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教案培训课件.ppt
《急性心肌梗塞教案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心肌梗塞教案培训课件.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急性心肌梗塞教案,急性心肌梗塞教案,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急性心肌梗塞教案,2,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定义,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可有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的进行性改变。,急性心肌梗塞教案,3,定义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本病在欧美诸国多见,如美国每年约有130万人发生心肌梗塞,而我国较少。北京、天津华北地区较华南,华东稍多,每年发病率男性为3.40 ,女性0.9,6
2、064岁男性可达13.2%。,急性心肌梗塞教案,4,本病在欧美诸国多见,如美国每年约有130万人发生心肌梗塞,而,病因与发病机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栓塞、炎症、先天畸形、痉挛)造成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尚未建立时,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心肌持久而严重缺血一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教案,5,病因与发病机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栓塞、炎症、先天畸形、痉挛,一、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粥样斑块破裂、继而出血、管腔内血栓形成,使管腔闭塞;粥样硬化斑块内或其下出血,或动脉持久性痉挛,也可使管腔发生完全的闭塞。,急性心肌梗塞教案,6,一、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粥样斑块破
3、裂、继而出血、管腔内血,冠脉内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塞教案,7,冠脉内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塞教案7,二、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诱因,晨起6-12时交感神经张力高,机体应激反应性增强,心肌收缩力、心率、血压高,冠状动脉张力增高。饱餐(尤其是进食大量脂肪)后,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也高,血小板粘附性增强,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聚集以致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塞教案,8,二、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诱因晨起6-12时交感神经张力高,机,重度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血压剧升时,左心室负荷剧增,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需血量增加。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严重心律失常致心排血量降低,冠状动脉灌注量锐减。睡眠时,迷走
4、神经张力增高,易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用力大便增加心脏负荷,这些因素均有利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教案,9,重度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血压剧升时,左心室负荷剧增,儿茶酚胺,心肌梗塞后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均可使冠状动脉灌流量进一步降低,心肌坏死范围扩大。,急性心肌梗塞教案,10,心肌梗塞后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均可使冠状动脉,病理生理及病理,1.冠状动脉病变心肌梗塞的部位视受累血管而定。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梗塞区在左心室前壁、心尖部、下侧壁、室间隔前部和二尖瓣前乳头肌。右冠状动脉闭塞,梗塞区在左心室膈面(右冠状动脉占优势时)、室间隔后部、和右心室,并可累及窦
5、房结和房室结。,急性心肌梗塞教案,11,病理生理及病理1.冠状动脉病变急性心肌梗塞教案11,左冠状动脉迥旋支闭塞,梗塞区在左心室高侧壁、膈面(左冠状动脉占优势时)和左心房,可能累及房室结。左冠状动脉主干闭塞,可引起左心室广泛梗塞。右心室和左、右心房梗塞较少见。,急性心肌梗塞教案,12,左冠状动脉迥旋支闭塞,梗塞区在左心室高侧壁、膈面(左冠状动脉,2.心肌病变心肌坏死范围大小程度,决定于冠状动脉分支闭塞发生的部位、速度和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管腔闭塞后2030分钟,心肌即可有少数坏死,12小时,绝大部分心肌呈凝固性坏死,心肌间质充血、水肿、伴有多量炎症细胞浸润。,急性心肌梗塞教案,13,2.心肌病
