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建设项目申报材料-有机化学.docx
《高校课程建设项目申报材料-有机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课程建设项目申报材料-有机化学.docx(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机化学校级精品课程申报材料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二O O七年四月目录1、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2、 有机化学课程介绍3、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4、 有机化学课程授课教案5、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6、 有机化学实验指导7、 参考文献目录8、 有机化学试题(I)9、有机化学试题答案(I)10、有机化学试题(II)11、有机化学试题答案(II)附件一:序号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课 程 名 称 有 机 化 学 所 属 学 院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课 程 类 型 理 论 课 ( 含 实 验 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化 学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有 机 化 学课 程负责人 王 文 平 联 系 电 话 1
2、3956963676E-mail wap 申 报 日 期 2007-5-8 合肥工业大学教务处制填 写 要 求一、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二、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1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 名王文平性 别男照片出生年月65,01,25职 称 教授最终学历博士职 务学 位博士所在院系化学工程学院E-mail(开通)wap其它主要联系人李晓萱联系电话13349092668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
3、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主要课程:1:有机化学,基础课程,4学时/周,5届,1080人。2:精有合成工艺,专业课程,4学时/周,2届,139人。3:精细化学结构,专业课程,4学时/周,1届,156人。4:精细合成化学,专业课程,4学时/周,2届,81人。5:有机结构理论,专业课程,4学时/周,1届,184。
4、实践性教学:1:有机化学实验,3届,240人2:基础化学实验,3届,480人3:专业实验,2届,84人4:课程设计,2届,84人5:毕业论文,5届,28人6:有机综合实验,4届,16个班1-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页)。学术研究课题:1:原位乳液聚合制备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粒子及其对聚合物改性研究,纵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5/012005/12,
5、 主持。2: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纵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012009/12, 主持。3:钻石级反光膜的研制,纵向,合肥市科技局,2004/012005/12,主持。4:杭州湾大桥栈桥海水腐蚀的研究,横向,中国铁路建筑总公司,2004/04-2004/06,主持。5:杭州湾大桥栈桥海水腐蚀和防腐的研究开发,横向,中国铁路建筑总公司,2004/12-2006/06,主持。发表的学术论文:1:Cationic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on the surface of graphite expanded,Journal of polym
6、er science part A- polymer chemistry,SCI 论文,20039,第一作者2:Characterizations of expanded graphite/polymer composites prepared by in situ polymerization,Carbon,SCI论文,2004,第三作者3: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s of poly(ethylene oxide) methyl ether grafted on the expanded graphite with isocyanate groups,Eu
7、ropean Polymer Journal,SCI论文,20043,第一作者4: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styrene/graphite composite prepared by cationic grafting polymerization,Polymer,SCI论文,20045,第一作者5:A novel strategy to synthesize graft copolymers with controlled branch spacing length and defined grafting sites,Polymer,
8、SCI论文,20049,第三作者6: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intercalated graphite oxide/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nanocomposite,Polyme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SCI论文,200412,第一作者7:Functionalization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by reversible addition fragmentation chain-tran
9、sfer polymerization,Polymer,SCI论文,200412,第二作者8:Synthesis of comb-shaped copolymers by combination of reversible addition- 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polymerization and cationic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Polymer,SCI论文,200510,第一作者9: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expanded graphite/poly(styrene-co- acrylo
10、nitrile) composites,Journal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Solids,SCI论文,200510,第一作者10:Synthesi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expanded graphite nanocomposites,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SCI论文,20062,第一作者注: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2、教学队伍情况2-1教学队伍姓 名性别学历职 称在教学中承担的其它工作王文平男博士教授理论与实验教学
11、柴多里男博士副教授理论与实验教学李有桂男博士副教授理论与实验教学杨善中男博士副教授理论与实验教学李晓萱女硕士副教授理论与实验教学罗 梅女博士副教授理论与实验教学刘文宏男硕士实验师实验教学文少方男本科实验员实验教学2-2教学队伍结构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师资队伍:目前,化工学院有机化学教学组有专任教师8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实验师1人,实验员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人,在读博士学位教师2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人。教师分别来源于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
12、京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院校,是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均较为合理的中青年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师资配置:有机化学教学组每年参加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有6人,参加实验课教学的教师有8人,承担化工学院、生物食品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共8个专业每届约810名本科生有机化学理论与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其中理论教学为96/80/64/24学时,实验教学为32/30/8学时,有机化学综合实验为30学时。主要成员教学经历:柴多里,男,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生。1982年6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2年7月起在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承担本科生的有机化学理论与实验教学工作;近三年年
