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对大国的强制外交-以朝鲜核危机为例.docx
《小国对大国的强制外交-以朝鲜核危机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国对大国的强制外交-以朝鲜核危机为例.docx(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i导论1第一节 研究动机和选题意义1 一、理论意义 1 二、现实意义 1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第三节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2第一章 强制外交概述 5 第一节 强制外交的历史5 第二节 强制外交的基本概念7 第三节 强制外交的运作 11 第四节 影响强制外交成败的因素 14第二章 小国对大国的强制外交16 第一节 小国对大国强制外交的原理16 第二节 小国对大国强制外交的概念19 第三节 小国对大国强制外交的手段22 第四节 影响小国对大国强制外交结果的因素30第三章 朝鲜核危机与朝鲜对美国的强制外交35 第一节 朝鲜核危机的历史与现状35 第二节 对美国的强制
2、外交:朝鲜的目标 39 第三节 对美国的强制外交:作为手段的朝鲜核开发政策40 第四节 对美国的强制外交:朝鲜的策略41结语 46参考文献48 摘要强制外交涉及运用威胁或有限的武力说服对手服从要求,其历史源远流长。国内外对强制外交的概念还没有达成共识。通过分析强制外交的手段概括强制外交的概念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强制外交有四种变体,强制国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不同的变体。通过借鉴安东尼吉登斯的权力观念,本文提出了小国对大国的强制外交概念,并且对其定义、手段等进行了探讨。小国对大国的强制外交是指:小国迫使大国停止或者消除已经进行的行为,或修正对方的政策所进行的努力。其基本手段包括军事强制、经济强制和
3、外交强制。同时,本文以朝鲜核危机为案例,对小国对大国的强制外交概念进行论证。最后本文指出,小国对大国的强制外交概念还不成熟,还有待于深入地研究与探讨。关键词:强制外交 强制外交的手段 小国对大国的强制外交 小国对大国的强制外交的手段 朝鲜核危机Abstract Coercive diplomacy which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nvolves the use of threat or limited force to persuade the opponent for compliance.There is not an agreed identification
4、 of coercive diplomacy home and abroad.It is a useful way by analyzing the methods of coercive diplomacy to generalize the definition of coercive diplomacy. Coercive diplomacy has four variants,the coercer may use the different variant in different situation. By using the power theory of Anthony Gid
5、dens for reference,this dissertation will proposesan ideal of coercive diplomacy by small country to great power,and discuss its identification,methods and so on.The coercive diplomacy by small country to great power means the efforts of small countrys coercing great power to stop or abolish its beh
6、avior which has already been done,or modifying the foreign policy of great power.As to its basic methods,which include military coercion,economic coercion,and diplomacy coercion.At the same time,this dissertation will set North Korean Nuclear Crisis foe example in order to prove the ideal of coerciv
7、e diplomacy by small country to great power.At last, this dissertation will emphasize the ideal of coercive diplomacy by small country to great power is not mature which needs further research and discussion.Key words:Coercive diplomacy Methods of coercive diplomacy Coercive diplomacy by small count
8、ry to great power Methods of coercive diplomacy by small country to great power North Korean Nuclear Crisis导论第一节 研究动机及选题意义一、理论意义:“强制外交”是国际战略以及外交决策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威慑概念不同,威慑针对的是尚未进行的行为,而强制外交则是针对已经进行的行为。亚历山大乔治将其定义为:运用威胁或有限的武力来说服对手放弃或取消某个侵犯行为。西方对强制外交已经作了很有深度的研究,但在国内,对强制外交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强制外交通常都发生与国际危机或冲突时期,对国际和
9、平与安全有重要影响,加强对强制外交的系统研究,可以促进国际关系理论的诸多领域发展,进一步丰富国际关系理论的内容,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对强制外交研究一般都是以大国为主体,如上世纪50年代的苏伊士运河危机,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等等,都是美国成功实施强制外交的实例,其背后隐含的是美国作为大国拥有更多的资源,因此拥有更多的权力。而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认为权力关系是一种辨证的关系,不是人们习惯认为的加减关系,实际上权力关系是不对称的,但权力双方一旦建立了权力关系,即便是处于弱势的一方也能获得对强势一方的某种权力,从而影响强势一方的行为。依据安东尼吉登斯这样的权力观,并且以当前朝鲜核危机中
