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校一等奖作品.docx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校一等奖作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校一等奖作品.docx(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69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暑期实践调查报告【一】 调查概述 11.1 调查立场 21.2 调查思路 21.3 调查工具 2【二】 调查背景 32.1 泉州木偶悠久历史 42.2 “今天”的提线木偶 52.2.1 提线木偶的基本知识 52.2.2 提线木偶名家介绍 62.2.3 提线木偶的现状与担忧 13【三】 国内外木偶发展的差异 163.1 国内其他木偶简介 163.1.1 掌中木偶 163.1.2 杖头木偶 183.2 国外著名木偶简介 203.2.1 捷克布拉格木偶 203.3 对比泉州木偶和德国木偶 223.3.1 表演特色 223.3.2 演员培养 233.3.3 演出市场 25【
2、四】 实践调查 284.1 实践的前期准备 284.2 实践的过程 294.2.1 在风雅颂书店讨论 304.2.2 采访泉州市木偶剧团 304.2.3 实地调查闽台缘博物馆 324.2.4 采访泉州市文教科科长 344.2.5 采访泉州艺校党委书记 354.2.6 问卷调查与分析 364.2.7 上戏开设木偶专业调查 42【五】实践结论和建议 465.1 市场化方面的建议 465.2 人才培养模式 475.3 宣传方面总结与建议 48【六】结语 52【七】附录 567.1 实践个人心得 56调查概述1.1调查立场立场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因此,每一个调查者的每一次调查的立场都
3、影响到调查的最终结果。此次,我们“线的次方”团队关于泉州木偶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调查,不是站在木偶表演者方面进行调查,也不是站在观看者方面进行调查,而是以第三方的角度进行的调查。这样我们就能考虑到双方的立场,平衡双方利益,做到更客观、公正。1.2调查思路每一次调查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才能做到井井有序、充实而不混乱。我们本次的调查主要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内容”进行调查。一个中心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泉州木偶要怎样才能更好发展;两个基本点:传承和创新;四项基本内容:泉州木偶的现状、人才培养的方式、社会各界的看法、未来发展展望。1.3调查工具本次调查方式主要有三种: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走
4、访调查、专题采访。问卷调查主要是针对社会各界人士的调查,便于了解社会各界对泉州木偶的了解度。实地走访调查主要是和泉州木偶有关的地点,如闽台缘博物馆、泉州木偶剧团等。专题采访主要有泉州市委宣传部文教科科长、泉州木偶剧团老师、泉州艺校的书记等。调查背景2.1泉州木偶的悠久历史泉州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线戏”。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宋元以降,即流传于泉州地区,俗称“嘉礼戏”。经数百年传承,逐渐形成一整套完整成熟的演出规制、表演“线规”、偶像制作工艺及丰富的演出剧目和独特的剧种音乐 “傀儡调”。江总书记在泉州视察时,饶有兴趣地观看雕刻精美的泉州提线木偶。据许多学者专家研究考证认为,中国的木偶
5、艺术源于汉代,兴于唐宋,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的“傀偶子”条载:”自昔传云:起于汉祖在平城为冒顿所围,其城一面,即冒顿妻阏氏陈平访知阏氏妒忌,即造木偶人,运机关舞于陴间。阏氏望见,谓是生人,虑下其城,冒顿必纳妓女,遂退军后乐家翻为戏。”而泉州素有“戏曲之乡”、 “木偶之城”、 “南音之都”的美称。相传唐末王审知入闽时,傀儡戏就随之传入泉州。到了宋代,已在泉州民间广为流传。明代的泉州傀儡戏已脱离了属于片断、杂技表演的“弄傀儡”形式,能够演规模宏大的历史戏了。到了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木偶制作技术大大提高了,艺人们根据目连、西游、封神等戏的特点,创造了不少花脸、鬼脸头像。
