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CT基本知识与常见疾病ppt课件.ppt
《头颅CT基本知识与常见疾病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头颅CT基本知识与常见疾病ppt课件.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头颅CT基本知识与常见疾病,CT (Computed Tomography),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CT窗口技术脑组织窗、骨窗人体各组织结构不同,对X线衰减各异,形成不同的CT值,因此可以利用CT值来鉴别组织的性质。空气对X线的吸收为0,故空气的CT值为-1000; 骨组织的X线衰减是水的2-4倍,CT值为+1000; 水的CT值为0。,正常人体组织的CT值(Hu),注:测量C
2、T值可了解病变性质,在增强扫描时更要测CT值,以便与平扫对比,常规CT平扫检查,由于CT的密度分辨率高,对软组织的显示优于常规X线检查。 增强CT扫描检查,除能分辨血管的解剖结构外,还能观察血管与病灶之间关系,病灶部位的血供情况和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因为轻微活动会造成伪影,使图像难以诊断,除取得患者合作外,对难于合作的患者或儿童需给予镇静剂或麻醉。,CT 临床应用,根据CT值大致可以反映正常或病变组织密度的一个定量指标高密度影:许多病灶为高密度影,其中如钙化、脑内血肿、急性硬膜下、外血肿和某些转移瘤,。有钙化的肿瘤和脑膜瘤,有出血的肿瘤均为高密度影。低密度影:一些星行细胞瘤、脑梗塞、脂肪瘤、慢
3、性硬膜下血肿,以及囊肿为主的脑瘤、某些多发转移瘤和脑水肿为低密度影。 等密度影:与正常脑组织密度相同或相近的病灶诊断困难,如星行脑膜瘤和硬膜下血肿及脑梗塞、脑出血吸收的某个时期可表现为等密度。需靠脑室和脑池的移位及造影增强来诊断。混杂密度影:病变中存在高、低密度影,如钙化、囊肿及瘤组织等,见于颅咽管瘤、恶性胶质瘤、事故按摩轮、有时还见脑膜瘤。,常规扫描 一般情况下不用高分辨率扫描,常规扫描层厚与层距:10 mm,扫描方式采用连续扫描。 特殊扫描 薄层扫描:层厚5 mm以下,用于观察细小病灶,扫描患者的射线剂量增加。 重叠扫描:在连续扫描方式下,层距小于层厚,减少部分容积效应,不会漏诊小病灶。,
4、CT头颅扫描,原则上增强扫描是在平扫后针对病变进行的扫描,出现下列情况一般应考虑增强扫描: 平扫后发现某些征象如组织密度异常、有占位性 怀疑鞍区、小脑桥角及后颅凹的病灶 血管造影及常规 X 线已证实的病灶 怀疑血管性病变如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颅内病变的随防复查,CT头颅增强扫描,为使病灶显示清晰,用6070纯泛影葡胺或泛影葡胺,每千克体重1.52.0 ml,含碘量可为2040g。 给药方法可分为一次性静脉滴注法,静脉注射法和两次法,注射完毕即进行扫描。,造影增强扫描(contrast enhanced scan),颅脑断层常用基线,1、Reid基线(RBL):为外耳道中点至眶下缘的连线。头 部横
5、断层标本的制作多以此线为准,冠状断层标本的制 作基线与此线垂直。2、眶耳线(OML)或眦耳线(CML):为外耳道中点与外眦 的连线。颅脑轴位扫描(横断层扫描)多以此线为基 线。3、上眶耳线(SML):为外耳道中点与眶上缘中点至的连线。 经该线的平面约与颅底平面一致,有利 于显示颅后窝结 构及减少颅骨伪影。,Reid基线(RBL):为眶下缘至外耳道中点的连线,为头部断层标本制作的常用基线。,外耳道,眶上缘,眶下缘,上眶耳线( SML ) :为眶上缘至外耳道中点的连线,通过该线的断层面约与颅底平面一致。,上眶耳线 SML,眶耳线 OML,Reid基线 RBL,头部断层常用基线,红色线:代表“CML
