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分类标准课件.ppt
《土地利用分类标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分类标准课件.ppt(1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二七年八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二七年八月,概述 我国土地调查分类回顾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分类 农村土地调查地类认定 分类衔接和转换,主要内容,概述 主要内容,概 述,概 述,土地利用现状是土地资源自然属性和经济特性的全面反映。 土地利用划分具有如下特点:在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综合影响下,经过人类的劳动所形成的产物在一定的空间分布上服从社会经济条件,在地域分布上不一定连成片种类、数量、分布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进步而变化,概述,土地利用现状是土地资源自然属性和经济特性的全面反映。,土地分类因目的不同,差异显著,形成不同的土地分类系统。土地自然分类系统 土地评价分类系统 土地
2、综合分类系统,概述土地分类方法,土地分类因目的不同,差异显著,形成不同的土地分类系统。,概述土地分类方法,方法依据具体标志目的土地自然分类系统 土地自然属性的相同性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即土地综合分类,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最为广泛。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国家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发挥土地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的重要依据。,概述土地分类方法,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即土地综合分类,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最,国外土地分类至今约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到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就出现了各种土地分类系统国外土地分类多数以土地利用现状作为分类的依据,具体到各国又有差异。如美国主要
3、以土地功能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英国和德国以土地覆盖(是否开发用于建设用地)作为分类依据,俄罗斯、乌克兰和日本以土地用途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印度则以土地覆盖情况(自然属性)作为划分地类的依据,概述国内外土地分类,国外土地分类至今约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到20世纪60年代和7,国内的土地分类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在解放以后国内土地分类依据与国外基本相同,也是以土地利用现状作为分类依据,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简称土地详查)采用以土地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为分类依据,城镇地籍调查采用以土地用途为分类依据等,概述国内外土地分类,国内的土地分类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在解放以后概述国内外土地,土地资源管
4、理的需要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需要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统一的分类、调查、登记和统计,概述制定统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的重要性,土地资源管理的需要概述制定统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的重要性,统一不同土地分类标准的需要目前存在着许多有关土地的分类,标准和含义不完全统一,造成在土地调查和统计上口径不一、数出多门,给管理和决策带来很大的困难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要求“国土资源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土地分类、调查、登记和统计制度,启动新一轮土地调查,保证土地数据的真实性。”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 2101020
5、07),标志着我部在统一土地分类标准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概述制定统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的重要性,统一不同土地分类标准的需要概述制定统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国家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的需求当前,土地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需要制定土地供应、保护、开发、集约和节约利用政策,经统一分类汇总的各地类面积数据是决策的重要依据,概述制定统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的重要性,国家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的需求概述制定统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我国土地调查分类回顾,我国土地调查分类回顾,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城镇土地分类全国土地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1984年,我国颁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制定了 “土地利用现状分
