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介绍.docx
《工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介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介绍.docx(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n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推荐国家级教学团队附件2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承担的教改项目和教学论文西安交通大学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团队2009年6月一、 教学团队成员承担的教改项目目录二、 教学团队发表的教学论文目录三、 国外优秀电路教材(共10部教材)评价一、 教学团队成员承担的教改项目目录1 王兆安、罗先觉等,国家级教改项目“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1996-2000,6万。2 王兆安、邱捷、罗先觉等,教育部教改项目“电气与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成果的整合与深化”,2001-2003,3万。3 邱捷、罗先觉等,陕西省教改项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
2、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1999-2001,1.5万。4 邱捷、罗先觉等,陕西省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电气信息类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2003-2006,1.5万。5 罗先觉等,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电路(第五版)”,2002年7月2005年6月。5万。6 马西奎,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工程电磁场导论”,2006年7月2010年12月。5万。7 罗先觉、王仲奕等,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电路”,2003年7月2008年8月。8万。8 马西奎,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工程电磁场”,2003年7月2008年8月。8万。9 王仲奕等,西安交大教
3、改项目“电工基础实验改革”,1998-2000年,3万。10 王仲奕等,西安交大教改项目“电路远程教育网络课件的研制”2003-2004年,1.5万11 王曙鸿,西安交大教改项目“基于Internet的电工电子信息类教材信息库的研制“基于Internet的电工电子信息类教材信息库的研制,2003-2006年,2.5万。12 陈斌、罗先觉、王曙鸿、王仲奕等,西安交大教改项目“国外电路教材的评价、引进与利用研究”,2006-2007年,5万。二、 教学团队发表的教学论文目录编号论文名称刊物名称发表时间卷期第一作者 其它作者1电工类继续工程浅议(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增刊罗先觉2电气工程与自动
4、化专业课程设置的再认识”(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增刊罗先觉3电路课程的教材建设和数字化资源建设(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年7月罗先觉4围绕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建设电路精品课程电工电子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5年罗先觉王仲奕5英文教材电路基础(第2版)介绍与评述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4月罗先觉王仲奕6澳大利亚大学电气工程教育概况及简评(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0年2月第1期邱捷7电工、电子类技术基础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浅见(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增刊邱捷8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建设整体框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增刊邱捷9电类基础实验改革构想
5、(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增刊邱捷10电气信息试点班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践(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年12月第6期邱捷11改编原版电路基础(第3版)的体会(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年8月第4期罗先觉12关于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增刊邱捷13建设电工电子多媒体教学平台(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0年11月第4期邱捷14面向21世纪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的探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增刊邱捷15国外著名大学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剖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邱捷16浅析国外电路教材的写作特色(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
6、8年7月王仲奕罗先觉17开设电磁感应现象观测的综合实验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年8月第8期王仲奕应柏青18改进电路教学和实验、大力培养创新人才(高等学校电路、信号系统和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8月刘崇新贺富堂19使用MATLAB软件的符号电路分析(高等学校电路、信号系统和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8月王曙鸿20测定线圈同名端的几种方法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年4月第18卷第2期。贺富堂21多端组件检测器的制作及应用实验技术与管理1999年4月第16卷第4期贺富堂22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内容的改革与拓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1年3月第1期贺富堂23测定一端口网络幅频和