6、”或“OML”绿色线:代表“RBL”蓝色线:代表:“SML”,1. 冠状面2. 矢状面3. 横断面,CT扫描层面,颅脑CT适应症,颅内肿瘤:脑膜瘤,神经胶质瘤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损伤:脑挫裂伤,血肿颅内炎性病变:脑炎,脑脓肿脑寄生虫病:脑囊虫病先天性畸形与新生儿病: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读片原则,扫描位置与层次的判断 了解人体横断层解剖,观察扫描位置是否正确。异常影像的观察 病变影像的部位、大小、数目、边缘、密度、内部结构、与周围的关系等,如为复查则需对病变进行动态描述。分析与判断 诊断的基础是首先了解正常影像解剖,并对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有深入的了解,再结合临床做出
7、正确判断。,正常头颅CT,常规扫描 以OM线(眶耳线)为基线,层厚10mm,层距10mm自颅底至顶部分为911层面,颅脑的大体解剖,一、大脑半球(端脑):大脑纵裂分开两侧大脑半球,中间由胼胝体相连,纵裂内为大脑镰; 而后下方大脑横裂(小脑幕)将大脑与小脑隔开。大脑半球又由脑沟、裂将大脑皮层分为额、顶、颞、枕叶及岛叶;脑半球各部皮质发育的不平衡使半球表现出现许多隆起的脑回和深陷的脑沟,它们是分叶和定位的重要标志。 即所谓“三沟五叶”:是指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及岛叶。 中央沟:把额、颞叶分开;其前为额叶,后为颞叶。 外侧沟:把颞、额、枕叶分开; 顶枕沟:把顶、枕叶分开。,
8、1、额叶:位于大脑半球的前上部,其内侧以大脑纵裂和大脑镰与对侧分开,后方由中央沟与顶叶分开,外下方经外侧裂与颞叶分开,前下方为额骨、眶顶。2、颞叶:经外侧裂的垂直部及水平部与额叶分开,顶枕裂与枕前切迹(枕极前4cm)的连线为颞叶与枕叶分界。3、顶叶:经中央沟与前方的额叶分开,下方与 颞叶的分界线为外侧裂与枕叶的分界线为顶枕沟。4、枕叶:经顶枕沟与顶叶分开,与颞叶分界为顶枕裂与枕前切迹的连线。5、岛叶:隐藏于外侧裂的深部,四周有环形沟,表现有斜行中央沟。,二、间脑:接连大脑半球和中脑的部分;包括:丘 脑、丘脑下部,丘脑底部和丘脑上部四部分。三、小脑:小脑半球、小脑蚓部及小脑扁桃体;小 脑功能主要
9、为维持身体平衡,保持和调节肌张力以及调整肌肉协同运动。四、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及延脑(延髓);五、脑室系统:侧脑室(额角、颞角、枕角、体部和 三角区)、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和第四脑室,此外第五、六脑室亦有一定意义。,5、脑池: 蛛网膜与 软脑膜之间的间隙,内含脑脊液。 小脑延髓池:位于小脑与延髓之间的脑池,是脑池中最大的一个。 桥池:位于桥脑的腹侧,内有基底动脉通过,其向两侧伸展至小脑桥脑角而形成桥脑小脑角池。 脑间池:位于中脑脚间窝部,向前为视交叉池和终板池。 胼胝体池:位于胼胝体上方;外侧部称外侧裂池;四叠体后方为四叠体池,内有大脑大静脉通过,又称大脑大静脉池。 环池:位于双侧中脑大脑脚部
10、,内有大脑后动脉、基底静脉及滑车神经通过。,一、颅底层面眦耳线层面,颅前窝底部: 眼眶,眼球,筛窦,蝶窦,前床突,等。颅中窝: 前界:蝶骨。 后界:颞骨岩部(岩骨)。 内缘:海绵窦及垂体窝。 外缘:颞骨,窝内为颞叶,其内侧为海马回。,颅后窝 前缘:岩骨。 后缘:枕骨。 鞍背后方:脑桥前池,向两侧延伸为脑桥小脑角池。第四脑室:位于颅后窝中线上,后面紧邻小脑蚓部,其两侧为小脑扁桃体。延髓、脑桥:位于第四脑室前。,颅底内面,颅底内面,头夹肌,头半棘肌,下颌头,颞肌,延髓,头后小直肌,乳突小房,颈内动脉,枕颞内侧回,蝶窦,筛窦,眼球,外直肌,内直肌,小脑半球,小脑溪,视神经,颧骨,鼻中隔,外耳道,颈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头颅 CT 基本知识 常见疾病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22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