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电子文档的安全调查报告.docx
《企业电子文档的安全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电子文档的安全调查报告.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企业电子文档安全调查报告摘要: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安全防护能力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许多计算机基本上处于不设防状态。这种情形加剧了企业内部各种电子文档面临的危险,文档信息泄密现如今已成为各大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企业文档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容易被员工无意中泄露,或者被竞争对手获取,特别是一些无形资产(如设计图纸、企划方案、客户方案、客户信息等)和企业的一些秘密文档(如企业内部财务数据、工资文档)。无纸化的办公使文件都在内部网络中,本文通过对当前企业电子文档所面临的安全隐患问题分析,列举企业电子文档泄密的重大案例,分析电子文档泄密的危害,通过分析目前国内企业电子文档安全保护的解决方案的优缺点,提出电子文
2、档的保护的思路及策略。 关键词:电子文档,安全问题,保护;引言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大量的电子文档,并且还在加速不断产生新的文档。这些文档涉及企业的核心技术资产和敏感信息,需要安全可靠的存放。随着各行业在生产、管理上日益信息化,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日常办公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长期以来, 由于缺少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文档被分散存放在个人PC机上,产生了各种信息安全问题和一致性问题。Internet 和移动终端日益普及,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信息安全方面的隐患。由于电子文档极易复制且复制后不留任何痕迹,企业的信息化安全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了解电
3、子文档安全存在的安全风险,能够更好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企业电子文档防护系统。当前,国内的企业用重金购置防火墙,防病毒软件来防止外界威胁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内部安全威胁的对策。而企业文档的泄密主要来自于多方面,因此研究企业文档泄密的类型能为企业文档安全防患于未然。目前市场上存在许多的电子文档安全防护产品,然而怎么为企业选购合适的安全产品,这也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这一系列存在的问题,我们展开了对企业电子文档安全的调查,本文将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并论述。 1、调查背景1.1 电子文档的定义及特征所谓电子文档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以计算机盘片、磁盘和光盘等化学磁性材料为主要载体的文字材料。它
4、主要包括电子文书、电子信件、电子报表、电子图纸等。在企业内部,具体的企业电子文档主要是指企业的战略决策、营销策划、重大会议纪要、客户信息、市场信息、财务预算、财务报表、工程图纸、设计图纸、设计方案、涉及企业秘密/企业机密的机要文件等。电子文档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存储介质多样、容易编辑修改、容易传递、容易复制、容易损坏丢失、容易还原再生。(1)存储介质多样。电子文档存储介质很多,目前主要有计算机硬盘、各种光盘、U 盘、闪盘,甚至手机和娱乐用的数码产品也可以用来存储电子文档。(2)容易编辑修改。借助于各种专业软件,可以很容易的编辑修改电子文档,而且修改的痕迹很难发现。这是电子文档有别于纸质文件的优
5、点之一,但是如果不能很好的保护,就可能受到非法的修改,会破坏文档的完整性和可读性,给文档所有者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这时候它又变成一个缺点。(3)容易传递。纸质文件的传递必须要当面递送,而电子文档的传递则方便很多。借助于网络,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FTP服务等方式可以快捷方便的传给有关人员。(4)容易复制。电子文档相比纸质文档非常方便快捷。如果不采取技术手段限制拷贝,通过点击几下电脑鼠标就能轻松完成复制。这样,人们就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信息共享。(5)容易损坏丢失。一是存储介质物理损坏或者丢失。电子文件对保存场地的面积要求不高,而对环境的温湿度、防磁性等条件的要求很高,磁盘不能长期保存。磁盘
