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野生动物调查报告.docx
《某县野生动物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野生动物调查报告.docx(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前 言 周至县厚畛子林场位于秦岭北麓中部,总面积51167公顷,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84410857,北纬33463357之间,海拔8003082米,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西北临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与周至自然保护区接壤,周边与老县城,佛坪等自然保护区相连。区内有野生动物328种,其中二级以上保护动物62种,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牛,血雉,大鲵等;三级以上保护植物26种,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地理位置重要。为各相邻自然保护区物种交流提供了通道,对改善种群基因质量和壮大种群数量做出了贡献。 实施天保工程后,林场加大了保护力度,但随着该区域的旅游开发,大众游客的纷至沓来,该区又面临了新
2、的压力。林场缺少区域内野生动物的本底调查资料,也没有专业的野生动物巡护监测队伍,这些都制约着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发展。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秦岭保护与发展共进项目,致力于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生态旅游项目,以更广阔的视野,谋求与社会各方面尤其是非传统保护力量的合作,实行开放式保护,最终达到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双赢。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该项目与厚畛子林场进行合作,资助林场建立了野生动物巡护监测队伍及其运作机制,并提供资金及相应的技术支持进行本次野生动物及其活动区域的调查。为下一步的野生动物保护,同时也为该项目项下的“秦岭南太白山区域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3、本次活动采用路线法,对大熊猫及其它重点野生动物的实体和痕迹作以统计分析,在该场走廊带范围及大熊猫可能活动的地域进行了调查,另外对该区的植物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人为干扰状况等影响野生动物活动的其它因子也进行了调查,取得了林场区域内第一手野生动物本底资料, 本次调查是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秦岭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共进项目和基金会项目经理刘晓海先生的大力支持下,由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雍严格先生指导、厚畛子林场野生动物巡护队队长朱东锋负责开展的。在调查初的培训和内业中,得到陕西省林业厅高级工程师金学林先生和西北大学杨兴中教授的大力协助。调查过程中,得到老县城自然保护区李祥丰、王院龙同志和周至
4、自然保护区侯林周、高威、田文勇同志的全力支持。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秦岭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共进项目周至县厚畛子林场2002年12月一五日第一章 调查区基本概况1 自然概况1.1 地理位置国有周至县厚畛子林场位于秦岭北麓、黑河上游,隶属周至县人民政府管辖。本次调查区位于该场西南部,介于东经10743001075800、北纬334830340000之间,面积21400公顷。涉及该场大蟒河天保管理站辖区、厚畛子天保管理站辖区、钓鱼台天保管理站辖区。该区最高海拔2800米,最低海拔1200米。西接周至县老县城大熊猫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南依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临周至自然
5、保护区,属秦岭大熊猫走廊带规划范围之一。1.2 地形地貌本区地处秦岭腹地,海拔在一三002650米之间,为中山、亚高山地貌。各沟谷海拔2000m以下,地段切割作用强烈,岭高谷狭,地形破碎,多绝壁和锥状山峰,山谷多乱石,土层薄。但在沟谷海拔2000m以上地段地形相对开阔和缓,整体性较强,土层也较厚。1.3 气候本区处于我国暖温带与北亚热带岭接处,森林茂密,为中山、亚高山地貌,温暖湿润为其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6.4,最高气温29.7(7月),最低气温-19,(1月),年降水量为1001.7mm(周至县双庙子黑沟梁气象站,海拔1975.8m).1.4 水文本区的河流主要有发源于太白山的黑河、红水河以