10、朝鲜试图通过发展核武器以迫使美国改变对朝鲜政策的行为为案例,本文力图对强制外交的理论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即不仅大国对小国可以开展强制外交,小国也同样可以开展对大国的强制外交。二、现实意义:强制外交思想与实践源远流长,20世纪6070年代,西方理论界对其进行专题研究,强制外交已经成为当前一个颇引人注目的国际政治现象。朝鲜核危机爆发于上世纪90年代,是久拖未决的国际焦点问题之一,朝鲜核危机的解决关系到维护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关系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力量和其与日、韩的同盟关系。同时中国在朝核问题上有着重大的相关利益。当前,中国的国家战略中心是创造一个和平安稳的周边与外部环境,以服务于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
11、而如果朝核危机发展到爆炸程度将对中国的国家利益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加强对朝核危机的研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冷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伊拉克、海地等地区频频使用强制外交,强制外交常常成为霸权国家推行强权政治的一种工具。未来当中国政府可能被迫采取用武力等手段打击台独势力、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离主义势力时,西方很可能对我实施强制外交等威胁我国家利益的战略。为此,本文既探讨了大国对小国的强制外交,也提出了小国对的大国的强制外交,目的是希望可以理论服务于现实,希望祖国能够用最小代价捍卫国家利益。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对强制外交的研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深度,上世纪6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谢林教授最早提出了与
12、强制外交近义的概念“威逼”,70年代初期,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亚历山大乔治等人在强制外交的限度:古巴、老挝和越南一书中使用了强制外交的概念,此后西方学者对强制外交展开了系统的研究,较好的阐述了强制外交的概念、手段、局限、实例等,出版了数量可观的相关著述。但是仍然对强制外交的具体定义还存在分歧,一般认为,强制外交不同于威慑战略,威慑的目的是遏阻对手,使之不去做某些还没有开始做的行为。而强制外交则试图扭转对手已经进行的行为。强制外交也不同于纯粹的强迫,它强调要将武力威胁与信号传递、讨价还价以及谈判和必要的局部妥协等结合起来。以少流血或者不流血的代价获取最大利益。国内对强制外交的研究很少,还没有对这一
13、专题的著作出版,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学者发表论文,如:石斌:从强制外加到多边协调析美国对朝核问题的政策;钱春泰:国际政治中武力的潜在运用:威逼与威慑;钱春泰:美国与强制外交理论等,介绍了强制外交的一些概念、特点、局限等。作者个人认为对强制外交的研究还比较浅显,有待于深入。安东尼吉登斯的权力观在国内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介绍,其代表作民族国家与暴力、社会的构成等著作已经出版,同时中山大学的郭忠华学者发表了介绍其权力观的相关论文,如转换与支配:吉登斯权力思想的诠释,比较好地阐述了吉登斯的思想。对朝鲜核危机的研究,国内发表的著述颇多,研究角度也是多元化,但从强制外交角度研究朝鲜核危机的只有南大学者石斌的一
14、篇题目为:从强制外交到多边协调析美国对朝核问题的政策的文章,文章重点分析了强制外交的局限,然后指出美国不得不放弃对朝使用强制外交的战略。第三节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一、基本思路:1对传统的强制外交理论进行介绍,回顾历史,阐述概念、运作过程、手段以及强制外交理论所包含的变量,如双方冲突利益的大小、军事力量的对比、国内外政治是否支持等。主要是介绍当前西方以及国内对强制外交研究的成果。2运用安东尼吉登斯的辨证权力观重新解释强制外交中大国与小国的关系,即在大国与小国的关系中,小国并非只能完全听任大国的摆布,小国可以利用现存的或者发展新的权力资源,获得对大国的某种权力,从而影响大国的政策行为。并得出结论:
15、在国际实践中,小国也可对大国开展强制外交。 3在根据学者们对强制外交的研究成果,并借鉴安东尼吉登斯的辨证权力观,系统地提出小国对大国的强制外交,力图阐述其原理、定义、手段、以及影响效果的因素等。4以朝鲜核危机中朝鲜的核开发政策为例证来论证小国对大国的强制外交。朝鲜核危机中尽管朝鲜是小国,但是朝鲜依托东北亚特殊的权力结构等因素,通过推行核政策,获得了新的权力资源从而掌握了可以影响美国的权力,进而施展对美国的强制外交,试图达到影响美国政策的行为乃至重新建立与美国的关系的目的。力争使理论与实例相匹配,能够自圆其说。二、核心观点:大国与小国的权力关系是辩正的,小国可以动用与组织新的资源,改变与大国的权
16、力关系,并以这种新的权力关系为基础,修正大国的行为政策。朝鲜核危机中,核开发政策是朝鲜调控对美国关系的重要手段,朝鲜试图通过核开发政策改变朝美之间的权力关系,修正美国的对朝的政策。三、研究方法:本题目将运用案例分析法和史实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朝鲜核危机的来龙去脉是本文的史实基础和案例,在理论上主要借鉴了外交决策理论中的强制外交理论,同时与社会学中的权力理论进行结合。 四、研究难点:个人认为此题目比较新,本人学术水平有限,所以对该题目的研究还存在许多的疑惑与难点。第一,能否成功的演绎推理出小国对大国强制外交的概念、手段、影响因素等,具体的阐述小国对大国的强制外交。第二,由于朝鲜核危机尚未解决
