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理念下教学目标的教学目标的叙写课件.ppt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教学目标的教学目标的叙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新课标理念下教学目标的教学目标的叙写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 教学目标的研究,2012.11,2012.11,会议议程,“目标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工作总结,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实例研究、交流整合、展示交流,会议议程“目标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改革,一、课改实验研究过程回顾(1)启动实验工作,学科出台课堂教学改革建议。 2009年10月,在深入调研和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教研中心优化并正式出台了文登市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2010年3月,实验工作正式启动。在七里中学举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启动仪式。随后,我们学科出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建
2、议。,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改革一、课改实验研究过程回顾,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改革,(2)培训学习,学科会引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扎实开展。 2009年11月,召开教导主任培训会议,对全市初中小学正副教导主任进行了全员的课堂教学改革前期培训。 2010年3月,根据课堂教学改革基本建议,召开了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专题会议。会议对课堂教学改革建议进行了专题解读,借助具体课例就课堂改革操作的细节和注意事项做了现场互动研讨。 2011年11月,我们又针对达标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召开了以“关注细节,深化课改实验”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期推进会。,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改革 (2)培训学
3、习,学,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改革,(3)强化学习,优化校本教研,提升课改能力。 强化学习主要是在全市推荐阅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书,各学校通过课堂观察量表的开发,运用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反思的形式,广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通过“树标、学标、达标”活动,促进广大教师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改革(3)强化学习,优化校本教研,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改革,(4)网上教研、达标验收、小专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网上教研:结合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每月以主题论坛的形式,开展网上教研活动。达标验收:2011年秋季在学校达标验收的基础
4、上,每校又各推一节精品课,代表本校的最高水平参加全市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汇报。中心以实堂听课的形式,对各校课堂教学改革水平进行了量化评价。小专题研究:围绕着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我们开展了两期小专题研究,一小、文峰的语文小专题还在威海首届科研创新成果评选中获奖。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第三期小专题研究,希望我们能真正立足课堂,研究出成果,再次服务于课堂,争取有更多的成果在下一期的创新成果评选中获奖,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改革(4)网上教研、达标验收、小,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改革,课改实验研究成果:学科出台了课堂教学改革建议;各学校构建了自己的学科教学模式;全市出台了课
5、堂教学评价标准;结集了包括优秀导学案、课堂教学实录以及经验类、反思类文章在内的第一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成果集。,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改革课改实验研究成果:,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改革,二、课改实验带来的变化(一)教师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三)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四)课堂教学改革效果明显。 第一方面,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 第二方面,教师素质得到迅速提高。 第三方面,课堂教学模式得以优化。 第四方面,校本教研文化发生了变化。,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改革二、课改实验带来的变化,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改革,三、课改
6、实验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学模式的运用缺乏灵活性,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盲目、生搬硬套的现象,过分的依赖于某种教学模式,硬搬操作程序,不能就其确定的框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和创新;二是合作学习形似而神不似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合作学习还停留在一些混乱和肤浅的形式上,实效性不强;三是课堂教学的一些细节或者操作层面,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不够到位,致使学习目标制定不够准确、全面;导学案编制只是知识点的罗列,学习单核心问题的提炼不准,问题的呈现方式不合理,还有欠缺学法提示等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四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不到位,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理解不深。,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培
7、养课堂教学改革三、课改实验存在的问题,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改革,四、课改实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教师对课标和教材的研究不够深入,教学目标意识不强。 2.教研员引领与指导不够到位。,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改革四、课改实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叙写”的内涵界定“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叙写”,就是通过研读课程标准,理解其基本理念和内涵精髓,分解课程目标,再依据学情分析,将课程标准中抽象的课程目标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动词,准确、精炼地描述教学(学习)目标,从而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8、源于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解读与分解的前提和基础是对学情的充分关注与具体分析,即基于学情确定“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动词,以学生为主体,准确描述教学目标,其根本用意在于为学生指出明晰的课堂学习方向,加强学习过程的自我管理,提高学习效益。,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 一、“基于课程标准,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二、当前教学目标叙写中存在的误区 (1)教学目标陈述不规范,主体错位(2)把课程目标直接当成课堂教学目标,对内容标准细化不够(3)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别当作独立的单 项教学目标,割裂三维关系、空泛罗列(
9、4)忽视对学情的分析,凭教师的主观臆断来确定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 二、当前教,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目标叙写不规范的原因:一是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仍然施行以“教”为核心的课堂教学, 仍然把自己(教师)摆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而忽视对学情的研究 与分析;二是对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到位,研究不深入;三是对目标的确定与叙写缺乏理论性的指导与学习。,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 目标叙写,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三、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1.课程标准:课程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实施建议2.学情:主要是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了解学生在学习
