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docx
《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docx(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对古典皇家园囿的利用看北京园林城市的规划建设以颐和园为例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实践选题:从对古典皇家园林的利用看北京城市规划兼谈北京精神以颐和园为例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 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 专 业: 09财经文秘 小组名称: 知难行易组 指导教师: 目录1社会实践活动总则和安排211调查人员的职责分工 (见下表)212. 时间安排:313. 调查方式:314. 问卷回收率32实践背景和选题意义33实践的目的43.1立足颐和园,考察北京地区诸多古典皇家园林历史沿革432 立足颐和园,考察北京对古典皇家园林的保护和传承53.2.1: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6
2、3.2.2:采取措施进行开发利用和改造并加以保护63.2.3:对颐和园部分文物的修缮和复建73.3 立足北京,考察北京城市规划中建设“园林城市”目标的措施和战略83.3.1:北京“园林城市”的基本概念83.3.2:北京园林城市的基本特性83.4 立足游客和市民,调查其对颐和园作为园林城市规划和北京精神的认可度94实践的内容104.1前期准备阶段:104.2实地调查阶段:114.2.1 对颐和园造园景观的山水布局关系考察114.2.2 对颐和园主题立意的考察124.2.3 颐和园道路系统初探194.2.4 颐和园植物系统配置及其寓意探析194.2.5 颐和园整体建筑布局风格探析和总结204.2.
3、6 北京市园林城市建设对颐和园皇家园林的具体利用方式调查214.3 后期总结阶段234.3.1 调查资料整理和分析234.3.2 实践总结及心得体会234.3.3 撰写实践报告234.3.4、制作倡议书235相关附件材料245.1 本次社会实践的调查问卷245.2 本次实践活动的部分影像资料265.3本次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的小组成员个体总结和感想:275.3.1汪冲实践感言:颐和园现代化都市中古典皇家园囿新风貌275.3.2 贾柳柳的实践感想:295.3.3 易叁武:颐和园调查归来的实践总结和感想305.3.4 贾奥蕾:颐和园所体现的北京精神335.3.5 崔 莹:游颐和园有感345.4 本次社
4、会实践报告所参考文献资料概述361社会实践活动总则和安排11调查人员的职责分工 (见下表)组名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09级财经文秘班“知易行难”小组组员职责具体工作汪冲(2009311226)组长1、 小组主要负责人、代表人,指导团队实践的具体安排事宜2、 定期发起召开、主持小组讨论实践会议3、 最终拿定社会实践的实践主题4、 负责起草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起草和撰写整理工作易叁武(2009311230)副组长1、 主要负责协助组长工作2、 记录小组会议内容3、 确定修改社会实践提纲4、 整理采访资料贾柳柳(2009311219)编辑1、 主要负责对本次调查报告的修改工作2、 发放调查问卷
5、3、 整理问卷,分析数据4、 负责进行对相关工作人员的采访工作贾傲蕾(2009311211)领队1、 主要负责社会实践活动行程安排2、 发放调查问卷3、 协助撰写实践报告的实践过程部分4、 联系采访人,安排采访事宜崔莹(2009311231)后勤1、 主要负责社会实践活动后勤和安全工作2、 编写调查问卷3、 协助修改实践报告4、 联系采访人,安排采访事宜12. 时间安排:2012年5月10日2012年5月16日13. 调查方式:前一阶段主要采取查阅图书、文献和影像资料并整理分析的方式;后一阶段主要采取实地调查和发放随机调查问卷;14. 问卷回收率我们共下发问卷100份,收回问卷99份,取消作废
6、问卷2份,共收回合格问卷97份,即问卷合格回收率为97%。2实践背景和选题意义今年适值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颁布的第8个年头,规划将北京未来发展目标定位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以2012为中界,8年以来北京城市规划基本朝向上述四个目标迈进。2004年的皇家园林旅游区研讨会,北京市海淀区政府承诺投资14亿元先期对颐和园周边进行建设,又相继启动一山两园环境整治的二期工程,重点对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地区进行整体规划,正式将“三山五园”地区(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纳入世界一流的特色旅游区和世界一流文化消费区,更是作为北京市区城市规划的
