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调查分析报告.docx
《关于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调查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调查分析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 的调查分析报告班 级:(宋体,小二) 姓 名:(宋体,小二) 学 号:(宋体,小二) 提交时间:(宋体,小二) 摘要偶像(idol)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具有极高认可度的某种人的类型,人们乐于接受这一类人的行为模式、思维习惯以至价值观,而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附着较强烈情感的社会行动崇拜。崇拜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崇拜者对崇拜对象所怀有的一种尊敬、钦佩的情感和心态,反映了崇拜者希望成功和追求完美的渴望。崇拜的积极心理意义是使人感到有所寄托、有所期望、有所追求。但反之,在崇拜心理形成的过程中,由于易发生“光环效应”(晕轮效应)和从众心理,而形成一种夸大和盲目崇拜的心理倾向,把崇
2、拜对象看得完美无瑕并导致对崇拜对象的盲目信赖。我们可以发现,偶像崇拜作为一种新萌发的偶像文化正以其特有的方式越来越强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发展。“偶像崇拜”崇拜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许多的大学生在着装、爱好等许多方面都有模仿偶像的行为。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试图了解大学生“偶像崇拜”的特点,理解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原因及家长的看法,探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偶像观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目录摘要1一、 引言 2二、 调查结果 21、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基本状况 42、 当下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具体分析 93、 主观问答中的描述 9三、 调查结果分析 91、 当前90后大学生偶
3、像崇拜的状况 92、 从偶像崇拜中反映出的90后心里的误区 9四、 调查结论与建议10参考文献11一、引言自08年大学校园迎来首批90后大学生以来,已过去三年。当初青涩稚嫩的大一新生,如今早已是学长学姐,也即将面临毕业。不管是三年前,还是三年后,如今校园里的大学生们,他们身上90后的标签一直在,社会在热议他们的种种表现,人们更乐意把他们与他们的前辈80后作各种各样的比较。早前的舆论常称80后是“垮掉的一代”,可喧嚣的舆论并没有炒跨他们,近两年他们在各色的舞台上都有了不俗的表现。与80后不同,90后的学生可能一出生就比80后面临着更多的压力,但同时在成长的过程中也面对着更开放多元化的社会,舆论这
4、样评价90后孤独、脆弱、竞争、烦恼,更个性更非主流。扯上这样的标签,不管怎么说同样不能阻挡他们在烦恼中仰望幸福,他们的身影同样出现在救灾的现场,他们同样在不断表达着自己的声音,也在奋争,也在担负着自己的责任。身处信息时代高速发展中的90后,不管是信息的获取还是交流都更为快捷和方便,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90后中的偶像崇拜现象自一开始就以多元化的特点出现。偶像崇拜通常指对任何一种偶像、图像或物体的崇拜,与敬拜一神论的神相对。偶像崇拜,是一个人对信仰着的象征物、对象信仰的极端。这种极端由执著甚至到疯狂。崇拜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人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在追星关系中,这种单方面的付出能够令人感到心
5、情舒畅,情绪平和,有益健康。以中学生为主体的偶像崇拜现象,对大学生而言,他们也许早已不太关注,但毕竟有过这一段成长历程。作为90后群体中的一员,我们调查小组想通过调查现阶段大学生对偶像崇拜现象的看法,来了解90后大学生群体中的偶像崇拜状况,来发现他们的变化,以此来通过偶像崇拜这一特定现象来分析90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状况及人生观与价值观。二、调查结果1、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基本状况 对这一变量我们从三个问题来调研:是否有所崇拜的偶像;是否会模仿偶像的行为;及如何看待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下面是具体的统计数据:(1)在有无崇拜偶像的调查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有与没有的比大约为3:1。由此我们可知9
6、0后在成长的过程中,对偶像崇拜这一现象并不陌生,另外在调查同时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这些有崇拜偶像的学生中,绝大多数的偶像崇拜从小学时就已懵懂开始。电视、书籍、长辈亲述、伙伴群体的交流等这些都是获取偶像信息的方式,这些方式中以电视为最主要的信息获取载体,几乎可以熟练的说出多个影星扮演的角色,像活泼捣蛋的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大闹天宫的孙悟空等等。那时的崇拜方式,最流行的属于买贴画和明信片,从他们讲述时怀念口吻,我们也了解到对小时候的崇拜已成为他们最美好的记忆,他们甚至表示那时的影响有的都一直持续到现在。成长的过程也是自我发现和自我塑造的过程,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崇拜的偶像也随着变化,没有哪一个的偶像
