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专题复习)课件.ppt
《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专题复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专题复习)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根据材料,指出毛泽东是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通商口岸的影响?(1分) 并运用全球史观来评价通商口岸(2分),根据材料回答: 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史观:革命史观(1分)评价: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2分),根据材料,指出毛泽东是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通商,2,2一样的历史,多元史观解读历史应用例讲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什么
2、是历史史观? 1、史观概念:史观是对历史的看法和态度,即以什么立场、何种意识、怎样的价值取向认识历史。同一史实,史观不同,得出的理解或判断会差异,甚至对立。,一、认识多元史观,什么是历史史观? 一、认识多元史观,一、认识多元史观,A.文明史观: B. 社会史观: C.整体史观 (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近代化史观): E.生态史观: F.革命史观:,2、主要史观解读,一、认识多元史观 A.文明史观:2、主要史观,A,A,纵向,横向,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新石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手工工场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物质生产文明史 物质交流文明史
3、 物质生活文明史,政治观念文明史 政治制度文明史 政治组织文明史 政治行为文明史,科技文明史、 学术思想文明史文学意识文明史和宗教文明史,【萌芽时期】,【三次科技革命】,(4)文明分类,古代: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范围,纵向横向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新石器时代,举例说明中外历史上在“对待不同类型的文明”有哪些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新文化运动:“打到孔家店”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提倡手纺车,拒绝西方近代文明,举例说明中外历史上在“对待不同类型的文明”有哪些不正确的态度,知识整合,1840年前后:农业文明(中华)与
4、工业文明(西方),1.文明的差异,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整合1840年前后:农业文明(中华)1.文明的差异试试看,3.文明的融合,西学东渐:,器物林、魏洋务运动,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列主义,中国近现代史,3.文明的融合西学东渐:器物制度思想中国近现代史,1.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B,练练手,B练练手,2.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
5、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D,2.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3.(上海高考16题)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说:文明,无论其范围广大还是狭小,在地图上总能找到它们的坐标,它们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或便利。因此,人类在迈向文明时代的进程中,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便在不同的地理
6、空间中形成了。(2)在这些区域内建立起了怎样不同的政治制度?(2分)(3)“农耕文明”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分),(2)农耕文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海洋文明:民主政治。,(3)全国听命于国君(皇权的至高无上),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各地官员由中央或国君委任(中央严格控制地方)。,3.(上海高考16题)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说:文明,无论其范围,B.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分析研究社会问题,主要指政治、经济、文化 之外 的所有问题,社会史观是社会
7、学与历史学结合的产物,它引导人们“眼光向下”去认识历史。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化(工业革命,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罗斯福新政和福利国家) 、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2、主要史观解读,13,关键词:社会、生活、环境等,B.社会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迁,社会阶层增加;城市化加快;人口迅速增加。,衣多样化、休闲化; 食更丰富和营养;住由平房到楼房;行交通更发达与方便;教育、医疗更发达;社会保障制度越来越健全。,试试看1:用社会史观归纳中国近代的社会变迁,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迁,近现社会阶
8、层增加;城市化加快;衣多样化、休闲化;,二战后福利国家构建,(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试试看2 : 用社会史观和相关史实说说二战前、后西方国家构建“福利国家”的情况,二战后福利国家构建 (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1(2013安徽淮北一模)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史学成果,如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
9、的军人集团。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主要是()。A教育史观 B经济史观C军事史观 D社会史观,练练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能力。题中的书籍都是关注社会群体,是眼光向下.属于社会史观。答案D,1(2013安徽淮北一模)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2李大钊说:“新历史观编成的历史则不然,他教吾人以社会生活的动因,不在赫赫皇矣的天神,不在天亶天纵的圣哲,乃在社会生存的本身。一个知识的发现,技术的发明,乃至把是等发现发明致之于实用,都是像我们一样的社会上的人劳作的结果”。与李大钊所说的“新历史观”相符的是()。A全球化史观 B近代化史观C文明史观 D社会史观解析本题考查对李大钊史学观点的理解。李
10、大钊以社会生活的视角关注历史的发展,主要体现社会史观。答案D,2李大钊说:“新历史观编成的历史则不然,他教吾人以社会生活,C.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含义: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从封闭向开放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也被称之为全球史观。,关键词:分散到整体;世界市场; 全球化、区域化等,2、主要史观解读,C.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关键词:分散到整体;世界市场;,2. 全球史观构建中的正确态度,(1)树立一种全球意识,从全球整体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2. 全球史观构建中的正确态度 (1)