6、及发源于秦岭山脊(小岭子)的八斗河。这些河流分布于以两河为顶点,面向太白山的扇形区域内,皆为山溪性河流。因降水丰富各河流量均较大。年最大流量出现于79月,次大流量出现于5月(由太白山融雪以及冻结水消融所致)。冬季流量较小但绝无干涸断流现象。1.5 土壤本区海拔在一三002650m之间,在太白山土壤垂直分布带谱中处于中间部分,有山地暗棕壤和山地棕壤等两个土壤类型。山地暗棕壤分布于海拔26502200m之间,土壤厚度2060cm,PH6.0-6.5,其上生长着以红桦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2200一三00m之间,土层一般较薄,PH6.5-7.0,其上生长着以栎类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1
7、.6 植物资源根据吴征镒教授的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林场属于泛北极植物区系的中国日本森林植被亚区。森林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带以及寒温带针叶林带。具有植物区系复杂、种类丰富、类型多样、起源古老、过渡性强和垂直分布明显等诸多特点,以华北植物区系成分为主,含有少量华西植物区系成分,同时有横断山脉植物区系成分。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野生植物1700种,其中国家三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6种,森林覆盖率92%。1.7 动物资源在动物地理区划上,林场管辖区位于古北界华北区西北黄土高原亚区,但东洋界动物种类也占有一定比例,东洋界和古北界的物种在本区相互渗透。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大熊
8、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David)、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Miln-Edwards)、豹(Panthera pardus Meyer)、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Hilzheimer)、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 Thomas)、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金猫(Aquila chrysaetos daphanea Menzbier Menzbier)7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豺(Cuon alpinus)、黑熊(Selena
9、rctos thibetanus)、金猫(Felis temminchi)、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斑羚(Naemorhedus goral caudatus)、水獭(Lutra lutra chinensis)、豹猫、血雉(Ithaginis cruentus sinensis)、红腹角雉(Tragopan cruentus sinensis)、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 ruficollis)、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中华虎凤蝶(Ninox scutulata)以及
10、隼类(F. tinnunculus saturatus)等20余种。2.社会经济概况2.1人口及民族组成调查区涉及周至县厚畛子镇六个行政村,人口1600人,无少数民族。区域内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呈下降趋势(迁移是主要原因)。流动人口较多,以旅游、采药、商贸为主,居民经济收入依靠传统农业和林副业及牧业,近年还有少量旅游收入,人均年收入300元,生活处于贫困状态。2.2主要土地类型(表一;主要土地类型)2.3林业生产调查区属厚畛子林场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实施范围,自1999年已停止天然林采伐。目前主要工作为公益林的管护和建设、西安黑河森林公表一:土 地 类 型分类面积(公顷)农 用 地耕 地370林
11、 地20090非农业用地 居民点 水域940合 计21400园的运营和发展,该场的思路是:不断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建设,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和其它经济产业,缓解地方落后的经济水平和自身生存给保护工作带来的压力。根据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该场每年造林一五00亩;公园年收入7080万元。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2002年10月20日成立了厚畛子林场野生动物巡护队。标志着该场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翻开了新的一页。第二章 调查内容及范围1 调查内容 大熊猫及其它野生动物的分布; 大熊猫的主食竹种类及其分布范围,以及栖息地概况; 调查辖区内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干扰类型和强度。2 调查范围2.1确定的原则和依据2.
