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未来10年土地利用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儋州市未来10年土地利用战略.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儋州市未来10年土地利用战略 海 南 大 学课 程 论 文 题 目: 儋州市未来10年土地利用战略 学 号: 30724021 姓 名: 雷艳 年 级: 大三 学 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系 别: 土地资源管理 专 业: 土地资源管理 指导教师: 郝智军 完成日期: 2009 年 12月 25 日 摘 要在未来10年里,儋州市的土地利用状况,要继续以“十一五”规划为核心指导思想,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增强特色的原则,构筑城乡一体、统筹协调的土地利用格局。加大以那大为中心的城镇体系建设。发挥儋州琼西中心城市的效应,培育与发展城市新区。增强原“热农院校”、兰洋、西联、南丰与那大城区的
2、联结,形成以那大(含原“热农院校”、兰洋、西联)为中心,包括和庆、大成、南丰3个乡镇,兰洋、西联、西流、西培、西华、西庆6个国营农场的集镇群用地体系。加快推进白马井、东成、木棠、雅星(八一)等城镇的建设,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与洋浦的合作,充分利用洋浦的优势,在三都、木棠、峨蔓等地区形成产业聚群。同时,要善于改革创新,改变原有土地利用格局,大胆提出新的土地开发利用理念,寻求更符合儋州市土地利用发展的新举措。关键词:用地结构调整;多元化;集约利用;土地闲置目录摘要2关键词2土地利用战略指导思想4土地利用方面存在问题5土地利用发展战略5坚持产业用地结构的调整5发展六大支柱产业,形成产业用地群5土
3、地利用功能区划分6积极开发原有产业,呈现土地多元化利用格局7加大港口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区域优势集中利用土地8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占地比例8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理力度10儋州市土地利用战略体系11在城镇用地方面11在农村用地方面12参考文献12今年3月18日, 儋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通过专家评审。儋州市作为海南省的西部中心城市,其土地利用战略的规划工作是否到位对全省西部地区的发展意义重大。儋州市位于海南省西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位于海南西北工业的中心,是海南发展现代大工业的走廊中心区,经济发展与海口、三亚呈三足鼎立之势;举世瞩目的洋浦经济开发区和科技力量雄厚的海南大学儋
4、州校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地处境内;陆海交通发达、环岛西铁路、环岛高速公路横穿市境,海运可直抵东南亚和祖国各沿海城市。1.儋州市土地利用战略指导思想: 在未来的10年里,尤其是目前“十一五”规划期间,要注重对儋州市的土地利用战略部署,使之向中等城市迈进,以构建琼西经济、文化中心,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坚持以“优化开发、促进集约、严保耕地和改善生态”的土地利用总体战略,优化滨海新区(白马井、新英湾)和儋州“一城三片区”组团(那大中心城区、兰洋旅游度假区、宝岛新村科教区和西联工业区)用地。同时,我们也要切实发展“保障西北拓展用地、优化中心城市开发、强化中部农地保护和凸显东南生态功能”的土地利用空间战略
5、。明确四大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即城镇工矿用地区、旅游发展用地区、热带高效农业用地区和生态保护用地区。要明确产业主导方向,凸显不同区域功能,以保障儋州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城镇工矿用地区以洋浦开发区、那大和白马井镇为核心,沿儋州湾和白马井海岸线环形展开,城镇工矿用地区服务于儋州市建设“琼西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优先保障洋浦化工园板块、洋浦机械加工城等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旅游发展用地区包括滨海新区、兰洋温泉板块和光村银滩板块;热带高效农业用地区主要包括西部海成阶地平原地区和东部丘陵台地;生态保护用地区包括北部、西部海滨和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区,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独特而重要的生态保障。依照规划可将全
