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概论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件.pptx
《对外汉语概论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概论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件.pptx(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讲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第九讲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概述1 探索阶段(20世纪50年代)2 初步成果(60年代中期)3 个别深化,理论提升(70年代)4 体系形成(80年代)5 深入系统(90年代后),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概述,探索阶段(20世纪50年代),对外汉语起步阶段,理论研究探索阶段。主要是:总结教学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不同于母语教学,对外国人和国内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在于培养汉语运用能力,教学内容以词汇和语法斯大林为中心。 1950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1953周祖谟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中国语文1953)是新中国
2、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两大阶段:一是听说(发音,口语,汉字,词汇语法),二是阅读写作。对比北语综合课(语音、语法、短文),单项技能课(口语、阅读、写作),探索阶段(20世纪50年代)对外汉语起步阶段,理论研究探索阶,初步成果(60年代中期),钟梫(qin214)1965执笔15年汉语教学总结(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发表,提出:1、基本教学原则:实践原则。精讲多练。2、语文并进:听说读写全面要求,阶段侧重。3、综合性教学:语音语法词汇综合一种实践课内。,初步成果(60年代中期)钟梫(qin214)1965执笔1,理论提升(70年代),吕必松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原则指出:实践性原则贯穿整个
3、教学体系中,不只是课堂精讲多练,还体现在教学内容形式及教材中。处理好几种关系:理论与实践,听说与读写,单项与综合,模仿与活用。准确与速度。70年代末语言学界提出:要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理论提升(70年代)吕必松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原则指,体系形成(80年代),空前繁荣,80年末,学科理论研究体系基本形成。1983,正式确立“对外汉语教学”名称。学科性质、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水平测试(HSK1984开始研制)、与语言学心理学关系等。代表成果:对外汉语教学探索(吕必松,1987)语言教学原理(盛炎,1990)对外汉语教学法(张亚军,1990)等。
4、,体系形成(80年代)空前繁荣,80年末,学科理论研究体系基本,学科确立时期(19781987),一、学科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不断完善1、1983 年 6 月成立专业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正式提 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 1988年,独立成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 ;2、1987 年在北京举行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期间,国际性的学术团体“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成立。(该会的成立是为了促进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3、1987年,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成立。 (日常工作由“国家汉办”负责,北京语言学院院长吕必松为
5、第一任汉办主任),学科确立时期(19781987)一、学科的组织建设和思,深入系统(90年代后),一、专题研究加强1、中高级阶段教学理论研究更关注(篇章与文化)2、中介语理论引入及汉语偏误分析(Corder( 1967)学习者语言偏误的意义,鲁健骥(1984)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最早引进此概念.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1987)、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1994)、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用失误(1993))3、尖锐批评导致对语法体系、语法教学原则及教学语法与理论语法的联系思考4、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关系成热点5、语言习得理论(学习与习得兰姆波特(Lambert,196
6、6),而后科德(S.P.Corder,1973)和克拉申(S.D.Krashen,1978,1981 )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学习. ),深入系统(90年代后)一、专题研究加强,学科深化时期(19871999),对外汉语教学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1、1987年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成立,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2、1988年,首次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在京举行;3、国家汉办三次科研规划的实施;4、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举行了四次全国学术研讨会;5、地区性、专门性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学科深化时期(19871999)对外汉语教学由“经验型,二、理论体系研
7、究自觉,与相关学科研究及国外二语教学理论接轨出了一批成果。如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吕必松1992)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崔永华1997)等。,二、理论体系研究自觉,与相关学科研究及国外二语教学理论接轨,吕必松:1996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讲义) 1、基础理论2、教学理论: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和比较文化理化3、教学法,吕必松:1996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讲义) ,崔永华:1997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概说1、学科支撑理论: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及其他2、学科基础理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语言学习理会议纪要、语言习得理论、汉语语言学、学科方法论、学科发展史等3、学科应用理论:总体设计理,教材编写,课堂教学,