6、类及其含义”。采用两级分类,其中一级类分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及未利用土地8类,二级类分46类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就是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从1984年颁布开始,一直沿用到2001年12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1984年,我国颁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制定了,1989年9月,我国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制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城镇土地分类主要根据土地用途的差异,将城镇土地分为商业金融业用地,工业、仓储用地,市政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特殊用地,水域用地,农用地及其他用地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城镇土地分类用于城镇地籍调查和城镇地
7、籍变更调查。从1989年发布开始,一直沿用到2001年12月,城镇土地分类,1989年9月,我国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制定了“城镇,为了满足土地用途管理的需要,科学实施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扩大调查成果的应用,在研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其含义”和“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两个土地分类基础上,国土资源部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分类”“全国土地分类”自200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试行 。自2002年以来 ,有效地应用于土地变更调查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全国土地分类,为了满足土地用途管理的需要,科学实施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统一管,“全国土地分类” 包括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和全国土地分类
8、(过渡期间适用)全国土地分类(试行)是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分类,适用于城镇和村庄大比例尺地籍调查针对全国城镇与村庄地籍调查尚未全面完成的现实情况,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基础上,制定了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适用于土地变更调查和更新调查,全国土地分类,“全国土地分类” 包括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和全国土地分,全国土地分类(试行)采用三级分类。其中一级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3类,也就是土地管理法的三大类。二级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未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15类。三级
9、为分71类。,全国土地分类,全国土地分类(试行)采用三级分类。其中一级分为农用地、建,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的整体框架与全国土地分类(试行)相同,采用三级分类。其中农用地和未利用地部分与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完全相同,建设用地部分进行了适当归并。将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特殊用地6个二级类和交通运输用地中的三级类街巷,合并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作为二级类,在其下划分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盐田和特殊用地6个三级类。,全国土地分类,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的整体框架与全国土地分类(,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分类,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分类,第二次全国
10、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 210102007)完全相同,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为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土地综合分类方法,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和覆盖特征,对城乡用地进行统一分类,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分类依据和原则 分类基本框架 地类含义,分类依据和原则,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以服务国土资源管理为主,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覆盖特征、利用方式、土地用途、经营特点及管理特性等因素分类原则: 科学性原则。依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运用土地管理科学及相关科学技术,采用多级续分法,对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进行归纳、分类 实用性原则。分类体系力求通俗易用、层次