6、市大致分为12个土地用途区。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耕地区、林地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等,并提出相应的管制措施,以提高儋州市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另外,还可因地制宜,根据近些年来土地开发利用现状,大胆提出方案,变原来的不景气的旅游景区为新型的房地产开发区或农牧林业加工区。2.目前,儋州市在土地利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与海南全省土地利用规划要求相比,儋州市土地利用总体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2.1.与土地利用相关的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工业用地比重小,传统农业用地改造任务重,第三产业用地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2.2.南北部地区土地利用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大;2.3.科教文卫事业用地比重相对较小
7、,公共基础设施用地少;2.4.面临着土地管理人才匮乏、大面积土地资源闲置、土地投资环境不理想等瓶颈;2.5.县域土地竞争加剧,对儋州市土地结构的合理利用构成威胁;2.6.旅游用地产业发展滞后,管理模式陈旧,缺乏大胆创新。3.针对以上问题,土地利用方面要坚持以下发展战略:3.1.坚持产业用地结构的调整。3.1.1发展六大支柱产业,形成产业用地群。依托洋浦经济开发区大工业的建设,合理调整工业用地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在改造提升水泥产业、造纸业及加工业等传统工业用地的基础上,大力开发石油化工、煤化工、林浆纸一体化、钢铁建材、天然橡胶、制糖等六大支柱产业的用地面积,积极培育生物制药作为后续储备支柱产业。
8、鼓励开发利用土地来发展高新技术工业,禁止在土地上建设污染工业。围绕洋浦大项目做好协调配套服务,承接洋浦林浆纸加工、石油化工等工业下游产业用地的转移,延伸产业链用地。积极鼓励开发土地以引进大项目和大企业,扩大企业规模,扶持中小企业。同时,要注意对土地利用的监管力度,禁止以发展经济为由大肆滥占耕地的行为和以求经济快速发展为由污染周边土地的行为。3.1.2土地利用功能区划分依托那大市区、洋浦港口、西线铁路,优化土地空间布局,构建“一线五区”的工业布局总体框架,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层次分明、梯度推进的土地利用格局。(1)“一线”规划“一线”即“那洋公路”,以那大(美扶)、西联、东成、木棠到洋浦57公
9、里的沿路为主轴线,建设儋州工业走廊。(2)“五区”规划第一区是“三都、峨蔓为石化、浆纸制造和仓储区”。主要承接洋浦大项目,发展炼化、乙烯、造纸等相应的下游工业用地群;结合洋浦炼化和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政策,争取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积极推进煤化工产业建设,建成以煤为基础的系列化工产业,发展煤制油、甲醇、醚等化工产品。第二区是“木棠工业园区”。主要发展不锈钢、建材、矿产品加工、矿渣利用、玻璃加工、生物肥料、制造业、包装业等产业群。第三区是“东成农副产品加工区”。在高速公路以北兴建橡胶加工业和橡胶制品业,东成至长坡一带兴建果蔬产品加工业,形成橡胶制品加工及果蔬生产两个板块的生产基地。第四区是“那大
10、出口(美扶路口)路段木器加工与城区高新技术工业区”。以那大原有工业为依托,以食品、饮料、保健品、木制品、生物制药、旅游产品加工等轻污染加工业为主,建成儋州高新技术产业区。第五区是“白马井水产品加工区和洋浦大工业项目后勤保障区”,兴建中心渔港及水产品加工、交易基地,同时建设形成洋浦工业项目的后勤保障基地(区)。3.2积极开发原有产业,呈现土地多元化利用格局。3.2.1. 利用土地发展西部旅游经济,并以此辐射带动西部其它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儋州市近年来旅游业发展滞后,咎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未能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来宣传儋州市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旅游营销策略还有待优化等。为此,我们可
11、以培育有儋州特色的度假休闲旅游市场,突出“生态旅游”、“科普文化旅游”、“观景旅游”等特色,建设高水平旅游精品景区,打造儋州旅游品牌。加大土地投入力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旅游产业开发,优化儋州南部旅游景点,开发北部旅游资源。“十一五”期间要形成南区、北区两个版块旅游线路,即以那大为中心,兰洋温泉、那大夜景、松涛水库、热带植物园(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观光区)、石花水洞、莲花岭国家森林公园、花果山旅游等景点为南区;以东坡书院、中和古城为中心,鹭鸶天堂、千年古盐田、光村银滩渡假休闲和峨蔓滨海旅游等为北区;同时相应的配套设施也必须到位,如拟建五星级和四星级宾馆、酒店、1-2个高尔夫球场等。3.2.2.