7、园林城市建设部分提上建设日程。为加快皇家园林旅游区的建设,北京市海淀区组织编制了颐和园圆明园周边地区环境整治规划并成立了开发公司,专门负责香山、颐和园和圆明园的土地一级开发。2010年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文化产业被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产业纳入规划的朝阳产业之中。以此为契机,在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北京市大力整合了一山两园现有旅游资源,基本实现了“解决皇家园林旅游区目前交通拥堵、停车场布局不合理问题,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改变旺地不旺财状况”的问题。2012年初,北京市适时地提出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将北京城市建设的着力点由城市转向了市民,这对于构建北京城市形象是一个新的
8、转折和突破,由物到人的所指转变,不仅是理念的更新,更是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合理规划策略。城市建设只有纳入到城市居民的轨道内,才能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规划手段,将古都北京塑造成充满历史感、人文感、文明感、现代感、舒适感的“诗意栖居城市”。颐和园于1998年11月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们选择颐和园园林规划与利用的调查,不仅能考察颐和园因地制宜,布局讲究,山中有山,湖中有湖,山湖竞秀,殿阁峥嵘。更能考察北京在城市规划中对于“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生态城市”如何相结合利用的典范性,考察其对古典园林的改造利用如何融入到现代生态文明城市当中;作为求学在北京的
9、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考察北京古典皇家园林的历史沿革和北京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以充分的主体意识,号召全体北京市民共同努力,共塑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核心精神的北京“园林城市”名片。3实践的目的3.1立足颐和园,考察北京地区诸多古典皇家园林历史沿革北京的皇家园林在中国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北京自辽、金建都起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园林建设。 金代北京曾引西湖水(现莲花池),营建西苑、同乐园、太液池等皇家园林,并修建离宫禁苑,其中最大的是万宁宫,即今天的北海公园地段。并在郊外建玉泉山芙蓉殿、香山行宫、樱桃沟观花台、潭柘寺附近的金章宗弹雀处、玉渊潭钓鱼台等。“燕京八景”之说就起源于金代。它们是:居庸
10、叠翠、玉泉垂虹、太液秋风、琼岛春阴、蓟门飞雨、西山积雪、卢沟晓月、金台夕照。元大都的皇家园林以万岁山(今景山)、太液池(北海)为中心发展。当时将太液池向南扩,成为北海、中海、南海三海连贯的水域,在三海沿岸和池中岛上搭建殿宇,总称西苑。在宫廷之内有宫后苑(今故宫御花园),宫廷外的四面东苑、西苑、北果园、南花园、玉熙宫等,近郊有猎场、南海子等。明代北京城大建祭坛园林,如“形圆似天”圜丘坛(现天坛)以祭天;形方似地方泽坛(现地坛)以祭地祇神;日坛以祭大明之神;月坛以祭月明神;先农坛以祭先农神;社稷坛以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等;庙宇园林也开始盛行。清代北京的园林再次发展,相继建造了有“三山五园”之称的五座
11、行宫园囿,即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畅春园、圆明园,另有不少小园林、小庙宇。其规模之宏大,工程之浩繁,装饰之豪华,都超过前人,使皇家园林建设达到了最高峰。从此,北京城西直门外直至西山东侧的几十公里山水环抱中,皇家园囿、行宫、梵宇以及宗室大臣的赐园,使北京城西北郊成为“园林之海”。 北京皇家园林的典型特征:1. 规模浩大、面积广阔、建设恢宏、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如:清代的清漪园占地近300公顷。 2. 建筑风格多姿多彩。从中既可看到南方小巧园林风格,如杭州苏堤六桥、苏州狮子林、镇江宝塔等景色,也可看见少数民族风格的塔、屋宇结构等雄风,如北海的藏式白塔,甚至还有吸收欧洲文
12、艺复兴时的“西洋景”,如圆明园。3. 功能齐全。皇家园林中集处理政务、寿贺、看戏、居住、园游、祈祷以及观赏、狩猎于一体,甚至有的还设“市肆”便以买卖。 32 立足颐和园,考察北京对古典皇家园林的保护和传承颐和园堪称中国古典园林之首,是中国古典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了保护以颐和园为核心的古典皇家园林,北京市相关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具体阶段性措施如下:3.2.1: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1991年,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严格控制颐和园、圆明园地区建设工程的规定,具体条文内容如下:第一条 为保护颐和园、圆明园地区的良好景观, 维护本市古都风貌, 根
