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行销模式之建构商业行销模式之修饰.docx
《政治行销模式之建构商业行销模式之修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行销模式之建构商业行销模式之修饰.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政治行销模式之建构-商业行销模式之修饰刊登日期:2002/06/01作者交通大学经营管理研究所教授陈照明交通大学经营管理研究所博士候选人陈春富-摘要 选举研究是政治学的中心,但政治学者较常从事于政府政策制定的研究,以及对政治现象的解析工作。相对地,行销则是一门包含实际的运行规则,倾向于发展出一套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协助政策的科学。在本研究中,论述行销在商业与政治行为之异同分析,并阐述相关行销理论运用于政治竞选活动的可行性。研究架构着重于行销理论如何运用在政治竞选活动过程,而非在竞选活动方法上的细节研究。并提出一套可用的模式建构程序,以协助候选人或政党在竞选中,能结合行销理论作有效评估。在本文的总
2、结部分,将综合这些研究,阐明候选人运用行销概念的趋势是必然的。希望经由此研究提供给候选人新的观点,了解行销学为政治竞举活动提供了一个分析与管理的专业理论方法,期能促使相关领域之研究者,对现代政治行销领域有更多的注意与研究。关键词 政治行销、政治竞选活动、商业行销、行销理论Abstract Research on political campaig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elds in political science. But scholars of political science are frequently inclined to condu
3、ct a research on the making of governmental policies or on the analyzing of political phenomena. Relatively speaking, marketing is a kind of science looking for a whole set of systemic operational procedures to solve problems, or to implement policies. This research will discuss the similarity and d
4、ifference between marketing employed in business circle and marketing employed in political behavior, as well as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related marketing theories to political campaign. The frame of this research will focus on the process of how to employ the marketing theories in political cam
5、paign rather than how to organize a political campaign. Hence,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rying to bring forth a Political Marketing Model able to help candidates or political parties to make an effective evaluation by using marketing theories. Obviously it is an inevitable tendency for candid
6、ates to combine theories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marketing. It is hoped that the viewpoints synthesizing from this research will shed light on political campaign through a profess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in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And it is also hoped that this research will make researchers of r
7、elated fields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political marketing as well as have mor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or other related research.keyword Political Marketing, Political Campaign, Commercial Marketing, Marketing Theories. 前言 行销理论运用于政治活动,早在1940年代即已开始,如利用电视广告与电视辩论塑造候选人或政党形象,甚至有所谓专业选举经理人的产生。尔后行销
