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7章课件.ppt
《宏观经济学第7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第7章课件.ppt(1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宏观调控经济的两大政策:财政货币政策,1,第七章 宏观调控经济的两大1,教学目的: 了解财政政策含义和效应;明确财政政策与政府赤字和政府债务;把握货币和财政政策的配合和政策效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政策配合;政策效力总课时:2,2,教学目的:2,第一节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含义;效应;财政政策与政府赤字和政府债务第二节 财政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固定规则和相机抉择,3,第一节 财政政策3,引 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经济时期已经过去,各国都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调节和管理宏观经济。政府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4,引 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经济时期已经过去,各国都采
2、取相应,第一节 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的含义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政府通过增减预算支出和增减税收,调节社会总需求,使之与社会总供给相平衡,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5,第一节 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的含义5,由于不管是政府支出的变化,还是税收的变化,都会影响政府的预算平衡,因此,政府财政政策又称为“政府预算政策”。,6,由于不管是政府支出的变化,还是税收的变化,都会影响政府的预算,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运用的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称作财政政策的三大工具。对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就是财政政策的种类和效应问题。,7,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运用的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府
3、购买和,1 政府支出包括购买和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指政府在物品和劳务的支出,最大部分是军费开支,是政府直接影响AD的重要途径。2001年美国国防开支占联邦支出19.5%。联邦开支中13用于国防和支付与过去战争相关的利息和养老金。,8,1 政府支出8,转移支付指将资金转移给政府以外的个人,包括对退休、伤残、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险金支出。这些资金主要来自于对居民的征税,如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9,转移支付指将资金转移给政府以外的个人,包括对退休、伤残、医疗,2 税收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销售税、财产税和社会保险税(工薪税)。各国税制尽管不同,但所得税主要采用累进税制。,10,2 税收10,个
4、人所得税课税范围包括个人的工资、薪金、退休金;利息和股息收入、租金等各种收入。,11,个人所得税课税范围包括个人的工资、薪金、退休金;利息和股息,公司所得税的课税范围包括本国公司来自于国内外的收入和外国公司来自于本国境内的收入。销售税是对生产、批发、零售商品的课税,包括营业税和消费税。营业税的课税对象是全部商品和劳务,消费税的课税对象只是消费品。,12,公司所得税的课税范围包括本国公司来自于国内外的收入和外国公,财产税是对具有纳税义务者的财产的征税,征税范围包括土地、住宅、资本、遗产和馈赠等。尽管各国财产税税制和征税标准不同,但依据财产或资本的数量或价格基本是相同的。,13,财产税是对具有纳税
5、义务者的财产的征税,征税范围包括土地、住,社会保险税(工薪税)是对雇主和雇工征收的占薪金和工资额一定百分比的税。由于工薪税的收入将用于养老、伤害、失业的保险和补助,所以,将工薪税也称作社会保险税。,14,社会保险税(工薪税)是对雇主和雇工征收的占薪金和工资额一定,美国的“工薪税”开始于1937年,主要有联邦保险税、铁路公司退职税、联邦失业税、个体业主税四种。,15,美国的“工薪税”开始于1937年,主要有联邦保险税、铁路公司,二.财政政策的效应对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产生了财政政策的效应问题。主要介绍“内在稳定器”效应和乘数效应。,16,二.财政政策的效应16,1.“内在稳定器”效应“内在稳定器
6、”是一种宏观经济的内在调节控制,能在宏观经济不稳定时自动发挥作用,使经济趋向稳定。内在稳定器效应无需借助外力或不必采取任何有意的行动就可以直接产生调控效果。表现在两方面:,17,1.“内在稳定器”效应17,(1)税制。这是最重要的稳定器,累进制的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对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化反应相当敏感。如果当初政府预算收支平衡,且税率没有变动。经济出现衰退时期,由于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在衰退时要减少,致使税收收入自动降低。,18,(1)税制。这是最重要的稳定器,累进制的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对经,在通胀时期,由于经济繁荣,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增加,税收额也随之自动增加。以上的“自动”减少或增加税收收入的过程,与