8、语言测试,教学管理等,崔永华:1997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概说,刘珣:2000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1、理论基础: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科学及哲学2、学科理论:1)基础理论:对外汉语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汉语习得、学科研究方法2)应用理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教学管理和师资培养3、教育实践:汉语二语者教育及对外汉语师资教育,刘珣:2000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赵金铭:2004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赵金铭:2004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体系1、学科理论基础2、学科基本理论3、学科应用理论4、学科发展建设,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体系,对外汉
9、语教学学科建设体系 指导学科理论基础 学科基本理论 学科应用理论 学科发展建设 促进哲语教心文 学语语跨 教学学教课教教测评 学师教教教教学教 言育理化 科言言文 学科科学堂学材试估 科资学育学学科师学学学学学 语学教化 目课课大教技编理理 发队管实技资历进 言习学教 标程程纲学巧写论论 展伍理践术源史修 理理理学 研设建研研研研研研 规建研研开管研培 论论论论 究计设制究究究究究 划设究究发理究训,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体系,学科理论基础: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本理论赖以形成的基础。主要有:哲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学科理论基础:,学科基本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核心理论,全面指导
10、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主要有:a学科语言理论(语言学)、b语言学习理论(心理学)、c语言教学理论(教育学)、d跨文化教学理论(文化学)教什么学什么:ad,怎么教怎么学:bc,学科基本理论:,学科应用理论是指对外汉语教学基本理论的应用和体现,解决教学中某一实际问题。主要有: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课程设计、课程建设、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教学技巧、测试理论、评估理论、等研究,学科应用理论,学科发展和建设是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事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方面,主要有: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进修培训、教学管理、学科发展规划、教学实践、教学技术开发、教学资源管理、学科历史研究等,学科发展和建设,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
11、学学科理论基础哲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基础,哲学是总理论基础,哲学是总理论基础: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指导1、语言本质(工具/能力)与语言使用本质,习得(先天机制/后天习得、白板说/先天论)与教学过程本质。2、解决教学过程矛盾(教/学、主体/客体、内因/外因)。3、语言教学研究,调查研究、教学实验4、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哲学是总理论基础哲学是总理论基础: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指导,语言学是核心基础,语言学是核心基础语言学:语言本质、结构、功能。二语教学:教与学二语规律。1、语言普遍规律与特定语言规律指导作用2、语言学各分支学科的指导作用,如社会语言学、
12、结构语言学3、特定语言学研究成果可直接利用吸引,如陆俭明(1994)同类词连用规则,语言学是核心基础语言学是核心基础,4、直接服务于语言教学的语言本体研究,如配价语法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陆俭明,1997)5、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是二语教学的直接基础,如听说法与结构语言学、交际法与社会语言学、转换生成与培养语言能力,创造性运用语言能力的认知法。6、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对二语教学目标,大纲及评估测试指导。,4、直接服务于语言教学的语言本体研究,如配价语法理论与对外,教育学是不可缺的基础,教育学是不可缺的基础1、二语教学必须遵循教育学的一般原理规律,如内容科学系统连贯,方法直观趣味灵活,循序渐进讲练结合
13、复习巩固。2、教育学原理原则对大纲制定、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学法使用等全过程指导3、教育学及教学论是外语教学法流派产生的基础,如自觉对比法,教育学是不可缺的基础教育学是不可缺的基础,心理学是重要基础,心理学是重要基础:教与学1、心理学研究人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智能的心理规律和心理机制。指导人们获得语言知识、技能与交际技能。2、儿童母语与成人二语习得不同特点要心理学支持3、心理学是不同二语教学流派产生的基础,如行为主义刺激反映说与听说法,认知学习理论与认知法,心理学是重要基础心理学是重要基础:教与学,文化学也是重要基础,文化学也是重要基础1、语言是文化载体,且二语教学是跨文化教学,学后跨文
14、化交际,文化因素成为必然内容2、不同文化背景下交际问题和策略,语言中文化现象、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3、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及测试等文化因素体现会越来越明显。如日韩、欧美分班,文化学也是重要基础文化学也是重要基础,第四节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基本理论学科语言理论(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及汉语研究)学科学习理论(基本理论研究、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中介语理论)语言教学理论(学科性质、教学原则、教学法理论、中国传统教育观)跨文化交际理论(文化教学的地位、内容、原则),第四节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基本理论,学科基本理论必须符合“两个面向”“三个结合”1、面向第二语言教学实际2、面向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实际
15、1、结合国外二语和外语教学理论实践2、结合根本问题:教什么、怎么教3、结合中国教育传统和教学方法,学科基本理论必须符合“两个面向”“三个结合”,学科语言理论:,1、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理论研究必须符合第二语言教学的实际需要,如: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交际工具则强调交际能力培养,知识系统则强调语言知识学习。存在问题:现阶段忌讳说“引进”,没有确立学科语言理论的地位,应主动开展这方面研究,学科语言理论:,2、面向对外汉语的汉语语言学研究分析针对对外汉语教学需要的汉语的结构规律、组合规律、表达规律。研究重点:在于教学中的难点及汉语同留学生母语的异同,汉语词汇、语法的功能和用法研究角度: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对外汉语 概论 教学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37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