17、,小国对大国施行强制外交的成功可能性是否存在?第三,小国对大国强制外交的概念与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总之,作为一名对国际问题感兴趣的学生,文章努力对自己疑惑的问题进行思考,同时文章肯定有许多思想不成熟的地方以及文字、规范的错误与瑕疵,在此我深表歉意,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地体谅与批评指正。第一章 强制外交概述第一节 强制外交的历史 强制外交的思想与实践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就指出:“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参见陈金云、陆保生编:孙子兵法鉴赏,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485
18、页。这里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就含有强制对方屈服并且按照己方意图行事的内容。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雄,齐国和鲁国几度发生战争,首霸齐桓公在位时国力空前强大,公元前年(鲁庄公十三年),齐国邀集宋、陈、蔡、遂、鲁等国在北杏开会,没有到会的遂国被齐国武力消灭,而遂国是鲁国的附庸,灭遂显然是给鲁看,鲁国见诸侯服齐,遂国的先例,最后不得不屈服,与齐国在柯地会盟。次年,齐桓公又联合陈、曹伐宋,并请周王室派兵相助,打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旗号”,以天子之命令讨伐宋国,在各国军队的压力下,宋国被迫求和。参见沈玉成译:左传译文,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849页。在古希腊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强大
19、的雅典人威胁弱小的弥罗斯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强制外交的案例,雅典人向弥罗斯提出要求并威胁说:“如果你们愿意照我们所建议的去作的话,我们才愿意继续谈下去强者能够做他们有权力做的一切,弱者只能接受他们必须接受的一切屈服了,你们就可以保全自己免于灾祸”参见古希腊修昔底德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60年版,第465-467页。进入近代,西方殖民者也经常使用武力威胁以及其他手段,逼迫亚洲、非洲等弱小国家就范,中国就深受其害。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后,引起了其他列强的垂涎,1844年2月,美国政府派特使顾盛率领军舰来到澳门,进行武力挑衅,逼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望厦条约,其后法国派遣特
20、使和舰队来到中国,并对清政府进行武力威胁,逼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黄浦条约,取得了与英美相同的在华特权。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则趁火打劫,以战争相威胁,逼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强占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此后,列强还以武力逼迫为手段,在中国争相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界地。日本也曾在西方列强的强制下签订了神奈川条约,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四艘巨大的“黑船”来到横须贺炫耀武力,向日本提出最后通牒。日本幕府最终被迫屈服接受要求。而经过明治维新走上富强道路的日本也仿效西方列强实施强制外交,1896年将军舰派往朝鲜的江华岛,以战争为威胁,逼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1、前,强制外交也被明显的运用。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刺杀,奥匈帝国立即做出强烈反应,在7月23日向塞尔维亚发出了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做出答复。而俄法两国站在塞尔维亚一边,立即进行战争总动员,7月31日,德国最后通牒俄国停止战争总动员,通牒法国18小时内宣布保持中立,均遭到俄国和法国的拒绝。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 参见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86页。一周内,随着欧洲各国的强制外交的失败,一战开始了。1939年9月1日上午,德国闪电入侵波兰,英法两国随即向德国发出照会,要求德国停止一切侵略行动并立即从波兰撤军,否则英法将
22、毫不迟疑地履行对波兰的义务。德国对此根本不予理睬。9月3日,英法先后向德国递交最后通牒,均遭到拒绝。于是,英法先后向德国宣战。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58页。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二战后,强制外交也被经常运用,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美国在这一事件中采取了坚决反对英法以军事行动的立场,艾森豪威尔对英国采用强制手段,他表示美国的财政援助只有到英国接受停火决议之后才子以考虑。英国没有选择,只得同意立即停火,英法停火后,美国继续利用它在联合国的影响,甚至威胁停止对英法供应石油,逼迫英法尽快从埃及撤军。艾登对美国这一作法充满怨恨,但已无计可施,只得
23、妥协。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以核大战为威胁,强制苏联从古巴撤出了导弹,虽然这是一次典型的强制外交成功的案例,但也几乎把人类带进了核毁灭的边缘,这促使学者们去寻找一种既不会带来灾难性升级又能在一定情形下维护非核心利益的方式。因此学者们试图寻找一种允许国家运用其军事力量追求国家利益而不用承担过度风险的理论和策略。正是在此背景下,托马斯谢林教授在1966年其军备与影响(Arms and Ifluence)一书中对国家如何运用武力威胁,或者威胁使用更多的武力来改变对象国的行为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分析。 Peter Viggo Jakobsen,“The Stretegy of Coerciv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国 大国 强制 外交 朝鲜 危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30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