7、相频特性的新方法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1年6月第2期贺富堂24电路与电磁场实验教材介绍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年9月第3期贺富堂25具有运算放大器电路实验的改革与实践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1年9月第3期贺富堂26EWB电子工作台在电路实验课中应用的探讨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1年9月第3期贺富堂27用电容传感器测金属杨氏模量的不确度分析大学物理实验2001年9月第3期贺富堂28在电路课程中引入PSpice9软件的探讨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1年4月第2期应柏青29功率MOSFET器件在动态电路中的应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年12月第6期应柏青30电路故障检测技能的培养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
8、002年8月第4期应柏青31基于LabVIEW环境下电路课程的仿真实验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4年6月第2期应柏青32空芯线圈交流参数的测定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年9月第3期应柏青33转变实验教学指导思想搞活电路实验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5年3月第1期应柏青34PSpice在电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体会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年12月第4期应柏青35应用有限元法计算集成电路多层封装结构中的电阻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1年 第6期应柏青36高频电子电路用圆环形磁芯中涡流损耗的有限元计算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2年第4期应柏青37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系统管理软件的研制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2年第
9、1期应柏青邱捷38在Dreamweaver UltraDev环境下实现数据库的动态链接信息技术2003年 第1期应柏青邱捷39电路与电磁场教材介绍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年第3期应柏青40当前电磁场课程中数值计算上机实践的探讨电工教学1997年 第19卷王仲奕应柏青41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与改革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0年第3期邱捷42电路故障检测技能的培养现代教育2003年第1期应柏青43对电磁场课程中实践教学的一点改进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5年第2期应柏青王仲奕44改革电磁场课程中的静电模拟实验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5年第4期应柏青45无损耗均匀传输线的仿真研究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10、2006年第1期应柏青46同一服务器上两个域名网站共存的实现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年第4期应柏青47音乐喷泉控制系统的设计及PLC实现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年第5期应柏青48基于PLC实现PID回路控制的供水系统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年第3期应柏青49对电磁场课程开设仿真类开放实验的一些设想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年第4期应柏青50软件硬件相结合改革电磁场课程实验的一种尝试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年第3期应柏青三、 国外优秀电路教材(共10部教材)评价电路分析导论(第10版)的特色罗先觉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教授)由Robert L. Boylestad 编写的电路分析导论
11、(Introductory Circuit Analysis)(第10版)2003年由著名的Prentice-Hall出版。该书的第1至第9版分别于1968、1972、1977、1982、1987、1990、1994、1997、2000年出版,前5版平均相隔5年出版,后5版平均相隔3年出版。作为再版9次的电气信息类专业的本科教材,该书形成了独有的特色。与其它英美电路教材相比,该书更贴近工程应用,注重实践,适合培养高等专科或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 全书贯穿常用计算机工具的使用电路分析导论(第10版)从第4章开始,采用计算机软件工具辅助分析电路。在第4章,介绍了PSpice、Electronic
12、s Workbench(EWB)两种常用分析、仿真电路的计算机工具。从第13章(正弦交流波形),介绍C+如何用于电路分析。PSpice和EWB在第4章引入后,几乎每章末都给出了这两种分析仿真软件(有时给出两种软件,有时给出其中一种软件)的使用例子。例如在第9章(网络定理)中,采用PSpcie证明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和最大功率传输。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电路理论的同时,学会和熟悉了常用计算机软件。这不但使电路分析变得更容易,使学生加深了对电路理论的理解。而且使学生掌握了有利的分析工具,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更复杂的电路问题。特别是对于学生设计电路或实验现象分析有很大的帮助,类似于虚拟实验。
13、二、 重视密切联系工程实际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及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是本书的最大特点。首先,本书在各小节与相应的教学内容相适应,配有合适的照片和精确的绘图,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电路组件和电路部件的外观和内部构造。这有助于学生全面地、深刻地理解电路模型,也有助于使学生逐步建立工程的概念。将抽象的简化的电路模型与实际电路联系起来,避免了从书本到书本的缺点。即使学生没有直接接触实际电路组件,也可以从本书了解到很多电路组件的外观、规格和内部构造。表1给出了各章部分介绍实际电路组件的情况表1各章部分介绍实际电路组件和部件的内容列表章 节介绍的电路组件和电路部件具体内容第2章直流电压源几种不同形式的电池外观图和
