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工程监测演示文稿课件.ppt
《基坑工程监测演示文稿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工程监测演示文稿课件.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坑工程监测,1,基坑工程监测1,1. 基坑基本知识,1.1 基坑概念 基坑定义: 为进行建(构)筑物基础、地下建筑物施工所开挖形成的地面以下空间。基坑监测定义: 在建筑基坑施工及使用阶段,对建筑基坑及周边环境实施的检查、量测和监视工作。,坑壁,坑底,2,1. 基坑基本知识1.1 基坑概念坑壁坑底2,3,3,4,4,1.2 基坑监测原因及目的,、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基坑工程越来越大、越来越深。风险性越来越大。、许多新的情况,支护形式有不少新的发展。设计值需要进一步优化。、基坑周围的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十多年来,我国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基坑出现事故,有些甚至是很严重的。,1.2.1基坑监测的基
2、本原因,5,1.2 基坑监测原因及目的、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基坑工程越来,1.2.2基坑监测的主要目的,、为信息化施工提供依据。、为基坑周边环境中的建筑、各种设施的保护提供依据。、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监测工作是发展基坑工程设计理论的重要手段。,6,1.2.2基坑监测的主要目的、为信息化施工提供依据。6,1.3 基坑等级,7,1.3 基坑等级等级分类标准一级l)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做主体,1.4 基坑监测等级与监测项目参照表,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应根据表1.4进行选择,基坑类别,监测项目,表1.4 仪器监测项目表,8,1.4 基坑监测等级与监测项目参照表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应根,续表1.4,基坑类
3、别,监测项目,9,续表1.4坑底隆起软土地区宜测可测可测其他地区可测可测可测土,1.5 基坑常见的支护方式, 钢板桩支护,钢板桩,10,1.5 基坑常见的支护方式 钢板桩支护钢板桩10, 水泥土墙支护,1.5 基坑常见的支护方式,11, 水泥土墙支护1.5 基坑常见的支护方式11,1.5 基坑常见的支护方式, 地下连续墙支护,12,1.5 基坑常见的支护方式 地下连续墙支护12, 土钉墙支护,1.5 基坑常见的支护方式,13, 土钉墙支护1.5 基坑常见的支护方式13, 锚杆支护,1.5 基坑常见的支护方式,14, 锚杆支护1.5 基坑常见的支护方式14,2. 基坑监测技术,基坑监测的基本规定
4、,基坑监测项目,监测点的布设,监测方法,监测危险情况报警,15,2. 基坑监测技术 基坑监测的基本规定 基坑监测项目,2.1 基坑监测的基本规定,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压力管线、高压铁塔、重要建筑等)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2.1.1 基坑工程监测实施范围的界定,16,2.1 基坑监测的基本规定 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2.2.1 基坑工程监测工作一般步骤,、接受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现场踏勘,收集资料。(施工前周边环境、岩土勘察资料,设计及市政管线分布等资料)。、定制监测方案、监测点设置与验收,设备、仪器校验
5、和元器件标定。、现场监测、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及信息反馈、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和报告、现场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完整的监测资料。,17,2.2.1 基坑工程监测工作一般步骤、接受委托(有相应资质,2.2.2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工程概况、建设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状况、监测目的和依据、监测内容及项目、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监测方法及精度、监测期和监测频率、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监测人员的配备。、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18,2.2.2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工程概况18,2.3 基坑监测项目,基坑工程
6、的现场监测方法:,仪器监测,巡视检查,两者相结合,19,2.3 基坑监测项目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方法:仪器监测巡视检,2.3.1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其他应监测的对象,、支护结构,、地下水状况,、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周边建筑,、周边管线及设施,、周边重要的道路,20,2.3.1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 、其他应监测的对象,2.3.2 巡视检查,基坑工程整个施工期内,每天均应有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支护结构(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2) 冠梁、支撑、围檩有无裂缝出现;(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5)墙后土体有无沉陷
7、、裂缝及滑移;(6)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21,2.3.2 巡视检查 基坑工程整个施工期内,每天,2.3.2 巡视检查,2、 施工工况(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有无超长、超深开挖;(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4)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情况,有无超堆荷载。,3 、基坑周边环境(1)地下管道有无破损、泄露情况;(2)周边建(构)筑物有无裂缝出现;(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4)邻近基坑及建(构)筑物的施工情况。,22,2.3.2 巡视检查2、 施工工况3 、基坑周