11、简明,易于判别,便于掌握和应用 开放性原则。分类体系具有开放性、兼容性,既要满足一定时期管理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同时又要满足进一步修改完善的需要 继承性原则。借鉴和吸取国内外土地分类经验,对目前无争议或异议的分类直接继承和应用,分类依据和原则,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以服务国土资源管理为主,依据土地的自然属,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各省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可在全国统一的二级分类基础上,根据从属关系续分三级类,并进行编码排列,但不能打乱全国统一的编码排序及其所代表的地类及含义,分类基本框架,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12个,二级类5,分类基本框架一级类设
12、定,依据土地用途和利用方式,考虑到农、林、水、交通等有关部门需求,设定“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交通运输用地”依据土地利用方式和经营特点,考虑到城市管理等有关部门的需求,设定“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为了保证地类的完整性,对上述一级类中未包含的地类,设定“其他土地”,分类基本框架一级类设定,二级类是依据自然属性、覆盖特征、用途和经营目的等方面的土地利用差异,对一级类进行具体细化。,分类基本框架二级类设定,分类基本框架二级类设定,地类含义,地类含义,一级类 二级类 含义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01 耕地 指,一级类 二级类
13、 含义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02 园地 指,一级类 二级类 含义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03 林地 指,一级类 二级类 含义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04 草地 指,一级类 二级类 含义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05 商服用地,一级类 二级类 含义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06 工矿仓储,一级类 二级类 含义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07 住宅用地,一级类 二级类 含义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08 公共管理,一级类 二级类 含义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08 公共管理,一级类 二级类 含义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09 特殊用,一级类 二级类 含义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10 交通运
14、输,一级类 二级类 含义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10 交通运输,一级类 二级类 含义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11 水域及水,一级类 二级类 含义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11 水域及水,一级类 二级类 含义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12 其他用,农村土地调查中,由于调查比例尺所限,城镇等建设用地内部调查将无法全面使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为了适应农村土地调查需要,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中的有关建设用地(铁路、公路等建设用地以外的建设用地)归并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并在其下划分城市、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5个二级地类。,农村土地调查中,由于调查比例尺所限,城镇等建设用地
15、内部调查将,一级类 二级类 含义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20 城镇村及,一级类 二级类 含义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20 城镇村及,农村土地调查地类认定,农村土地调查地类认定,地类认定的基本原则,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地类含义来确定用地类型地类认定应保持唯一性地物在空间上垂直交叠时,按最上层的地物确定用地类型地物在空间上水平交叉时,按主要的地物确定用地类型,地类认定的基本原则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地类含义来确定用,耕地的认定,耕地的认定,下列土地确认为耕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新增耕地 不同耕作制度,种植和收获农作物为主的土地 被临时占用的耕地受灾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耕地被人为撂荒的耕地其他情
16、况,下列土地确认为耕地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下列土地不能确认为耕地,已开始实质性建设(以施工人员进入、工棚已修建、塔吊等建筑设备已到位、地基已开挖等为标志,下同)的耕地 江、河、湖、水库等常水位线以下耕地 路、渠、堤、堰等种植农作物的边坡、斜坡地 在耕地上,建造保护设施,工厂化种植农作物等的土地。如长期固定的日光温室、大型温室等农民庭院中种植的农作物,如蔬菜等的土地撂荒耕作制地区,已撂荒的耕地受灾、耕作层被破坏、无法恢复耕种的耕地由于工程需要、改善生存环境等因素,农民整建制或部分移民造成荒芜的耕地,下列土地不能确认为耕地 已开始实质性建设(以施工人员进入、工,“批而未用” 耕地处理,耕地已被征用
17、,有完整、合法用地手续,调查时实地没有实质性建设的,称为“批而未用”土地。 “批而未用”土地按建设用地确认。调查时,按提供的批地文件,确定其位置、范围和地类。对“批而未用”土地,在数据库中单独明确表示、统计面积和逐级汇总,“批而未用” 耕地处理 耕地已被征用,有完整、合法用地手续,,水田的认定,常年种植水稻、茭白、菱角、莲藕(荷花)、荸荠(马蹄)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因气候干旱或缺水,暂时改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实行水稻等水生农作物和旱生农作物轮种的(如水稻和小麦、油菜、蚕豆等轮种)耕地,水田的认定常年种植水稻、茭白、菱角、莲藕(荷花)、荸荠(马蹄,水浇地的认定,一般年景能够保证灌溉的耕地 种植蔬菜