13、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文物保护、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规章, 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颐和园、圆明园地区, 系指玉泉山( 静明园) 、颐和园、圆明园、燕园( 燕京大学未明湖区) 、清华园及其周围的街区。 第三条 在颐和园、圆明园地区内的下列地带, 按照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地带管理规定中二类建设控制地带进行管理。第四条 在颐和园、圆明园地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建设, 必须遵守各项规定。第五条 在颐和园、圆明园地区非规划建设用地内,不得进行新建筑工程。原有建筑进行翻建时, 必须参照本规定中有关条款办理。 第六条 在颐和园、圆明园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和门墙装修, 必须报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同意
14、, 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七条 未经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不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进行建设的, 由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工, 按违法建设严肃处理。 第八条 本规定具体问题,由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会同市文物事业管理局解释。 3.2.2:采取措施进行开发利用和改造并加以保护2004年的皇家园林旅游区研讨会,北京市海淀区政府承诺投资14亿元先期对颐和园周边进行建设,又相继启动一山两园环境整治的二期工程,重点对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地区进行整体规划,正式将“三山五园”地区(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纳入世界一流的特色旅游区和世界一流
15、文化消费区,更是作为北京市区城市规划的园林城市建设部分提上建设日程。为加快皇家园林旅游区的建设,北京市海淀区组织编制了颐和园圆明园周边地区环境整治规划并成立了开发公司,专门负责香山、颐和园和圆明园的土地一级开发。2010年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文化产业被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产业纳入规划的朝阳产业之中。以此为契机,在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北京市大力整合了一山两园现有旅游资源,基本实现了“解决皇家园林旅游区目前交通拥堵、停车场布局不合理问题,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改变旺地不旺财状况”的问题。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3.2.3:对颐和园部分文物的修缮和复建颐
16、和园的文物修复强调传统工艺、文化遗产的保护因素。文物修缮的原则是随着对于文物修缮的进程不断地发展、演变而发生变化的。1980年修颐和园的时所采取的一些修缮方法,是依据原物照片、原址考古资料、调研报告,根据这些来进行复原。但复原的时候,囿于一些技术上的原因,或者相关修缮的理念,比如说可能由于当时的财力、修缮水平所限,可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时修缮的时候不一定原汁原味地按照古代工艺修复的,而现在我们强调文物建筑的保护要采用传统工艺。除了文物建筑本体之外,它所蕴含的一套传统技艺也要保护。过去我们修缮的时候,可能是把外形复原就行了,在修复过程当中所用的技术有时是采用了现代的盖房子的技术,是否是用原来的
17、原汁原味的传统工艺,这是一个问号。有可能不是按照传统技艺去修复,比如说用了水泥,用了现在的建筑材料,表面涂抹的是现代的一些材料,这次修缮可能要用传统材料进行调整、改动的,所以,这次修缮可能也包括对上次修缮的一种调整。复建是原貌的还原,修缮则可以强调传统手工艺的可替代性。复建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就是说没有的东西重新再建。从文物修缮的角度来讲,原则上不提倡,除非它是有重大价值,在现实生活中有重大意义的,值得修复的,而且修复过程中在技术上也完全没有困难的,可以完全能解决的,比如有切实可靠的考古资料、照片、文字,能够达到它当时原貌的水平的才可以重建,如果在这些方面都有疑问,是靠推测来修的就不行,“修缮”
18、技术本身还强调传统工艺的可逆性。3.3 立足北京,考察北京城市规划中建设“园林城市”目标的措施和战略3.3.1:北京“园林城市”的基本概念北京“园林城市”概念的提出始于上世纪中叶。我国园林艺术的构成形态及其理论体系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世代传承的古代园林艺术为现代园林城市奠定了基础,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与之息息相关的适于人居的现代化园林城市。“能不能把中国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立园林城市的概念?人离开自然又返回自然”。一个现代化的园林城市既要有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又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完美的人文环境,不但承继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化“观、游、居”等多重功能
