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三章课件.ppt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三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三章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三章,1,第三章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三章1,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检查内容 红细胞 白细胞 血红蛋白 血小板,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三章,2,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检查内容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三章,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参考范围: 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l09 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儿童(5.012.0)109/L,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三章,3,白细
2、胞计数(WBC)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1白细胞减少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用药: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特殊感染:G-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其他: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三章,4,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1白细胞减少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2白细胞增多生理性: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以及新生儿和婴儿。病理性:细菌感染、慢性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
3、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物的急性中毒。影响因素。,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三章,5,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2白细胞增多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白细胞分类计数(DC),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范围:胞浆内有颗粒 中性粒细胞0.500.70(50 70)嗜酸性粒细胞0.010.05(1 5%)嗜碱性粒细胞00.01(0 1)胞浆内无颗粒 淋巴细胞0.200.40(20 40)单核细胞0.030.08(3 8),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三章,6,白细胞分类计数(DC)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范围:常用医学检查指,中性粒细胞,1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感染或化脓性感染:中度感染可10.0109/L;重度可20.
4、0109/L,伴核左移。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如尿毒症)、早期汞中毒、铅中毒,或催眠药、有机磷中毒。其他疾病:出血、急性溶血、手术后、恶性肿瘤、粒细胞白血病、严重组织损伤、心肌梗死和血管栓塞等。,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三章,7,中性粒细胞1中性粒细胞增多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三,中性粒细胞,2中性粒细胞减少疾病:伤寒、副伤寒、疟疾、布氏杆菌病、某些病毒感染(如乙肝、麻疹、流感)、血液病、过敏性休克、再生障碍性贫血、高度恶病质、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中毒:重金属或有机物中毒、放射线损伤等。用药:抗肿瘤药等。,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
5、义第三章,8,中性粒细胞2中性粒细胞减少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三,嗜酸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可释放组胺酶,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中活性物质的合成与释放,或灭活上述物质。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疾病:支喘、荨麻疹等。皮肤病与寄生虫病 : 牛皮癣、湿疹、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真菌性皮肤病、肺吸虫病、钩虫病等。血液病:慢粒、嗜酸粒白血病等。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疾病或创伤: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严重烧伤等。用药:长期用激素。,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三章,9,嗜酸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可释放组胺酶,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嗜碱性粒细胞,有肝素、组胺、慢反应物质、血小板激活因子等,与过敏
6、反应有关1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疾病:慢粒、淋巴网细胞瘤、红细胞增多症、罕见嗜酸粒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或转移癌等。创伤及中毒:脾切除术后;铅中毒、铋中毒,以及注射疫苗等。2嗜碱性粒细胞减少疾病: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用药:促皮质激素、激素过量及应激反应等。,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三章,10,嗜碱性粒细胞有肝素、组胺、慢反应物质、血小板激活因子等,与过,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1淋巴细胞增多传染病:百日咳、传单等。血液病:急、慢性淋2淋巴细胞减少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用激素。中性粒细胞时,淋巴细胞也相对。,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三章,11,淋巴细胞
7、B淋巴细胞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单核细胞,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吞噬抗原,传递免疫信息,活化T、B淋巴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单核细胞增多传染病或寄生虫病。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三章,12,单核细胞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吞噬抗原,传递免疫信息,活化T、,红细胞计数(RBC),男性(4.05.5) 1012/ 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儿童(3.95.3) 1012/L1红细胞增多相对性增多:大量失水,血浆量减少,血液浓缩,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三章,13,红细
8、胞计数(RBC) 男性(4.05.5) 101,红细胞计数(RBC),绝对性增多生理性:缺氧和高原生活、新生儿、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骨髓释放红细胞速度加快等;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山病和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患者;真性红细胞增多:为原因不明,计数可达(7.012.0)1012/L。2红细胞减少造血物质缺乏。骨髓造血功能低下。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继发性贫血,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三章,14,红细胞计数(RBC)绝对性增多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血红蛋白(Hb),运输O2和CO2。测定血红蛋白量减少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参考范围:男性 120160 gL, 女
9、性 110150 gL 新生儿 170200 gL1血红蛋白增多疾病: 慢性肺心病、紫绀型先天性心、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和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等。创伤:大量失水、严重烧伤等。2血红蛋白减少大出血、再障、类风湿关节炎及急、慢性肾炎所致的出血。其他疾病: 缺铁,是由慢性反复出血疾病引起,缺B12、叶酸。,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三章,15,血红蛋白(Hb)运输O2和CO2。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功能:营养和支持毛细血管;止血;凝血。参考范围:(100300)109/L1血小板减少生成减少: 骨髓造血障碍、再障、急性白血病、骨髓肿瘤、巨大血管瘤、全身性红斑狼
10、疮、恶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破坏过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体外循环等。,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三章,16,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功能:营养和支持毛细血管;止血;凝,血小板计数(PLT),分布异常:脾肿大、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稀释。其他病:弥散性血管内出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症、某些感染(伤寒、黑热病、麻疹、出血热多尿期前、传单、TB和败血症)、出血疾病(血友病)、坏血病、阻塞性黄疸。过敏性紫癜等。用药:药物抑制骨髓、抗血小板药、抗肿瘤药、抗生素、细胞毒药。2血小板增多 创伤:急性失血,脾摘除术后、骨折 其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粒、真性RBC增多症、骨髓
11、瘤、类白血病反应、霍奇金病、恶性肿瘤早期、溃疡性结肠炎等。,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三章,17,血小板计数(PLT)分布异常:脾肿大、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稀释,红细胞沉降率(ESR),也称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在单位 时间内的沉降距离。男015 mm/h;女020 mmh1.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生理性:月经、妊娠3个月分娩后3周略增快。病理性增快见于:炎症:风湿病、感染组织损伤及坏死:心梗恶性肿瘤高球蛋白血症2病理性减慢: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弥散血管内凝晚期等。,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三章,18,红细胞沉降率(ESR)也称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在单,第
12、二节 尿常规检查,目的 (1)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 (2)血液及代谢系统疾病的诊断 (3)职业病的诊断 (4)药物安全性监测,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三章,19,第二节 尿常规检查目的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三章1,尿液酸碱度(pH),1尿液酸碱度增高疾病: 碱中毒、感染性膀胱炎、长期呕吐、草酸盐和磷酸盐结石症、肾小管性酸中毒等。用药: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乳酸钠。2尿液酸碱度降低疾病:酸中毒、痛风、尿酸盐和胱氨酸结石、尿路结核、肾炎、失钾性的代谢性碱中毒、严重腹泻及饥饿状态。用药:酸性药物,如:维C、氯化铵。,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三章,20,尿液酸碱度(pH)1尿液酸碱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用 医学 检查 指标 及其 临床意义 第三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19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