11、树立一种全球意识,从全,知识整合,世界近现代史,试试看:用全球史观整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整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整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整合世界近现代史试试看:用全球史观整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整,从15、16C到19C末20C初,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5、16C到19C末20C初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从20世纪初到现在,两次世界大战,第三次科技革命,从20世纪初到现在两次世第三次科技在全球范围内对世界整体进行,1(2013浙江五校联考)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
12、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A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B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C多角度认识和考查史实 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研究方法。前半句强调这个时代的局限性,后半句强调用积极的看法来看待这个时代。从“主要不是因为”的关键词可以看出,作者更强调后者,故排除D和C两项。题意要求不仅要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而且要担起责任,从“敢于认为”“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等关键词可知其强调的方向。答案A,练一练,1(2013浙江五校联考)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2(2013梅州质检)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欧洲海外扩张和陆上扩张的第一个最明显的后果就是,
13、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汤因比指出:除非把英国看作是范围更广的社会中和其他国家相联系的一员,否则就难以清楚理解英国史。上述材料说明两人研究历史的角度是()。A文明史观 B全球史观C社会史观 D近代化史观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把英国看作是范围更广的社会中和其他国家相联系的一员”可知,斯塔夫里阿诺斯和汤因比都强调整体性,故选B项。答案B,2(2013梅州质检)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欧洲海外扩张和,含义: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现代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
14、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D.现代化(近代化)史观,2、主要史观解读,25,含义: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现代化(近代化)的表现:政治上-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 社会生活上-物质生活的改善、社会习俗的演进、城市化、社会组织整合化等。其它还涉及教育普及化与现代化、军队与国防现代化、信息传播现代化、人口控制化、均富化、社会福利化等。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
15、程是两个主要内容。,关键词:民主化 法制化 工业化 市场化 科学化、理性化,现代化(近代化)的表现:政治上-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材料一:以现代化为主题,世界近现代史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起源于中世纪晚期【一般以约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离现在约六七百年。第二个阶段是现代化的起动阶段,即现代化过程在西方国家发起。在这个阶段,由于西欧的某一个角落开始现代化,整个世界都被拉进了一个新时代。历史的主流逐渐被调整到新的方向上来,一个“现代”世界注定要出现了。第五个阶段是现代社会出现新的转型迹象。这个阶段大致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算起,
16、西方发达国家则出现了超越现代化的新动向,新的社会转型正在发生,标志着“现代社会”可能正在发生质变 据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1)“在现代化准备或酝酿阶段,西欧出现的一系列事件导致一个共同的指向,即不断瓦解农业文明。”列举当时“瓦解农业文明”的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圈地运动、新航路开辟等,练一练,材料一:以现代化为主题,世界近现代史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2、主要史观解读,E.生态史观:生态史观认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 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史学研究应从关注历史上的人转换为关注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及其二者的关系。评估历史流变中人类的活动,应兼顾人类和自然
17、(包括各物种乃至整个地球)、近期与远期、局部和整体的利益。维护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能思维有意识的人类不可推御的责任,举例说明:古今中外在人与自然相处中有哪些和谐与冲突的地方?,2、主要史观解读E.生态史观:举例说明:古今中外在人与自然相,知识链接:一、农耕文明时代,中国古代“农本”思想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秦时期,我国农业开始发展,起来。,生态的脆弱使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到水利的重要性,,都江堰和郑国渠就是较早预,防水旱灾害的代表性工程;,由于人口的增加,,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围湖造田、,向山要,田加剧了水土流失,都对生态平衡有所影响。,古人虽然在某些方面认识到农
18、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并能够因地,制宜,兴修水利,为农业发展创造条件,还给后人留下了像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总结性的农学著作,,但其无法超越当时人类对自然界认识水平的限制,,不能深刻认识毁林开,荒与生态恶化之间的关系,,只能通过兴修水利来减少灾害,,缺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道家、儒家思想中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古代的自然生态保护意识。,知识链接:一、农耕文明时代 先秦时期:我国农业开始发展起来。生态的脆弱使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到水利的重要性,都江堰和郑国渠就是较早预防水旱灾害的代表性工程. 道家、儒家思想中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古代的自然生态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多元 解读 历史 专题 复习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21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