8、理论伴随民主化的过程,在政治领域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再加上政党竞争激烈,各政党及政治人物为迎合实际的需求,自然将行销理论应用于选举活动中,把政党当作企业组织来经营,把政治人物以商品行销模式推销给消费者(选民)。在台湾,随着民智渐开、自由民主兴盛,商业行销理论运用在政治竞选活动(political campaign)中也日益成熟。对政治学家而言,是为政党政治的实证研究素材;对本研究而言,证实行销理论已与政治竞选活动相结合并发挥作用,无论政党或政治人物从事任何政治竞选活动,或多或少都参考了行销理论的论点,是故以此作为本研究之主题,从行销理论的运作过程中,建构政治行销模式。从人类有选举活动开始,
9、各种竞选方式即层出不穷,对于竞选的各项研究亦不断地在进行,在行销概念出现之后,无疑替从事选战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一般人对政治行销的概念仍然相当模糊,即使是从事选战工作的人,也往往只知行销之名词,而对于实际该如何运作却无法全盘熟习。其因在于多数从事选举工作之人多为法政学科出身,对于行销的相关知识较为欠缺。因此,对于政治行销理论的运用与选举实务如何结合,是从事本研究的主要动机。在研究目的方面,政治的行销手法虽有异于商品的行销,然而行销的基本道理是不变的。把政治中的事物,以行销的观点加以分析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地方,这也是选定以政治行销做为本研究的目的原因。而仅以传统的商业行销观念应用在现今的政治
10、行销模式上似有不足,如何改善以期政治行销能更广泛的被应用是关键问题。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尚有下列三点: (1) 将选举以商业化的方式来经营,可促使选举活动中的决策者以较务实的心态去面对选举,也会使候选人或政党更加重视如何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让选民能更进一步的了解。 (2) 厘清政治行销与商业行销不同之处,以期建立选举的行销理论。 (3) 建构一套适合政治行销之模式,并评估选举行销理论的实际效用,作为后续研究发展的基础。 政治行销的意义与价值及其模式建构的重要性 在政治科学的领域中,政治行销是一门较未受到重视的学科,一般的政治研究依照研究的实际目的(即研究成果作何用途)可区分为四类附表一。虽
11、然选举研究是政治学的中心,却比较少受政治学者的注意。一般而言,政治学者较常于从事于政府政策制定的研究,以及对政治现象的解析工作。相对地,行销则是一门包含实际的运行规则,倾向于发展出一套解决问题的程序,以协助决策的科学。但一般的行销学者及研究期刊也少有将政治科学运用于此领域,倒是在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的期刊中,较有相当篇章发表有关政治行销的研究。在实务研究上提到政治行销一般具有三种意义:非营利行销(Non-profit marketing)、概念行销(Concept marketing)以及个人魅力行销(Personal chrisma marketing)(王冠翔, 2000)。此外,Phili
12、p Kotler、Gary A. Mauser及Charles Lamb等学者研究相关主题时,将行销与政治竞选策略(Political strategy)合而为一,Mauser更指出行销为政治候选人提供了一个分析、管理选战活动的专业理论,因此所谓的政治行销与政治竞选活动在内涵上实无太大之差异,故本研究所论及之政治行销,是指狭义的政治行销-政治竞选活动。(一) 相关行销理论探讨在深入探讨本研究的主题之前,必须先对行销思想的演进、行销的本质和定义,以及对政治竞选活动中有关的政治行销的本质与特性作一概括性的讨论,最后再论及政治行销领域的发展与应用。要了解行销的本质,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行销 ( mark
13、eting )。对于刚接触行销观念的人而言,可能是很直接的将行销误以为是销售 ( selling ) 或促销 ( promotion ),认为只要将产品销售出去就算数了,这是把行销看得太狭隘了,销售或促销只是行销的一部份,绝对无法包含行销的整体概念。近代行销思想起源于美国,原先只是应用经济学的一支,致力于配销通路问题的研究;之后,行销成为一门管理学科,致力于增加企业的销售量;1970年代以后,行销成为一门应用行为科学,致力于了解行销商品服务有关的买者与卖者系统。行销学者思考的角度已由单纯的卖方、买方到兼顾买卖双方利益的系统观点,关注的层次也由早期的企业经营扩展到地方、社会乃至国家发展的规划,而
14、研究的对象也由营利的经济交易行为扩及到非营利的一般性社会交换活动。而行销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一整合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种不同研究领域的应用行为科学,并逐渐建立起一个以交易(交换)为核心概念、以交易(交换)关系与行为为研究对象的新研究领域。早期对行销较具影响力的定义是安德生 ( Wroe, Alderson )所提出的观点,他认为:行销,乃是将自然界中得到的原料,与从原料中制造出来的物品,用于满足家户或个人欲望的过程。在不同的供给面中,行销透过多阶段的分类、拣选过程,带来了必要性的物品转换。美国行销协会 (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将行
15、销定义为将生产者的产品与服务,直接促销给消费者或使用者的一种商业活动行为。国内学者许士军认为,行销从最基本的意义来说,就是人类为解决供需配合问题所采取的各种活动。一般国内教科书的定义:行销是为促销交易,满足顾客需求,达成组织目标,所进行的各式活动。行销为企业机能的一环,主要活动在于用研究、分析、预测、产品与劳务开发、订价、推广、配销等技术,去发掘扩大与满足消费者的欲望,同时达成企业营运的目标。菲利普 柯特勒 ( Philip Kotler )亦从需求的观点来看行销:行销系指透过交易过程以满足需要 ( needs )及欲望 ( wants )的人类活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行销学系 ( Ohio