6、同时改进了活动头像,把木偶又前推进了一大步。2.2“今天”的提线木偶2.2.1提线木偶的基本知识泉州木偶戏分掌中木偶戏与提线木偶戏两种。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 “悬丝木偶”、 “线戏”、 “弦丝傀儡”,顾名思义由其操作的弦线而来。旧时,闽南人逢吉庆盛事,常邀请木偶戏来演出庆贺,故提线木偶戏又称为“嘉礼戏”。提线木偶的每具木偶身上系有16条提线,最多的有30多条,由艺人在幕后操纵表演,使没有生命的木偶摄入思想感情,从而演出了许多栩栩如生、精彩动人的故事。正是“顷刻驱驰千里外,古今事业一宵中”。清人蔡鸿儒在晋水常谈录曰:“傀儡,木偶也,今俗称线戏泉人最工此技。”清末民初,号称“嘉礼才子”的林承
7、池在当时反帝思潮影响下,曾与文人杨秀眉创作了说岳、水浒等连本戏,从而把木偶戏脱出仅服务于婚丧喜庆的圈子。林承池、连天章等人,还创造和改进了不少表演艺术技巧。如拔剑、插剑、弄蛇、伞舞、织布、弄钹等,大大丰富了提线木偶戏的表演艺术。泉州提线木偶传统剧目有七百余出,而且都以抄本形式世代相传。其中有些戏文,如窦滔,尚为全国其他戏曲剧种所罕见。经数百年传承,泉州提线木偶戏已逐渐形成一整套完整成熟的演出规制、表演“线规”、偶像制作工艺及丰富的演出剧目和独特的剧种音乐 “傀儡调”。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各类木偶戏中,泉州提线木偶是唯一拥有自己剧种音乐“傀儡调”的木偶戏种。”傀儡调”声腔刚健质朴、粗犷高亢,至今
8、仍保留着三百多个曲牌的旋律曲调。2.2.2提线木偶名家介绍l “国宝”级的木偶表演艺术家黄奕缺木偶大师黄奕缺简介黄奕缺,1928年12月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市,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名誉会长、泉州木偶剧团名誉团长。黄奕缺从艺六十余载,他的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为近千万观众演出了近万场的精彩节目。他曾随团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士、罗马尼亚、日本、韩国、朝鲜、埃及、阿曼、阿联酋、伊拉克、巴基斯坦、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进行文化交流。黄奕缺是目前中国最负盛名的提线木偶表演艺术家和木偶艺术改革家,他创造的舞台艺术形象,如水漫金山的
9、小沙弥、千桃岩的小灰象、火焰山的孙悟空及单人表演节目小沙弥下山、钟馗醉酒、青春梦、驯猴等,生动传神,脍炙人口。黄奕缺荣获中国文化部“第十届文华奖”之“文华表演奖”、 “文华舞美奖”,首届中国老年文艺汇演“金奖”等。因精湛绝妙的演技,他在国际偶坛享有盛誉,被誉为“国际木偶大师”。黄奕缺傀儡戏绝技驯猴1988年,世界木偶联合会第十五届年会在日本举行。由于在此之前,黄奕缺已经多次随泉州木偶剧团出国访问演出,他出色的木偶表演技艺早已名扬海外。所以当时的木偶节组委会特别邀请他参加,希望黄奕缺能够在日本进行半个小时的单独表演。传统的木偶戏都是多人合作演出,从来没有个人表演的节目。黄奕缺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准备
10、,在日本表演了驯猴等三个单人小节目。他以魔幻般的表演赢得了所有同行的赞誉,在日本引起了轰动。小猴子做出了让人惊叹的杂耍动作,这和传统的提线木偶表演有很大的区别,他是如何完成这些动作设计的?黄奕缺的弟子林文荣为我们解开了其中的奥妙。采访:(泉州木偶剧原副团团长林文荣)”以前传统的猴子啊,是用两条麻布走,麻布走用的是四连线。我们的行话叫四连线,就是这么走,没有关节的.你看也不能缩脖子,也不能把腿给缩下来.到了黄老师的手上,他就把这个头部挖了一个大空,整个猴头就能转下去了,这个猴头就动了.两条脚线呢,就是上腿线和下腿线两条脚线连在一起.这个脚就会抱起来.很像.但是这两只手这样走也不像猴子啊,猴子是这
11、样吧,很聪明.这里装了一条线,透到这里来,然后从胸前进去,从背后再出来.所以一走起来挺像猴子走,你看.你看就这样走起来,非常地形象.”为了让木偶的形象更加逼真,黄奕缺还在猴子的身上装了很多小”机关”。采访:(泉州木偶剧原副团团长林文荣)”眼睛、嘴巴两条一起动都可以。本来两条线这个手就不够了,他就加了这两条线,虽说很简单,一抓起来,你看这个。整个猴的形象就起来了,但是我手上这四条线都要夹在手上,我能动吗?动了线就断了,结果黄老师非常聪明,就搞了这两条铁,这两条铁丝,搞了这么一个东西,你看,我一动。虽然说很简单,但是要想出这个东西确确实实是不简单的。”黄奕缺仿佛给机械的木偶猴子注入了生命,它能弹吉