13、终考核成绩均为称职。杨善中,男,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生。1986年6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应用化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0年2月起在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承担本科生的有机化学理论与实验教学工作;近三年年终考核成绩前两年为称职,2006年度为优秀。李晓萱,女,副教授,硕士。1999年4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7月起在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承担本科生的有机化学理论与实验教学工作;近三年年终考核成绩均为称职。罗梅,女,副教授,博士。2003年2月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有机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博士后。2005年4月起在合肥工业大学化
14、工学院承担本科生的有机化学理论与实验教学工作;年终考核成绩为称职。李有桂,男,副教授,博士。2004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有机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3月起在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承担本科生的有机化学理论与实验教学工作;年终考核成绩为称职。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关键之一,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和提高现有教师培养力度是确保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稳步提高的根本措施。严格执行青年教师导师制,负责指导青年教师的讲稿撰写、备课试讲、组织课堂教学、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要求青年教师走进老教师、优秀教师课堂听课,不定期检查青年教师的教案和评议课堂教学效果,重视青年教师职业道德
15、和敬业精神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的各种岗前或在岗培训(如多媒体制作、双语教学、讲课比赛和实验比赛等)、参与实验室建设、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和进修提高,逐步实现基础课教师在知识结构上,由单一的教学型转变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复合型。2-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有机化学理论课长期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有机
16、化学(高鸿宾主编)作为教材(此教材属于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任课老师认真钻研教材知识体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优良。近年来先后有5位同学考取国内有机化学研究权威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有一位教师被学生选为首届合肥工业大学最受欢迎的教师。有机化学教学组还结合我校相关专业的特点,编写出版了适合我校办学特色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材有机化学实验,还编写出版了为化工学院高年级学生开设的选修课教材有机结构理论。 有机化学教学组老师参与完成的教学研究项目“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高等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2005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17、。此外,有机化学教学组老师主持完成了一系列校级教改项目,发表了多篇教改论文。3、课程描述课程名称有机化学本项目建设的所有课程名称有机化学、精细有机合成工艺学、精细化学品结构分析、精细合成化学、有机结构理论、精细化学品化学、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高等有机化学、元素金属有机化学选论、有机合成新方法、基础化学实验(II)、有机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A)。课程性质实验性强的专业基础课面向专业化工工艺、应用化学、制药工程、高分子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工程、给排水总学时数128/110/94/32使用多媒体授课时数96/80/64/24 实验 总学时数32/30/30/8目前使用教材名称有机化学(
18、第四版)选用教材是否为规划或获奖教材是是否为自编教材否部分资源是否已在网络教学平台运行是是否已开始与学生互动是3-1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有机化学是化学专业四大基础课之一。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艰苦奋斗,学科形成了一套治学严谨的教风和学风,出现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中青年教师,目前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全省知名、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有机化学教学与科研单位之一。目前学科承担有化工工艺、应用化学、制药工程、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工程、给排水等专业的本科生的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课教学。该课程主要讲述有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及反应机理。本课程的教师从事有机
19、化学教学工作大多达到10年以上,最长达25年。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多人次获得教学表彰和奖励。目前,担任有机化学课程的主讲教师,均具有副教授职称。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学生选教、试题库统一命题、统一评分、统一阅卷。根据学校网上评教和对教学质量反馈的信息,定期召开教学工作讨论会,总结经验、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有机化学课程使用的教材由天津大学高鸿宾教授主编,该教材属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有机化学实验使用的是本教学组自编的教材。3-2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有机化
20、学课程是化工工艺、应用化学、制药工程、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工程、给排水等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理、工科相关专业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原始文献,让学生了解先辈们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对有机化学经典反应、机理及相关的理论知识讲精讲透,并对最新发展作一般介绍,注意把书本知识讲活,正确处理和兼顾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内容与现代进展之间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部分教师在课程完成后还要求学生写课程论文,培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和科研意识。在讲课过程中,配以多媒体电子教案和实物模型,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21、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组织方式分为三部分,即理论课、基础实验课和综合实验课。按教学大纲要求,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时比接近1:1,实验单独设课。具体组织方式 学时数相同的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课程,不分专业,通过学生选教,组成教学班实施教学。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可概括为两个教学环节:一是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着重训练基本操作、培养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知识。二是在此基础上开设综合有机合成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进一步巩固、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实践证明,上述安排和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历年来化工学院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 课程 建设项目 申报材料 有机化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20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