6、变急性心肌梗塞教案13,4天后坏死分界明显,心肌溶解并有肉芽组织形成,坏死组织约1-2周后开始吸收,并逐渐纤维化,在68周形成疤痕而愈合。,急性心肌梗塞教案,14,4天后坏死分界明显,心肌溶解并有肉芽组织形成,坏死组织约1-,心肌梗塞累及心室壁厚度的全层或大部分,心电图上出现Q波,称为有Q波心肌梗塞(透壁性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呈灶性分布而仅累及心室壁的内层,不到心室壁厚度的一半,称为无Q波心肌梗塞(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教案,15,心肌梗塞累及心室壁厚度的全层或大部分,心电图上出现Q波,称为,心肌梗塞的发生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及电生理学改变,梗塞区坏死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收缩力不协调
7、,左心室顺应性减低,舒张末压增高,舒张和收缩末期容量增多,喷血分数减低,心搏量心排出量下降,心率增快或有血压下降,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塞教案,16,心肌梗塞的发生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及电生理学改变,梗塞区坏死心,梗塞区心室壁薄弱到不足以承受心室内压,在早期能发生心脏破裂,后期可产生心室膨胀瘤,电生理学改变有:梗塞区心电图的特异性变化及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教案,17,梗塞区心室壁薄弱到不足以承受心室内压,在早期能发生心脏破裂,,透壁性坏死,急性心肌梗塞教案,18,透壁性坏死急性心肌梗塞教案18,KILLIP分级:,级:无心力衰竭征象,但PCW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可
8、升高,病死率0-5%。级:轻至中度心力衰竭,肺罗音出现范围小于两肺野的50%,可出现第三心音、奔马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或其它心 律失常,静脉压升高,有肺淤血的X线表现,病死率10- 20%。,急性心肌梗塞教案,19,KILLIP分级:级:无心力衰竭征象,但PCWP(肺毛细血,级:重度心力衰竭,肺罗音出现范围大于两肺的50%,可出现急性肺水肿,病死率35-40%。级:出现心原性休克,血压小于90mmHg,尿少于每小时 20ml,皮肤湿冷,呼吸加速,脉率大于100次/分,病死率 85-95%。,急性心肌梗塞教案,20,级:重度心力衰竭,肺罗音出现范围大于两肺的50%,可出现急,临床表现,一、先兆
9、 多数病人于发病前数日可有前驱症状,如原有心绞痛近日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持续时间较久,休息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诱因不明显,甚至在休息中或睡眠中发作。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变化明显。,急性心肌梗塞教案,21,临床表现一、先兆急性心肌梗塞教案21,二、症状,(一)疼痛为最突出的症状。发作多无明显诱因,且常发作于安静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久,有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用硝酸甘油无效。,急性心肌梗塞教案,22,二、症状(一)疼痛急性心肌梗塞教案22,(二)全身症状,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增快等。由于组织坏死吸收所引起,一般在梗塞后1-2天内出现,体温一般在38
10、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一周左右。,急性心肌梗塞教案,23,(二)全身症状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增快等,(三)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刺激和组织灌注不足有关。,急性心肌梗塞教案,24,(三)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刺激和组织,(四)休克,20病人可伴有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病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80mmHg,甚至昏厥。若病人只有血压降低而无其他表现者称为低血压状态。,急性心肌梗塞教案,25,(四)休克20病人可伴有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休克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由于心肌遭受严重损害,
11、左心室排出量急剧降低(心源性休克);其次,剧烈胸痛引起神经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此外,有因呕吐、大汗、摄入不足所致血容量不足的因素存在。,急性心肌梗塞教案,26,休克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由于心肌遭受严重损害,左心室排出量急剧,(五)心律失常,约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多见于起病1-2周内,而以24h内为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如室性早搏、室速或室颤。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也不少见。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束支传导阻滞,下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心房梗塞。,急性心肌梗塞教案,27,(五)心律失常约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多见于起病,(六)心力衰竭,梗塞后心脏收