7、是一直不变的。不同的时期,可能会受不同的影响,心里崇拜的偶像也不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崇拜的对象的稳定性会越来越高,也有可能会发生极端的情况,那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会再去崇拜偶像。29人当中,就有很多表示,自己曾经有过崇拜的偶像。是否会模仿偶像行为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会,我喜欢109.111.211.2只是好的举动才模仿2320.925.837.1一般不会,他是他,我是我5650.962.9100.0合计8980.9100.0缺失系统2119.1合计110100.0(2)是否会模仿偶像的行为是调查偶像崇拜现象对自己的影响,从上表中我们明显可知,对大学生而言,已经很理性的看待这一
8、问题。不再像中学生那样,会有很多的盲目崇拜行为。(3)从上述饼状图中,大学生需要精神指引和大学生思维多元化各占44%,时代的潮流占22%。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自我意识、个体发展是主观评价的主要标准,也是成长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有无、影响、评价角度这三个方面,我们得出在校大学生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个体更理性更成熟,更加注重自我的发展。 2、 当下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具体分析 这一环节的调查从崇拜对象的动机、类型、条件、影响、看法这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细化的考量。(1) 动机分析(寄托型、自强型、满足型、主宰型) 这一环节主要从两个问题来分析:树立偶像对自己最有帮助的方面;崇拜偶像的目的。 第一项调
9、查中,有50.9%的被调查对象选择给自己提供了个人发展动力,27.3%的选择提高个人品味,12.7%的满足情感寄托。也就是说,有超过一半的人崇拜偶像的动力类型属于主宰型或自强型,属于满足型或寄托型的各占一小部分。在个人发展过程中,以自强型、主宰型为发展动力类型的个体,可能更容易产生偶像崇拜。 第二项调查中: 有40.9%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崇拜偶像的目的是学习他们的精神。他们认为,偶像在另一个层面上是渴望实现的自我,追求他们的精神可以提高自己,以此来要求自己,使自己一步步靠近梦想。这在另一角度上也验证了,自强型、主宰型的个体更容易产生偶像崇拜。当然,这一结论的前提是目前的在校大学生。这又与大学生所
10、处的成长阶段密切相关,当前经济发展迅速,家庭环境状况参差不齐,中等或中等偏下仍为社会阶层的主流,受教育及环境影响,赚钱、求得成功是大多数学生的愿望,自强型、主宰型动机自然占据多数。(2) 类型分析(娱乐、体育、企业家、人文社科类、政治军事家、虚拟人物) 在娱乐和体育类型中,不会把其作为偶像的均为50.9%,会作为偶像的均为40.1%,而企业家为50.9%会作为偶像,政治军事家为46.4%。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人文社科类、科学家、虚拟人物这三类:是否会把人文社科中的名人作为自己的偶像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是7063.663.663.6否4036.436.4100.0合计110100.01
11、00.0是否会把科学家作为自己的偶像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是3027.327.327.3否8072.772.7100.0合计110100.0100.0是否会把虚拟人物作为自己的偶像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是1917.317.317.3否9182.782.7100.0合计110100.0100.0 从这三项中我们可以看到90后大学生的一些显著特点。72.7%不愿把科学家作为自己的偶像类型,而却有63.6%的人愿意把人文社科中的名人作为自己的偶像类型。这样的结果不得不说受两者的工作性质的影响,最关键的受个体的个性影响,受90后群体浮夸、好面子好表现却又怕麻烦的个性的影响。科学
12、家的工作严谨、繁琐、重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即使能够对社会有重大贡献受到高度认可却也不喜欢;人文社科类就不同,一个作家、一名主持人、一位专家学者,这往往意味着轻松自由,受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另外,从对虚拟人物的态度上,对比先前的研究,把虚拟人物作为偶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数据出来后,我们对个别被调查对象进行回访,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现象。近年来,网络的迅速发展,影视、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是这一现象的主要成因。但是,我们也了解到,网络中的虚拟人物,一般都是高大全类的人物,完美的身体,高超的技能,无双的人品,即使是小人物的奋斗历程一类的作品,很大一部分章节也是以这样的形象开展。 从这些方面,我们就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大学生 偶像 崇拜 现象 调查 分析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26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