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新风系统设计与施工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新风系统设计与施工ppt课件.pptx(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住宅新风系统设计与施工,新风系统常识新风系统类型新风系统设计新风系统效果评价新风设计常见问题施工常见问题使用常见问题,目录,1、新风系统常识1.1 新风系统的由来 1.2 新风的概念1.3 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4 新风系统的意义,目录,1.1 新风系统的由来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使得西方社会加强了对建筑节能的重视,提高保温能力,减少自然通风换气量,对建筑能耗提出更低的要求。但从结果来看,在这些节能建筑中出现一些以前没有出现的问题,许多人出现头晕、记忆力降低、工作效率降低,以及患病率增加。几年后答案揭晓,这是因为室内外通风量不足而产生的,因为这种情况与空调系统的使用同时存在,因此也称
2、之为“空调病”。,1、新风系统常识,1.1 新风系统的由来 要避免“空调病”,就需要保证建筑的“最小通风量”。一般来讲这个数值与人员多少有关,或者按人均风量来衡量。各国的标准不尽相同,在中国这个数值定为30m3/(h*人)。不同使用情况(办公、商场、剧场等),不同污染情况(吸烟等)的人均新风量也是不一样的。新风系统从公共建筑进入民用住宅,形成了家用新风系统。,1、新风系统常识,1.2 新风的概念 新风是中文创造的意义,在国外这个名词就叫“ventilation(通风)”,就是暖通空调中的通风,而没有其他的用词。 原来通风的概念:是把室外空气引到室内,把室内空气排到室外,由于进来的空气和排出的空
3、气污染浓度不同,因此通风可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1、新风系统常识,1.2 新风的概念 同样,通风可以降低室内空气的温度,也可以降低室内空气的湿度。但如果室外空气中的污染浓度大于室内,则通风的结果必定是通风会提高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同样通风也可以提高室内温度和湿度。 因此,传统意义的新风/通风只适合处理污染源自室内的污染。而不是一个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所以,新形式下的新风概念准确的讲应该是:把经过过滤、加湿/除湿、加温/制冷后的室外空气称之为新风。,1、新风系统常识,1.3 空气质量等级及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新风系统常识,1.4 新风系统的意义 虽然新风的概念不是很明确
4、,但是大家对新风系统的理解还是基本一致的,就是能降低室内污染浓度,改进室内空气质量的通风系统。 西方国家室外空气质量往往较高,因此室外空气可以看成是“好空气”或“新风”,但在中国大多数城市,由于室外PM2.5和其他污染严重,不能把室外空气当做“好空气”。,1、新风系统常识,1.4 新风系统的意义,1、新风系统常识,在中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通过室内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提出室内污染浓度限值水平和标准测试方法,从而保障室内人员的健康。 因此,新风系统的意义是:降低一种污染物的代价不能是使另外一种污染物浓度不可控制的增加,超过健康标准要求,而是要保障室内空气质量水平,使空气有利居住者的健康。,2、
5、新风系统类型2.1窗式新风系统2.2单向流新风系统2.3双向流新风系统,目录,2.1窗式新风系统(无管式单向流),2、新风系统类型,卧室安装动力通风器,客厅安装自然或电动通风器,通过卫生间或者厨房排风,实现气体循环流,形成窗式新风系统。缺点是只能简单除大颗粒的尘埃。,2.1窗式新风系统(无管式单向流),2、新风系统类型,2.2管道式单向流新风系统,2、新风系统类型,管道式单向流新风系统:排风口安装在厨房、卫生间等污浊空气积聚的地方,污浊空气通过排风机集中排至室外。需要保持室内清新的卧室、客厅窗户的上方安装进风口,室外空气通过进风口处理后流入室内。自平衡式进风口能保证恒定的新风量,排风机每个管道
6、口上也有平衡装置,保证恒定的排风量。安装简单适宜装修后的房子,缺点是过滤手段比较差,无能量回收。,2.2管道式单向流新风系统,2、新风系统类型,2.3管道式双向流新风系统,2、新风系统类型,双向流即“机械进风,机械排风”系统,有一组强制送风系统和一组强制排风系统组成。与单向流的区别是送风形式由自然风改为机械送风,室外空气由送风系统的管道进入室内,排风通过排风系统管道排至室外,新风及排风的流动方向、新风口及排风口的布置,可以根据特定要求进行布置。双向流分无热回收和有热回收两种设备,一般都会在机器进风和排风之间设置热回收器,回收显热和全热(显热+潜热)。,2.3管道式双向流新风系统,2、新风系统类