7、财政政策的减税或增税的目的是一样的,会起到抑制总需求的继续下降或继续膨胀。,19,在通胀时期,由于经济繁荣,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增加,税收额也随,(2)政府支出。政府公共支出一般会随经济的繁荣而自动减少,有助于对总需求的抑制,从而促使经济趋于稳定。经济出现衰退,失业增加,政府须增加支付津贴或救济金,使失业者能维持必要的开支,从而阻止总需求的下降。,20,(2)政府支出。政府公共支出一般会随经济的繁荣而自动减少,有,当30年代最早建立失业保险制度时,这种政策之所以被经济学家所支持,重要原因就是它具有自动稳定器的力量。经济在接近或达到充分就业时,政府就可以停止这种救济性的支出,总需求不至于过度增长。
8、,21,当30年代最早建立失业保险制度时,这种政策之所以被经济学家所,“内在稳定器”效应的两方面是结合在一起相互配合而共同起作用的。当然,经济中的自动稳定器还不足以能够防止衰退,但没有自动稳定器,或许产出和就业水平的波动更大。,22,“内在稳定器”效应的两方面是结合在一起相互配合而共同起作用的,2.乘数效应财政政策的乘数,第二章已有叙述。再做一些重复性解释。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23,2.乘数效应23,(1)投资或政府支出乘数效应是指投资或政府支出变动引起的社会总需求变动对国民产出增加或减少的影响程度。一个部门或厂商的投资支出增加,会导致国民产出以投资或支出的倍数递增。反之,将
9、导致国民产出以投资的倍数递减。,24,(1)投资或政府支出乘数效应是指投资或政府支出变动引起的社会,(2)税收乘数效应,指税收的增加或减少对国民产出减少或增加的影响程度。由于增税,消费和投资需求会下降。国民产出会以税收增加的倍数下降。由于减税,使私人消费和投资增加,通过乘数效应影响国民产出增加更多。,25,(2)税收乘数效应,指税收的增加或减少对国民产出减少或增加的,(3)平衡预算乘数效应,指当政府支出的扩大与税收的增加相等时,国民产出的扩大正好等于政府支出的扩大量或税收的增加量。当政府支出减少与税收的减少相等时,国民产出的缩小正好等于政府支出的减少量或税收的减少量。,26,(3)平衡预算乘数
10、效应,指当政府支出的扩大与税收的增加相等时,总之,乘数效应的正向作用对宏观经济产生扩张效应,其反向作用对宏观经济产生紧缩效应。,27,总之,乘数效应的正向作用对宏观经济产生扩张效应,其反向作用对,三.财政政策与政府赤字和政府债务政府财政赤字是在既定的财政年度中,如果政府支出超过政府收入,就形成政府赤字。政府债务是政府所借款项的累积额,是以往赤字的加总。,28,三.财政政策与政府赤字和政府债务28,(一)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80年代初90年代初,美国财政赤字迅猛增长。1979年预算赤字仅400亿,而到了1992年达到2900亿的峰值。和平时期赤字数量之大前所未有。,29,(
11、一)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29,区分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由积极的财政政策决定的预算记录,包括政府的收支状况和赤字的多少。其中的赤字是由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实际刺激经济增长而产生的,称为“结构性赤字”。,30,区分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30,由经济周期对预算的影响,包括经济周期对政府收支和赤字的影响。如果赤字的出现是由于经济周期而产生的,这种赤字就是“周期性赤字”,与政府政策无关。但是,周期性赤字更需要关注,因为它与经济周期有关。,31,由经济周期对预算的影响,包括经济周期对政府收支和赤字的影响。,2 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量当经济衰退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会产生财政赤字。弥补财政赤字的办法,一是发
12、行货币,二是发行公债。主要依靠发行公债(公债券,如国库券)弥补。,32,2 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量32,人们通常将通胀与财政赤字联系在一起,认为只要是财政赤字增加,货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通胀必然产生。但必须明确,当政府发行债券时,有三种情况:,33,人们通常将通胀与财政赤字联系在一起,认为只要是财政赤字增加,,(1)将债券卖给私人。假定政府因弥补财政赤字发行100万债券被私人甲购买。于是私人甲将100万货币交给财政部(过渡步骤省略),私人甲得到100万债券。该过程是甲减少了100万的存款,而财政部增加了100万的存款。,34,(1)将债券卖给私人。34,结论:100万的货币只不过是银行帐户之间的
13、转移,即从私人的银行帐户转到政府的银行帐户。如果政府用得到的这100万货币从私人乙处购买了商品和劳务,这100万的货币又转移到私人乙的银行帐户,而财政部的存款减少到原来的水平。,35,结论:100万的货币只不过是银行帐户之间的转移,即从私人的,在此情况下,由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100万债券,只是使100万的货币从私人甲的银行帐户转到私人乙的银行帐户,社会存款总额、银行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均无变化。,36,在此情况下,由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100万债券,只是使10,(2)将债券卖给商业银行。100万的债券由商业银行A购买。该银行用其超额准备为政府建立一个100万的支票帐户,相当于100万贷款产生,贷款
14、数量的增加。在乘数的作用下,引起信用的扩张,使货币总供给量增加。,37,(2)将债券卖给商业银行。37,但如果不发行这100万债券,商业银行也不购买。A银行这100万超额准备或者贷给私人,或以准备金贷款的形式贷给其他商业银行。而当贷款产生时,同样引起信用的扩张,使货币总供给量增加。,38,但如果不发行这100万债券,商业银行也不购买。A银行这1,结论:如果商业银行购买了政府发行的100万的债券,这相当于向政府贷出100万的贷款,私人(或商业银行)的贷款就减少100万。,39,结论:如果商业银行购买了政府发行的100万的债券,这相当于,而如果政府不发行这100万的债券,商业银行也不购买这些债券,
15、私人(或商业银行)将增加100万的贷款,而减少向政府贷出的100万。总之,贷款总额和货币供给量也不会发生变化。,40,而如果政府不发行这100万的债券,商业银行也不购买这些债券,(3)将债券卖给中央银行。多数情况下政府发行债券直接卖给中央银行。如果财政部将100万债券卖给中央银行,首先是中央银行将应支付给财政部的100万作为存款,为财政部开立存款帐户,用支票形式付给财政部;,41,(3)将债券卖给中央银行。41,其次是财政部将用该支票用于政府支出,即财政部存款减少100万,而社会公众增加存款100万,从而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增加了100万。,42,其次是财政部将用该支票用于政府支出