12、他、跳迪斯科,它能做到像真猴子一样灵动、调皮,这是令常人难以想象的。采访:(泉州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我们喝一杯茶,很简单,手一拿过去,茶就拿起来喝,但是木偶它去拿茶杯,斟酒,喝酒,人家觉得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它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技。像人骑自行车有什么了不起.黄奕缺的驯猴猴子一骑自行车,在车上做各种杂技的动作,大家目瞪口呆、神乎其技”。木偶大师黄奕缺的陨落2007年01月05日我国著名提线木偶表演大师、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协会名誉会长、泉州木偶剧团名誉团长黄奕缺先生,因病在泉辞世,享年80岁。获悉黄奕缺大师辞世消息后,国家文化部、世界木偶联会中国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协会
13、等单位;省政府副省长汪毅夫,省文化厅厅长宋闽旺,市领导郑道溪、朱明、傅圆圆、林荣取、宋长青、潘燕燕等发来唁电、唁函或敬献花圈,对大师的逝世表示哀悼,并向其家属表示慰问。文化艺术界发来唁电国际提线木偶表演大师黄奕缺逝世,文化艺术界发来多份唁电: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名誉会长、国际木偶联会中国中心主席李延年,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会长、国际木偶联会中国中心秘书长李域超,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副会长、国际木偶联会中国中心副主席唐大玉,分别发来唁电。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秘书处、国际木偶联合会中国中心发来唁电,内容如下:致泉州木偶剧团:惊悉国际提线木偶表演大师黄奕缺先生不幸因病逝世,享年80岁。黄先生是我国木
14、偶艺术界一位不可多得的杰出人才,他殚精竭虑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木偶艺术事业。黄先生的逝世使国家失去了一位木偶造诣颇高的艺术家,我们深感惋惜和悲痛,在此,我们深深缅怀他并致以深切的哀悼。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唁电说:惊悉著名木偶艺术家黄奕缺同志逝世,谨表示沉痛的哀悼!黄奕缺同志是福建省文联名誉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木偶皮影戏艺术学会名誉会长,泉州木偶剧团艺术指导。从艺60余载,他多次参加全国巡演,遍及百个市县,演出近万场。1992年,在全国木偶皮影戏观摩演出中,他被文化部艺术局授予特别荣誉奖。2002年获第十届文华表演奖、文华舞美奖。他创立参与的以提线木偶表演为主,综合杖头木偶和掌中木偶
15、表演于一台的综合演出形式,推动了提线木偶艺术的发展,为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的逝世,是我省文艺界的一大损失!木偶大师黄奕缺,作为一个“国宝”级的木偶戏表演大师,他和他的木偶戏时常作为泉州的文化名片和国家非物质文化代表,向海内外宣传。几十年间,他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是许多国际木偶节的嘉宾,使中国的提线木偶名扬四海。从艺60多年来,黄奕缺把自己的心血和智慧都倾注在了小小的木偶人身上,他沉浸于提线木偶的表演、创新之中,使这些小小木偶获得了灵性,获得了经久不衰的舞台生命。l 现任团长王景贤曾有记者就文化体制改革以及传统木偶艺术在市场经济的状况等问题,在泉州嘉礼馆专
16、访泉州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王景贤是一个有着浓郁历史情结的团长。当记者和他探讨现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的话题时,他点着了一根烟,在烟雾萦绕中幽幽地说:泉州木偶剧团不能和一般的经营性、商业性剧团一样呀。记者问其详。王景贤彷佛从憧憬中回过神来,略带激动地说:小小的剧团,传承的是两千年的文化、艺术,在我们手里搞垮了,我们就成了历史的罪人!上对不起古人,下对不起后人!王景贤划定的剧团三大任务,饱含着浓厚的历史责任感:第一是保存和继承传统,”这是第一重要的”;其次是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还有,把这种最好的艺术,向全世界传播。”把文化作为一项产业来对待,这是时代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