14、内部构造图、直流发电机简图。直流稳压电源外观图。第3章电阻器电线的横截面的构造、固定电阻的外观、可调电阻器外观。第6章个人计算机计算机主板外观图第10章电容器几种不同形式的电容器外观图和内部构造图、多层薄膜电容器和可调电容器的外观图,照相机闪光灯的构造图和电路图第11章线圈和磁带线圈的构造图、磁带的工作原理图、硬盘的存储原理、第12章电感器几种不同形式的电感器外观图和内部构造图第13章频率计、安培表双踪示波器外观图第16章布线图家庭电气系统的电气原理接线图第16章断路器接地故障断路器的外观图、内部构造图和电气原理图。从表1可以看出,上述内容插在正文之中介绍,使学生开阔视野,多次接触身边的电路组
15、件和电气设备,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三、 教学内容安排该书教学内容安排与国外大多数教材安排有所不同,其特点是内容及其详细,表2列出各章内容。表2电路分析导论(第10版)各章内容安排各章名称各章内容第1章:引言电气学科发展简史、测量单位、单位系统。第2章:电流和电压电流和电压、直流电压源、导体和绝缘体、半导体、安培表和伏特表第3章:电阻器电阻器、温度效应、超导体、电阻器类型、电导、欧姆表。第4章:欧姆定律、功率和能量欧姆定律、功率、瓦特表、效率、能量、开关。第5章:串联电路电压源串联、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电压分配规则、电压源内部电阻、测量技术第6章:并联电路并联组件、总电导和电阻、基尔霍夫电流定
16、律、电流分配规则、开路和短路、伏特表的负载效应。第7章:串并联网络串并联网络、梯形网络、分压电源、分压加载、安培表、伏特表及欧姆表的设计。第8章:分析方法(直流)电流源、电源变换、支路电流分析、网孔分析、节点分析、Y-变换第9章:网络定理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Millman定理、替代定理、互易定理第10章:电容器电场、电容器、介质强度、漏电流、电容器类型、含电容电路暂态分析(充电阶段和放电阶段)、初值、瞬时值、电容储能第11章:磁路磁场、磁通密度、磁导率、磁阻、磁路欧姆定律、磁力、安培环路定律、气隙、串并联磁路。第12章:电感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自感、电
17、感器的类型、感应电压、RL电路暂态、电感器储能、电感器的串联和并联、直流输入下的RLC电路。第13章:正弦交流波形正弦交流电压、Sine波形、正弦电压电流的一般表达式、相位关系、平均值、有效值、交流电表和测量。第14章:基本组件和相量求导运算、基本R、L、C组件对正弦电压电流的响应、基本组件的频率响应、平均功率和功率因数、复数、直角坐标形式、极坐标形式、复数的运算、相量。第15章:串联和并联交流电路阻抗和相量图、串联结构、电压分配规则、RC电路的频率响应、导纳和电纳、并联交流网络、电流分配规则、并联RL网络的频率响应、等效电路、相位测量。第16章:串并联交流电路梯形网络第17章:分析方法和选择
18、题目独立源和受控源、电源变换、网孔分析、节点分析、电桥、Y-变换和-Y变换。第18章:网络定理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替代、互易和Millman定理。第19章:交流功率电阻电路、视在功率、感性电路和无功功率、容性电路、功率三角形、总的P、Q、S,功率因数校正、瓦特表和功率因数表、有效电阻。第20章:谐振串联谐振电路、品质因数、选择性、并联谐振电路、并联谐振电路的选择曲线。第21章:变压器互感、铁心变压器、反射阻抗和功率、阻抗匹配和隔离、等效电路、耦合线圈的串联、空心变压器、变压器类型、抽头式和多负载变压器、具有磁耦合线圈的网络。第22章:多相电路三相发电机、Y形联结的
19、发电机、相序、Y-Y联结、Y-联结、联结的发电机、相序、-联结和-Y联结三相系统、功率、三瓦特法、二瓦特法、不对称三相四线Y联结负载、不对称三相三线Y联结负载、第23章:分贝、滤波器和波特图分贝、滤波器、RC低通滤波器、RC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阻带滤波器、双调谐滤波器、波特图、具有有限衰减的低通滤波器、具有有限衰减的高通滤波器。第24章:脉冲波形和RC响应理想与实际、脉冲重复和占空系数、平均值、暂态RC网络、对矩形波输入的RC响应。第25章:非正弦电路傅氏级数、对非正弦输入的电路响应、非正弦波形的加减第26章:系统分析导论阻抗参数、电压增益、电流增益和功率增益、级联系统、阻抗参数、导纳参数
20、、混合参数、输入和输出阻抗。由李瀚荪主编的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是国内使用广泛的一部电路教材,表3给出了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各章内容表3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各章内容安排各章名称各章内容第一篇 总论和电阻电路的分析第1章: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电路模型、电流和电压及功率、基尔霍夫定律、电阻组件(欧姆定律)、独立电压源和电流源、受控源、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KCL和KVL方程的独立性、支路分析。第2章:网孔分析和节点分析网孔分析法、互易定理、节点分析法、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电路的对偶性。第3章:叠加方法与网络函数线性电路的比例性和网络函数、叠加原理、叠加方法与功率计算。第4章:
21、分解方法及单口网络分解的基本步骤、单口网络的电压电流关系、单口网络的置换-置换定理、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T形网络和型网络的等效变换。第二篇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第5章:电容组件与电感组件电容组件及VCR、电感组件及VCR、状态变量。第6章:一阶电路分解方法在动态电路分析中的运用、零状态响应、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零输入响应、线性动态电路的叠加原理、三要素法、瞬态和稳态、正弦激励的过渡过程和稳态第7章:二阶电路LC电路中的正弦振荡、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RLC串联电路的全响应、GCL并联电路的分析第三篇 动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和s域分析法第8章:阻抗和导纳
22、复数、振幅相量、相量的线性性质和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三种基本电路组件VCR的相量形式、阻抗和导纳、相量模型的引入、正弦混联电路的分析、相量模型的网孔分析和节点分析、相量模型的等效、有效值及有效值相量、相量图。第9章:正弦稳态功率和能量、三相电路电阻的平均功率、电感和电容的平均储能、单口网络的平均功率、单口网络的无功功率、复功率基辅功率守恒、正弦稳态最大功率传递定理、三相电路。第10章:频率响应、多频正弦稳态电路 正弦稳态网络函数、正弦稳态的叠加、平均功率的叠加、RLC电路的谐振第11章:耦合电感的理想变压器耦合电感的VCR、空心变压器电路的分析、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理想变压器的VCR、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础 课程 教学 团队 介绍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30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