6、、光盘、U 盘等存储介质如果损坏,那么相应存储的电子文档也就不能读取使用。一些U 盘、闪盘体积很小,容易丢失,相应会造成电子文档丢失。二是电子文档容易被误操作删除,或者被病毒破坏。如果文件被删除不及时恢复,有可能永远无法恢复。(6)容易还原恢复。电子文档误删后,可以通过数据恢复软件还原,这本来是电子文档的又一个优点,但是对一些原本要删除的机密的文件,又存在被非法还原的隐患。有研究表明,普通的删除和格式化根本不能将数据彻底清除,硬盘被改写12 次还能将原有数据还原,只要存储介质未被物理损坏,进行特殊处理就能将数据还原。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大量的电子文档,并且还在加速不断产生新的文档。这
7、些文档涉及企业的核心技术资产和敏感信息,需要安全可靠的存放。随着各行业在生产、管理上日益信息化,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日常办公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长期以来, 由于缺少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文档被分散存放在个人PC机上,产生了各种信息安全问题和一致性问题。Internet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同其高速发展相关的负面结果就是严重的网络安全问题。根据FBI和CSI对484家公司调查,发现: 有超过85%的安全威胁来自企业内部。 有16%来自内部未授权的存取; 有14%专利信息被窃取; 有12%内部人员的财务欺骗; 有11%资料或网络的破坏; 中国国内80的网站存在安全隐患,20的网站有
8、严重安全问题。1.2 2010-2013的十大泄密事件盘点(1)富士康“内鬼”泄密2010年富士康公司内部员工林某将iPAD 2平板电脑后壳的3D数据图泄露,给富士康造成重大损失。(2)中国考研泄题案犯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获刑周文胜、欧阳泽辉(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技师)、段宏博(中南大学人事处聘用人员)、陈龙(贵州省遵义医学院研究生)等人为谋取经济利益,利用职务之便,从湘潭市教育考试院保密室窃取了考试试卷,并复印转卖。(3)三星电子泄露机密2011年三星电子生活家电部的A某在面临合同届满并难再续约的情况下,将公司的技术开发战略等机密下载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里,企图向中国某家电企业泄密。(4)台企前
9、高管被控向大陆企业“泄密”台湾友达光电前高阶主管连水池、王宜凡,涉嫌受大陆TCL集团面板大厂华星光电年薪百万美金利诱,相继“带枪”投靠,并移转友达光电AMOLED等“敏感科技”。(5)前苹果员工承认出卖机密信息2011年前苹果员工Paul Devine泄露苹果公司的机密信息,例如新产品的预测、计划蓝图、价格和产品特征,还有一些为苹果公司的合作伙伴、供应商和代工厂商提供的关于苹果公司的数据,这使得这些供应商和代工厂商更好的与苹果进行谈判。作为回报,Devine得到了经济利益,而苹果这些信息而亏损了240.9万美元。(6)东软集团遭商业秘密外泄2012年东软公司前副总经理李某某为谋取暴利,伙同公司
10、CT机研发部负责人张某、采购负责人岳某等人,以许诺高额经济利益为手段,相继让CT机研发部17名核心技术人员窃取公司核心技术资料后,相继离职。犯罪嫌疑人窃取技术价值总计2400余万元,造成公司研发项目延迟,损失高达1470余万元。(7)南开经济数据泄密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局长秘书室副主任孙振,先后多次将国家统计局尚未对外公布的涉密的统计数据共计27项,通过MSN聊天工具泄露给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付某、中信建设证券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工作人员张某。(8)3.15晚会多家银行被曝内部员工私售客户个人信息2012年央视“315”晚会曝光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内部员工泄露客户信息,非法获取利益。(9)1
11、号店客户信息泄露2012年1号店内部员工与离职、外部人员内外勾结,泄露90万用户信息。(10) HTC被曝员工泄密2013年HTC被曝泄密,副总兼首席设计师简志霖、处长吴建宏、设计师黄弘毅3人,借委外设计NEW HTC ONE机壳为由,诈领1000余万元新台币公款。简志霖更涉嫌窃取HTC SENSE 6.0之UI接口程序的商业机密,计划在离职后携往他在台湾所开设的手机设计公司或与其他业者研发。信息产业如电脑、手机、通讯,本身就处于电子信息的前端,泄密风险也就水涨船高。而制造业泄密案则发生是在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当下,随着两化融合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制造业部署信息化,但信息安全工作并没有同步完善,造成