17、求。但我们有我们的国情,我们的团情。”王景贤认为在文化工作上,尤其需要有建设的意识。王景贤说,改革开放以来,很多文艺品种尤其是民间戏曲,消亡得非常快,如戏曲有三分之一消失了。”这是非常可怕的!所以一定要把革命的打破转化为建设!在文化工作上,我反对革命!”王景贤加重了语气。针对木偶等诸多艺术门类时尚化的倾向,王景贤坚持不为时尚所左右,要求有宏观的思维。王景贤说,改革开放一开始,很多人看到了外国木偶的卡通、人偶、声光就舍本逐末,把时尚的东西作为主要的东西来追求,甚至用人来替代木偶!这样的改革仿佛生产很快,来钱也快。但这风过后,艺术大大退步。王景贤说,要看歌舞的就到歌舞团,看话剧的;到话剧团;看跳舞
18、的,到歌舞团;何必都把它们扭到一场木偶戏上呢?“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克服盲目性。”王景贤认为现在社会喜欢一窝蜂,总是想找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这是错误的。”中国各门艺术都不一样,都有不同的历史、现状,服务社会的功能和生存条件都各有千秋。”企图用一套政策去套,就像用一对鞋子去给所有人穿一样,这是荒谬的。”谈到泉州木偶剧团,王景贤说,我们团不是一般的赢利性剧团,我们要承担历史责任,不然就是因小失大。他说,台湾在30年前,经济起飞,把很多传统的艺术扔在了一边,结果很后悔!好在他们丢掉的大陆还有,于是兴起了一阵阵艺术寻根热。泉州木偶剧团就接待过不少。”但是,如果连我们大陆的都丢掉了,我们从哪里去寻
19、呢?!”王景贤疾呼:文化体制改革有历史责任感,要有建设、保护的意识,同时要科学、冷静的制订改革方案,坚持文化部提出的”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您是不是在逃避市场?您害怕市场?”王景贤呵呵一笑,不以为然。他说他们的三大任务里,后两项就是直面市场!”我们每年要演出300场左右,我们有两个演出队!”泉州木偶团的经常性演出,包括在校园和旅游市场,还有就是各种会议;此外的一大块,就是国外演出。王景贤做团长13年,剧团到五大洲40多个国家演出的次数是70多次。国际演出收入占剧团收入的一半以上。“现在大家言必谈市场,还提出:把剧团推向市场,其实,这个推和扔有什么区别呢?”王景贤感慨地说。王景贤从观众群体、文
20、化机制、消费能力三方面来衡量,认为现在的文化市场处于非常不完善的阶段,”这时候推向市场,就是推向一个虚幻的市场,等于推向万丈深渊!等于把这些艺术给毁了!”其实王景贤并没有拒绝市场,但他要求“走向市场”,应该主动参与到培育市场的工作中去。”不走,就缺少主动性,克服不了对政府的依赖。”走市场,要走正路,走小步,不停步!”2.2.3提线木偶的现状与担忧l “木偶剧只演给孩子看” 认识误区自绑手脚建国以来,木偶剧以儿童剧目来定位,这是一个误区。木偶剧表现空间丰富,不应只针对孩子。中国传统木偶剧,多以传统戏曲为滋养,原本就是老少咸宜。但是多年来,我国从木偶剧团到观众,已经习惯了将木偶剧看作少儿娱乐。将木
21、偶剧定位为少儿节目,造成当前木偶剧创作内容的低龄化和思想的简单化。l 木偶技艺守成开拓两为难 缺少人才阻滞发展大师的离去,给我们的是震惊,是悲哀,更是对泉州提线木偶前景的担忧。伴随着大师的离去,泉州市木偶剧团的一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泉州提线木偶最缺真正懂木偶的人才。” “无论哪个剧种,哪个文化,传承主要是传承人的问题。”王景贤的心中有一根底线,若未能在近5年内及时培养一批接班人,则不出20年,泉州提线木偶戏将面临不堪之境。木偶危机。缺少人才对于泉州提线木偶艺术的伤害是最难以减轻的。人才的出现不仅急不得,而且还有几分不能强求的无奈。而消解提线木偶危机,恰恰需要的就是人才。然而,现在多数人将
22、此作为职业而已。“事业和职业的区别,在于前者有机会培养出大师,后者更容易训练出技师。不过,如今就是后者亦不让人乐观。”国内外木偶发展的差异3.1国内其他木偶的简介3.1.1掌中木偶戏掌中木偶戏,民间俗称“布袋戏”,自明清至今,流传于闽南民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是把小小的木偶头和木偶的衣服连结起来,衣服像一条口向下开的布袋。表演时,艺术家把手伸进这布袋型的衣服里,食指套进木偶头腔内,大拇指和另三个指头套进在左右两个衣袖里,靠着灵活自如的手指,把各种木偶角色表演得活龙活现,栩栩如生,其戏剧精品有传统剧目大名府、雷万春打老虎等。 掌中木偶戏,顾名思义,是因为它能将戏偶套入十指,在手中操弄。至于为什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暑期社会 实践 调查报告 一等奖 作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33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