12、缩力显著减弱且不协调,故在起病最初几天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烦躁、不能平卧等症状。严重者发生急性肺水肿,可有紫绀及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后期可有右心衰竭,右心室心肌梗塞者在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教案,28,(六)心力衰竭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且不协调,故在起病最,二、体征,心脏浊音界可轻度至中度增大,心率多增快,少数也可减慢,第一心音减弱,第四心音及舒张期奔马律等。若心尖区出现收缩期杂音,则多为乳头肌功能不全所致。,急性心肌梗塞教案,29,二、体征心脏浊音界可轻度至中度增大,心率多增快,少数也可减,少数病例因心肌梗塞累及心外膜而发生心包摩擦音,多见于发病后1-
13、2天,可持续存在数日,心力衰竭者两肺可闻及湿罗音。血压常有降低,起病前有高血压者,血压可降至正常。心律失常,心衰,休克的相应体征。,急性心肌梗塞教案,30,少数病例因心肌梗塞累及心外膜而发生心包摩擦音,多见于发病后1,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心电图(一)特征性改变ST段抬高性心梗(STEMI)1在面向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宽而深的Q波。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无病理性Q波。2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3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T波倒置。,急性心肌梗塞教案,31,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心电图急性心肌梗塞教案31,非ST段抬高性心梗(NSTEMI),无病理性Q
14、波,有普遍ST段压低=0.1mv,但aVR/V1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倒置。无病理性Q波,无ST段压低或抬高,仅有T波倒置。,急性心肌梗塞教案,32,非ST段抬高性心梗(NSTEMI)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ST段,(二)动态性改变,1超急性期发病数小时内,可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2急性期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连接,形成单向曲线,12日内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病理性Q波常持久不退。,急性心肌梗塞教案,33,(二)动态性改变1超急性期发病数小时内,可出现异常高大两,3亚急性期ST段抬高持续数日至两周左右,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变为平坦或倒置。4恢复期
15、数周至数月后,T波呈V形对称性倒置,此可永久存在,也可在数月至数年后恢复。,急性心肌梗塞教案,34,3亚急性期ST段抬高持续数日至两周左右,逐渐回到基线水平,(三)判断部位和范围,可根据出现特征性改变的导联来判断心肌梗塞的部位。如V1、V2、V3反映左心室间壁,、aVF反映下壁。、avL反映左心室高侧壁病变。根据上述变化可初步判断何支血管受累。,急性心肌梗塞教案,35,(三)判断部位和范围可根据出现特征性改变的导联来判断心肌梗,急性心肌梗塞教案,36,导联前间隔局限前壁前侧壁广泛前壁下壁下间壁下侧壁高侧壁正后壁,前壁心梗急性期,急性心肌梗塞教案,37,前壁心梗急性期急性心肌梗塞教案37,前壁心
16、梗恢复期,急性心肌梗塞教案,38,前壁心梗恢复期急性心肌梗塞教案38,下壁心梗,急性心肌梗塞教案,39,下壁心梗急性心肌梗塞教案39,二、超声心动图,二维和M型超声心动图可检出梗塞部位室壁变薄和运动异常,检测左心室功能,并协助室壁瘤的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教案,40,二、超声心动图二维和M型超声心动图可检出梗塞部位室壁变薄和,三、放射性核素检查,(一)静脉注射99m锝焦磷酸盐、血液中的99m锝焦磷酸与坏死心肌细胞中钙离子结合,坏死区心肌显象,正常心肌不显象。,急性心肌梗塞教案,41,三、放射性核素检查(一)静脉注射99m锝焦磷酸盐、血液中的,(二)静脉注射201铊、131铯、43钾,此类放射性核
17、素,因坏死心肌血供断绝不能进入细胞,坏死区不显象,正常心肌显象。上述检查对心肌梗塞的定位,确定梗塞范围有一定帮助。门电路闪烁照相法进行放射性核素心脏血池显象可检测室壁异常运动和左心室功能。,急性心肌梗塞教案,42,(二)静脉注射201铊、131铯、43钾,此类放射性核素,因,四、血液检查,(一)血象起病 24-48小时白细胞可增至10-20109L(10,00020,000ul)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均可持续13周。,急性心肌梗塞教案,43,四、血液检查(一)血象急性心肌梗塞教案43,(二)血清酶,CK-MB起病后4小时升高,16-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
18、正常,CK-MB的峰值常可反映梗塞的范围。肌酸磷酸激酶(CPK)在6-8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最高峰,3-4日下降至正常。,急性心肌梗塞教案,44,(二)血清酶CK-MB起病后4小时升高,16-24小时达高,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在发病6-12小时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最高峰,36日恢复正常。乳酸脱氢酶在梗塞后810小时开始上升,23天达最高峰,约持续814日方恢复正常,其同功酶LDH1特异性高。,急性心肌梗塞教案,45,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在发病6-12小时开始升高,24,(三)血清心肌特异蛋白,血肌红蛋白在心肌梗塞2小时内上升,12小时达最高峰,较血清酶出现早,24-4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急性 心肌梗塞 教案 培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20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