8、边环境22,2.3.2 巡视检查,4 、监测设施(1)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2)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3)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5 、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的其他 巡视检查内容。,23,2.3.2 巡视检查4 、监测设施5 、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2.3.4巡视监测日报表表样,24,2.3.4巡视监测日报表表样24,2.4 基坑监测点的布设及测量方法,基本要求:,监测点的布置应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监测应布置在内力及变形关键特征点上,并应满足监控要求。,25,2.4 基坑监测点的布设及测量方法基本要求: 监,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
9、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少于3个。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宜为共用点,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顶或基坑坡顶上。,2.4.1 基坑及支护结构,1. 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26,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2.垂直位移监测方法,、仪器:水准仪,连通管(静力水准仪-测量相对变化),全站仪(三角高程,比较少)。,27,2.垂直位移监测方法27,、原理方法:水准路线的分类: 附合水准路线:从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1)起,沿一条路线进行水准测量,以测定另外一些水准点或垂直位移监测点的高程,最后连测到另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2),称为附合
10、水准路线。如下图所示,2.垂直位移监测方法,28,、原理方法:2.垂直位移监测方法28, 闭合水准路线:从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1)起,沿一条环形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测定沿线一些水准点或垂直位移监测点的高程,最后又回到水准点(BM1),称为闭合水准路线。如右图所示,2.垂直位移监测方法,29, 闭合水准路线:从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1)起, 支水准路线:从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起,沿一条路线进行水准测量,以测定另外一些水准点或垂直位移监测点的高程,最后不连测到任何已知高程的水准点称为支水准路线。为了对测量成果进行检核,并提高成果的精度,单一水准支线必须进行往返测量。水准路线的拟定:日常监测
11、中,应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闭合水准路线。没有任何规范中规定变形观测采用支水准路线观测,2.垂直位移监测方法,30, 支水准路线:从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起,沿一条路线进行水准,3.水平位移监测方法,、视准线法,以两固定点间经纬仪的视线作为基准线,测量监测点到基准线的距离,确定偏移量的测量方法。,观测仪器:全站仪、经纬仪等,31,3.水平位移监测方法 、视准线法 以两固定,、小角度法 在测站上测量测站点至监测点的距离及固定方向与监测点方向间的夹角,以确定位移矢量的方法。每次测量夹角的变化,夹角变化量与距离的乘积即位移量。,3.水平位移监测方法,32,、小角度法3.水平位移监测方法32,水平位移测量的
12、方法有很多除了以上两种还有:投点法、极坐标法、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等应看监测条件合理选择。 当测点与基准点无法通视或距离较远时,可采用GPS测量法或三角、三边角测量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3.水平位移监测方法,33,水平位移测量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以上两种还有:投点,2.4.1 基坑及支护结构,4.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布点要求: 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水平间距宜为205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1个。,监测目的:挡土墙板、排桩(围护墙)变形后的形状不同深度土体位移,监测是否有土体失稳的预兆及现象在与坑边垂直的剖面
13、上位移随与坑边距离变化的规律,34,2.4.1 基坑及支护结构4.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5.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方法,、仪器工作原理 测斜仪是通过测量测斜管轴线与铅垂线之间夹角变化量,来监测围护墙体、土体深层侧向位移的高精度仪器。,35,5.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方法、仪器工作原理35,、计算原理,二、深层侧向位移 (测斜)原理,基坑监测时,一般只考虑垂直于围护体的方向,即X+、X-方向,需连续测二次来消除力平衡伺服加速度仪零漂的影响(一测回);每点水平偏移量是通过计算上部滑轮组相对于下部滑轮组所产生的倾角()乘以观测读数间距(L)和相应的系数得到。总水平偏移量是将每点的水平偏移量进行累加获到,
14、该偏移曲线为一条连续的曲线,也就是说只要确定了一个基准点,整条曲线的位置就能确定下来。,每测段相对水平偏移量计算式为=(A0-A180)/2。,36,、计算原理 二、深层侧向位移 (测斜)原理基坑监测时,6.深层水平位移数据处理,、计算方法 以孔口作为基准点 以孔底作为基准点 测斜数据的矢量和,37,6.深层水平位移数据处理、计算方法37,1、先采用“孔口控制、孔底自由”的计算方式(孔口位移为“0”),得到孔底有向基坑外13.8mm的位移量。,38,1、先采用“孔口控制、孔底自由”的计算方式(孔口位移为“0”,2、根据管口水平位移修正测斜管位移 。,39,2、根据管口水平位移修正测斜管位移 。
15、39,数据处理,40,数据处理40,深层水平位移现场测量图片,41,深层水平位移现场测量图片41,. 监测点宜按纵向或横向剖面布置,剖面宜选择在基坑的中央以及其他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剖面数量不应少于2个;. 同一剖面上监测点横向间距宜为1030m,数量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的布置:,7.分层土体沉降(坑底隆起),42,. 监测点宜按纵向或横向剖面布置,剖面宜选择在基坑的中央,监测仪器及元件埋设:,7.分层土体沉降(坑底隆起),43,监测仪器及元件埋设:7.分层土体沉降(坑底隆起)43,计算方法:,分层沉降标(磁环)位置应以绝对高程表示,计算式如下:式中: 分层沉降标(磁环)绝对高程(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坑 工程 监测 演示 文稿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20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