理 法 方 药 环环相扣!辩证 获得病因病机 施治针对病因病机 理 法 方 药病因a 病因a
4、病因a病位a 病位a 病位a病性a 病性a 病性a病势a 病势a 病势a 结论:1、证与治必须对应在完全同一的病因、位、性、势上。2、辩证准确则立法才可能准确。3、施治的关键是治法。,各种辩证理论派生多种类治法,八纲辩证 八法 擅长与不足六经辩证 六经治法卫气营血辩证 卫气营血治法三焦辩证 三焦治法气血津液辩证 气血津液治法脏腑辩证 脏腑治法微观辩证 解毒排毒治法、截断扭转治法、 免疫调节治法、基因改善治法,3、治法的属性和作用 a、理论意义的治法:由同类多方归纳提炼升华而成,具有理论性指导作用。 b、临床意义的治法:通过辩证立法 ,法证对应,由对应药群作为载体而成,直接治疗病证。 4、治法与
5、方剂的关系a、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选用成方、创制新方的原则,也是方义分析和方剂分类的方法之一。 以法统方: 依法立方,依法遣方, 以法释方,以法类方。b、方体现法,方完成法,方升华法。,5、中医学治法体系a、特点:多层次,多种类,各擅长,有兼容,宜互补,五大特点。b、 治则 治法高层次 八法中层次 贯穿气血津液精治法的脏腑治法低层次 临床用治具体病例综合必要诸法之法,高: 汗 吐 下 和 清 温 消 补中: 清肺 清心 清肝 清脾 清肾 清肺平喘化痰低 :清肺平喘化痰解表 具体程度结论:治法体系由三层次、多种类构成,并从概括到具体、按经纬纵横,辐射展开。,常用治疗大法:八法 出处、各法的含义、
6、 适应证 、 分类 、 禁忌,汗法 汗而勿伤吐法 吐而勿过下法 攻而勿伐和法 和而勿泛清法 寒而勿凝 假热忌用温法 温而勿燥 假寒忌用消法 消而勿损补法 补而勿滞 假实忌补,下篇 方剂论,一、复方配伍的目的 1、主次有序,结构严谨; 2、增强药力,作用充分; 3、协同配合,互补增效; 4、控制某药,定向发挥; 5、扩大适应 复杂病情; 6、抑杀毒烈,治不损正。,二、方剂组成的原则,根据辩证,按照治法,精选药物,酌定用量,一般采用君臣佐使结构,妥善配伍,并以必要剂型为载体而成。一、君臣佐使是方剂配伍的一般结构 a、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的含义 b、讨论麻黄汤组成中的君臣佐使药 c、判断:1、任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方剂学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37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