16、Stat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arketing )则有更具体的说明:1. 行销系社会活动中的一种过程,透过此过程产品之需求结构被预知并满足;2. 需求结构之预知与满足系透过对产品之观念、产品之推销、交易与实体分配来达成。从以上对行销的各种定义之中,可以了解到行销的基本意涵包含了几种要素:产品、需要、供给、交易、活动。也因此在进行对行销的定义之时,这些要素是必须被考虑的,研究者结合产品、需要、供给、交易、活动的概念,对行销下一定义:行销是指以某一特定形式呈现产品,并透过交易的过程以满足人类需求的一种活动。既然行销是人类的一项活动,它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过程,学者杨朝
17、阳曾将行销理论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战术阶段、战略阶段、经营阶段。战术阶段在美国大约于1950年至1960年间盛行,其特征是将与行销相关的变量作有效的运用,即所谓的4P原则: 产品计划 ( product plan ); 价格计划 (price plan ); 通路计划 ( place plan); 推广计划 ( promotion plan );在战术阶段的市场竞争尚未白热化,所以企业只要将4P的变量加以有效的计划与执行,大抵就能达成行销的目标。战略阶段大约是从1960年至1975年成为主流,战略阶段的产生主要是弥补战术整合力量不够的缺点,因为战术只是个别变量或手段的运用,在商品进入市场后
18、,很容易被竞争者化解或各个击破,因此藉用战略上的系统整合来弥补战术的不足。这个阶段所发展出的战略包括产品力加强战略及市场力加强战略。第三阶段是经营阶段,自1957年开始,由于能源危机的发生,企业体会到资金和人才等资源的有限性,因此思考资源的部份,以制定整体经营上的行销战略。在经营阶段之中,最主要的工作便是资源如何分配及运用,以达到最适的境界。使用的方法有开发新产品、强化现有产品、维护高利润产品、撤退无利润产品等。(二) 行销理论在政治竞选活动上的演进与应用从行销理论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行销的走向已经从单纯的产品制造销售,到了如何去有效运用分配资源的时代,行销的观念已慢慢地伸入非营利性的
19、事业机构,如大学和医院,同时更深入到政治上,对政治竞选活动造成极大之变革;而政治竞选活动属非营利行销之范围,以行销理论的观点建构衍生适用于政治竞选活动的行销模式,是一发展趋势。因此,透过政治行销的策略运用,争取选民的支持,以获得选举的胜利,在政治活动发展过程中,是其市场开发的价值与关键。政治行销是一个相当新的领域,60年代中叶,政治科学家 Glick与Nimmo曾间接提及行销与政治的关联性,但对其可以为政治候选人利用的科学特色与方法,则较欠缺了解与引用。一直到70年代初期,行销概念广为盛行后,行销学者方才了解,行销学理的运用也可以适用于政治科学领域中。之后,除了商品之外,行销概念的运用也包含了
20、非营利组织的运作,甚至意识的推广。而有关个人行销方面,尤其是针对政治候选人的研究与探讨,却很少在此领域中发表。1976年学者Schumpeter开启政治市场的概念,说明政治运作过程的性质与商业市场交换体系并无二致,从资本主义的生产者与消费者行为来解释民主政治的运作过程,进一步以市场模式来模拟政治制度,所以商业市场交换过程(政治竞选活动过程)与生产者竞争(政党政治)便成为新的探讨主轴。而政治行销也就是将政治竞选活动过程依照商品的形式予以市场化,以其自身活动为媒介、对象的交换互动。政治行销对于选民政治行为的作用,亦是对政治诉求的商品流动过程,使选民收受各类的政治讯息,从政治意识的商品化塑造过程中达
21、到商品认同。在1969年,行销观念的扩大(Kotler & Levy,1969)首次以非营利组织观念运用行销理论,但随着时代演进,促使政治行销的发展更为成熟、进步,主要原因是人们对选举活动的热中,使研究者投入并累积相当多的文献和成果。知名行销学者柯特勒Philip Kotler在1982年其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所著一书中曾深入探讨有关对政治候选人的行销观念,并对此领域的未来发展及主要的概念有较明确的论述。尔后,直到Campaigns and Elections期刊的发行,期刊刊载许多有关选战的行销概念论文,政治行销才逐渐受学者重视。1989
22、年Nicholas OShaughessy也在The Phenomenon of Political Marketing中谈论行销运用在政治上的现象,指出美国选举运用政治行销的情形,如:报纸广告首见于1916年;1936年罗斯福首次采取广播选战;1950年第一次出现电视竞选广告;1966年里根竞选加州州长时,以电视演说塑造个人魅力。更举例以色列在1981年大选经费超过九百万美元;1983年委内瑞拉大选更高达两亿五千万美元;陈述政治行销已成国际趋势,对政权的稳定以及社会化均有正面影响。近年来知名政治行销学者James H. Myers, Gary A. Mauser, Roger N. Shep
23、ard,Volney J. Stefflre 等,特别对政治候选人定位、竞选策略、竞选宣传等,以行销理论的概念来研究也获有相当的成果。 而行销理论可以运用在政治竞选活动中的原因,在于交易行为或交换行为的相同特性,商业中的交易产生于销售者提供了产品与服务,而购买者付出金钱,政治选举中候选人提出了主张与承诺,而选民则把选票投给候选人。这种交换的相同特性,构成了商业行销与政治行销相同的论点,以下将进一步说明。行销理论的应用 (一) 政治行销在行销理论的运用(附表二)行销中市场的定义是指产品的现有及潜在顾客的集合。没有顾客即无需求,自然无法构成市场。用于政治竞选活动,则候选人的市场包含现有及潜在的支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治 行销 模式 建构 商业 修饰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32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