7、型,2.3墙装式双向流新风系统,2、新风系统类型,3、新风系统设计3.1设计基本要素3.2 新风量确定3.3新风负荷计算3.4新风系统形式选择 3.5新风设备选择 3.6新风设备布置,目录,3.1设计基本要素,原则一:定义新风路径新风从空气洁净区域进入,由污浊处排出,确定合理的气流组织。原则二:确定房屋内最小排风量满足人们日常工作、休息时所需的新鲜空气量。原则三:定义新风时间保证新风的连续性,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连续不断的通风。,3.2新风量的确定,确定新风量的依据: 卫生要求;补充局部排风量;保持空调房间的“正压”要求。 一般选择新风量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最小新风量;换气次数。最小新风量
8、法:新风量(m3/h)=(建筑面积/单位面积人数)每人每小时最小新风量(m3/人.h)-1换气次数法:新风量(m3/h)=房间内空间体积(m) 换气次数两种方法计算出的结果取最大值作为房间的新风量。,3.2新风量的确定,居住建筑每小时换气次数(摘自民用建筑新风系统工程技术规程CECS439:2016),3.3新风负荷的计算,空调新风负荷的计算计算公式: QW = GW (iw in)式中 Qw-新风负荷,kw;Gw-新风量,kgs;iw-室外空气焓值,kJ/kg; in-室内空气焓值,kJ/kg。,3.3新风负荷的计算,全国主要城市夏季1kg/s新风量的新风负荷值/KW,3.4新风系统形式选择
9、,新风经全热交换器处理后送入室内: 室外新风经全热交换器(ECO-V)进行预冷/预热后,接至室内机或者是直接送入室内。,ECO-V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平均为75%,比常规节能28%,而且减少了整个系统的空调负荷和设备费用,ECO-V运行费用很低(2000m3/h的ECO-V耗电为0.92KW),极大地节省了用户的负担。,3.4新风设计,全热交换器有多种运行模式:根据需要可以正压送风也可以负压送风,并可设定为全热交换模式或旁通通风模式(新风与排气不进行热交换)。在制冷季节,当新风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ECO-V自动由全热交换模式转换为旁通通风模式,使引入的新风不与室内排风进行全热交换,直接引入室
10、外新风,节省室内机负荷,当新风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ECO-V再切换至全热交换模式。在设计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a.在某些场合如果排风中含有细菌和异味,容易将其传至送风系统中,造成二次污染,此时不可采用ECO-V全热交换器。b.要注意送、回风口不要太靠近,一般的距离大于1.5m(住宅)以上,而且在不同方向,以免气流短路,影响新风效果。,3.6新风设备布置,3.5新风设备选择,3.5.1设备的选择:根据空间最小新风量或者换气次数选择合适的设备容量。对于中央空调配套新风设备有以下两种方式供选择:a全热交换器;b新风机。,a全热交换器,b新风机,全热交换器容量:120的房间,成本:5000元左右新风机
11、(无热交换): 120的房间,成本:2200左右,3.1设计基本要素,3.5.2风管尺寸的确定,管径的确定:管道采用软管与硬管结合,一般室内排风管道采用DN110及DN75UPVC塑料硬管贴顶安装,各硬管间及与主机采用DN125及DN80双层复合软管相连。,1)简略估算法(方案初设阶段),3.5.3风管阻力计算,3.5.4风管阻力校核,2)精确计算法(施工图阶段):根据平面图的管道布置,确定计算最不利管路1、摩擦阻力 Pm=Rm*L Rm为单位管长摩擦阻力损失,Pa/m2、局部阻力Pj该项目中包括散流器或送风百叶,新风进风百叶,调节风阀头,分流三通,渐缩管,过滤网的局部阻力,以最不利管路计算3
12、、总阻力P=Pm+Pj通过风阻计算,选择风机的风压,原则是:风阻小于选用设备的机外静压,3.6新风设备布置,送风口位置:房间中新风送风口供应有以下三种方式:直接送到风机盘管吸入段,与房间的回风混合后再被风机盘管冷却(或加热)送入室内。新风与风机盘管的送风并联送出,可以混合后再送出。也可以各自单独送入室内。进风口位置:应设在室外较洁净的地点,进风口处室外空气有害物的含量不应大于室内作业地点最高容许浓度 的30%。布置时要使排风口和进风口尽量远离。进风口应低于排出有害物的排风口。应避免进风、排风短路。为了避免吸入室外地面灰尘,进风口的底部距室外地坪不宜低于2m;布置在绿化地带时,也不宜 低于1m。
13、,3.6新风设备布置,4、新风系统效果评价4.1 新风风量测量4.2 室内空气质量测量,目录,4.1新风风量测量,4、新风系统效果评价,新风风量测量分为两种,一种是实际风量,也就是测量风口处的风量;一种是测量效果计算“有效风量”。后者小于前者,两者之间的比值为效率。 如果新风系统按空调标准(也就是新风量)则需要测试实际风量,而如果按空气质量标准的话,则按后者测试。“有效风量”不是测实际的风量,而是测量污染物浓度变化速度,进而推导出“有效换气次数”,乘以实际体积,得到“有效风量”。,4.2室内空气质量测量,4、新风系统效果评价,空气质量的测量分为两个参数:一是可达到的最低(平衡)浓度,二是达到最