18、的耕地 非工厂化的简易温室、塑料大棚,用于培育蔬菜秧苗、栽培蔬菜,以及种植草皮、花卉等的耕地,水浇地的认定一般年景能够保证灌溉的耕地,旱地的认定,除水田、水浇地以外的耕地,旱地的认定除水田、水浇地以外的耕地,园地的认定,园地的认定,下列土地确认为园地,集约经营的果树、茶树、桑树、橡胶树,及其他园艺作物,如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的土地果农、果林、果草间作、混作、套种、套载,以收获果树果实为主的土地园地中,直接为其服务的用地,如粗加工场所、简易仓库等附属用地城近郊区的非工厂化采摘园专门用于果树苗木培育、林业苗圃以外花圃,如制作花茶用花圃等的土地科研、教学建筑物(如教学、办公楼等)等建设用地
19、范围以外的,种植果树为主,直接用于科研、教学、试验基地的土地,下列土地确认为园地 集约经营的果树、茶树、桑树、橡胶树,及其,下列土地不能确认为园地,果林间作,果树覆盖度或合理株数小于标准指标的土地粗放经营的核桃、板栗、柿子等干果的土地农民在自家庭院种植果树的土地具有工厂化设施建筑物的采摘园,下列土地不能确认为园地 果林间作,果树覆盖度或合理株数小于标,果园的认定,种植果树的园地,包括生产食用果实的木本植物和少部分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园地。,果园的认定 种植果树的园地,包括生产食用果实的木本植物和少部,茶园的认定,用于种植茶树的园地。,茶园的认定用于种植茶树的园地。,其它园地的认定,集约经营桑树、橡
20、胶树的园地。种植可可、咖啡、油棕、八角、胡椒、药材等园艺作物的园地除林业苗圃以外,专门用于各种果树苗木培育的苗圃,其它园地的认定集约经营桑树、橡胶树的园地。,林地的认定,林地的认定,下列土地确认为林地,生长郁闭度大于等于0.1的乔木、竹类、沿海红树林的土地生长覆盖度大于等于40灌木的土地林木被采伐或火烧后5年未更新的土地粗放经营的核桃、板栗、柿子等干果果树的土地林地中,修筑的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设施,如培育苗木(苗圃)、种子生产、存储种子等的土地用于树木科研、试验、示范的林业基地(不包括其教学楼、实验楼等建设用地),下列土地确认为林地 生长郁闭度大于等于0.1的乔木、竹类、沿,下列土地确认为林
21、地,林地中,不以交通为主要目的的集材道、运材道等的土地铁路、公路等建设用地具备征地手续,征地范围以外生长乔木、竹类、灌木并符合林地标准的土地铁路、公路等建设用地没有征地手续,农村道路、沟渠等,其两侧毗邻用于防护行树以外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防护行树一般不多于2行且行距4m,或林冠宽度(林冠垂直投影)10m;防护灌木林带一般不多于行且行距2m(下同),下列土地确认为林地 林地中,不以交通为主要目的的集材道、运材,下列土地确认为林地,林带覆盖的土地乔木林带,一般指乔木2行以上(含2行)且行距4m时,林冠宽度(林冠垂直投影)小于图上2mm,且连续面积大于等于图上15mm。当乔木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
22、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两平行林带的带距m时按片状乔木林调查灌木林带,一般指灌木2行以上(含2行)且行距2m时,覆盖宽度小于图上2mm且连续面积大于等于图上15mm。当灌木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两平行灌木林带的带距4m时按片状灌木林调查,下列土地确认为林地 林带覆盖的土地,下列土地确认为林地,居民点以外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等中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固定用于林木育苗的土地农村居民点四周用于防风的林地林果间作,以林为主的土地,下列土地确认为林地 居民点以外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下列土地不能确认为林地,城市、建制镇内部(包括其内部公园),种
23、植绿化林木的土地与农村居民点四周相连(距最外围界线不大于图上0.2mm)且不够最小上图标准,生长零星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林带一般为1行乔木或灌木的土地墓地中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等中修建的建(构)筑物的土地临时用于树木育苗的耕地,下列土地不能确认为林地 城市、建制镇内部(包括其内部公园),,有林地的认定,郁闭度大于等于0.2的林地对于林木、灌木、草本植物混合生长无法区分,且以林木为主的土地,有林地的认定,灌木林地的认定,灌木覆盖度大于等于40%的林地对于林木、灌木、草本植物混合生长无法区分,且以灌木林为主的土地,灌木林地的认定,其它林地的认定,郁闭度大于等于
24、0.1,小于0.2的林地砍伐迹地、火烧迹地专门用于苗圃的土地,其它林地的认定郁闭度大于等于0.1,小于0.2的林地,草地的认定,草地的认定,下列土地确认为草地,自然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人工种植、管理,生长草本植物的土地草本植物、林木、灌木混合生长无法区分,且以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草地中,直接用于放牧、割草等服务设施的土地用于对草本植物进行科学研究、试验、示范的土地(不包括其教学、实验用等的建设用地)由于工程需要、改善生存环境等因素,农民整建制或部分移民,造成居民点和耕地自然生长或人工种植草本植物的土地在居民点外的铁路、公路、渠道两侧(征地范围外或未征地的道沟外),固定的、人工种植用于美化环境、
25、绿化,生长草本植物的土地,下列土地确认为草地自然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下列土地不能确认为草地,城镇内部、公园内用于美化环境和绿化的土地在路、渠、堤、堰等的边坡、斜坡和田坎上生长草本植物的土地草本植物、树木、灌木混合生长无法区分,且林木、灌木为主的土地由于自然灾害造成耕地耕作层破坏,而自然生长草本植物,但经简单整理后能恢复耕种的耕地墓地等自然或人工种植生长草本植物的土地耕地人为撂荒,自然生长草本植物的土地,下列土地不能确认为草地城镇内部、公园内用于美化环境和绿化的土,天然牧草地的认定,下列草地确认为天然牧草地天然生长草本植物、用于放牧(包括轮牧)的草地天然草地中,直接为其服务设施,如储存饲草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利用 分类 标准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36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