12、1.1调查区的确定首先对照1:5万地形图,在充分掌握当地地形地貌、植被及竹类分布状况和大熊猫历史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勾绘出了调查区域大致范围。为了确保调查到所有的大熊猫,调查区域必须覆盖大熊猫可能分布的全部地域。然后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当地居民和对照地形图、林班图、林相图等,确定了本次调查的范围。2.1.2调查小区的确定根据调查区域内的地形地貌、植被状况、竹类分布状况以及大熊猫的生态习性,参照林班图按平均每300公顷布设一条大熊猫调查路线的标准,提前在1:50000的地形图上预设,一般按水系或山梁分调查小区。2.2调查范围及工作量2.2.1样线外业调查范围及工作量实施方案中计划调查范围及面积:调查
13、范围主要设在已列为秦岭大熊猫栖息地走廊带,面积为1.5万公顷,布设55个调查小区。实际调查面积21400公顷,增加了大熊猫可能分布的全部地域。原计划需时20天,因天气状况良好、调查工作得到了各天保管护站的积极配合、部分地区山区人员活动频繁减少了调查区域等原因,最终耗时一三天。2.2.2社会经济状况调查范围及工作量采用资料查找和走访当地保护部门、社区的方法,对当地的基本概况(行政区划、人口状况、教育状况、交通状况、能源状况)、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林副产品资源)、经济活动(种植业、养殖业、狩猎、采药、木材利用及林、特产品贸易、生态旅游业、财政状况、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等作了较详细的调
14、查。前后共用20天时间。第三章 调查及数据分析方法1大熊猫分布区与种群数量调查1. 1外业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全面调查法,即在所有已知或可能有大熊猫分布的地方预设调查小区,在调查小区内根据生境状况,或在可能有大熊猫分布的地方进行“S”形或“Z”形搜索,以期达到查清调查小区内全部大熊猫数量的目的。1.1.1、分布区的确定首先对照1:5万地形图,在充分掌握当地地形地貌、植被及竹类分布状况和大熊猫历史分布的基础上,勾绘出调查区域范围。为了确保调查到所有的大熊猫,调查区域必须覆盖大熊猫可能分布的全部地域。同时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当地居民和对照地形图、植被图、林相图等,确定本次调查的重点调查区和一般调查区
15、。1.1.2、调查小区的确定根据调查区域内的地形地貌、植被状况、竹类分布状况以及大熊猫的生态习性,参照全国大熊猫调查小区布设标准,在本区按平均300公顷范围布设一个调查小区,经现地核实,在1:50000的地形图上预设,一般按水系或山梁分为调查小区。1.1.3、野外调查方法野外种群调查采用路线法,即在预设的调查小区内,调查队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际行走路线,其总体要求是:每天完成一个调查小区的任务,实际行走路线应穿过大熊猫活动的各种生境(包括沟谷、山坡、山脊等)并能控制整个调查小区。由于野外大熊猫实体很难见到,调查主要是尽可能地采集调查小区内所有大熊猫的粪便,特别是新鲜的、含有咬节的大熊猫粪便。
16、另外,对大熊猫实体和其它活动痕迹(卧穴、足迹、食迹、洞穴、爪痕、标记、尸体)等,也进行了详细记录。调查时,一般每条路线2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名,辅助人员或民工12名。一般于调查的前一天晚上将要调查的小区分配给各个调查小组,调查人员在地形图上对调查区域进行仔细研究,规划出进入小区后的行走路线。进入调查小区后,按“S”形或“Z”形行走,并尽可能通过小区内不同的生境。在前进过程中,仔细观察周围是否有大熊猫遗留的痕迹,如粪便、食迹、卧迹、足迹、树干上的爪印及繁殖期搭的“拱门”等。发现此类痕迹后,随即在周围进行搜索,并进行详细记录,用GPS定位并在地形图上标示。遇到粪便时,进行新鲜程度和是否为同一只
17、大熊猫所排等判断,并根据判断情况对一五天以内的不同个体所排的粪便取样,并填写粪便取样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地点、时间、粪便取样编号、粪便数量、大小、新鲜程度、组成,过旧的粪便一般不取样。粪便取样凭经验判断,若很多粪便被认定是同一只大熊猫所排泄,则只取一团粪便(若咬节不足100节,则多取),若不能认定是同一只所排泄,则要另外取样并编号。一般情况下,在非繁殖季节里,同堆或相隔300米以内的几堆粪便,可以判断为是同一只所排泄,而在繁殖季节时则可能不仅一只,则通过仔细观察甄别,减少遗漏。在进行样线调查中,若遇到其它珍稀或重要大熊猫伴生动物(如羚牛、金丝猴、豹等大中型兽类或大型鸟类)的实体或痕迹,应一并详