12、在大力提升旅游业发展空间的同时,积极发挥旅游业的带动效应,推动房地产、餐饮、物流等第三产业用地的发展。例如,改鲜为人知的风景区为房地产开发区,利用清新秀美、气候宜人的环境资源吸引外来投资商;以旅游业为依托大胆利用当地风土人情推出“农家乐”行业,促进餐饮娱乐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信息服务等产业用地,打造郊区自驾游路线及创立相应的一条龙服务,带动城镇郊区及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积极发展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和休闲服务等产业用地项目。3.2.3.积极发展房地产产业。以优化结构、改善供给、规范交易为重点,加强对土地市场调控。在那大东南面规划发展中低档居住商
13、品房区域;东北面及宝岛新村科教区周边确立为中高档居住商品房区域;西北面为商业房地产区域。白马井、东成、木棠、雅星(八一)等重点镇划出适当的优势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加强对大型商贸设施建设的规划,加快火车站物流中心区的建设速度;统筹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和商业餐饮网点布局,形成功能明确、特色突出、布局集中、经营规范的步行街、美食街等。 3.3.加大港口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区域优势集中利用土地。3.3.1. 整合港口土地资源,发展港口周边未开发利用的土地。完成白马井中心渔港建设,新建、扩建、改造新英、峨蔓、海头、光村、英豪等港口;利用洋浦港的扩建和洋浦大桥的开工建设机遇,建成与洋浦港相配套的工业港口、大宗货
14、物转运港口、渔港和客运码头。3.3.2. 利用儋州市的优良深水港资源优势,开发海岸带区域用地体系。重点开发建设洋浦三都峨蔓木棠光村后水湾一带海岸线,加大海洋矿产、生物资源的土地开发利用,开发土地以发展儋州市海洋与海岸带资源,建设石化储备、天然气仓储、工业产品开发生产等产业集群区用地。3.3.3提出“以镇带港,以港兴镇”的口号,借洋浦港拥有众多优惠政策的发展优势,带动镇周边区域的发展,尤其在土地规划方面要合理分配,各大产业依据地理位置建立适宜的工业园区、产业加工区、物流管理区等。3.4.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占地比例。3.4.1. 加大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新建城市道路地下通信管网,优化全市各镇及“一
15、线五区”工业园区的通讯设施,利用多种接入新技术实现全市通信“村村通工程”。3.4.2. 在水利设施用地方面,实施松涛水库灌区的配套工程,加快天角潭水库的建设,完善儋州北部、西南部地区的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基本解决儋州市北部、西南部地区缺水问题。加大节水、灌溉设施投入,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加快海头、白马井等沿海地区海堤工程建设,巩固和完善现有水利系统,继续以土地资源为依托搞好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3.4.3. 在交通基础设施用地的建设上,加强道路网络建设,提高交通运输能力,建设以儋州为中心的周边市县一小时经济圈交通网;完成城市到乡镇的道路硬化建设,进一步实施镇到行政村的“通达工程”和“畅
16、通工程”,缩小城乡交通差距。“十一五”期间,建设57条乡村公路,重点加强海南大学儋州校区与儋州市中兴大道的对接工作,搞好道路硬化、亮化和美化工程,为开发建设“儋州科技文化产业带”创造条件;建设白马井-洋浦跨海大桥,利用白马井良好的居住条件,为洋浦大企业、工业大项目提供后勤保障和服务体系;完成儋州至洋浦的铁路支线建设。3.4.4. 在科教文卫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要合理规范用地布局。首先,加强对东坡书院和宋代风格的中和古城等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开发和保护富有地方特色的儋州旅游景观,创建儋州独特品牌,力争进入国家旅游景点重点保护工程。开发土地促进儋州市的科学文化工作的展开,加强乡镇科技图书馆建设,办好
17、各类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培训基地,提高广大劳动者和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其次,加强文化广电体育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完成一馆、一中心、两室(市科技博览馆、乡镇文化广电服务中心、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建设工程;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率,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整合各方面体育活动的资源,完善和建设市体育中心“两场一池一馆”(田径场、灯光球场、游泳池、体育馆),成为我市综合性体育运动中心,在市内建成若干个有一定规模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增强全民体质。再者,调整中小学校用地布局,改善农村中小学用地状况。采取撤消、合并的方式建设中心小学,整合教育资源办好初中。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
18、,全面完成现有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的改造任务。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学和教学辅助用房、教师生活和办公用房、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中小学大班额以及适龄入学儿童高峰扩容问题,按编制补充、补足教师;结合学校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工作,在每个镇办好一所含寄宿功能的初中和中心小学。另外,积极稳妥地推进卫生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预防保健、医疗服务体系的用地规模。那大城区建成琼西先进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中心,重点建设骨科中心、传染病治疗中心、眼科中心、急救中心。建成1所“三甲”医院、新建1所妇幼保健院,扩大市中医院的规模;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齐全,满足居民健康需求