12、大量泄密风险存在。泄密案给企业不仅造成经济名誉损失,更会影响其转型升级步伐,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1.3 企业电子文档泄密的危害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信息资料、工作报表、业务文档等都用电子文档的形式存储和传输。虽然电子文档减少了信息资料存储传输的成本,提高了企业工作和沟通的效率,但安全性问题随之而来。比如,公司的商业计划、业务报表等重要机密数据,不但面临着企业外部的黑客攻击和窃取,还面临企业内部人员有意或无意的外泄。重要数据文档一旦失窃,轻则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重则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另外,企业发生信息泄露事件会导致企业在公众中的威望和信任度下降,会直接使他们改变原有选
13、择倾向。从这里不难推断,信息泄密事件可能会使企业失去一大批已有的或者潜在的客户。近日,瑞星公司发布网络漏洞预警,包括7天连锁酒店(以下简称7天)在内的多家连锁酒店存在严重的系统安全漏洞。此前(今年5-6月份),有黑客在互联网网上公布了某连锁酒店的数据库信息,其中2000万用户的身份证、手机、住址及开房时间等敏感信息遭到泄露。除此之外,在2011年12月21日,国内最大的程序员网站CSDN网站被曝600万用户的数据库信息被黑客公开,随后网上出现嘟嘟牛、7K7K、多玩网、178游戏网等多家网站用户数据库泄露的消息。继CSDN网站的600多万用户被泄露后,51CTO、CNZZ、eNet、U-UU9、
14、YY语音、百合网、开心网、人人网、美空网、珍爱网等众多知名网站也相继陷入用户数据泄露丑闻。在数据信息的作用与地位日益显要的今天,数据信息的安全问题是关乎企业声誉、公众信任感、经济利益、生死存亡的问题,如果企业机密技术资料与客户资料等文件的泄露,则可能会导致企业投资的失败、竞争力的下降及客户的流失等严重后果。企业数据信息的安全程度也会影响企业的外部竞争力。因此,企业电子文档的安全可以说是不得不高度重视的。2、企业电子文档泄密的主要原因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由于许多机密电子文档是以电子形态存在于计算机中的,所以别人特别是那些商业间谍是有很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电子文档的窃取的。比如通过U盘拷贝、电
15、子邮件发送、向目标电脑上植入木马并借助网络进行电子文档传输等都是可以将机密电子文档窃取出去的。如果是企业内部员工有意识的进行机密电子文档窃取,那么他们将会有更多、更便利的条件和手段,这对于企业来说,可以说是防不胜防。另一方面,企业员工无意识的把含有敏感信息的机密电子文档泄露出去也是很常见的,而且许多时候信息泄密后,企业员工及企业管理层却毫不知情,比如企业员工对外发送邮件时,无意中将邮件地址张冠李戴,又比如企业员工在送修存放有机密电子文档的硬盘时没有采取信息保护措施等,都是可能造成重大信息泄密事故的。事实上从理论上说,商业间谍、员工流失、合作伙伴参与、病毒黑客攻击、外部员工信息交换、工作流程失控
16、和某些高管的不良工作习惯等都是可以造成机密电子文档失窃及重大信息泄密事故的环节(如下图)。企业电子文档泄密的途径2.1 内部泄密内部泄密主要是指内部人员有意或者无意将重要电子文档泄露,在电子文档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内部泄密的威胁都存在,而且很难防范。其中内部泄密又包括无意泄密和有意泄密。无意泄密是指内部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涉密电子文档泄露。无意泄密最常见的就是内部计算机非法外联和移动存储介质交叉使用。有的人缺乏安全知识,将处理过涉密电子文档的计算机重新安全后接入互联网,就有可能被情报人员将涉密文档还原。移动存储介质未经授权在内部计算机使用,内部移动存储介质被带出在外部使用,移动存储介质发生故障
17、维修时,里面存储的涉密文档被还原,等都会造成内部涉密文档泄露。移动存储介质带来的隐患还包括攻击者利用移动存储介质对内网进行摆渡攻击,从而窃取更多的涉密电子文档。有意泄密是指内部人员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涉密电子文档,并主动传递出去。内部人员获取电子文档的途径很多,文稿撰写者可以直接拷贝到U 盘、光盘等介质保存,其他人员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有阅读权限的人员甚至采用手抄、截屏等方式获得。 2.2 外部泄密外部泄密主要通过攻击实现。外部泄密的威胁主要存在于电子文档前两个阶段,即制作保存和传递使用过程。具体方式可分为两种:(1)恶意代码。如果内网终端使用时不注意就有可能感染木马、蠕虫、僵尸网络、间谍软件等恶意