16、,即财政部存款减少100,结论:上述过程结果是,存款增加、货币供给量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也增加。在银行体系拥有超额准备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货币供给量。,43,结论:上述过程结果是,存款增加、货币供给量增加、商业银行准备,凯恩斯认为,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发行公债,最主要又简便的办法是出售给中央银行。,44,凯恩斯认为,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发行公债,最主要又简便的办法是,凯恩斯的结论:当大量失业存在时,实行扩大政府投资,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刺激消费,即使出现财政赤字,可以提高有效需求,增加产出,减少失业,而没有通货膨胀的威胁。,45,凯恩斯的结论:当大量失业存在时,实行扩大政府投资,增加货币供,
17、政府赤字的短期影响政府赤字可能影响经济周期和储蓄投资的平衡。预算赤字对经济的短期影响称为“挤出效应”。,46,政府赤字的短期影响46,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增加支出的本意是为了提高总需求,但当支出增加时,由于货币供给量不变,导致利率上升,私人投资下降。简言之,挤出效应是政府增加支出使利率上升,从而减少投资支出,最终使总需求下降。,47,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增加支出的本意是为了提高总需求,但当支出增加,例 题,政府向波音公司购买了100亿美元的飞机。这种需求的增加使该公司及其工人收入增加,通过乘数作用引起其他厂商和工人收入增加。,48,例 题政府向波音公司购买了100亿美元的飞机。这种需求的,这种由政府支
18、出增加引起的收入增加,导致社会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增加,最终提高了货币需求。由于联储没有改变货币供给,为保持货币供求平衡,利率必然上升。利率上升后的最终结果就是挤出效应的出现。,49,这种由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收入增加,导致社会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在充分就业和非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挤出效应略有不同。在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支出增加会“挤出”私人投资,是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物价会上涨。,50,在充分就业和非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挤出效应略有不同。50,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会因价格上涨而减少,从而使可用于投机的货币量减少。结果是债券价格下跌,利率上升,进而导致私
19、人投资减少。,51,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会因价格上涨而减,在非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一般不会产生完全的“挤出”。因而这种政策还会使产出和就业有所增加。,52,在非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之所以在非充分就业的经济中仍有挤出效应,是因为政府支出增加使总需求提高,产出水平相应提高。从而使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后,名义货币供给量未变),因而利率会上升,导致投资水平下降。,53,之所以在非充分就业的经济中仍有挤出效应,是因为政府支出增加使,“挤出效应”与政府财政赤字有关,但挤出效应只适用于结构性
20、赤字。因为,如果财政赤字是由经济衰退引起的周期性赤字,而经济衰退会引起货币需求下降从而导致较低的利率,经济衰退时的货币政策通常又使用扩张性的,利率同样会下降。,54,“挤出效应”与政府财政赤字有关,但挤出效应只适用于结构性赤字,所以,挤出效应不适用于经济衰退时期。而挤出效应不适用于经济衰退的事实,说明了赤字和投资之间并无必然联系。,55,所以,挤出效应不适用于经济衰退时期。而挤出效应不适用于经济衰,经验数据,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存在大量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以及联储允许经济在不提高利率的条件下实施扩张,因此财政扩张促进了投资的增长。,56,经验数据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存在大量未被
21、充分利用的资,而80年代巨额政府赤字的确抑制了投资,即结构性赤字挤出私人投资。其中,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供给学派时代,政府赤字急剧上升,私人和企业储蓄的降低更加剧了这一趋势。,57,而80年代巨额政府赤字的确抑制了投资,即结构性赤字挤出私人投,(二)政府债务对经济的影响以上分析是政府赤字的短期影响,即“挤出效应”。政府债务对社会生活水平的长期影响,即“政府债务负担”。区分内债和外债:内债是指一国所欠本国公民的钱;外债是指一国所欠外国人的钱。,58,(二)政府债务对经济的影响58,内债由于政府借的是本国公民的钱,如果将公债使用得当,不但不会造成沉重负担,人民还会从中受益。但是,内债要求政府向
22、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因此政府必须征税。,59,内债由于政府借的是本国公民的钱,如果将公债使用得当,不但不会,而即使是向利息获得者征收等额的利息,会带来激励机制的扭曲,即对债券持有人的利息收入或工资收入征税,用于支付其应得的利息收入,被征税者可能会减少工作和储蓄。,60,而即使是向利息获得者征收等额的利息,会带来激励机制的扭曲,即,外债由于政府欠外国人的钱,导致债务国公民可支配资源减少。这些国家为所借债务还本付息,必然增加出口,减少进口,通过贸易顺差偿还外债。如巴西、墨西哥要用其出口收入的1/4到1/3偿还外债本息,这会降低一国的生活水平。,61,外债由于政府欠外国人的钱,导致债务国公民可支配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经济学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22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