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市某村农转非人员生活状况调查报告.docx
《关于重庆市某村农转非人员生活状况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重庆市某村农转非人员生活状况调查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学 院 农学院专 业 农学 年 级 2008级 姓 名 唐永树 班 级 农学082 学 号 20 二一一年二月重庆市开县谭家镇撕栗村农转非人员生活状况调查报告土地是世界上唯一值得你去为之工作、为之战斗、为之牺牲的东西,因为它是唯一永恒的东西,特别是对于农民。 乱世佳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转非人员逐渐增多。 征地农转非后,农转非人员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形成城市里新的贫民,成为社会的一大不稳定因素。 应高度重视农转非人员生活状况改善问题。 巩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多渠道促进农转非人员再就业,提高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障水平是改善农转非人员生活状况、促进
2、城市化进程健康发展、繁荣活跃地区经济的现实可行决择。 19972006 年,重庆市农转非人数总计达到2一八3545 人,其中,征用土地农转非人数达612785 人,占到整个农转非人数的28.06%。 2003 年和2004 年是征用土地农转非人数最多的两年,2003年征用土地农转非人数90471人,2004年 征用土地农转非人数 92902人,两年征用土地农转非人数均接近 10 万人。从征用土地农转非人数的地区分布看,征用土地农转非人数主要集中在主城近郊。 19972006 年,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征用土地农转非人数44一五56 人,占到全市征用土地农转非人数总数的72.06% ,渝东北地区
3、征用土地农转非人数1一八950 人,占全市比重为19.41%,渝东南地区征用土地农转非人数17142 人,占全市比重为2.80%。经走访调查,截止2010年12月底,本村(开县撕栗村)农转非人员占本村总人数9.60%,退去土地农转非人员占整个农转非人数64.12% ,村里准备农转非人数占41.37%。追问他们(农转非人员)转户理由,大部分准城镇居民(农转非人员)是看好所谓的“政府优惠条件和呆在农村没出息”。一、农转非人员转非前生活状况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是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和自然基础。土地对农民来说,既是基本的生产资料,又是基本的生活来源和收入渠道,是农民生存、发展的
4、重要保障。农转非人员转非前拥有土地这一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依靠土地耕作、经营使其生产、生活得到保障。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农民享受着村集体提供的各种福利、补贴和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过着安稳和较为富裕的生活。(一)农转非人员转非前收入稳定 转非前,村民虽无文化和技能,但他们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自家祖祖辈辈的土地上,可以种粮食,可以放牧,喂猪等。这样,不但可以自给自足,为社会和政府减轻负担和动乱,而且,还能为社会提供为数不少的农产品和土特产。 (二)转非前农民社会福利待遇较好 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集体为村民提供了各种良好的福利待遇。农民子女考上中专、大学,村里要
5、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农民生病看病、住院,村里要给予一定数额的报销;对村里的老年人,每月有一定金额的生活补助,大的节日有慰问金等。 转非前农民享受着村集体提供的生活、医疗、子女教育、养老等福利,享有比较完备的保障体系,生活稳定而富足。二、农转非人员转非后生活水平状况土地是农民生存、生活的保障。土地被征用后,农转非人员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失去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失去了一笔家庭财富,失去最基本的就业岗位,失去一种低成本的生活、发展方式,失去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基础。从擅长的农业产业领域进入到陌生的非农产业领域,技能的缺失和不足使农转非人员进入城市后就业、竞争能力低下,生活水平持续下降。(一)农
6、转非人员的部分权利被侵犯 在农转非人员转非过程中,他们的部分权利被侵犯。对于绝大部分的农转非人员,关于转非前后利弊得失,他们都知之甚少,他们只知道这是国家的扶民富民政策,仅懂得农村的“房、地、林”还可以换来金钱。但他们不知道有几点: 1、“农转非政策”很人性,“操作人员”超任性。 本村有一名大学生周有志(化名),现就读重庆某大学,他的农村户口被“强制自愿”转为农转非户口。他告诉我,他们班一共有一五名(重庆农村户籍),最后就剩下1名没有转非,如果不转,老师天天找你谈话并拿毕业证作威胁。据了解,在重庆各高校中,大部分重庆籍农村大学生都因此而转为农转非户口,却不是内心自愿,而是强制自愿。大学生既是如
7、此,更何况深山中的贫农呢?农转非政策? 2、农转非补贴极度不到位。据调查,大部分农民认为,转户后,农村的地、房能换几个钱就几个钱,可他们不知道:农转城后不论是否参加养老保险,每人每年给予养老保险补助100元,补助期限为一五年(期限未满一五年补助对象即死亡的,死亡后不再补助)。老龄人员符合养老保险趸缴条件的,可以在趸缴后凭缴费凭证一次性补足一五00元养老保险补助。建设项目已用地应转未转人员和征地人员不享受此项养老保险补贴;养老保险补助必须直接兑现给农户,不能直接扣缴养老保险,关于退房退地的补偿, 一是参照同时期开县征地政策对农村住房及其构附着物给予的一次性补偿。目前执行的标准是:砖混结构房屋为4
8、20元/平方米,砖木结构为320元/平方米,土木结构为190元/平方米,院坝5元/平方米。二是参照地票价款政策给予一次性宅基地使用权补偿,即每平方米宅基地补偿20元。三是给予一次性购房补助,即每户补助6000元等等。(关于印发开县户籍制度改革政策解释(一)的通知, 开县户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 开户改办2011 4 号)。大部分人只得到其中的一少部分补助,可他们往往不知情!所以,不知情时以为满,知情后就大不满!(二)农转非人员转非后收入大幅减少。 农转非人员转非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转非人员花光了征地补偿费,又没有找到新的工作,收入水平低于城市低保线,成为新的城市贫困人群。2002年重
9、庆市九龙坡区渝州路街道低保户仅有 11户、27人,2007年8月达到6一八户、1一三2人。短短5年时间,低保人数增长了40倍。巴南区花溪镇,20032007年,低保户数、人数、低保金总体出现超常规增长。2003年 12 月到2007年12月,花溪早在镇低保户数、低保人数、低保金分别由14一五 户、2721人、238714 元增长到2812 户、5399 人、6402一八 元,平均增长率达到一八.73% ,一八.69% ,27.97 % 。(三)农转非人员居住问题突出 1. 安置房建设滞后,农转非人员居住困难土地被征用后,农转非人员安置房建设滞后情况普遍。9年、10年以上安置房没有修建好的不止一
10、两处,几年没有安置的项目更多。安置房迟迟修不好,农转非人员长期在外散居租房过渡,居无定所,生活开支大增,生存状况较差,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政府财政负担加重。2. 集中安置方式集中了社会矛盾,修建农转非小区安置农转非人员,集中居住的农转非人员形成集中居住的弱势群体,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农转非人员接受低于市场价格的安置房后,他们并没有感到是得到了实惠,相反居住环境差、生活质量下降更加剧了他们对政府的不满和对政策的积怨。 贫穷、生活质量差;对政府普遍不满,一有摩擦就形成矛盾;对政府有依赖思想,要求政府解决生活问题等因素,使农转非小区成为社会问题的多发区。(四)农转非人员在城里受到歧视 由于农转非人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重庆市 农转非 人员 生活 状况 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26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