10、本节课内容时有哪些已有 的知识,存在哪些困难,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达到的程度。 3.教材 :教材是经过专家、学者等有关人员在认真研究过程标准的的基础上,编写出的符合课标要求,并通过国家教材编写委员会审查通过的,供学生学习使用,有效落实课程标准的载体。凡是学生使用的课本可以这样说:一是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获得国家承认的。因此课本也是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四、教学目标的叙写 在理解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叙写研究这个问题上,需要理清 “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相互联系。课程目标是课程编制、课程实施
11、和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是一种课程终结目标,是长期的目标。而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下位目标,是某节课依据课程标准、围绕有关教材内容必须要达到的具体学习结果,是课程目标的环节性分解结果,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教学目标比课程标准要具体,要更具有可操作性。,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 四、教学目标的叙写,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1)教学目标叙写的四要素1.行为主体学生2.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检测的具体行为。如“说出、归纳、说明”等表述特定动作的外显行为动词,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具有可操作性。3.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
12、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关于是否可以使用工具书与辅助手段,如“从网络上”或“通过查字典、词典”;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借助关键词能背诵课文;联系上下文能理解”;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几分钟内能”;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小组讨论时,能概括要点”。五是人为因素,包括:独立进行、小组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等。如 “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制定”“通过自行设计活动方案,体验”等。4.表现程度。是指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所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用以评价学生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 (1)教学目标叙写,基于课程
13、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2)教学目标叙写的基本步骤第一步:列出该课时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具体内容,就是相关课标陈述。第二步:解读并分解课程标准,确认标准所要求达到的能力要求。知识性目标(了解、理解、学会),技能性目标(积累、观察、讲述),情感目标(感受、体会、领悟)。第三步: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认“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认知内容”。第四步:依据学情,设计出每个点的学习结果(行为结果),即学到什么程度。第五步:叙写出完整的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 (2)教学目标叙写,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课例: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先看第一步: 如何找出本
14、节课在课标中的对应要求:【相关标准陈述】,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 课例:三年级上册,基于新课标理念下教学目标的教学目标的叙写课件,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课标要求:课程标准第6页“总体目标与内容”最相关的表述: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7.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 课标要求:,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和内容(节录),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
15、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和内容(节录),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3)解读与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策略和技术要领设计和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必须首先能够准确地解读和分解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往往是在一种理论层面,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内容要求的基本内涵,对各个知识点或不同特点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与界定,确定教学内
16、容,着力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对课程标准的分解则是立足于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依据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学情进行更细化的描述,着力于技术层面,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一句话,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目标分解,其实就是将相对宽泛的内容目标具体化。做好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分解过程,就是把上位的内容目标细化为更下位、更具体的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 (3)解读与,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1.课程标准分解的策略 一是替代策略。 利用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以某主题替换原有课程标准中的关键名词,形成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
17、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针对不同的课文,就可以将“理解词句”“关键词句”替换成具体的词和句,如:能联系上下文,比较推敲“抡”、“猛劈”、“顶”、“蹬”等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 1.课,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二是拆解策略。 利用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将课程标准拆解成几个互有联系的细项指标,以此形成具体的教学目标。 如“练习各种平衡动作。”把“各种平衡动作”拆解为“扣腿平衡”、“提膝平衡”、“探海平衡”、“望月平衡”等,即可形成一个武术单元中多条具体的学习目标;语文学科不是很明显,你像第三学段的目标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
18、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那么表达方法就可以拆解为:记叙 、说明 、议论 、描写 、抒情等等,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 二是拆解策略。,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三是组合策略。 运用多对一的对应关系,合并多条课程标准,或选取多条课程标准中具有关联性的部分内容作为教学的焦点,形成一个概括性程度极高的教学目标。这种课程标准的分解策略一般在复习课中经常用到。(单元复习课,重点段落的回顾,将多项阅读目标融合在一起,叙写成一条综合阅读能力提升目标。),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2.课程标准分解的技术要领第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新课 理念 教学 目标 叙写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17578.html