19、,而且与现代景观相得益彰。北京城市规划把微观传统园林思想与整个城市结合起来,同整个城市的自然山水结合起来。要让每个市民生活在园林之中,而不是要市民去找园林绿地、风景名胜。他认为园林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具有多重内涵和多层意象的复合体,要运用城市科学、建筑学、传统园林建筑的理论和经验,涉及到自然环境与群众创造相结合、涉及到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涉及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结合等。园林城市不仅涉及到中国古代诗词山水和古典园林,它还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高技术城市,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3.3.2:北京园林城市的基本特性(1)战略性: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速度加快,建国初期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中国城
20、市可持续发展和快速城市化的挑战,而布局相对均衡协调、功能齐全的园林山水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最佳选择,决策者对于规划北京园林城市建设投入了充分的战略眼光,将古典园林精粹与现代文明结合得自然天成。(2)社会性:北京园林城市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规模浩大,涉及到城市规划、人口控制、环境保护等各方面,需要各部门合作,进行城市的总体景观设计,做到人文历史化、和谐满意化、方案艺术化、选材品位化、景观特色化。北京将颐和园纳入园林城市规划圈,充分体现了社会性的一面。(3)生态性:自然生态是山水城市的物质基础,历史文化则是精神基础。北京园林城市在建设中注重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发扬了“创新精神”和“包容精神”,实
21、现了“品种多样化、配植科学化、权宜应变化和因素综合化”。(4)经济性:北京市的城市建设中,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北京园林城市的建设和对颐和园等古典皇家园林的改造利用,做到了“经济集约化、管理适宜化和运作市场化”。“山水城市不仅在生态、社会、文化方面有巨大的效益,而且还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在北京园林城市建设中成效最为显著。3.4 立足游客和市民,调查其对颐和园作为园林城市规划和北京精神的认可度我们共下发问卷100份,收回问卷99份,取消作废问卷2份,共收回合格问卷97份,即问卷合格回收率为97%。 通过对调查问
22、卷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80%以上的游客都认为:颐和园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皇家园林(有部分游客认为承德避暑山庄的保护比颐和园完好,部分游客不了解具体情况)。颐和园曾被英法和八国联军烧毁过,但是从现存的角度来讲它是保存最完整的。有些当时被烧毁的遗迹并没有恢复,但是整体上的山水格局和整体布局,基本上体现了它当时的原貌。从园林艺术成就这点来看颐和园应该是比较典型的。(2)76%以上的游客都认为:颐和园概括总结了中国园林建设的成就。中国传统造园的思想、理念、艺术创作甚至具体到一些造园手法,在颐和园的营建中都是一种概括和总结。园林本身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文化生态模式,或者是一种艺术类型,园林不光是中
23、国有,在国外也有其他园林体系,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山水园林是比较主要的一个园林形态。中国园林从人类的艺术创作来讲,或者说从园林整个的景观的丰富性、内涵的深刻和蕴含的人对自然理念的认识方面,应该说都有非常高的成就,有非常独特的价值。颐和园之所以被列为世界遗产,说明它在文化、科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的价值,是得到认可的。中国园林艺术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对自然的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等方面。(3)92%以上本科学历的市民眼中的颐和园:第一理念是“包容”:他们认为和承德避暑山庄的少数民族宗教建筑一样,颐和园的许多建筑也是清代统治者“怀柔”政策的体现,如四大部洲就体现了颐和园的宗教建筑特色和意识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实践 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37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