18、代码,这是目前造成泄密的主要原因。比如安装未经检测的软件,使用来历不明的存储介质,防护软件安装不到位等,都有可能感染恶意代码。一旦感染,恶意的代码就会通过网络窃取重要信息,伺机往外部发送。(2)网络入侵。攻击者借助各种手段,对特定目标进行渗透,最终控制目标,进而获取所需的信息。从攻击类型看,当前主要有物理攻击、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三种类型。企业电子文档的安全除了受到来自内外部的泄密,防火墙安全问题、病毒的防范问题、终端设备接入安全问题、终端设备管理问题等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导致企业文档的破坏。另外大量的信息安全事件,呈现出商业利益驱动的现象。不论是木马病毒的黑色产业链,还是银行系统内部人员的储户
19、信息主动泄密,都有后面的商业利益驱动。而且随着商业环境竞争的日益激烈,这种信息安全的威胁还会持续和加剧。其次,信息泄密正在向更加专业化犯罪的趋势发展。从木马病毒、钓鱼网站的不断出现,再到运营商后台密码被攻破,这些灰色事件的背后,都有专业的人员和组织。在现阶段网络安全形式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企业核心信息、用户个人数据、重要客户需求及公司内网安全都面临着巨大风险。2.3企业网络安全漏洞电子文档通过网络在传输过程中随时存在被感染的风险,文档在计算机中生成处理,所以电子文档受到网络和计算机的双重威胁。纵使电子文档能够做到“独善其身”,在一方面遭受网络黑客、木马、恶意插件侵犯,薄弱的防火墙根本不足以抵挡这
20、类不请自客;另一方面文档在储存的时候我们习惯用U盘进行拷贝,电子邮件互发,很难保证这些操作是安全的,所以文档信息的生存环境可以说险象环生。 当代企业网络的开放性,公司利用共享服务器的方式共享企业内部文档,人人都能看到内部资料,这无疑是很危险的。企业内网的安全,其实质就是企业信息的安全。2.3.1 VPN网络VPN(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是在公众网络上所建立的企业网络,拥有与专用网络相同的安全、管理及功能等特点。VPN是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通常是对企业内部网的扩展。通过VPN可以帮助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
21、伙伴及供应商同公司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目前针对VPN最为常见的攻击行为是DoS攻击,其根本目的是使受害主机或网络无法及时接收并处理外界请求,或无法及时回应外界请求。其具体表现方式有以下几种:(1)用大流量无用数据致使企业网络堵塞,使被攻击主机无法正常和外界通信; (2)反复高频的发出攻击性的重复服务请求,使被攻击主机无法及时处理其它请求。(3)反复发送畸形的攻击数据引发系统错误的分配大量系统资源,使主机处于挂起状态甚至死机。VPN的部署策略2.3.2 网络设备(包括数据库等)网络设备是企业用户信息传输、保存的重要介质,黑客通过入侵数据库,也可以获得用户信息。由于黑
22、客对于数据库的侵袭时间可长可短,因此有些企业的数据库已经被攻击和损害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还没有引起企业管理者的注意。恶意的黑客会利用非常简单的攻击方法进入数据库,如:不严谨的配置、未更新补丁的漏洞等。 目前,对于数据库的主要攻击类型分为: (1)破解弱口令或默认的用户名及口令;(2)非法权限的提升;(3)利用未及时更新漏洞;(4)SQL注入攻击;(5)窃取备份(未加密)的信息等。黑客对数据库发动袭击2.3.3 数据传输信道通常企业所存在的数据传输信道问题为:(1)网络布线不规范企业通常在数据主干道上(如单位多栋大楼之间)使用光纤传输,而在相同楼层之间采用双绞线。由于企业网络信息化一般都是逐步实
23、施的,在网络综合布线上的可能会存在严重滞后以及规划不合理的现象,例如,数据线缆与电话线缆、电源线缆之间互相造成干扰;布线施工质量差;网络硬件设备无安全防护等;而对于双线线的连接时常会出现不规范的线序打法,造成“串绕”现象并产生干扰而造成局部网络访问缓慢的问题。(2)网络设备参差不齐企业在网络建设中未能及时淘汰一些安全性差的路由设备,造成网络中某一节点出现安全漏洞从而置整个网络于危险之中。(3)无线局域网络监控不利一些企业往往只通过简单开启无线网络的WEP、WPA或WPA-PSK等加密方式来进行身份验证而授权用户进入网络,很容易造成因密码泄露而使非授权用户非法访问企业内部网络的问题。2.3.4
24、操作系统大多数网络入侵是因为操作系统(如Windows,Unix,Linux等)的漏洞。完善安全操作系统的保护策略,以用户控制、进程控制及对象控制为主,使其具备有效的安全体系结构、提供实时的权限访问控制、信息加密保护及完整性鉴定等安全机制实现数据安全,并通过系统配置以确保操作系统尽量避免实现时的缺陷和具体应用环境因素而产生的不安全因素。但无一例外的是,由于漏洞修复的滞后性,使基于操作系统漏洞的入侵、通信端口的恶意扫描,以及利用通信和共享功能设置(如远程登录、文件及设备共享等)而进行的非法访问等,为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留下了“可乘之机”。操作系统通常存在的安全隐患为:(1)操作系统结构体系的缺陷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电子 文档 安全 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25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