18、细记录作为伴生群落生物多样性调查内容。1.1.4、调查季节大熊猫个体生活方式属独栖型,但从内分布型看它们属聚集型的分布,即在一定时间它们都聚集在某一带,分散地进行摄食活动。了解这一点,对什么季节该在什么地带进行调查十分重要。根据秦岭大熊猫的生态习性以及大熊猫分布区的自然条件,本次调查选在10月至11月进行。这一方面可以避开每年春季(34月)和秋季(910月)的大熊猫迁移期,尽量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而且此时秦岭大熊猫绝大多数栖息在低海拔,由于多数乔、灌木已落叶,故能见度较好,便于行进和观察。1.2内业分析方法1.2.1大熊猫分布区确定方法大熊猫的分布区是指大熊猫所占有的地理空间,在此空间内,其能
19、够充分地进行个体发育,并留下具有生命力的后代。它是一个地理学概念,必须占有一定的地区。其确定方法是: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将发现大熊猫痕迹的点全部标注在地图上,并依据大熊猫地生态习性、当地的植被(尤其是大熊猫食用竹类)和地貌状况适当进行调整,将外围发现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其所包围的区域即是大熊猫的分布区。为了便于今后大熊猫保护管理工作,实际操作中,将确定的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全部包括在分布区内。首先根据自然隔离状况,将分布区划分为几个大块,然后再划分分布区;其次,将每块的外围点用线连起来,然后调整到栖息地的边界;由于山脊形成许多脊椎动物的自然阻隔,对大熊猫也不例外,因此分布区的上限或部分外缘以山脊
20、为界。1.2.2大熊猫栖息地及潜在栖息地确定方法大熊猫地栖息地是指具有维持它们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条件的地方,是大熊猫实际居住的场所。栖息地是由各种最小类型的生活环境,亦即生物群落中具有相对一致小气候或生物气候的空间所组成。根据这一定义,确定大熊猫的栖息地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在大熊猫的分布区内,即必须有大熊猫分布;第二必须满足大熊猫生存需要的生境,即有其隐蔽、觅食、饮水和繁殖的基本条件,具体来说,就是要有一定郁闭度的乔木层,有大熊猫可食竹林分布,附近有水源,人为干扰较小的场所。根据这个前提条件,首先作出大熊猫分布范围图、植被类型图和竹林分布图,然后将这三个图层叠加,进行相交运算,其相交部分即为
21、大熊猫的栖息地。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到大熊猫调查时发现大熊猫痕迹的随机性以及调查强度限制,不可能将每一个大熊猫痕迹点都找到并进行记录,调查获得的植被和竹林分布图也不十分完全,因此根据对大熊猫日活动距离的研究结果,将发现的每一个痕迹点都视作为一只大熊猫,那么这只熊猫就可能以此点为中心,在日活动距离1公里的范围内活动。在确定栖息地时,根据估计粪便天数距离,从前面获得的栖息地范围再向外扩展相对的距离,以获得新的栖息地。如果新的栖息地已经扩展到了森林、竹林以外,则以森林和竹林的林缘为界。潜在栖息地的确定主要依据是否与现有栖息地相连或相邻,生境条件是否与现有栖息地相似或经过短期(10年)的恢复是否可以达到
22、现有栖息地的生境条件,近十年内是否有过大熊猫分布,是否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地域这四个条件。实际操作中,首先依据划定的栖息地,结合用卫片制作出的植被类型图,将栖息地周围生境类型相近的区域全部化为潜在栖息地,并以河流、山脊以及主要公路为外缘。潜在栖息地的确立主要是为了给现有栖息地创造一个生态缓冲带,并在今后大熊猫保护工作中加强保护和生境恢复建设,已使现有栖息地不断扩大,缓解大熊猫生存的空间压力。1.2.3大熊猫主要同域动物分析方法在大熊猫分布区里,还存在完全或部分地以竹类为食的竞食动物,或对大熊猫生存有较大威胁的天敌动物。在野外调查时,对这些动物在表一和表四4进行了记录,数据录入时随即录入到伴生
23、动物数据库中。在进行内业处理时,利用GIS系统,将这些数据显示在地图上,并利用Excel对各类动物进行数量统计,根据在调查中的遇见率分析其分布格局、丰富度和对大熊猫的相互关系。为了便于今后大熊猫保护管理工作,我们根据大熊猫分布区各自然保护区和县野生动物管理站提供的巡护监测资料,并结合陕西省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调查报告,将大熊猫分布区的主要陆生脊椎动物全部列出丰富度,并对个别物种进行了分析。2大熊猫栖息地植被状况调查2. 1外业调查方法栖息地状况调查主要由植被调查组承担。调查组由2人组成,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名,林场工人1名。调查内容包括栖息地面积,植被类型及其分布,乔灌木组成,可食竹的种类、分布及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野生动物 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34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