14、低浓度需要的时间。按不变的条件测试污染变化浓度,发现浓度速度变化呈现先先高后低的情况,当时间长到一定程度后,浓度随时间变化越来越小。这时测到的浓度就是最低(平衡)浓度,这个时间与换气次数相关,一般可认为等于3/n(n为换气次数,h-1) 对应市内释放量不变的污染源,不同的新风量(换气次数)对用不同的最低(平衡)浓度,其值等于M/G,其中M为每小时释放污染物量(mg/(m3*h)),G为通风换气量m3/h。 可以根据测试中得到的变化情况,对实际污染源、建筑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情况进行判断,制定最佳的运行策略,达到健康、舒适、节能的效果。,5、新风设计常见问题5.1 如何选择管道管径5.2 回风口的
15、设置5.3气流组织设计,目录,5.1如何选择管道管径,5、新风设计常见问题,经验数据:建筑面积120150,管道干管一般为DN125150,房间的支管DN75;建筑面积 120,管道干管一般为DN100,房间的支管DN75;在结构施工时可以依次预留过梁洞或者过墙洞。,5.2排风口的设置,5、新风设计常见问题,每个房间是都设排风口,可能导致新风量不足,而按照相应标准,各房间门下部应有一定的间隔(13cm),这样就不会造成没有通风的情况。理论上讲,如果安装可调送风口,因此每个风口的风量可以调节的,而每个回风口风量则是根据阻力自动平衡的,因此,如果每个房间都安装送回风口,可能是不衡的。 从排污效果上
16、看,原则上排风口布置在可以排除较多的污染物,比如靠近卫生间/厨房近的公共部位,以达到较好的使用效果。,5.2排风口的设置,5、新风设计常见问题,5.3气流组织设计(=室内排除气体浓度/室内污染浓度),5、新风设计常见问题,假定室内污染浓度与排除浓度相等,即=1,但是实际排除浓度与新风气流组织方式有关,上图中为不同气流方式污染浓度分别情况,,气流组织形式,6、施工常见问题6.1 使用小口径风管6.2 管罩的选取6.3 保温管道,目录,6.1 使用小口径风管,6、施工常见问题,许多安装队从省事角度出发,喜欢使用小口径送风管,虽然新风也能送到房间,但是这样做后果如下:1)、会大大减少风量:因为同样风
17、量使用不同直径的管道,其阻力相差巨大。以150m3/h风量计算,使用DN75,DN100和DN150的管道,每米直管道的阻力分别为:0.56pa/m, 3.9pa/m, 15.4pa/m。以80pa机器风压计算,使用上面管道可输送的最长直线距离为143m, 21m, 5.2m。因为2)、会产生噪音:因为管道管径变小,管道内风速变大,造成空气与管道内壁摩擦加大产生噪音,特别是在管道拐弯处。,6.2 管罩的选取,6、施工常见问题,室外管罩原则上应安装在容易清扫的地方,一般建议半年清扫一次。带防虫网的管罩更容易被杨柳絮等糊死,在不利清扫的地方不建议使用。一旦管罩被堵,通风换气量就会大大降低,严重影响
18、使用效果。,6.3 保温管道,6、施工常见问题,对严寒和寒冷地区,机器对外两个接口的管都应该使用保温管道,以防止在管道外壁结露。 对有除湿功能的管道,送风管道也需要做保温处理。,7、使用常见问题7.1 新风系统24小时开机7.2及时更换过滤网,目录,7.1 新风系统24小时开机,7、使用常见问题,在有室内污染的情况下,从暖通规范专业角度:长时间运行可以达到最低(平衡)浓度。如果间断运行,污染浓度是变化的,有部分时间会高于标准值。为了保证最好的使用效果,新风系统最好24小时开机。否则,每次开机,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最低浓度。 同时,CO2污染随人来随人走。但是如果要考虑去除甲醛等材料污染物,
19、对于新装修房就需要长时间开机,因为这种污染一直在释放没有停止。,7.2 及时更换过滤网,7、使用常见问题,粗效滤网只能过滤10微米以上的颗粒,使用到一定的时间,滤网就会失效,不再能够过滤空气。但是长时间使用,会使细菌落在滤网中,如果遇到潮湿的环境细菌就会在滤网上繁殖,出现不良气味,并会被气流带到空气中。 高效滤网能过滤PM2.5,孔径很小。但使用到一定程度后,所有孔径都会被堵上,需要及时更换,否则会出现风量小,噪音大,甚至风机损坏的情况。,7.2 及时更换过滤网,7、使用常见问题,目前市面上的过滤手段通常有两种,物理过滤(过滤棉等纤维类)和静电集尘1).物理过滤材料常见的从G1到H11不同级别,级别越高风阻越大,过滤越彻底,价格也越贵;,7.2 及时更换过滤网,7、使用常见问题,2).静电集尘PM2.5的过滤效果佳、风阻小,缺点是不可避免的要产生臭氧,而臭氧达到一定含量的时候对身体是有害的,所以静电集尘对臭氧产生量要求必须严格。,7.2 及时更换过滤网,7、使用常见问题,3).目前市场上也有同时使用这两种过滤材料的,过滤效果能确实达到97%以上,但是部分厂家的PM2.5实际测量效果只有30%到60%,当然高级别的过滤价格成本也比较贵。国家对机器本身这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有一个推荐标准还是室内的PM2.5“宜”小于75g/m3。,谢 谢 !,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32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