19、。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改造乡镇卫生院危房,加强乡镇卫生院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提高农村卫生院的服务水平,做到100的行政村有卫生室。 3.5.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理力度。长期以来,建设用地大量闲置是制约儋州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实现儋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在收回闲置土地的同时,儋州市要着力提高其利用率。一方面将收回的闲置土地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则用于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对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新项目,使儋州市城市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得以优化和升级。之前,儋州市利用收回、调整的闲置土地招来一大批项目投资达5亿元。如海南中学
20、东坡学校、金钥匙娱乐城、佳云宾馆、顺龙之星等项目;利用收回、调整的闲置土地进行了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及其配套项目建设,如市政道路、绿地、图书馆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此外,还招来了“泰安苑”房地产开发,结束了儋州没有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历史。在2007年,盘活了白马井兴建的愿景水产品加工厂项目、那大市区兴建蒙恩工艺墙纸项目、木棠工业园区兴建海岛磨粉厂、伟达化工等项目。在去年年初,儋州市政府对外推出了“镜湖”园房地产开发项目,占地面积达330亩。这些项目的建设为儋州市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平台。在今后的20年中,我们要继续加强对闲置土地的处理力度,变废为宝,根据当地的土地状况和所处环境,审时度势,因
21、地制宜,将土地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供人们开发利用。4.儋州市土地利用战略体系:对于儋州市的土地利用状况,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增强特色的原则,构筑城乡一体、统筹协调的土地利用格局。加大以那大为中心,白马井、木棠、东成、雅星(八一)“四个轮子”为重点的城镇体系建设。完成南丰、大成、峨蔓、新州、王五、海头6个镇的城镇用地规划,同时也要开展重点村庄用地的规划。4.1.在城镇用地方面要做到:(1)发挥儋州琼西中心城市的效应,培育与发展城市新区。加快原“热农院校”、兰洋、西联、南丰的交通、水电建设,增强它们与那大城区的联结,作为那大的城镇延伸点,形成以那大(含原“热农院校”、兰洋、西联)为中心,
22、包括和庆、大成、南丰3个乡镇,兰洋、西联、西流、西培、西华、西庆6个国营农场的集镇群。发展以高新技术工业、食品工业、生态旅游业、商贸、农业科技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区域,建设儋州市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区。(2)加快推进白马井、东成、木棠、雅星(八一)等城镇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以东成为中心,包括东成、光村、中和、王五4个镇和新盈农场构建新城区。以雅星(八一)为中心,包括雅星、海头2个镇和八一、红岭、龙山3个国营农场构建新城区;以白马井、木棠为中心,包括白马井、排浦、木棠、新州、峨蔓、三都6个镇,建设港口乡镇。到“十一五”末期,在洋浦发展的带动下,把木棠、白马井建设成为儋州的经济中心。(3)加强与
23、洋浦合作,充分利用洋浦大项目、港口、人才聚集的优势,在三都、木棠、峨蔓等地区重点承接洋浦大项目的下游产业,形成产业聚群;马井地区作为后勤保障基地,要充分利用洋浦大桥通道的优势,为洋浦员工提供居住、娱乐、子女上学等生活环境;积极发挥那大、洋浦“两个经济圈”的优势,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的交流和互补,加速合作发展步伐。(4)大胆创建新型工、农业建设基地,在洋浦、白马井等地区的发展带动下,积极投资建设大型橡胶加工工业园区和农副产品加工区。本着儋州市地处海南岛中部地区,橡胶种植业终年少受台风影响的优势,在保证生态环境和谐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橡胶加工业。利用儋州市水果种类繁多的地域特色,建立食品加工厂,打造除
24、海南春光、椰风等系列的新型食品品牌。(5)建设产业配套用地体系,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进一步建设好全市公共的能源、交通、水利、市政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着重抓好“一线五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木棠工业园区和白马井园区,为建设项目提供良好的道路、港口、供电、供水、供气、通信、排污等配套土地资源。通过规划引导,优化土地空间布局,吸引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和项目向园区聚集,拉长产业链,提高园区的土地和基础设施的利用率,降低土地投资经营成本,发展形成密切协作、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用地。4.2.在农村用地方面要做到:积极推进农村改革。规范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和征收、征用行为,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25、保护农民利益。初步建立起与市场化、产业化、区域化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用地服务体系;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在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同时保证耕地质量,利用所处的地理优势种植特色经济作物。如在地势较平缓的、灌溉条件好的丘陵和沿海平原地区,继续大量种植粮油、甘蔗、瓜菜等经济作物,在山地和靠近山地的丘陵地区,继续热作香蕉、橡胶、园艺作物的种植。控制农场数量,保证农场质量,科学、合理的整合相邻区域的农场规模,尽量集约利用土地。大力提倡农场向数字化、机械化、现代化方向迈进,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来进一步提高农场产值。参考文献1侯小健等.儋州土地利用总规通过评审 凸显东南生态功能J.海南日报. 2009.2海南省人民政府.儋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M. 中国海南. 2007.3靳晓雯,欧名豪.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再认识J. 广东土地科学, 2007,(05) .4王建龙,李江风. 新形势下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战略取向J. 国土资源导刊, 2006,(01) .13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25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